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01章 后手機時代設想

  李秋萍對這個還真的沒有詳細的研究,但是可穿戴設備在學校還是不少。

  她說道:“可穿戴設備的話,運動手環或者手表用的比較多,但是大部分用這個設備只是為了記錄運動軌跡什么的,就算以后微信、短信一類消息顯示功能也很少有人用,畢竟屏幕太小了,還是沒有手機方便。”

  蕭銘點點頭,李秋萍分析的很到位。真正實用性強的可穿戴設備也就是手環和手表,而手環和手表真正能夠使用到的功能除了看時間就是記錄幾天走幾步。

  什么電話提醒、短信、微信、刷地鐵卡等,使用者還是少數,因為始終說來,它還是沒有使用手機方便。

  “至于vr設備。”李秋萍尋思一會兒說道:“真正的vr設備,應該不是戴個非球面的凸透鏡就是vr,而且設備也很貴,動則上萬好一點的十多萬。這個學生親自購買的比較少,大部分還是在校外的vr電影、游戲廳中多。”

  “我上次和朋友一起去外面用vr吃雞,100快一個小時,其實個人感覺畫面還是一般,只是槍械設備什么的拿在手里還是比較逼真。”

  “全息投影我見其他專業的同學買過,但是因為操作復雜,適用性不強,好像除了玩兒游戲外,很少見他使用。”

  徐利民也笑道:“小李說的很對,誰沒事兒戴著兩個笨重的眼睛到處走啊。”

  李秋明回答完問題后,很識趣的離開了辦公室。

  而蕭銘和徐利民則移步到核心實驗室。

  蕭銘說道:“小初,在屏幕的設定上,你有頭緒了嗎?”

  “當然!”超級小初愉快的回答道。

  超級小初在大屏幕上顯示出自己的設計,“這是和實驗組反復討論后的設計樣圖。我們的可穿戴設備將采用全息投影式的現實混合技術。”

  小初解釋道:“設備原理如下,首先我們攝像頭將高頻采集現實畫面信息,包括圖像和三維數據,然后對其進行數據處理,完成精準的現實圖形三維建模。”

  這是初級階段,蕭銘完全相信可穿戴設備中量子芯片的計算能力。

  如果英特爾的芯片再結合圖像采集設備最后建立d模型,一幀現實畫面需要8毫秒,那么明秋量子芯片的速度只有英特爾芯片萬分之一不到,可以做到人類視野在移動時,畫面無差別d建模。

  小初繼續說道:“第二步就比較簡單了,我們將使用石墨烯透明軟性屏,這算是oled屏幕的升級產品。”

  “透明的軟性屏讓用戶的視線和現實之間沒有阻礙,此時我們的芯片就要發揮作用了,它會將需要現實的畫面進行層疊,這種層疊不僅是顏色而是包括整個圖像,能夠達到欺騙大腦的效果就好。”

  “那么會出現什么情況,在空氣中,在墻壁上,在桌面上,目之所及的地方,會出現可穿戴設備需要現實的畫面。”

  小初相當自信的說道:“當然,我們有人機交換助手也就是超級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所以不需要用手去點擊某個模塊或者是程序,所有的簡易操作將由視線或者語音完成。而打字、游戲操控什么的還是需要你的雙手了。”

  “可穿戴設備雖然沒有先進到用戶向什么,人機交換助手就能立刻反應到系統上,但是通過檢測用戶一些生理性指標,簡單的退出、確認按鈕還是能夠識別的。”

  大屏幕上繼續展示著小初的設想,“這是全息現實,混合現實技術,可以方面用戶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使用可穿戴設備。那么在游戲或者電影時,需要去除現實圖像呢?我們的產品將屏蔽現實圖像,為用戶創造一個完美的虛擬d世界。”

  最后產品的d圖像現實在屏幕上,可穿戴設備將無邊框透明鏡架的眼鏡的形式存在。

  透明的鏡片不是沒有東西,而是柔性石墨烯屏幕。

  小初將芯片、微核電池、屏幕、攝像頭等等一些列設備的參數輸入后,得出了可穿戴設備的總重量為15g左右,遠低于克,和其他vr設備的三四百克。

  而且有了微核電池助力,整個設備的續航就不用多說了。

  小初補充道:“石墨烯柔性屏的技術難度較大,但是我們是有碳化硅折疊生產經驗的團隊,所以不用求助別人,很快就能開發該項設備。”

  “另外就是內存和硬盤的問題。”小初提醒道:“主人,咱們量子芯片的技術都有了,難道就不能想辦法用碳化硅或者石墨烯作為內存或硬盤的材料么?”

  小初這件事到時給蕭銘提了一個醒,減重加性能是可穿戴設備的第一要務。

  蕭銘立刻對徐利民說道:“這個問題你來解決。”

  徐利民當即說道:“沒問題。”

  一項產品的誕生,將推動多項技術的誕生。

  量子芯片、石墨烯屏幕、全息顯示技術、微核電池、新型的存儲技術等等,其中的任何一樣科技拿到科技市場都是革命性的突破。

  蕭銘對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充滿信心。

  “我們需要一項一項的來。”蕭銘說道:“徐教授,你分部分團隊從存儲技術開始。有了量子芯片制造的經驗,存儲技術的難度應該不會太大,數據也可以用電子是否存在的狀態進行表示。”

  “這個我交給二組去做。”

  蕭銘說道:“那么我們需要關注一下石墨烯柔性屏這個技術,它是設備除了芯片以外最關鍵的技術,而且我們沒有任何的參考物,只有靠我們自己。”

  蕭銘說這話的時候有些無奈,當你的技術成為世界技術的領軍者以后,所有技術上的攻關都沒有參考物,都得依靠自己。

  在科學技術上,領路者付出的艱辛要比追隨者難得多。這個長跑運動中領跑是一個道理。

  徐利民一點都不畏懼困難,說道:“物理實驗室最擅長的就是迎接挑戰,不過距離八月世界互聯網大會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壓力山大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