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0章 階梯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此詩所言,當是許廣陵此世境況。

  在此世的修行漫步中,他要做的,并不止是重登大宗師,那算不上目標而只能說是水到渠成。

  他應有的目標,就是在這水到渠成的過程中,確立大宗師之下,一路階梯。

  那種不需要任何“超凡”力量的介入,也能順順利利走下去的階梯,而這其中涉及的,就是“道”。

  用大宗師的視野從其中找出一條道路來。

  這條道路,天賦超絕的可以走,天賦一般的也可以走,少年可以走,老人一樣可以走,修行環境好的可以走,修行環境一般以至于惡劣的,一樣可以走。

  階梯本身,前世他已經確立了。

  從他自己身上,從兩位老人身上,從沈欣身上,從君長安身上。

  但那個階梯有些地方坡度太大。

  天賦超絕的可以過,天賦一般的過不了。

  這一世他要做的,就是修正那階梯,將之從V1.0升級到V2.0。

  削減難度,由地獄模式變更為困難模式,而且最好是一般困難的模式。——至于進一步升級到簡單模式,不管理論上那樣的道路存不存在,都不是他現在的層次可以辦到的。

  或許,有朝一日,等他晉位為“神”之后,才可以考慮這樣的問題吧。

  以大宗師的心識主宰這身體,哪怕這身體還是普通人,哪怕這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每天需要較多的休息,哪怕每天傍晚的鍛煉之后都會在游泳中把體力消耗得一干二凈……

  許廣陵依然只需要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便能101%地徹底回復。

  未必是101%,但一定超過100%。

  因為有提升。

  一般人睡覺,先是意識從雜亂到平復,然后是氣血從雜亂到平復,兩者都從“人為”過渡到“身體自為”之后,才能真正地進入新陳代謝模式。

  待新陳代謝結束之后,才是睡眠的結束。

  而于許廣陵而言,直接省略了前兩個平復的步驟,一步跨入到身體自發的新陳代謝,而且還是高效運轉的模式。

  這樣一來,夜,就顯得有點長了。

  若用前世的時間來計算,他通常是晚上九點左右進入睡眠,然后不到十一點的時間,醒來。

  而這之后直到清晨,就又是他的“發呆”時間。

  這個時間,開始被他劃分為差不多均等的三塊。

  第一塊,是“和天地同其體”,在最高的大宗師級別的層面,和這片天地,既同其體,也共呼吸。

  在這個過程中,那“不滅真性”受到一些影響,并不是增加,而是會變得更純粹。用鑒天鏡的說法,不滅真性只有晉升式的轉生才能增加。

  轉生一次,增加一些。

  一直增加到臨界點,則會從量變到質變,跨出那一步。

  其它的像是現在這樣的修煉,嗯,姑且算是修煉吧,是并不能讓不滅真性增加的,也就是在這個層面上,只“清”不“盈”。

  但“清”并不是沒有用處。

  相反,有大用!

  關于這一點,還是前世的大宗師階段,許廣陵就知道得很清楚也體會得很深刻了。

  “盈”,決定能不能到達關卡。

  “清”,決定能達關卡后,能不能跨過那關卡。

  從超凡到大宗師是這樣,從大宗師到“神”,也不會有什么大的差別。

  許廣陵沒想到的是,才只是第一次轉生,這個“清”的程序就已經開始啟動了,這或許將決定,下一次轉生之際,不滅真性變化的數量及質量。

  那還有什么好說?

  既然存在這個可能,則日行不輟就是了。

  被分割的第二塊時間,許廣陵用來重新推導從普通人到大宗師的階梯,又或者說把已有的階梯進行改良。

  在這個方面,他不是化繁為簡,而恰恰相反,是化簡為繁。

  明明一步就可以過的地方,要分成兩步、三步、五步甚至十步。

  而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化簡為繁的同時,化難為易。

  老實說,這并不容易。

  哪怕以許廣陵前世的積累,推導起這個來,也頗有一種捉襟見肘的感覺,仿佛重回當初的時候,他剛剛成為老人的入室弟子。

  那時,每天學習回顧總結老人所授的知識時,差不多就是這樣。

  這樣的感覺,久違了。

  而正因為如此,龐大的知識被調用,讓許廣陵以這個目標為核心和運轉,進入了再學習的階段。

  這個過程,許廣陵很熟悉!

  在醫之一道,學習、汲取、重構各種知識,由“大”邁入“宗”的時候,是這樣的。

  在藥之一道,是這樣的。

  在音樂一道,也是這樣的。

  在廚藝一道,同樣也還是這樣的。

  也因此,如果這次這個學習的過程能一直順利進行下去,那么不遠的將來,他可能會再度成就一門大宗。

  不是醫之大宗。

  不是藥之大宗。

  也不是其它雜七雜八的大宗。

  而是關于大宗師本身的……

  大宗!

  那也注定會是最特別的一個大宗。

  所以這個推導和解析的過程,許廣陵很用心,而不是“隨意落子”。

  第三塊時間,許廣陵則是用來博覽。

  來到這個世界,目前他還沒見過一本書。

  但前世,他遍走天下,通過鑒天鏡,也差不多收羅了遍天下所有的書,不能說把地球上100%的書都一網打盡,但網羅程度至少也是90%以上了。

  當時,他一天只讀一千本左右,自始至終都是這樣。

  而剩下的那些浩如煙海的知識,始終靜靜地等候在那里。

  而這時,他也便靜靜地坐在那里閱覽。

  坐在樹屋里,或者直接半坐半躺地倚靠在大樹的枝椏上,在漸曉的晨曦中,漫翻書卷。

  意識里的書卷。

  從史前到新世紀。

  從東方到西方。

  從宗教到科學。

  從自然到人文。

  從關關雎鳩,到量子糾纏,也從弦論,到彈琴復長嘯。

  偶爾根據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數學曲線為素材,來組合音階,譜一曲或平和或激蕩或還算中聽或如同鬼叫的曲子來。

  如此等等。

  這些就是真正的博覽了。

  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當然也不存在什么收獲預期。

  閱覽,僅僅只是閱覽。

  如駕著一葉小舟泛行在近乎無邊的大海上,舟行在哪里,便是哪里。

  那既是起航,也是歸處。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