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

第二百一十三章新船設計  程文應一看,哎喲小孩子腦子就是靈啊!我要這個沒啥用,不過可以給我兒子啊!收藏著從中央到地方各路大佬的題字的折扇,沒事拿出來耍耍,淡淡的逼格隨風飄揚!

  嗯,回家找師爺合計合計,看看當朝宰執的扇面多少銀子能換一幅……

  于是眉山玩折扇的風氣就起來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文人們見面第一句話基本就是:“今天,你寫了沒有?”

  然后就有人回應:“雖然一個字都還沒寫,可有一種迷一樣的從容……”

  可龍里的梨花開了又謝,蘇油八歲了。

  今天他在碼頭送別陳慥和巢谷。

  巢谷要去西軍投軍,而陳慥,再次被伯伯告了一狀:這娃離家出走,跑去了大理,差點被儂智高甕中捉鱉!

  不過這次陳希亮擊節叫好,認為自家老四終歸還是可造之才,要親自捆在身邊調教了。

  不要小看陳希亮的調教,蘇油羨慕的不要不要的——歷史上,只要和陳希亮沾邊的人物,除了蘇洵,差不多都得中進士!

  蘇油惡意地認為,這就是陳希亮在報復他哥,報復他當年不讓自己讀書。

  不是不讓我讀書嗎?老子把全家人都弄去讀書,都考成進士,讓你在家里成為弱勢群體!

  就問你怕不怕!

  不過陳慥不這么認為,據他說這次多半要被逼婚。

  當年他父親被河東柳家榜下捉女婿,老陳為了自保,轉手就把孩子們給賣了出去——女婿是不可能女婿的,我早已成親,孩子都老大了。

  不過我們家孩子讀書都還行,進士我也考了,沒感覺有什么難度啊,估計過幾年可能我們全家都會成進士呢——承蒙柳家看得起,要不,我們結兒女親家吧!

  天選之人,就是這么任性。

  蘇油遞給陳慥三把折扇:“你漏了我眉山三個關鍵人物,給你補上了,我家堂哥和大小蘇的小文章,你就可著樂吧!”

  陳慥不以為然:“你堂哥倒也罷了,大小蘇老弟……呵呵呵還沒我陳季常出名……”

  哎呀這么囂張?!

  算了,我不跟你計較,蘇油努力踮起腳,拍了拍陳慥的肩膀:“季常大哥,以后遇到子瞻,記得和他交好,相信以后他會名動四方的,說不定到時候,還能替你揚名呢。”

  呵呵呵,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你的名聲,注定會隨大蘇這詩句而名傳千古。

  巢谷的禮物,是一柄四尺半的精裝長劍,不過蘇油不是送給他的,而是讓他去送給上官的。

  巢谷的文才,在文人中不夠看,不過在武人里邊,尤其是低層武人里邊,尚屬佼佼者,蘇油自己也不通武事,只好讓石富找了些關系,寫上幾封書信交給他帶上,算是盡一份心意。

  送走二人,蘇油想著大宋如今的軍事,也不由得連連嘆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種頹勢要扭轉過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石薇來信了,大咧咧地承認了錯誤,就把話題轉到了白猿身上。

  白猿和道教淵源頗深,山海經里便有記載,后來也有白猿在楚國傳道,在越國授劍等諸多傳說,道教本身還有一本《太上洞玄白猿經》,相傳就是白猿公傳下來的天書。

  石薇覺得木客越來越胖,有些抱不動了,應該控制一下飲食。

  窺天鏡引起了轟動,如今玉局觀觀星臺一到晚上就擠了一群道士,引經據典考究星象,吵得一塌糊涂,第二天一個個頂著黑眼圈練功。

  白胡子公公師父怒了,給觀星臺加了一個大鐵門,然后開始了考試,考及格的道士叔叔們才有資格獲得觀星的資格。

  蘇油將幾個關于白猿的故事摘錄下來,又講了一些近來發生的趣事。然后讓石薇幫忙打聽一下,如果有觀星臺,那應該就有星圖,有歷代日月食的記錄,如果有的話,等有機會他會去玉局觀看看。

  紫燕歸來花滿城,蘇油覺得日子都美出泡來了。

  鹽井增加到了十口,新井的出現讓江卿們發現了一個大問題——交通瓶頸。

  僅靠二林部的四艘船是不夠的,眾人這才想起蘇油曾經提醒過他們造船的事情,只是他們當時都把目光投到了修路積累名聲上去了。

  如今路還沒修到益州,問題便已經凸顯出來。

  好在新式帆船技術初步積累成型,二林部的那種圓底流線型戰船技術,沿江船場也非常成熟,加上資金尚算雄厚,因此商號董事會決定,一邊大造鹽倉囤貨,一邊招攬造船工匠,開造新船。

  買船是不行的,如今的江船多是松木制造,偷工減料,川人的習慣是從益州一船跑到揚州,然后連船帶貨一起賣掉。

  蘇油的龍骨小船給了船工們極大的提示,榫卯結構是中國祖宗們玩老了的花樣,如今還有了鐵質螺栓,那就用拼合式龍骨。

  新船拋棄了一次性使用的方式,采用上等的木材——龍骨和肋架用的是最細密的川中特產的大楨楠,其余部分用櫧木、榆木,襯艙底和甲板則盡量用雜木降低成本,舵桿要使用榆木、榔木,舵板和桅桿用杉木。

  桅桿也可以用鐵箍拼接,但目前川中還沒有這般造船的——衫木大料不缺。

  鐵箍還是要用,不過只是為了加強桅桿強度。

  索具出于成本考慮也用了多種材料,錨繩纜繩用青竹皮蒸煮成竹絲,然后用制繩機制成,帆索用大麻制作的麻繩。船帆拋棄了笨重的草席竹席,改用蘇家結實的銅錢麻布。

  船帆的面積遠遠超出了如今普通江帆的大小,船長度足有十丈,最寬處四丈,主桅高度八丈,兩根次桅六丈。

  整膄船是新老過渡的產品,通過所用的度量衡便可以看得出來。

  整體看上去,新船水下部分和二林部戰艦幾乎一樣,圓底流線型。

  水上部分則更加接近蘇油他們的飛剪式小帆船,桅桿也是老款,不過風帆變成了新款,而且控帆系統引進了可龍里號的設計,只是因為桅桿數量增加了,需要增加人手分別操控。

  最出格的設計可能就是那一支從船頭前伸出去的斜桅了,用來和前桅一起牽引起三張三角帆,盡量多的使用風力。

  這個設計,是之前所有中國帆船中沒有出現過的,不過可龍里號有現成的例子,造船工人們覺得這設計師一定是一個斤斤計較會算計的老狐貍——太會摳了!

  船錨五百斤,石家鐵坊鑄造。

  這艘帆船蘇油沒有參與設計,老船工們幾乎一看可龍里號的圖紙和實物便明白設計思路。

  圖紙這玩意兒,難在繪制,讓看的人一目了然,那是基本要求。

  不過蘇油也不是沒有出力,他在董事會上提出工程預算,工期評估,材料采購,人力資源配置等幾項概念,要求以這次工程為例,將條例章程摸索出來。

  這個提議得到了董事會的高度認可,小猴子總是喜歡一招鮮吃遍天——說白了還是精細純老調三重奏。

  除此之外,蘇油還賺了一點零花錢。

  可龍里刨箭桿刨出來的那些竹絮,加上桐油和石灰蚌殼灰調制的膠灰,可是填塞船板縫隙的好東西。

  這個是中國獨有,也是中國船采用普通木材制作也能到處行駛的原因。不像西方,必須用橡木,櫸木,柚木這等高品質硬木。

  新船預計耗時六個月,運載量將達到恐怖的三千五百石!

  宋代一石小一百公斤,這就是三百多噸,江浙吳中不知道,但絕對是如今蜀中最大的大船。

  十口鹽井的產量,全靠這種船的話,需要近五十船次,好在雪鹽如今四路自身消耗掉一半,吳船和二林部運走三分之一,剩下六分之一,十船次左右,兩艘這樣的大船足以應付下來。

  為了保險,董事會決定造三艘,耗資三千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