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四百九十四 討伐鮮卑人是上策

  益州揚州都爆發了戰爭,夾在中間的荊州卻還沒有做好決定。

  劉表的力量不夠,不足以發動一場戰爭,荊州豪族牢牢掌握著地方權力,讓劉表無處施為,劉表想要做楚王,必須要得到荊州本地人的支持。

  其實蔡瑁等人都清楚,所謂的單騎入荊州,不過是說著好聽而已,沒有他們的支持,你看劉表能不能做荊州牧!

  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無非是利益交換罷了,把實際權力交出去,換來一個尊榮和領導者的地位,不涉及到核心利益的事情,大家盡力配合,涉及到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大家盡力不配合。

  劉表就是那么尷尬。

  想做楚王,沒實力,手下人不讓他做。

  劉表心癢難耐,讓妻子蔡氏去找蔡瑁,讓兒子劉琦去找蒯氏——他需要支持。

  結果并不明朗,蔡氏和劉琦都沒有帶回來明確的恢復,蔡氏甚至還勸說劉表不要做楚王,以免落人口實。

  劉表終于爆發了,怒斥蔡氏一頓,狠狠的振了夫綱,把蔡氏嚇得花容失色,哭泣不止。

  得知消息之后,蔡瑁的臉色很不好。

  劉表本來也沒有什么利益可以拿來做交換讓大家支持他,現在又欺負自己妹妹,蔡瑁很生氣,于是打定主意不讓劉表做楚王,讓他認識到誰才是荊州真正的主人!

  所以當其余七國都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建立起來之后,只有劉表這邊依然建立不起一個楚國。

  劉表很生氣,表示后果很嚴重,奈何荊州的主人翁們并不理睬他,而是用有詐這個理由來搪塞他,就是不答應支持他。

  劉表氣的想吐血。

  到十二月中旬,郭鵬在并州理順了政務,不緊不慢的回到鄴城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想要就這樣的事情詢問郭鵬的看法,并且看看他是否有解決的辦法。

  一個封國就算了,郭鵬還算是名正言順積累功勛的,其他人算什么?

  聽說有的人連三辭三讓都沒有遵守,迫不及待的就接受了。

  對,沒錯,說的就是劉繇。

  真難看。

  這不是亂來嗎?

  于是為了此事,郭鵬召集手下有頭有臉的人物們開了一個會議,力圖統一認識。

  “此事孤也了解到了,但是就孤而言,又該如何反對呢?天子印璽,天子詔令,天子賜封,如何算不得名正言順呢?孤也是天子賜封,他們也是天子賜封,天子若要賜封,身為臣下的難道還能反駁嗎?”

  郭鵬把自己的處境向大家講了一下,講明了在這件事情上自己的尷尬處境,表示自己其實挺為難的,不知道這件事情該怎么表態。

  知道這樣不好,但是作為同樣的國君,有不知道該用什么立場來評價這件事情,難道要為了這種事情挑起戰爭嗎?

  郭鵬為此連連搖頭。

  最為急切的蔡邕對此都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難道要郭鵬南下進兵掃平這些無恥之徒,或者進兵弘農解救皇帝?

  蔡邕知道這些事情不是自己應該插手的,但是眼看著涼州人要把整個天下給玩壞掉,他實在是不能眼睜睜地看著。

  盡管如此,他也只是反對,想不到解決的方案。

  這種事情以前就沒有發生過,上一次發生還是千年前,難道要他們從千年前的典籍里尋找解決方法?

  郭鵬讓他們想出解決方案,但是他們的確不知道該怎么解決這種事情,完全沒有先例。

  雖然很多官員也上奏表希望郭鵬可以站出來說句話,但是郭鵬又該說什么呢?

  天子賜封,名正言順,除非他們謀逆,否則我又有什么辦法呢?

  而且郭鵬才不想說話。

  對于心情急切上了十幾分奏表的荀彧等人,郭鵬直接把他們的奏表燒了,就當不存在過這種事情。

  大家啞了火,不知道該怎么辦,郭鵬則趁勢把會議中心轉移到了并州的建設之中。

  與此同時,參謀臺開始按照郭鵬的要求討論,到底是北伐鮮卑好,還是討伐遼東公孫度比較好。

  沒錯,郭鵬這邊打完了并州匈奴,那邊就要開始籌劃下一場戰役了。

  郭鵬不打算浪費太多時間。

  郭鵬的理由非常充分。

  鮮卑人不臣服大漢,屢次南下侵擾,必須要征討之,剿滅之,如此才能維護北境和平。

  公孫度也差不多,他沒有得到朝廷的允許,立漢二祖廟,承制設壇墠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鸞路,九旒,旄頭羽騎,有野心,應該被討伐。

  郭鵬給了參謀臺一個二選一的選擇,于是參謀臺就忘記了討論戰與不戰的問題,而是討論起了該討伐公孫度還是鮮卑人的問題。

  討論一陣子,參謀臺基本上統一了意見。

  討伐公孫度是下策,討伐鮮卑人是上策。

  大家都不贊同郭鵬討伐公孫度,而建議郭鵬討伐鮮卑人。

  遼東公孫氏政權盤踞五十年,一直到三國后期才被司馬懿討平不是沒有道理的。

  首先是中原軍閥自己的問題,魏蜀吳三國鼎立,互相才是互相最大的敵人,遼東公孫氏并不是重要的目標,因此一直被忽略,這是遼東公孫氏可以茍五十年的重要原因。

  要說討平,必然是可以被討平的,苦寒之地,缺乏人口、生產力,戰爭動員力不可能和中原相互比較,就算是耗也能耗死他們。

  可是遼東公孫氏政權在東漢末年就很好的詮釋了只要我成為一坨屎就沒有人敢踩在我頭上這樣的道理。

  用屎來形容這里或許還是不太妥當,但是在權力者眼中,此時此刻的遼東之地還就是十分雞肋,沒什么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按照此時的交通狀況,就算是以同為幽州的涿郡作為出發地,抵達遼東戰場起碼也需要六十天的時間,并不是因為距離太遙遠,而是因為遼澤的存在,使得公孫度占領的地盤有了天然的屏障。

  遼河中下游一帶存在大量沼澤,名為遼澤,后世唐太宗東征時,就因為遼澤的存在而頭痛不已。

  車駕至遼澤,泥淖二百余里,人馬不可通,可見遼澤的存在給大軍進軍帶來了多么大的影響。

  唐朝尚且如此,漢末更是如此。

  很多時候王朝不是不愿意去打仗,也不是固步自封不愿意擴張,而是一馬平川的地圖上看不出來的艱難險阻阻礙了進攻的心思。

  在這樣的地形上,每走一步,都是白花花的銀錢,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仗的耗費實在是太大了。

  而且打下來也不見得有多么好的利益,窮困偏遠的幽州,雖然因為漢末大亂而遷移過去大量人口,但是大量人口也不僅僅只在遼東,幽州其他部分也有,公孫度的領地估計也就三十萬人口。

  為了三十萬人口,耗費大量兵力錢糧,遠征數百里,拿下一塊苦寒未曾開發之地,這難道不是舍本逐末嗎?

  所以陳宮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郭鵬。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