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一千零七十四 郭鵬準備滅了鮮卑

  宋意的真知灼見沒有被采納,急于為竇憲脫罪的竇太后力主進行北伐戰爭,于是北伐戰爭得以推進。

  大不如前的北匈奴當然無法抵抗東漢政府軍的強力打擊,竇憲本人在用兵方面也的確有一手,具有很不錯的軍事才能。

  如此一來,北匈奴斷然沒有勝利的機會。

  一番苦戰之后,竇憲成功打敗北匈奴,將衰落到無法對抗東漢帝國的北匈奴趕出草原,迫其西遷。

  從此,北匈奴就再也沒有威脅東漢帝國的可能了。

  他們被東漢帝國徹底打敗,遠遠的離開了居住的故地,向西前去,給同一時代的西方統治者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巨大麻煩。

  可東漢帝國的麻煩也沒有就此結束。

  之后發生的事情也證明了宋意的看法是對的。

  失去了北匈奴的鉗制,東漢政府軍又根本沒有占據草原的打算和規劃,草原成為了發展真空地區。

  北匈奴徹底被打跑,南匈奴繼續待在北方邊境不走,竇憲很快也被漢和帝以謀反的罪名殺掉了,最后得到大便宜的就是鮮卑人。

  鮮卑就此開始了快速發展。

  人口,體量大大增加,很快就變成了漢帝國無論如何都不能小看的存在。

  檀石槐以前,鮮卑就和東漢政府時戰時和,已經成為東漢帝國的重大邊患,等檀石槐出現之后,鮮卑更是一度恢復了極盛時期的匈奴對漢帝國的壓迫力。

  只可惜那個時候鮮卑的運勢不好。

  漢帝國雖然沒了,但是底子還在,漢末軍閥們擁有強大的武力,尚且還能鉗制鮮卑,檀石槐終究沒活多久,使得鮮卑錯過了中原大亂。

  第二次機會在重新統一鮮卑的柯比能,不過柯比能同樣沒有運勢,被刺客韓龍殺死了。

  這兩次都可以說是老天爺在幫著中原帝國。

  直到西晉末年,晉室內亂,中原王朝的國力在內斗中消耗殆盡,鮮卑人在中國北方接連建立了七個國家,其同源后代吐谷渾到唐朝為止還在存在著,影響中國歷史進程數百年之久。

  可究其根本,不是鮮卑人有多強大,而是中原王朝的掌權者們自己把自己給玩死了。

  占據優勢的時候沒有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反而昏招迭出,對待草原部落總是打贏了就開始蔑視,完全不曾想到他們有東山再起的可能性。

  所以讀完史料之后,郭鵬就非常無奈的對身旁侍立的郭瑾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沒有占據當地控制當地的十足把握之前,就不該輕易破壞當地的政治生態,需知鷸蚌相爭漁翁才能得利,若無鷸蚌,漁翁得什么利?

  竇太后和竇憲為一己私利發動北伐之戰,獲得的是戰術上的勝利,是一時的勝利和威名,但是最大的勝利果實,卻為鮮卑人所取得。

  鮮卑人幾乎得到了北匈奴人所留下的一切,人口大增,三十年以后,終成大患,為禍北疆至今,這如何不是竇太后和竇憲的過錯呢?”

  郭瑾支持了父親的看法。

  他認為竇憲和竇太后因為政治原因而決定討伐北匈奴,把討伐北匈奴當做政治籌碼。

  他們出征的立意就不是為了整個國家,而是為了自己家族可以繼續執政,掌握權柄,這首先就不是正確的。

  獲得戰術上的勝利之后,卻沒有從中獲取多少利益,沒有利用好草原發展草原畜牧經濟,等于打了一場一次性戰爭,獲得了一次性名望,然后給后人埋了雷。

  戰略上,這場戰爭顯然是不成功的,至少他們的眼光看得不夠遠。

  而時人提出的真知灼見也在政治因素下沒有被采納。

  這使得東漢帝國之后的幾代帝王為鮮卑問題傷透了腦筋,想要打擊鮮卑,反而被鮮卑所打敗。

  漢靈帝時期三萬東漢騎兵北伐鮮卑之敗是郭某人親身經歷過的事情。

  那是一次很難不失敗的戰斗,就算勉強獲勝,也不能動搖鮮卑的優勢。

  所以也給后來的郭某人帶來了麻煩。

  當下的鮮卑,經過郭某人持續十余年不間斷的打擊之后,已經基本上退出了漠南地區,折損人丁何止二十萬。

  不過這并沒有真的打敗鮮卑人。

  郭某人只是一時間掃清了邊疆,讓邊疆一帶看不到鮮卑人而已,鮮卑人還有很多,都躲在漠北,還有繁衍和戰斗能力。

  他們受到魏(張)軍(飛)在邊疆的活躍所影響,不敢大規模南下。

  但是這只是一時的。

  不過十幾年后,當小冰河的影響已經不容忽視的時候,當鮮卑人在漠北完全養不活自己的時候,就算再怎么恐懼,他們也會被逼著南下。

  零度等溫線的南移不僅對漢人農業區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也會對畜牧區的鮮卑人造成毀滅性打擊。

  他們在溫暖時期養育出來的大量人口在寒冷時期活不下去,牛羊大量凍死,人口也將受到大量餓死的風險。

  為了生存,為了吃飽肚子,就算前方有刀山火海,他們也要沖過來。

  不沖就是餓死,沖了,還有一線生機。

  這個二選一該怎么選,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

  所以郭某人非常清楚,不趁現在把鮮卑人的問題干脆徹底的解決掉,再過十幾年,鮮卑新一代成長起來,人口數量增多,數十萬鮮卑騎兵被逼著南下的時候,就是魏帝國面臨大危機的時候。

  那個時候自己或許還活著,也許還在做皇帝,但是郭某人從來都不是一個會選擇被動挨打的人。

  郭某人的選擇永遠都是前進前進再前進,戰爭戰爭還是戰爭。

  要趁他的開國精銳軍隊還保持著強大戰斗力的時候,開國武將們都還保持著旺盛的戰斗意志的時候,開國王朝還保持著無與倫比的動員力的時候,干脆徹底的解決掉鮮卑人。

  為此,郭某人決定發動再一次的漠北決戰。

  上一次的漠北決戰是漢武帝發起的,為了徹底打斷匈奴人的脊梁骨,漢武帝拼著全國之力,對匈奴人發起了漠北決戰。

  可惜漢武帝沒有騎兵三神器,否則他能得到更多的騎兵和更長時間的持續作戰能力,漢軍對匈奴人的殺傷力也會大大增加。

  馬匹的損失會減少,騎兵的戰斗力會增加,騎兵的數量也會增加。

  而在對方沒有實質性改變的時候,絕對有一口氣消滅對方的可能。

  這就是郭某人最大的戰略目標。

  匈奴人已經沒有了,魏帝國最大的威脅是鮮卑人。

  在他的戰爭藍圖里,他將動員十五至二十萬騎兵,二十萬至三十萬匹運輸用騾馬,七十至一百萬輔兵和民夫。

  以占據河北至今十余年所積累的所有儲備物資為底氣,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傾國之戰,橫掃漠北,吞噬鮮卑。

  這一次,郭某人要追尋古人的腳步,順著衛青和霍去病們曾經的步伐,把匈奴人的替代者——鮮卑連根拔起。

  讓草原上再也看不到哪怕一個敢于南下搶掠的鮮卑人。

  為此,他才決定在這個時候發動一場規模龐大的掃除貪污腐敗官員的行動,在戰爭發起之前,把內部的米蟲們狠狠地殺一批。

  如此,震懾基層官僚們,讓他們在戰爭時期全力運轉,全力行動,不至于在戰爭的時候拖后腿,影響前線戰局,或者說在戰事緊張的時候貪污軍餉、糧秣等戰爭物資,對前線造成影響。

  前方大戰的時候,后方不能起火,后方要是起火,戰果就會大打折扣。

  郭某人動員大量官員奔赴各地糾察貪官污吏的同時,自己也在洛陽進行全面戰爭準備。

  他下令參謀臺開始聚合之前十數年魏人通過戰爭、俘虜和行商得到的一切關于漠北鮮卑的消息,進行綜合判斷。

  不止如此,還要把戰爭沙盤制出來,將漠北鮮卑人駐地標注出來,確定魏軍北伐的基本目標。

  這些年里,魏帝國雖然保持著對鮮卑部落的打擊,但是和鮮卑之間的生意交往依然不曾斷絕,該有的生意一樣有。

  曹氏商隊和糜氏商隊的特殊部分商隊承擔了這部分的業務。

  這些商人帶著各種絲綢布匹鹽鐵還有米糧之類的,去鮮卑部落換取大量的財富回來。

  比如牛羊馬之類的,亦或是各種皮制品骨制品等等特產。

  一方面滿足鮮卑人的日常需求,一方面也要獲取這些特殊產品去其他地方做生意繼續賺錢。

  反正這些罕見的商品要是運到江南去,總是有的賺。

  而這方面的貿易需求也給鮮卑人留下了緩沖的余地,讓鮮卑人沒有那么大規模的南下需求,也不至于讓張飛難以對付。

  張飛遂通過不斷的釣魚方式接連不斷的發起數千人的戰爭,干掉了很多試探性南下的鮮卑部落,積少成多,立下大功。

  但是那么多人,像張飛這樣小打小鬧是不能完全消滅的。

  鮮卑是一個大集體,很多人,想要一口氣消滅是行不通的。

  對付一個體量并不小的敵人的時候,直接與他進行戰略決戰是不恰當的。

  而通過接連不斷的小規模偷襲進行持續性放血,從而讓它無法順利發展壯大且逐步疲憊是一個很好的戰術。

  張飛的價值就體現在了這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