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零六章西方有寶物--搶搶搶(四)

  “華夏者,炎黃神族后裔,神龍血脈子孫,有章服之美、有禮儀之大、亦有勇烈之氣,故處中國以臨萬邦,奉天命以討不臣,四方蠻夷、漢之臣妾,用恩施威、皆在于我!

  西方有大夏、康居、天竺各國,其地肥沃富饒、堪稱魚米之鄉,其山鐘靈毓秀、內藏奇珍異寶,然其民愚鈍無知,形同野獸,竟敢抗拒我大漢天威!

  古人有云:‘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之’,朝廷決定出兵西征,蕩平一切蠻夷部落,凡我大漢勇烈兒郎,不問出身如何、不計罪孽前事,有意建功立業者,可來許昌投軍入伍,沿途車馬之費,皆由官府承擔!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軍踏入西土之后,朝廷決不為遙制,征戰由爾、劫掠由爾、殺戮亦由爾……”

  一份寥寥數百字的告示,遍傳中原各州、郡、縣,并引起了巨大轟動,百姓們開始很恐慌,以為朝廷言而無信,又要出兵打大仗了,后來弄清是募兵、不是征兵,這才把心放下來了。

  征兵,百姓是人人有份,強壯者從軍,老弱者運糧,誰也逃不了辛苦的;募兵則不同了,完全出于自愿,官府不加強制的!

  黃巾造反之時,漢靈帝就下過圣旨,準許各州、郡自行募兵,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就如此投軍入伍,開始征戰天下的……

  那些募兵告示:文筆華麗,大義凜然,什么奉天子命,招募精壯之士,組建仁義之師,上報國家,下安黎民……

  再看這份告示:專橫霸道,殺氣騰騰,與其說是募兵,不如說是聚盜,就是明白告訴世人,西邊有幾個富庶國家,咱們過去狠狠搶一把,‘節操’二字拋之腦后!

  但是不可否認,這份告示讀起來,讓人目光發紅、熱血沸騰,天下熙熙攘攘的,本就是弱肉強食,有本事就搶人、沒本事活該挨搶!

  華夏本盤踞黃河一隅,土地不過千里,如今東到大海、西涉流沙,南到百越、北踏草原,這幅員萬里的疆土,難道是講道理得來,還不是一刀一槍打來的!

  “戰!戰!搶!搶!”

  關中沸騰了,河北沸騰了……整個中原大地沸騰了,漢家百姓勤勞樸實不假,可是不甘終老田隴、夢想榮華富貴的也不在少數……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就是最好的證明了!

  之前琉璃器皿問世,給人們指出了方向,西邊國富、人傻、錢多,現在國家正式募兵,等于吹響了西征號角,下面只有一件事:磨刀霍霍,搶他丫的!

  “父親、母親請回吧,孩子從軍西征,一定奮勇殺敵、建功立業,回來讓二老過上好日子,讓弟弟妹妹們吃飽穿暖!”

  “戰場上刀槍無眼,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咱們家徒四壁,沒啥給你踐行的,只有一碗清水了!”

  “喝了家鄉一碗水,沙場之上不回頭走了!”

  偏僻的山村口,一名身材瘦小的少年郎,正要走上從軍之路,白發蒼蒼的父母、幾個幼小的弟妹來送行,全家人都是破衣爛衫的……

  山村土地貧瘠,出產十分有限,根本不夠全家人吃用的,雖然朝廷下發了糧食,日子還是苦巴巴的,與其躲在山里忍饑挨餓,不如隨軍西征去!

  一則,家里少一個人,可以節約下口糧,讓弟弟妹妹吃飽一點!

  二則,上戰場、砍人頭,可以搏一份富貴,就算立不下大功,不是還能出手搶嗎!

  聽云游客說了,一個叫吳質的人,游歷天竺一圈回來,就變成了百萬富翁,還加封了官職呢,都是一個腦袋、兩個拳頭的人,人家能做到的,自己為何不行呢?

  “官兵天天圍剿、下手又黑又恨,好多弟兄被砍了腦袋,剩下的東躲西藏,一塊立足之地也沒有!”

  “這樣下去,大家只有死路一條,不如到許昌城投軍去,到西邊好好搶一把,那邊富庶的流油呀!”

  “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反正是爛命一條,不如去試一試,拼一個富貴出來!”

  一座陰暗潮濕的山洞內,十幾名破衣爛衫、面貌兇惡的盜賊,正圍著火堆商議事情,募兵告示傳遍中原,連他們也都聽說了,而且可信度極高!

  因為募兵告示上,蓋有大司馬的印章,‘鬼面蕭郎’殺人如麻,世人無不畏之如神魔,可也有一個最大優點,就是一言九鼎、說出話絕對算數!

  盜賊們商議妥當,決定前往許昌城,參加朝廷的西征大軍,出身盜賊不算什么,不見光武帝的‘云臺二十八將’,起碼一半出身不干凈嗎,還不是沙場立功、榮華富貴!

  與此同時,蕭逸下令各地官府,把監獄里面身體強壯的重犯、死囚,全部送到許昌城來,編入征西大軍之中!

  這些皆是國家罪人,養著浪費糧食、殺了臟塊地皮,活埋都要挖坑費力,不如送到戰場上,用生命、鮮血將功贖罪,或許出一兩個人物呢!

  本就是必死之人,也就無畏生死了,上了戰場勇猛無比,歷史上很多經典戰役,就是囚犯們打出來的,當年章邯帶領驪山囚徒,打的諸侯軍落花流水,還差一點拯救大秦帝國呢!

  “吼!吼!吼!”

  “多流汗、少流血,要想升官發財,那就好好操練!”

  就這樣,短短一個月時間,許昌城外聚集了三萬多人,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中,有貧民、刀客、盜賊、死囚……真可謂魚龍混雜、眾惡匯聚!

  蕭逸立刻下令,在城外建一座大營,安置好這些投軍者,先剔除一些濫竽充數的,而后發放盔甲、兵器、戰馬……配備最嚴厲的教官,日夜操練廝殺之法,還給起了一個番號:‘饕餮軍!’

  《山海經北山經》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饕餮!’

  饕餮兇狠殘暴,很喜歡吃人肉,乃是上古十大兇獸之一,形容這些窮兇極惡之徒,倒也非常的貼切呢!

  蕭逸又調陷陣營、丹陽兵兩支人馬,就駐扎在‘饕餮營’附近,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生怕有惡徒逃出來,許昌人口數十萬,又有無數商旅往來,鬧出事就麻煩大了。

  即便如此,仍有很多官員不放心,私下上書侯府:‘抽調大軍,合圍其營,深夜突入其中,盡坑兇惡之徒,為天下除一大害也!’

  “呵呵,皆為漢家血脈,豈能肆意殺害,不見白起、項羽坑殺降兵,而失天下人心之事?”

  “縱然有一日,需以殺止亂,吾為執刀人,不做殺人刀!”

  這種背信棄義的事,蕭逸當然不會做了,殺幾萬兇徒很容易,也算是為民除害了,可鬼面蕭郎的信譽,就只能刷廁所用了,日后何以號令天下?

  何況西征路途遙遠,環境惡劣至極,一般人根本應付不了,只有這些兇惡之徒,才能戰而勝之,其實以惡制惡的事,蕭逸并不是首創,早就有先例的!

  西漢太初元年,為了得到汗血寶馬、改良中原的戰馬品種,漢軍第一次攻打大宛,因為路途遙遠、消耗過大,加上敵軍頑強抵抗,漢軍將士慘敗而回,生還者僅十之一二!

  漢武帝勃然大怒,下令關閉玉門關,敗兵有退入者立斬,將領李廣利也受到申飭,而后籌集軍械、糧草、牲畜,準備發起第二次西征!

  這次漢武帝學聰明了,沒派什么威武之師、文明之師,而是赦免獄中囚徒,又調集惡少年、游俠客數萬人,組成一支軍紀松散、人品極壞的軍隊!

  這支軍隊西征之后,擺脫了后勤的束縛,而是就地‘征糧征物’,有敢抗拒者立刻屠城,殺的西域小國膽戰心驚,順利包圍了大宛都城,一連攻打四十余日,并破其外城,逼迫大宛貴族們殺其王、獻良馬,乖乖做了大漢臣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要想解貳師城之圍,救出被圍困的馬超,進而平定西域三十六國,把觸手伸入天竺國……一般的人做不到的,這些饕餮之徒則可以!

  另外嗎,把這些刀客、盜賊、死囚送到西邊,遠離了中原大地,也有利于進一步平息民變,這就叫做禍水西流!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