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七章 縱橫捭闔

  明明有機會殲滅河南軍機動軍隊不去把握,同樣有一定機會強攻拿下洛陽城也不去爭取,以佯攻掩護佯攻,以卑鄙手段遮掩更加無恥的手段,最后歪來拐去,竟然選擇了難度最大的河南軍主力營地下手,親手制訂這個戰術計劃的項康之所以這么做,除了項康有這樣的膽量和魄力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這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項康顧忌一個人,這個人也不是別人,就是河南軍的首席智囊李左車。

  剛開始進行戰術推演的時候,項康為了穩妥起見,其實并沒有考慮過對河南軍的主力營地下手,而原因也很簡單,難度太大,得手的把握太小,還有可能導致漢軍將士傷亡過大,所以項康當時所推演的,僅僅只是如何全殲被自己誘出營地的河南軍機動軍隊,還有就是能否一鼓作氣直接拿下洛陽城。

  然而在研究具體的下手對象時,項康突然就發現不對了——連周叔和陳平都警惕萬分的李左車,怎么可能會不明白自己的下手對象只有兩個,就是河南軍的機動軍隊或者洛陽城?自己如果只是圍繞這兩個目標布置戰術,被李左車迅速識破的可能豈不是非常之大?

  被敵人識破自己戰術目的的危險后果自然不言而喻,要想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自己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打破桎梏,選擇一個敵人絕對意想不到的戰術目標!

  得出了這個結論,一舉拿下河南主力營地的大膽想法自然躍出了項康的腦海,再結合戰場和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項康又很快發現,倘若自己讓伏擊敵人援軍的軍隊擔任起突襲重任,絕對會出乎所有敵人的預料,所以盤算再三,項康便大膽決定,復制自己當初在符離時攻破敵城的戰術,冒險和敵人賭上一把!

  賭輸了,漢軍前功盡棄,之前的所有戰術準備全部付諸東流!可如果賭贏了,漢軍就有機會一舉拿下河南軍的主力營地,提前許多時間決出三川戰場的勝負!

  打仗原本就是一種賭博,項康很有膽量和魄力的把籌碼押了上去!

  然后和項康預料的一樣,河南軍上下包括危險人物李左車在內,果然是打破腦袋也沒想到漢軍會膽大包天到企圖一口吞下他們的主力,化裝成河南軍士卒的五百名漢軍勇士也借著夜色掩護,成功混進了河南軍的敗兵人群,在一面故意撕去了兩半的河南軍五百主軍旗引導下,裹挾在敵人的敗兵人群中沖進了河南軍主力大營的東門,就好象一柄涂滿了毒藥的鋒利匕首一樣,悄無聲息的插進了河南軍主力的腰眼。

  豪賭成功的收獲自然無比巨大,見龍且軍大隊接連投出原始手雷發出動手信號,化裝成河南軍敗兵的漢軍勇士立即動手發難,或是投出暗藏的原始手雷擾亂敵人,或是直沖上前瘋狂砍殺正在關門的河南軍士卒,還有一些漢軍勇士更加無恥,干脆一邊大喊著我是自己人,一邊毫不猶豫的把武器往敵人身上招呼,拼著命的給敵人制造混亂。

  到處都是回營敗兵的河南軍東門陣地本就混亂無比,再被漢軍勇士這么無恥偷襲擾亂,河南軍的大營東門一帶當然更是一片大亂,原本已經快要關上的營門再度打開,早有準備的漢軍將士瘋狂沖鋒,在營內同伴的接應下迅速沖進敵營,保護住了漢軍進兵道路,后面的漢軍將士如同潮水奔流,不斷涌入河南軍營地,把躲在營壘背后放箭掩護的河南軍士卒砍得鬼哭狼嚎,抱頭鼠竄,河南軍士卒倉促組織的反擊也迅速被漢軍殺潰,錯過了最后的堵住缺口機會。

  等司馬卬匆匆給東門陣地派來援軍時,什么也都完了,一萬多龍且軍將士已經大半沖進了敵營,不但搗毀了河南軍的大營東門和大量的營防工事,還把附近的河南軍營帳也點燃了無數,營地內到處都是驚慌失措的河南軍士卒,也到處都是紅著眼睛殺人放火的漢軍將士,根本就沒辦法奪回營門控制權,更別說是把入營漢軍重新驅逐出去。

  河南軍更慘的還在后面,沒過多少時間,乘坐著馬車前進的漢軍重甲兵也趕到了現場,而當穿著沉重鋼鐵盔甲的漢軍重甲兵加入了戰場后,漢軍將士的攻勢更是所向披靡,刀槍不入的漢軍重甲兵只管掄刀砍人,挺矛殺敵,把一個接著一個的河南軍士卒砍得是身首斷裂,四肢不全,捅得是胸腹洞穿,血如泉涌,而河南軍士卒的武器卻幾乎沒有辦法能夠對漢軍重甲兵形成傷害,在漢軍重甲兵的面前也形同待宰羔羊,先后幾支軍隊都不消片刻就徹底潰散。

  身負重任的漢軍龍且所部也不是一味瞎打,大隊基本盡數入營后,在龍且的旗幟指揮下,漢軍將士又堅決北上,沖擊正在抵擋漢軍主力進攻的河南軍北營守軍背后,接應漢軍主力從北門入營。司馬卬在營中高地上看到情況不妙,雖然也立即派遣軍隊過來救援,可還是照樣抵擋不住龍且軍的如潮攻勢,龍且軍勢如破竹,迅速殺至河南軍的北營守軍背后,又轉眼間就把正在抵擋漢軍主力進攻的河南軍士卒殺散,漢軍的主力將士乘勢接連上壘,又和龍且軍聯手沖擊河南軍的北營大門。

  再當漢軍將士在龍且軍接應下突破了河南軍的大營北門后,河南軍的主力大營也就基本上失去了堅守價值,即便最終能夠守住,也肯定得付出慘重代價,同時大營里的各種軍需物資也肯定損失巨大。然而司馬卬卻不肯放棄,除了組織軍隊拼死抵抗外,又采納了都萬達的建議,紅著眼睛派遣戴罪立功的大將孫寅率領一軍從西門出營,向項康的旗陣發起突擊,妄圖圍魏救趙,扭轉敗局。

  很可惜,局部的兵力數量雖然大致相等,項康卻對此同樣早有防備,孫寅軍出營北上沒走多遠,才剛看到項康的旗陣所在,灌嬰和楊喜率領的漢軍騎兵就從黑暗中突然殺出,揮舞著馬刀沖擊孫寅的后隊,項康則一邊下令擂鼓,發起全面總攻,放棄指揮讓漢軍各部自行作戰,一邊親自率領保護旗陣的漢軍隊伍發起反擊,與自軍騎兵聯手,前后夾擊河南軍的出營隊伍,孫寅軍前后受敵,也很快就落入了下風。

  與此同時,全線總攻的漢軍各部也先后殺入敵營,與前軍和龍且軍聯手,把河南軍大營的外營幾乎全部點燃,也把外營的河南軍士卒殺得尸橫累累,逃亡無數,到了天色微明時,漢軍還以重甲兵為先鋒,強行擊破了河南軍的中軍營地,直搗司馬卬的中軍帥帳,司馬卬幾次率領中軍發起反擊都沒能成功,最后也只好聽了李左車的勸說,怒吼著率軍棄營東走,連河南縣城都不敢進,直接往東逃向了自己的洛陽老巢。

  見司馬卬東逃,河南軍主力也迅速全面崩潰,無數將領士卒爭先恐后,一個勁的只是向洛陽逃命,混亂中自相踐踏,死者無數,漢軍各部果然發起追擊,拼著命的砍殺和抓捕河南軍敗兵,而項康帶著直屬隊伍和騎兵聯手殺潰河南軍孫寅所部后,也果斷率軍發起追擊,還在馬上揮舞著定秦劍不斷大吼,“追!追殺到底!一定要干掉司馬卬!一定不要給司馬卬逃回洛陽的機會!”

  很可惜,漢軍主力追擊得雖然無比果斷堅決,也在追擊戰中斬殺了數以萬計的河南軍敗兵,抓獲的俘虜更是不計其數,項康的直屬軍隊還在追擊中斬殺了河南軍大將孫寅,可是司馬卬卻早早就放下了他的帥旗,還換上了普通士卒的衣服,混雜在人群中狼狽逃命,所以漢軍即便是追擊到了洛陽城下,依然還是沒能找到司馬卬的蹤跡。

  見河南軍的敗兵大隊逃來,駐扎在洛陽西北角的漢軍朱雞石所部雖然也不辭勞苦,立即出兵過來攔截,可是河南軍的敗兵實在是太多,密密麻麻黑壓壓的數以萬計,逃得漫山遍野都是,根本攔不勝攔,再加上昨夜漢軍又在洛陽城下消耗的體力相當不少,所以漢軍將士依然還是沒能干掉或者抓到司馬卬,還眼睜睜的看著無數河南軍敗兵西逃到洛陽城下,在守軍的弓箭掩護下狼狽進城活命,朱雞石氣得哇哇大叫,可仍然還是無可奈何。

  最終,依然還是有接近萬數的河南軍敗兵僥幸逃進了洛陽城中茍延殘喘,讓河南軍主力僥幸躲過了全軍覆沒的厄運,而更讓漢軍上下無奈的是,沒過多少時間,司馬卬的帥旗竟然還又出現在了洛陽城上,正式宣布漢軍將士的最大目標司馬卬也僥幸逃出了生天,項康在遠處看到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是一邊打掃戰場捕殺殘敵,一邊收攏軍隊,撤回主力大營休整休息,準備先拿下河南縣城,然后再來收拾洛陽城中的殘敵。

  還是在親眼看到了項康率領漢軍主力撤走后,滿身灰塵汗水的司馬卬才長松了一口氣,知道自己躲過了一次大劫,旁邊的李左車卻是不敢有任何的松懈,馬上就向司馬卬說道:“大王,項康小兒很快就會卷土重來,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唯今之計,我們惟一的辦法就是趕緊再派使者向韓王申陽求援,只有他立即率軍北上救援我們,我們才有希望堅持到西楚王的大軍抵達。”

  還是得李左車提醒,司馬卬才猛的想起自己在趙國時的戰友申陽,忙向眾人問道:“申陽的援軍到那里了?本王先后都已經派幾次使者向他求援了,怎么他的援軍還沒消息?”

  沒有人能夠回答司馬卬的問題,只有李左車為司馬卬分析道:“大王,申陽遲遲不給答復,肯定是想趁火打劫,從我們這里勒索一筆錢糧。事情到了這步,我們也顧不得那么多了,應該再派使者去和他聯系,主動答應申陽,只要他能幫我們擋住漢賊軍隊,堅持到西楚王的救兵到來,我們就把三成的敖倉糧食送給他,另外再送給他五十萬金,做為答謝,申陽垂涎我們許諾的錢糧,必然立即出兵。”

  敖倉的存糧多到了不可計數的地步,歷史上項羽率領十八路諸侯入關,漢軍在滎陽和楚軍對峙五年,吃的全都是敖倉之糧,就這都還有剩余,三成的敖倉存糧自然就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也是一個讓司馬卬肉痛的數字。然而考慮到眼下自己的形勢危急,保不住性命有再多的錢糧也沒用,司馬卬咬了咬牙,還是點了點頭,說道:“就這么辦吧,馬上再派使者去穎川向申陽那個匹夫求援。”

  “大王,這次不能再派普通使者了。”李左車趕緊又說道:“為了穩妥起見,大王你最好派一個夠分量也擅長舌辨的使者去見申陽,向他說明唇亡齒寒的道理,勸他立即出兵北上,這樣才更有把握求得申陽的援軍。”

  司馬卬十分無奈的再度點頭,只是稍一盤算,馬上就指著自己的太仆程連吩咐道:“你今天晚上就出發去見申陽,告訴他唇亡齒寒的道理,也明白告訴他,只要他出兵幫我堅持到西楚王的救兵到來,我答應他的錢糧,一點都不會少了他的!”

  事還沒完,再接著,李左車又勸司馬卬派人去和司馬欣、董翳聯絡,請司馬欣出兵攻打漢軍的控制地河東,還有請董翳乘機出兵攻打漢軍的上郡,圍魏救趙為河南軍分擔壓力,司馬卬全部一口答應,也立即派人去辦。李左車卻還是不肯罷休,又猶豫著說道:“大王,趙國那邊,我們最好也派去一路使者。”

  “趙國?”司馬卬先是一楞,然后馬上搖頭說道:“趙國就不必了,趙歇和張耳有多恨本王,廣武君你又不是不知道,派使者去向他們求援,不但肯定是毫無作用,還一定會自取其辱。”

  “大王,趙國未必不會救我們。”李左車沉聲說道:“趙國是恨我們不假,可是現在的形勢是項羽強項康弱,我們向趙國求援,趙國如果拒絕出兵,西楚王必然會勃然大怒,趙國不會不考慮這一點。我們如果再在土地城池方面,對趙國做出一定讓步,趙國未必不會全力出兵救援我們。”

  司馬卬猶豫了許久,然后才說道:“那就試一試吧,派一個使者去趙國,明白告訴趙歇,只要他出兵幫我們挺過這一關,我就把邯鄲郡漳水以北的所有土地城池,全部酬謝給趙國。”

  再來看一看項康這邊的情況,帶著漢軍主力撤回營地時,時間已經是當天的下午申時將過,包括項康本人在內,漢軍上下早就是疲憊不堪,又累又餓,好在留守營地的陳平、張良和戚鰓等少帥軍文武提前料到這點,早就給漢軍將士準備好了熱騰騰的飯菜和漿水,讓漢軍將士回營后可以立即飽餐休息,又把同樣滿身汗水灰塵的項康迎進帥帳,讓項康一邊吃飯一邊休息。

  再接下來,漢軍的中軍大帳也徹底變成了叔孫先生的舞臺,當著陳平、丁疾和鐘離昧等漢軍主要文武的面,也當著這次隨軍出征的商山四皓之二的唐秉和吳實的面,叔孫先生舌燦蓮花,滔滔不絕,面不改色的一口氣傾吐數以千字的好聽言辭而不見重復,一個勁的只是恭維項康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大破司馬卬主力,救三川軍民于水深火熱,揚大漢國威于中原大地,今后關外諸侯必然聞項康英名而喪膽,望漢軍旗幟而歸降。

  實在有些忍受不了叔孫先生的熱情恭維,項康只能是趕緊找機會轉移話題,向眾人說道:“這一戰我們雖然大破了河南賊軍主力,可惜沒能抓到司馬卬本人,讓他給僥幸逃回了洛陽城。今天我也順便看了看洛陽城的情況,的確是城高壕深,易守難攻,如果司馬卬鐵了心要堅守待援,接下來我們只怕還得有一場攻城苦戰要打。”

  漢軍眾文武紛紛點頭,叔孫先生也馬上改變口風,開始狂妄叫囂說有項康的英明領導,攻破洛陽生擒司馬卬絕對只是易如反掌,可惜張良也不太喜歡讓叔孫先生一個人出風頭,很快就搶著說道:“漢王,接下來我們最應該擔心的,其實并不是洛陽的城高壕深,守備堅固,而應該是司馬卬來自穎川的申陽援軍。”

  “子房先生擔心申陽會出兵救援司馬卬?”項康問道。

  “不錯。”張良點頭,說道:“偽漢王申陽到現在都沒有出兵救援司馬卬,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司馬卬直到昨天為止都形勢不算危急,申陽沒有急著出兵救援的必要;二是申陽肯定想趁火打劫,勒索司馬卬一筆錢糧。”

  “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張良繼續說道:“司馬卬昨夜慘敗,形勢危如累卵,垂死掙扎之下,肯定會許下重利引誘申陽出兵救援于他,申陽與司馬卬本來就頗有交情,念及唇亡齒寒,也很可能會真的出兵北上,從側面為司馬卬分擔壓力。對于這點,漢王最好還是設法防患于未然,以免申陽的援軍突然到來,讓我們手忙腳亂。”

  項康點了點頭,說道:“拿下河南縣后,我馬上分兵緱氏,阻攔申陽北上洛陽。”

  張良不答,神情還頗有一些猶豫,倒是商山四皓之一的吳實說話直接,道:“大王難道打算樹敵于眾,一味只用軍隊武力解決問題?如果司馬卬還向趙歇和司馬欣求援,許下厚利請他們出兵圍魏救趙或者直接救援,大王打算如何分兵抵敵?”

  “大王千萬不要以為趙國和司馬卬有仇,就一定不會出兵給司馬卬幫忙,那只是一相情愿的想法。”唐秉也慢悠悠的說道:“戰國時七國相爭,各國之間今天為了土地城池打得你死我活,明天為了共同利益并肩作戰,這樣的例子難道少了?”

  “現在是西楚強漢國弱,趙歇和張耳又是典型的墻頭草,西楚王才剛答應與他們和解,他們就馬上和我們毀盟斷交,反目成仇,趙國不救司馬卬本來就有可能得罪西楚王,如果司馬卬再答應割讓一些土地城池給趙國,只怕趙國很快就會兵出邯鄲,向我們在河內郡的偏師發起進攻。”

  項康沉默,還微微點了點頭,認可唐秉和吳實的分析。唐秉也這才說道:“大王,此前你在關中韜光養晦,想要勸說關外諸侯叛楚歸漢,倒是有些不切實際。可是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了,大漢軍隊兩路出關,所向披靡,前后不到一月時間就大破司馬卬主力,把坐領三郡的司馬卬逼入絕境,已經展現出了大王你的銳利鋒芒,蓋世雄風,那些見風使舵的關外諸侯,也不會不考慮兩手準備了。所以老朽認為,大王你也應該施展縱橫捭闔之術,弱敵強己,高舉大漢旗幟與西楚王分庭抗禮了。”

  砰一聲,帳中一面突然翻倒的案幾吸引了眾人注意,項康和帳中眾人一起驚訝扭頭,卻見是叔孫先生突然跳了起來,直接撞翻了他的面前案幾,項康奇怪,忙問道:“叔孫先生,你怎么了?”

  “大王恕罪,微臣……,微臣……。”叔孫先生的臉色明顯有些不對,吞吞吐吐了兩句,才接著說道:“微臣內急,告個罪出去方便一下。”

  言罷,一向注重禮節的叔孫先生破天荒連禮都沒行,一溜煙就竄出了漢軍的中軍大帳,模樣象極了一只被餓狼追逐的兔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