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一章 韶國崛起的開始

  討論完上面那些,王裕浦又提出了各國對于商人過多限制的問題。

  士農工商。商人不管在哪個國家都被看做是最低的階層,對他們的限制也極其多。別看他們有錢,卻不被允許穿綾羅綢緞;別看他們有錢卻不允許坐馬車出行。雖然逾制的商人有很多,只要民不舉往往官都不會去糾。可畢竟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對商人的限制還有的一點就是他們這些人家的子女不允許參加科舉考試來改變身份。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經商和害怕經商的原因。一來二去,往往還是那些享有特權的階層以各種明目在暗中經商。而這些人真正繳稅的卻少之又少。

  王姒寶也跟著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一個國家如果商業發達,那么稅收這塊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如果商業這塊搞的好,還可以吸引別的國家的有錢人來他們韶國投資經商。這樣,也就有會有越來越多的財富聚集到韶國。韶國國庫收入自然也會繼續增加。這是個良性循環。

  “依照你們的意思,應該提高商人的地位是不是?”朱永宏認真的詢問道。

  “商人雖然逐利,但商人給國家同樣帶來了很多的貢獻。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商人,咱們所有人吃的、穿的、用的都從哪里來?他們同樣需要辛辛苦苦的干活才能賺到錢。就比如我二哥最開始跑貨棧的生意,有多少土匪、山賊等著搶劫他們的貨物?商人的錢有很多也是靠命換來的。”王姒寶頓了頓道:“還有,商人想要賺錢,里面有很多的門道。如果一個人不聰明也很難把生意做好。再有,他們有錢,也舍得花錢讓自己的子女多讀書。在這些人的子女當中,當然也會有很多有才華的人。不能因為人家是商人出身,就給人家埋沒了。另外,商人的經商頭腦和經商理念也是朝堂上的官員尤其是戶部官員學習的。一個國家也需要經營才能發展啊!”

  王姒寶最后又頗為感慨的說道:“一個人的出身是他自己無法決定的。那為什么不給人家一個改變出身的機會?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沉默片刻過后,朱永宏一拍手,贊道:“好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商人都應該為了這句感謝你才對。”

  余下眾人就開始三言兩語討論究竟要如何來提高商人的地位。這次話家常一般的聊天一直持續到快要天明。

  沒有人知道,韶國的崛起居然和這晚上的交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史書上最初也沒有記載過關于明朝開國元后王姒寶在韶國這次多舉措的改革中所起到的作用。

  還是后來有史學家通過研究明皇族傳下來的那本所謂的傳家寶殘本才知道了一些真相。從而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瘋狂的研究起這位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后。關于明開國皇帝和皇后之間的種種YY也被開啟。靠著這兩人之間的故事,養活了一大堆的小說作者和編劇。

  這次討論過后,朱永宏、朱臨溪、王子義、王裕洵等人又開始忙碌了起來。

  一場轟轟烈烈的開始于韶國的土地制度和商業改革逐漸在整個洪武大陸蔓延。但等別的國家開始效仿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那時的韶國,已經以令人不可撼動的地位屹立于洪武大陸。

  韶國的荒山和荒地因為這次改革被大量的開發出來,有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從中受益。國庫的收入在逐年增加的同時,老百姓們的賦稅卻在逐年降低。

  韶國還有大量的土地留待人們去開發,這個消息在別國不脛而走。實際上是因為韶國派人在各國廣而告之才會被傳播的這樣快。最后,果然有越來越多別國沒有土地或者是流民、災民們大量涌向了韶國。

  韶國則以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收容著這些不被別國重視的人。他們積極的給那些人辦理安家落戶的手續,還如同對待本國子民一般發放荒山、荒田讓他們去開墾。韶國的人口也因此在迅猛的增加。

  這之后,韶國無論是服徭役,還是服兵役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韶國的軍隊也由最初的五十萬擴展到八十萬,最后達到了一百余萬。

  另外,韶國對于商人的鼓勵政策也是別的國家前所未有的。

  商人的子女不但可以參加科舉,對于那些對韶國有積極貢獻的商人,朝廷還給他們封了六到九品的閑職,改變了一些人自認為不好的出身。

  他們中絕大多數的人都不差錢,為了給自己弄個官身,都積極的參與到一些國家的修路、架橋、植樹、造林、建學堂等等的國家公益事業當中。甚至趕上災年,他們還會主動出錢、出物、出糧、安置災民。

  這樣一來,韶國本國經商的人越來越多。別國的商人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后,為了讓自家的子孫將來能有好的出身,就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將自己的產業,自己手中的閑錢都投入到了韶國。

  這使得韶國的經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國庫收入更是在逐年遞增。

  為了防止有人沽名釣譽或者是用銀兩賄賂當地官員買官,朱永宏會派出一些人到當地暗訪,看那些人是不是真正的為老百姓做實事。也在王姒寶的建議下,加強對這些人人品的考核。有魚肉鄉里的,為富不仁的,甚至是靠不正當手段侵占他人土地、商鋪、財產等等的人除了不能授官外,還要加大對這些人的處罰。

  為此,王裕洵又讓人著手制定出了若干配套的獎懲制度,并加大了執行這些制度的監管力度。

  韶國就是因為有了這么多的舉措,讓其一躍成為了別國普通老百姓和商人都向往的地方。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后話。

  在朱臨溪開始加班加點干活的時候,王姒寶也沒有閑著。

  作為義姐的她先進宮看望了傳說中病的快要死的小皇帝許振華。

  “姐姐,你能平安歸來,真好。”許振華今年已經十歲,比從前長高了不少。當然嘛……氣色也不錯。

  如果說這世界上到目前為止誰最依賴王姒寶?最希望王姒寶平安的排在第一位的人又是誰?那絕對非許振華莫屬。

  整個皇宮就仿佛是他的監牢,而他卻是個被判了死刑等待行刑的人。唯獨能救他脫困的人也只有自己這個義姐了。

  “來,華哥兒,到姐姐身邊來坐。不要太拘謹了。”王姒寶笑著伸出手,邀請許振華坐到自己身邊。

  她自打懷孕后期就很少來皇宮走動。再加上她有半年多的時間不在韶京,徐振華看起來,又回到從前小心翼翼,有些自閉的傾向。

  “好。”許振華靦腆的笑了一下,低著頭走到王姒寶跟前。

  王姒寶拉著他坐到了自己的身邊,主動開口詢問道:“華哥兒最近的功課怎么樣?”

  王姒寶充當了把孩子家長,關心起許振華的學業。這也是二人談話一個很好的開頭。

  許振華有些不好意思的站起身,從書案上拿出自己最近寫的大字交給王姒寶看。

  王姒寶嘴角含笑接過許振華遞過來他寫的大字,驚奇的發現這孩子寫的字跡和她的十分相似。而且,這些字寫的非常的好,完全超出了這個年齡孩子應該能達到的程度。

  “華哥兒,你字寫的真好。”王姒寶夸獎道。

  許振華聽了王姒寶的表揚再次靦腆的笑了笑。

  “可是,”王姒寶頓了頓,看了看表情有些僵住的許振華,接著道:“你不能光去模仿我先前給你寫的大字。”

  這些字完全是王姒寶給許振華曾經寫的詩句。這孩子專一件事情是好事,但是,這卻限制了他的視野,限制了他的發展。

  許振華聽王姒寶這樣一說,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好,于是羞澀的低下了頭。

  王姒寶覺得自己對這個孩子用的方法有些錯誤,說話太直接了。于是笑著拉許振華的手道:“姐姐不是說華哥兒做的不好,恰恰相反,是華哥兒做的太好。”

  許振華有些吃驚的抬頭看王姒寶,剛剛姐姐不是說他不能光去模仿她的大字嗎?怎么這會兒還表揚自己做的好了?

  “姐姐說華哥兒做的好,是因為從來沒有人像你在這個歲數就能如此去專研一件事。這是件好事,但這其實也是有弊端的。”王姒寶耐心的解釋道:“就如你現在整日被困在皇宮中一樣,你能看到的只是皇宮中這一點點的景致,你的視野受到了限制,你無法想象到外面是什么樣的。你現在才剛剛開始練字就拘泥于只學我一個人的字體,這樣的你會裹足不前,很難有進步,到最后只能說你寫的字很像我的而已。所以,在你最初打基礎的時候,還是應該多去涉略一下各名家之長,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才行。”

  對于許振華的教育,顯然不適合讓他學習治國之道。

  既然這孩子喜歡書畫,那就在這方面培養他。將來還是讓他當一個閑散的人吧,這樣對他來說才是最安全、最明智的選擇。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