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3.14 真敢學與真敢教。

  六日后。

  奧卡帝國土倫港,三號船廠。

  碩大的蒸汽機正在敲擊著零件,赤紅的鋼鐵在冷熱處理中發出嘶嘶的聲音。穿上了工人服裝的秉核,在走進工廠后一直在打量著這里的機械。

  槍焰家族的工廠以生產陸軍軍火為主,而這個重工業工廠是以造船和冶煉鋼軌為主的。部分重型設備是槍焰家族沒有的,但是很多設備只是部分在運轉。沒有運轉的那部分機械轉軸,在金屬銹和油漬中定在了一起。

  秉核跳著躲避了地面上亂放的金屬桿子,瞅了瞅工廠角落邊放著的酒瓶,以及落灰欠缺保養的機器,心里開始有數。

  而很快的,一個四十多歲的機械師站在了秉核面前用懷疑的目光看著秉核,問道:“你是機械師?”

  秉核乖巧的點了點頭。

  這位機械師皺了皺眉頭,指了指一旁機械吊臂上吊裝的兩塊鋼板,說道:“將兩個鋼板焊接在一起,給你半個小時的時間。”

  而在周圍的一些工人則是用看熱鬧的目光,朝這里瞅來。

  當然這些目光中,帶著嗤笑和質疑。

  五分鐘后,秉核拿下了遮住雙眼的護目鏡,對一旁目瞪口呆的中年機械師說道:“可以了嗎?”而周圍一開始人員嘈雜的聲音環境中,那竊竊的低語和工廠中的重錘敲擊聲也緩慢了下來。

  光譜視覺,

  高溫鎖區,

空氣分離  惰氣約束,

  并且一個個導溫光條從焊接部位進行對接,進行了極為精準的溫度控制。秉核完全對標蘇格特當年教學的標準進行操作,這是最上層機械師們才懂得的正統工作狀態。

  如果是奧卡人的帝都機械學院出來的正統機械控制者,雖然操作一些的細節習慣不同,但是也是如此盡全力地保障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工業步驟。

  而大量的機械師們在操作時是看不到這種狀態的,能力上是一方面,小作坊的意識上,也無法了解這些精細操作對接的細節控制的具體作用。大部分小機械師家族經營的都是作坊級別的工廠,由于不明白不清楚一些環節的作用,他們做的機械商品很多細節很粗糙。

  在這個管理松散,近乎快變成民間作坊的工廠,已經近乎二三十年沒有看到這種場面。

  一些年輕的工人們,他們雖然不懂這意味著什么,但是他們看得是新奇,看著這么多魔法控制體系。他們猜測工廠中這個粉琢玉器的孩子的職業等級,以及家庭背景,身份來歷。

  而少數老工人則是直接說出了機械控制者這個詞匯,然后看著工廠內那幾個機械師的反應。而工廠內那幾個機械師則是睜大眼睛,死死地盯著秉核的一系列操作步驟,不想錯過任何細節。這些內行人看的是機械控制者家族在操作的時候顯現的知識底蘊。

  秉核幾十個魔法流暢使用,時刻保持五個魔法同時運行,最高峰的時候達到七個魔法同時開動。

  這么做,一方面是師承天體塔導師的教導,另一方,秉核想要工廠中的主導權。

  注:秉核已經是槍焰家族機械控制者的最好水平。秉核以槍焰家法脈為基礎進行bug修正后,秉核現在還在將這套法脈朝著更高更強的方向推進。

  當秉核操作完畢后,工廠中已經沒有人聲的嘈雜,中年機械師,用三分震驚,三分復雜,以及四分尊敬的目光看著秉核。

  在整理了情緒后,中年機械師看著秉核。說道:“您剛剛說您是機械師?”

  秉核笑了笑:“是的,兩年前還是機械師,至于現在,我的職業等級尚未經過檢驗。”

  中年機械師張了張嘴,好一會說道:“您到這個工廠準備做什么?”

  秉核深深地鞠躬說道:“學習知識,交流經驗,認識自身不足。請多指教。”

  隨后,秉核對這位機械師伸出了手,笑著說道:“希望與您合作,我相信這個工廠會變得更好。”

  這只秀氣的手非常活躍地和面前粗糙的大手擊掌。

  蒸汽歷1025年,十一月。

  奧卡南部的土倫港口,最新鮮的事情莫過于,一位年輕的機械控制者出現了。

  一開始這個消息被當成了玩笑。十三四歲(秉核的歲數被往大方向猜了)的未成年機械控制者,這完全不在常理內。整個大陸機械控制者是普遍年齡在二十七歲后,最大記錄也莫過于十六歲。

  然而經過了幾個月,這個‘假消息’似乎變得越來越真實了。因為土倫造船廠中,一個特殊的機械被造出來了。

  在蒸汽轟鳴的工廠中,飛輪上的葉片被一片片安裝完畢,而飛輪上的機械金屬軸則是散發著亮晶晶的色彩。

  大型蒸汽輪機,奧卡帝國一直獨門掌握的技術。該技術涉及到兩萬噸以上大型戰列艦,海上霸權的保證。過去奧卡帝國封鎖兩萬噸高速戰列艦技術,一直是封鎖的很好。

  技術不是圖紙。就如同考試能力,不是取決于買的學習資料多寡。

  一個國家的生產技術一般情況下是沒那么容易泄露的,因為技術體系絕不僅僅是紙質資料那些膚淺的玩意。

  只有別國的高等工程師用工廠內的相應設備將整個生產流程走一遍。將可能出錯的流程全部試一遍。才算是技術泄露到外國去了。

  而且就算是技術生產鏈,第一次造出成品,也不代表掌握技術。后面投入使用,反饋效果,建立應對處理問題的維修機制,這才算掌握技術。(這代表該國家有這種產業需求,能夠讓這個產業鏈養起來。)

  所以地球上一些高科技工廠,是可以讓一些非技術人員參觀的,只要他們不拍照。這些參觀的人只是能大致看到工廠很先進,具體先進在哪個細節環節上,參觀的人說不出所以然。但是要讓技術同行來參觀,那就是“看一眼就懷孕”。

  人才鏈比設備更重要。

  這個世界的生產機械設備,只適合高級機械師控制來操作。這些設備放在地球上,地球的工人是很難做到質量控制造出合格的工業品的。普通工人無法通過通過光譜看到溫度,無法通過超聲波感應看到熱處理材料內的傷痕。所以,處于基層生產的普通人對整個生產毫無控制權。

  理論上只有機械師才可能偷師。

  而且就算是機械師跑過來偷師,也必須要到那些大工廠來偷師。只有那些有機械控制者的大工廠,一些復雜工藝正在生產中,這些工藝流程正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會被外國機械師看到,并且偷師到細節流程。

  而奧卡帝國的技術保密工作的重點,就在那些大工廠中。

  土倫港三號工廠,已經幾十年都沒有生產蒸汽輪機的經驗了(幾十年前有生產),沒有生產步驟,怎么可能出現技術泄露呢?

  所有的資料庫所在大鐵門中落灰,只要這些紙質資料不被偷,注:十多噸資料也不可能被偷掉,這是要卡車來運的。

  不過奧卡帝國壓根就沒有想到,存在另一種極端的情況,那就是某個機械控制者跑到自己眼皮子底下了。話說這也不算是偷技術了,根本就是國際援助。

  而這個管理混亂的工廠,工廠的負責人在看到秉核是海軍送來的后,認為可能是奧卡帝國某個大家族送過來的試煉弟子。

  他們將資料庫打開,讓秉核查閱。

  十幾噸資料,自然是看不完的,當然也不用看完。因為十幾噸資料,是記錄那些設備參數的。現在整個工廠中現在就有這些設備,翻新后基本上就可以使用了。

  還有很多資料是各個環節的工人要看的,秉核直接在生產中和工人交流,親自看一下那個過程,就能夠看清楚十幾頁書本要闡述的信息。

  有時候,階層造成的隔閡,比國籍造成的隔閡更大!

  至于奧卡帝國上層情報組織聽說了所謂異國十四歲機械控制者跑到奧卡一個小工廠的情報,根本不相信這條情報存在的真實性。

  而且由于秉核是海軍方面的俘虜,牽涉到海軍這個部門。跨部門的事情都是麻煩的,情報組織也就暫時放下了。情報頭子在看到這個情報后,認為這是南方艦隊司令在做“天上掉餡餅”的白日夢。

  但是過去四個月,情況有些不對了,大家不得不從一開始來回顧時間。

  在十一月初,海軍巡洋艦剛剛結束打擊走私的活動。

  南部的海港水兵們還在度假玩女人的時候。

  秉核非常興趣盎然地和工廠內的機械師們討論這個工廠最先進的生產技術。

  這讓土倫工廠的機械師們熱淚盈眶,這是上面決定重點投資土倫工廠了。注:秉核沒帶任何資金,工廠內有資金,土倫港口的海軍部門也有部分資金。機械控制者的身份本身就是大規模投資。

  僅在一個月內,封存在倉庫中的大型設備就被秉核修理完畢,然后開始了走生產流程。從關鍵的合金鋼從鋼爐中煉出來,到鉆刀加工,秉核都參與其中。

  秉核根據資料,使用一個個輔助魔法,控制溫度,穩定工具,判斷制造過程,將其中每一個細微變化都摸索完畢了。在這個過程中,秉核學習了工人們的生產經驗。

  而秉核在實際操作中觀察細節,相當于充當每個工人操作中測量標尺的作用。

  他們沒有光譜視覺等細節觀察性魔法,如果工人們沒有秉核提示他們細節、注意度量,操作中很多環節要靠瞎猜來操作。最終會造成大量失誤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積累在產品中,從而讓這個復雜的工業設備不可用。

  每個人的習慣不同,個人差異不同,個人的手感和眼力要把握到按照這個程度,紙張資料上是無法記載的,必須操作中得到多次明確提示。

  秉核的機械控制者法脈,為了適應生產需求,在這個過程中都悄悄改了十余次設計。

  經過了一系列磕磕絆絆,在全工廠人的努力下,大型蒸汽輪機成品被制造完畢,這個產品在經過工廠檢測后,打上合格標準,迅速被在一旁等著的海軍憲兵軍官將產品拖走了。

  隨后蒸汽輪機拉到工廠三公里外的軍事基地進行測試。當軍事基地中,當大部分性能參數測試出來后。

  南方艦隊的司令官就通過電報通知了奧卡海軍的海軍大臣。

  然后這個司令官搶先對土倫造船廠下達了二十個大型船用蒸汽輪機的訂單,并且付款了百分之十,在合約上定下了四十多倍的違約金。

  南方艦隊司令部通知上面,是讓上面快點過來把人控制住,而搶先下達訂單,是趕在其他艦隊過來搶人前,先布置任務把人綁在土倫造船廠。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