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乃萬物之靈,頭腦聰明,心靈手巧,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無論多難的事情,只要用心思考,必有破解之道,如果一個人辦不到,那就群策群力,人必勝天!
“大漢立國四百載,國祚綿長,根深蒂固,猶如一株參天大樹,主干粗壯,枝葉繁茂,急切間難以動搖,要想砍伐大樹嗎,必須從根部入手……根莖一斷,大樹必死!”
三人皆是漢臣,討論取代之道,難免會有一些尷尬,郭嘉不虧‘鬼才’,把大漢比喻成一株樹,即恰當,又生動,還避開了‘亂臣’之名,真可謂一舉多得!
“奉孝言之有理,大漢是一株百年古樹,根深蒂固,不容小覷,可惜呀,這株大樹生病了,百蟲吞噬,枝葉枯萎,眼看就壽終就寢了!”
對于大樹言論,曹操很是滿意,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砍伐這株樹,做一架通天梯子,帶領著曹氏宗族,爬上九重云霄!
世人皆知,樹的要害是根莖,只要根莖砍斷了,那怕是參天大樹,也會轟然倒塌下的,問題是,大漢王朝的根莖,又是什么呢?
劉氏祖先的福蔭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漢家江山傳承至今,歷經了二十四代皇帝,祖先的福蔭再濃厚,也該消耗干凈了吧?
大漢皇帝的權威嗎……黃巾之亂以來,諸侯爭霸,民不聊生,小皇帝東奔西走,惶惶不可終日,猶如喪家之犬一般,皇室權威,蕩然無存,若沒有曹操坐鎮,天下不知幾人為帝,幾人為王?
漢家這株大樹,歷經風雨,屹立不倒,甚至是起死回生,靠的是天下人心,只要人心不滅,國祚自然不斷,而聚攏人心的,正是儒家‘三綱五常’,換而言之,只要打破儒家思想,就能取代大漢江山!
破解之法找到了,曹操、蕭逸、郭嘉一點沒有歡喜,反而愁容滿面,平心而論,他們寧愿鏖戰百萬雄兵,也不想碰儒家這個龐然大物!
儒家學派,歷史悠久,孔夫子‘開設私學,教授弟子’以來,門徒不斷增加,影響日益擴大,壓制住了其他學派,大漢武帝時期,為了聚攏人心,鞏固統治,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國策,至此,儒家一飛沖天,成為了正統思想!
儒家思想,以忠義、仁愛為核心,推崇皇權至上,忠君愛國,對于維護社會道德,聚攏天下人心,起了很大的作用,深受統治者歡迎,還有禮、樂、射、御、書、數……君子六藝,對于傳播文化,開啟民智,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堪稱是民族精神脊梁呢!
當然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儒家也有一些糟粕,鼓吹愚忠愚孝,禁錮人性自由,貶低婦女地位……尤其一味追求仁愛,閹割了民族尚武精神,原本如狼似虎的漢兒郎,變成了搖頭晃腦的書呆子,這就是儒家做的好事了!
要想打敗一種思想,武力最是簡單有效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了推行愚民政策,曾經‘焚燒書籍,坑殺儒生’,使得儒家元氣大傷,幾乎斷絕了傳承,也為之后的統治者,提供了一個壞榜樣:‘刀子無法戰勝儒學,卻可以殺掉儒生!’
不過嗎,時過境遷,再想靠武力壓制儒家,已經是不可能了,幾百年的發展壯大,儒家子弟遍布天下,朝廷文職官員,儒家占據了七成以上,就連許多統兵大將,也信奉儒家思想,沒事抱著卷《論語》,以風雅儒將自稱呢!
不客氣的說,如果相府頒布‘禁儒令’,不出十天,天下皆反,那個時候,曹操、蕭逸、郭嘉只能做一件事,不停的鎮壓叛亂,此起彼伏,無止無休,還要背上萬世罵名,不要忘記了,儒生們握著筆桿子,最善于扭曲歷史、粉刷歷史!
要想取代漢室江山,必須打破儒家綱常,重建道德觀,奪取話語權,問題是,天下間有什么力量,可以對抗儒家思想呢……答案是,以思想戰勝思想!
“當初的漢孝武帝,為了加強皇權,鞏固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數百年的政治扶持,致使儒學一家獨大……咱們何不反其道行之,打破思想至酷,放開學術自由,再來一次百家爭鳴呢?”
蕭逸摸著小黑臉,提出一個驚人之舉,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對于教化百姓,的確功不可沒,不過嗎,一枝獨秀,不是好事,百花齊放,方為盛世!
西周末年,王權衰落,諸侯爭霸,戰亂不斷,奴隸制度瓦解,社會發生了劇變,也引發了思想大爆炸,一些有識之士,面對社會問題、人生問題等,提出了各種辦法、思想,這就是‘諸子百家!’
諸子百家:是各種派別的總稱,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有名字的學派,共計一百八十九家,其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十幾家:法家、道家、墨家、儒家、兵家、雜家、農家,醫家,陰陽家,縱橫家、小說家……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各顯身手,燦爛輝煌!
漢庭獨尊儒術之后,諸子百家示弱,生存空間受到壓縮,門徒數量不斷減少,有的斷絕了學派傳承,有的讓儒家吞并了,也有的隱退山野,堅持學說,暗中培養人才,比如在場的三個人……
“妙計!妙計!……儒家之教、法家之治、墨家之巧、農家之實……諸子百家精華,皆為老夫所用,則天下無敵矣!”
曹操權術并用,執法如山,畢生的政治夢想,就是建立一個法家政權,進而富國強兵,討伐四方蠻夷,開創萬世不拔之功業!
“諸子百家,各有所長,理應保存傳承,培養更多人才,如今群雄爭霸,正好一較高低!”
郭嘉善出奇謀,一向推崇兵家之術,主張武力統一天下,別看是個小白臉,骨子里好斗的很呢!
“恩師有靈,保佑弟子,趁此良機,振興道家,招募無數子弟,傳承千秋萬世無量天尊!”
蕭逸多年的心愿之一,就是振興道家門派,不過嗎,別的道士隱居修行,無為而治,他卻游戲紅塵,以殺證道,也算是獨辟蹊徑了!
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何況三個聰明絕頂,手握重權之人,齊心協力之下,可以翻天覆地,逆轉乾坤!
計策即定,如何執行下去,還是一個大難題,儒家興盛之后,不斷擠壓別的門派,諸子百家為求自保,或是隱居深山,不問世事,或是披著儒家外衣,偷偷教授弟子,可憐的一塌糊涂!
如果派出使者,挨個登門拜訪,消耗時間、精力不說,恐怕未必成功呢,要知道,真正的百家弟子,癡迷于學術研究,不求富貴,不愛錢財,想要請他們出山,絕對是千難萬難!
再難辦的事情,也怕遇到聰明人,曹操、蕭逸、郭嘉圍坐一起,或是唇槍舌劍,爭論不休,或是閉口不言,苦思冥想,一點點分析,一步步推敲,各種利弊得失,全都算計清楚了,最后想出一個辦法:‘效仿稷下學宮,召集諸子百家!’
稷下學宮:又稱‘稷下之學’,戰國時期的高等學府,位于齊國的臨淄稷門附近,專門的探討學術,教授弟子,最巔峰時期,擁有上千名學者,成為了百家學術圣地,促進了華夏文明的發展!
凡到‘稷下學宮’的學者,無論學術派別、思想觀點、政治傾向,以及國別、年齡、資歷……如何,都可以發表見解,學者們互相爭辯、詰難,吸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的完善自己,也涌現了大量人才:孟子、鄒子、申子、荀子……都曾登上講臺,留下燦爛一筆!
先人的寶貴經驗,自然要學習借鑒了,曹操當即決定,正式昭示天下,放開學術自由,不惜花費人力、物力,就在許昌東門外,修建一座大型學府,聘請名師講學,教授門徒弟子,至于學府的名字嗎……‘爭鳴臺!’
學者生性淡薄,不愛官爵,不愛錢財……不過嗎,文人相輕,什么都可以看透,唯獨名望放不下,為了門派名望,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什么事情都做的出來,所謂的‘爭鳴臺’,就是一座爭名臺,爭名奪利,一較高低!
到時候嗎,百家人才匯聚,相府好好招待,包攬吃穿住行,拉攏學者之心,再從中選拔人才,收為己用,逐漸替代下腐朽、木訥、不識時務的儒官,若干年之后,必然國富民強,天下無敵,取而代之的事情,也就順水推舟了!
修筑一座‘爭鳴臺’,工程浩大,情況復雜,必然派重臣坐鎮,曹營四大謀士,郭嘉、程昱精通韜略,一向隨軍出征,荀,荀攸性格穩重,經常坐鎮后方,按理來說,應該讓‘二荀’出面,主持工程事務,不過嗎……
“傳本相的鈞令:加封為滿寵、毛為尚書仆射,負責調撥錢糧、征調民夫,修筑‘爭鳴臺’,蕭郎統領人馬,負責護衛事宜,督促工程進度,以免有人從中作梗!”
曹操語氣堅定,不容置疑,目光中隱藏寒意,放著兩位重臣不用,反而啟用新人,似乎用心深遠呢!
“諾!末將遵命,不敢怠慢!”
蕭逸抱拳行禮,接受了任命,心中卻有一絲憂慮,刺殺事件的風波,遠遠沒有平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