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256章 一個要求

  這一年,鳥居龍藏三十六歲,已經成為倭國有名的考古學家、人類學家。

  借助王府的巨大影響力,鳥居龍藏在三年里的自由時間,幾乎踏遍了這附近區域的山水草原,發現了大量的古代遺存,當然,也取走了不少“標本”!

  根據箋紙上的說法,留下這些東西、寫下這些文字的人,就是當年鳥居龍藏私聘的向導。不過,他沒有留下姓名,自稱因為幫助倭國人取走過華夏的東西,無顏留下姓名。所以,根本不知道是誰。

  不過,這里面也說得很清楚,因為鳥居龍藏的考古活動沒有深入地下,一開始的考察對象主要是地面和淺層次的古代遺存,所以得到東西還不算很多。

  鳥居龍藏的老婆懂蒙語,這在很大程度上讓他省了不少心。鳥居龍藏發現的環繞石頭的古代墓葬,就是后來專家們所稱的“積石冢”,是紅山文化的典型墓葬。而他當時,還想不到這是新石器時代的墓葬,認為是古代東胡人的遺存。

  東胡大約是西周到春秋時期分布在蒙內東部的馬背民族,當然屬于游牧民族,其文化類型和紅山文化的農耕文明完全不一樣。

  不過,當時紅山文化根本就無人所知,鳥居龍藏能開始研究,就算是開創性的舉動。

  而鳥居龍藏私聘的這個向導,是從小生活在當地的漢人,精通漢字和漢文化。而且曾經到燕京上過新式學堂,也曾經在王府待過。他當時剛結束父母的喪事,本要離開此地,恰在此時鳥居龍藏找到了他,而且他也對一個倭國人的所謂考察很感興趣,就決定跟著“學習”一下。

  在王府的任職期間,鳥居龍藏一有時間就會到附近考古,也做了大量的筆記。

  而在結束了王府的教師生涯之后,鳥居龍藏并沒有就此離去。他帶著這個向導,進行了最后一次也是最深入的一次考古!

  他們沿著錫伯河一路東行,一邊探查一邊向當地百姓打聽。

  最終,鳥居龍藏來到了紅山!

  紅山,蒙語為“烏蘭哈達”,意思就是紅色的山峰,位于蒙內東部。這里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紅山原名九女山,是因為九個仙女犯了天規,西王母大怒,她們驚慌失措打翻了胭脂盒,紅色的胭脂散落到此處的山上,因而出現九處紅色山峰。后來,九女山就被叫做紅山。

  這個傳說,其實也從某個角度說明了,紅山文化的主要社會結構其實是母系氏族,而晚期已經開始向父氏族過渡。

  就是在紅山,鳥居龍藏發現了一處大型墓葬!這是他三年來發現的最大的一處墓葬,就在這個墓葬里,他一共找到了十四件紅山文化的玉器!

  同時,附近還分布著不少墓葬群,鳥居龍藏還發現了一些陶器和骨器,陶器大部分都是殘片了。

  鳥居龍藏在這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終,他分門別類收拾好采集的“標本”,準備帶走。

  這里面,最精美,最重要的,無疑就是這十四件玉器!這位向導也很驚訝,沒想到數千年前,居然就有人能做出這么精美的玉器!

  鳥居龍藏對這些玉器也最重視,陶器和骨器只是先裝好,準備先帶走再說。但是這些玉器,卻一一繪圖標記,還把所有的玉器都裝在最堅固的一個小箱子里。

  鳥居龍藏要離開蒙內之前的那個晚上,這個向導睡不著了!之前他跟著鳥居龍藏去考古,都是相對比較零碎的時間,而且得到的“標本”看起來感覺不怎么起眼。

  這位向導不懂文物,但是這一批玉器卻極大地震撼了他。他一晚上輾轉反側,想著華夏的老祖宗留下的這些東西,難道就這么被一個倭國人帶走?

  天快亮了,他終于做了一個決定!

  當鳥居龍藏發現的時候,他已經帶著這一箱子玉器跑了!

  他本來想去燕京,因為畢竟他在那里上過學,比較熟悉。但想了想,鳥居龍藏知道他在燕京上過學,容易追查。想了想,他上學的時候,最要好的一個同學是長安人,后來就在長安一家報館工作。他便向西奔赴長安。

  這個同學家境本來就不錯,在報館混得也很好,干脆介紹他也在報館工作,還幫他租了房子。他想了想,便在長安就此暫居。

  當時仍是清末,其實報紙的新聞性很差,很多還都是書冊性報紙,和期刊差不多,但即便是這樣,接觸外界信息也肯定比一般人多。

  在報館,他得到了消息,聽說鳥居龍藏已經回到了倭國,也沒有聽說任何關于此事的風聲。也就是說,這事兒基本過去了。

  這十四件玉器應該安全了。他雖然不知道為什么鳥居龍藏不追究這事兒,但心里總算踏實了。

  實際上呢,鳥居龍藏和其他倭國人有點兒不一樣,怎么說呢?他有點兒特立獨行,

  他來華夏,的確是只為了進行考古研究。他作為一個倭國人,公開反對倭國侵華。1939年,他還被燕京大學聘為客座研究教授,直到1951年才離開。這個階段他是很苦逼的,華夏人不理他,倭國人也不理他,他靠著典當過日子!

  這么一個人,不追究一個華夏人“偷”走他在華夏采集的“標本”,也就容易理解了。而根據后來鳥居龍藏寫的東西,也并沒有提及這十四件玉器,而是重點提了陶器和其他玉器。

  這十四件玉器是安全了,但是這個人卻不知道具體應該怎么處理了!

  上交清廷?當時局勢混亂,滿清朝廷被洋人搞得抬不起頭來,光是不平等條約就簽了多少?他當然不想上交。

  但是交給誰?他不認識文物界的人,也沒有值得完全信賴的人。

  自己一直私藏?也不妥。

  當然,最后的決定唐易他們已經知道了,就是藏在這里唄。手書里說,之所以想到藏于此處,是因為報館安排的一次陜北風土人情的調查紀行,發現了這么個地方。后來,他又悄悄來了一趟。

  “大體就是這么回事兒。”唐易一邊看一邊說,“不過,最后他對得到這批玉器的人,提了一個要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