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68章 勒是霧都

  一直有個迷惑,山城和蜀都到底有什么區別?

  看遍少數民族風情,來到山城,親身體會一下直轄市的魅力。說實話蜀都能滿足莊臣對一個城市所有渴望:有山有水,有商業有美食,發達又傳統,慵懶而休閑。

  下飛機那種撲面而來的歸屬感,總會讓自己有種半個當地人的錯覺。

  最新很火的嘻哈綜藝,讓莊臣也耳濡目染學會一句話:這就是霧都!

  第一站,坐坐那個曾經在《火鍋英雄》里如飛鳥般劃過江面的長江索道,對面是蓊蓊郁郁的南山,耳旁是老君洞的晨鐘暮鼓,待到華燈初上,再回首眺望渝中的繁華,霓虹燈融在深深的夜色里,一天的繁華就落幕在你的身后。

  身臨其境終于明白在這座城市里,火鍋的確是一種你沒法逃離的生活選擇。

  陰沉的天空下,當潮濕的空氣渾身疲軟無力,一頓酣暢淋漓的火鍋便足夠讓汗水帶走你的疲憊。火鍋店也像是雨后的蘑菇一樣,散落在城市里各個充滿濕氣的角落:馬路邊、梯坎上、天橋下,居民樓里,骯臟的菜市場門口和渾濁的江水邊,甚至有可能就在江上。

  所以無論雨后,夏夜,或者烈日炎炎的正午,無論店面有多么偏僻破落,總會有那么一群人無怨無悔地坐在火鍋邊揮汗如雨、高聲談笑。好的火鍋館子往往油膩,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就在跨進火鍋店大門的那一刻,一股熱氣裹挾著牛油的濃香撲面而來,在面門上蒸起一層薄薄的水汽。小心翼翼地踩過滑膩的地面,一邊躲避雜亂橫陳于地的綠色啤酒瓶、一邊走到店面深處,挑一條長凳坐下。

  神情倨傲的店小妹,舉重若輕地端來一口鑄鐵大鍋,內里填滿早已凝成紅白塊狀的紅湯鍋底。啪的一聲點燃氣灶,藍色的火苗猛地竄了上來,凝結的鍋底在高溫中慢慢化作一鍋沸騰的赤紅湯水。

  與此同時,店小妹將調味鹽、味精、醋、香油碟和新鮮剁成的蒜泥排在桌邊,桌旁諸人一邊說笑,一邊相互傳遞取用,其中一人低頭在薄薄的菜單上照例地勾畫出例如鮮毛肚、武昌魚、老肉片、午餐肉、鴨腸、豆皮、荷心等經典菜品。

  端菜上桌,先將葷菜圍著火鍋排列一圈,再將素菜置于桌旁菜架上,最后叮叮咚咚地拖來幾件啤酒。這時桌旁諸人紛紛笑逐顏開,抬手執筷向鍋中伸去,在蒸騰的水霧氣中大汗淋漓,一個山城人的夜晚這才宣告開始。

  吃火鍋這件事,對于當地人有種非常強烈的儀式感。其他地區火鍋不過是對各種湯水煮菜的飲食方式的統稱。但是在這里,它從來都只意味著一種來自辣椒、花椒與牛油的神秘召喚。

  火鍋里下黃鱔、豬腦、毛肚、酥肉。一場成功的火鍋,絕不會是一人獨吃,也不會是兩人對吃,而往往是48人圍坐一桌,挽起袖子露出赤膊,在高聲喧嘩中拉開帷幕。

  這樣的邀約通常發生在下午,或者因為天氣沉悶,或者因為閑極無聊,或者因為友人相聚,或者因為無處可去。邀約者往往以一聲清脆的走字開頭,并露出意味深長的神色。

  受邀約者若回以心領神會的表情,則雙方默認達成合意,邀約者隨即頷首曰:吃火鍋。受邀約者便落落起身,同時口中答道:走走走。

  酒足飯飽溜溜食,隨便找個資深導游,帶著四處轉轉。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同樣也散發著它獨有的魅力。街頭巷弄中隨處可見的民態民生,一張張留給時代的證明與紀念。那些回不去的舊時光,滿滿的都是回憶。

  來到十八梯,渝中半島的一條街,號稱最能象征著真正的山城。盡管如今十八梯也逃不過城市建設的腳步,已經完消失,但依然無法將其忽略,因為若想要領略真山城、老重慶,這里才是最好的教科書。

  兩邊居住著普通老百姓,街上散發著濃濃的市井氣息。掏耳朵的、修腳的、做木工的、做裁縫的、賣燒餅的、賣針線、打麻將的,不加掩飾地呈現在眼前。

  其實山城分上半城和下半城,十八梯是從山頂通到山腳的一條老街道。這條老街道部由石階鋪成,把山頂的繁華商業區和山下江邊的老城區連起來。

  大概是在明朝的時候,這里本來有口水井,附近的居民都吃這口井里的水,這口水井距離居民的住處正好十八步石梯,因此人們把這里稱作十八梯。

  站在解放碑面前,這里曾經經受過長達六年多的狂轟濫炸,其地域之廣泛、轟炸之頻繁、死傷之慘重、罄竹難書。在如此災難下,民眾絕不向苦難低頭的堅毅決心,令世界動容。

  如今的解放碑已然淹沒于高樓林立中,顯得十分矮小。但是在它周圍發展起來的商業和娛樂中心地帶卻成為城市經濟心臟,其知名度與地位在重慶乃至整個西南范圍內毋庸置疑。

  除了美食,還有一個讓莊臣感興趣的東西,就是傳說中的棒棒。

  此地兩江交融中依山而建,不僅穿街走巷還需爬坡上坎,所以產生一個特殊群體,人人手中持有一根棒棒,他們被稱為棒棒。

  他們用汗水與肩上的挑棒記錄下山城發展的歷程據考證,由于山高坡陡,19世紀末就開始有棒棒,甚至形成頗具規模的局號。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本地行業大佬退出江湖時,會將入行時用過的扁擔、繩子、木杵、墊肩供奉在祠堂神龕上,讓其享受子孫后代的膜拜。

  抗戰初期發生在川江上的敦刻爾頓大撤退,正是成千上萬的棒棒冒著狂轟濫炸,肩挑背磨,與民生公司的船隊一起,完成民族工業在戰火中重生的這次壯舉。

  貨主在前面打甩手,棒棒扛起貨物緊相隨,重慶人不怕棒棒把東西拐走,大多誠實可信,有自己的職業道德。他們從農村到城市干活,靠的是自己的雙手、一根棒棒和一對肩膀。他們的辛勤勞動為千家萬戶提供方便。

  出門就爬坡,下船即上坎,搬運東西成為難題。當地人于是習慣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大到買家具電器,小到買幾斤肉,如果不想自己動手,叫一聲棒棒,即有人應聲而到。

  可惜曾經紅火的山城棒棒軍如今正逐漸消逝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物流配送快遞等服務行業的興起壓縮生存空間,就業途徑的多元化讓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愿追隨上一輩的腳步。

  不遠的將來,他們也許將不再是進城農民謀生的一種手段,而將演變成為一種景觀式的職業,并且正在逐步消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