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965章 元朗區考察

  九龍博物館開放的第一天,有很多大人物到場,為了安保著想,對入場人數有很大的限制,且上午又浪費了很多時間,但是即使如此,依舊接待了一萬一千二百三十一位游客。

  第二天星期天時,沒有了大佬在場,九龍文化博物館對于入場人數限制更小些,結果當天接待了超過兩萬名游客。

  雖然館內人頭攢動,但是并未達到承接上限。

  按照建館時的設計,九龍文化博物館的日游客接待數量上限是六萬人次,合理人數是三四萬人次左右。

  只不過九龍文化博物館畢竟剛對外開放,管理方面肯定還比較生疏,為了安全著想,也不可能徹底放開。

  也許運轉個半年或者一年,九龍文化博物館會考慮將接待人數限制降到最低。

  當然前提是那個時候有足夠多熱情的游客,且九龍文化博物館對游客依舊有足夠的吸引力。

  夏禹前世可是聽說過,與九龍文化博物館面積相仿的故宮博物館,巔峰時可是創造過日接待游客達到十二萬人次的記錄!

  不知九龍文化博物館有沒有那么一天,也許會沒有吧,畢竟故宮博物館不僅背靠十三億人民,還吸引全球的游客……

  免費開放的第三天到第七天是工作日,因此客流量巨降,但即使如此,每天參觀人數都超過萬人次。

  等到了第八天,同樣是星期六。

  免費開放一周后收費的第一天。

  哪怕成人門票是十港幣一張,兒童半價五港幣,依舊不能阻擋市民對四千萬港幣天價國寶的熱情。

  當天接待人數達到了兩萬三千二百二十八人次,門票收入達到了二十萬六千五百多港幣。

  在九龍文化博物館外面的惠康超市和711便利店,日營業額加起來突破三十萬港幣。

  附近由九鼎地產開發公司打造的一條街除了兄弟公司早就租用了以外,其他的店鋪全部被租光,各種餐飲消費等服務業的店鋪出現。

  一個大型地標性的博物館,直接帶動了一個小型商圈的崛起。

  4月11日,星期天。

  本應該在家休息的夏禹卻帶著李茜出現在了新界元朗區廈村鄉流浮山。

  而在他身旁的不是別人,正是港督麥理浩及其夫人麥鄧麗婷。

  除此之外,附近的都是夏禹及麥理浩帶來的安保人員。

  今天之所以來這,是因為麥理浩相邀,趁著非工作日,打著外出踏青的名義,就香江科技工業園之事與夏禹私下商議。

  還是那句話,雖然麥理浩是港督,香江的建設和規劃是他的權利,但是夏禹的社會地位非同一般,且這個計劃也是夏禹提出來的,夏禹也將會是科技工業園建設的主力,所以麥理浩還是想跟夏禹私底下通好氣,免得政策出來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更改。

  “夏先生,我們現在是在這里,你覺得科技工業園建在這里怎么樣?”

  在賣鄧麗婷拉著李茜聊天之時,麥理浩指著地圖上的位置對夏禹說道。

  夏禹仔細地看了看麥理浩大致圈定的位置,結合腦海中的印象,笑著說道:“總督先生,您的選擇很明智,我想這里應該是最適合建立工業園區的地方了。”

  說完,夏禹抬起頭看了看眼前一望無垠的未開發的荒野,眼中流露出滿意之色。

  正所夏禹所說,這里確實是最適合建立工業園區的地方。

  在夏禹原本的預想中,新界最適合搞工業的地方就是元朗區,其次才是現在有大型工業園的大埔區,只不過計劃中要開發的科技工業園具體在哪個位置就沒有提供建議。

  畢竟元朗區總面積一百三十八平方公里,是九龍地區面積的三倍大小,是港島面積的一點八倍,一個科技工業園區根本用不了這么大的面積。

  想想臺省的新竹科技園,規劃面積都才二十一平方公里,似乎到后世時也才開發利用了六點萬多平方公里而已。

  言歸正傳。

  元朗可以說是香江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域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是香江十八區中位置最西北的一區,它位于新界的西北邊,三面環山,地勢平坦,東至洲頭,與北區的馬草壟相鄰,南至洪水橋,與屯門區的藍地相接。

  元朗是一片平原,原來這里是連綿的農田,在多山的香江,只有這一塊平整而廣闊的平原,在古代,這里是一個以漁農為主的鄉郊型聚集地,居民以耕田或在魚塘養魚為生。

  雖然元朗區的歷史悠久到可以追溯到秦朝,但是元朗區卻似乎香江出了名的落后區域,是貧民區的代名詞,天水圍和南生圍便在元朗區。在這里,交通極為滯后,開發率十分低,大部分地區都是田地、魚塘或者荒野。

  內部行政區劃方面,元朗區由廈村鄉、屏山鄉、十八鄉、錦田鄉、八鄉、新田鄉所組成。

  知名度高點的南生圍在十八鄉,天水圍則在屏山鄉。

  夏禹等人目前所在的地方是元朗區西南部的廈村鄉。

  夏禹不輕不重的吹捧也讓麥理浩心情愉悅,他笑著說道:“雖然元朗平原區域足夠大,但是之所以優先選擇這里,也是考慮到這里與屯門區毗鄰,有多方面優勢。”

  “屯門區人口接近四十萬,而且屯門區南部有青山發電廠,西部又有在建的龍鼓灘發電廠,屯門區能夠為科技工業園保障電力供應和人力資源。”

  “哦,我記得不管是青山發電廠,還是龍鼓灘發電廠都是你的電力公司建設和運營的吧?”

  看著麥理浩微笑著看著自己,夏禹笑著點點頭:“我記得是。”

  “對了總督先生,這個科技工業園,港府是打算建多大的面積?”

  面對夏禹這個問題,麥理浩并未隱瞞:“現在港府內部也還沒有一個定論,關鍵在于無法確定能夠吸引多少企業入駐。”

  “這個科技工業園是夏先生您提出來的,最先進駐的肯定是您的企業,您對于這個園區的規劃有什么更加細致的看法?”

  夏禹沉吟片刻,向麥理浩詢問道:“總督先生,您應該知道臺省的新竹科技園吧?”

  麥理浩毫不猶豫點頭說道:“當然,它可是臺省第一個科技產業園,我記得規劃面積達到了二十一平方公里吧。”

  說到這,麥理浩眉頭一挑,說道:“難道你是建議香江的科技產業園向臺省新竹科技園看齊?”

  夏禹搖頭笑道:“總督先生,并不是向新竹科技園看齊,我的建議是超越它,因為相比較新竹科技園的產業定位,香江的產業定位和規劃更廣。”

  “新竹科技園是模仿美國硅谷,定位是電子半導體行業,目的是打造臺省的硅谷。”

  “但是我們香江的科技工業園,定位是電子高科技、重型機械制造業和石油化工行業。”

  “以煉油廠為核心的石油化工產業鏈,以及以汽車制造為主的重型機械制造產業鏈對土地都有很大的需求,如果我們香江的科技工業園與新竹科技工業園面積相當,那么發展之初還不會怎么樣,但是等到了后面,工業園區的面積短板將會凸顯。”

  “但是等到了那個時候再想要擴建,成本將遠高于現在的荒野狀態。”

  “甚至到了那時將因為工業園區的發展帶動周邊的居民區建設,導致無法擴建。”

  “所以我的建議是,在最開始就盡可能一步規劃到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