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一千四百零三 現在,沒人比他更懂糧食的重要性

  郭珺生下來就沒挨過餓。

  他就是成長在郭鵬掃平軍閥大力發展生產的熱切的土地上,沒有體會過餓殍千里的慘劇。

  所以他對于饑餓的看法始終是流于紙面的。

  但是這一次,他算是感受到了什么叫饑餓,什么叫缺糧。

  軍需官向他報告糧食不夠吃的時候,他還很驚訝。

  按照他的計算,本身他是可以支撐更長時間的。

  但是他錯誤的估算了天天進行高強度體力作業的士兵們對食物的需求量超過了他的計算量。

  一部分士兵負責打仗,一部分士兵負責看管戰俘干活兒,一部分士兵要負責農業生產,還有一部分士兵需要維持日常訓練。

  都是高強度的體力活,對于食物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而且來到這里之后沒有魏國本土那么豐富的副食品補充,以及油水的補充,光吃糧食和少量副食品不夠抗餓,消化快,很容易餓。

  所以不得不給士兵提高糧食配比。

  這樣一來,糧食儲存量就不夠了。

  這一點,隨軍的計吏匯報過,說這樣下去很有可能糧食會不夠吃,但是當時他沒當回事,覺得省著點吃,不管怎么樣都是夠的,這就不是個事兒。

  另一方面,郭珺雖然連戰連勝,但是第一波抵達這里的士兵人數確實太多了,大家都出去開墾土地種植糧食還是趕不及收獲。

  以戰養戰的想法也沒有完全實現,因為那些部落的糧食也不多,本身抓住他們讓他們干活,也不能什么都不讓他們吃。

  七八萬戰俘,七八萬張嘴,也要吃飯,雖然一天只給一頓,那也是食物支出。

  糧食危機爆發的時候,郭珺一度有些慌亂,不過很快,他就想到了辦法。

  他是乘船渡海而來的。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在太學和講武堂里學習的時候,常聽身邊人說過去的凄慘生活和現在的優越生活之間的對比。

  他就記得當時那些同學是怎么描述他們的苦難生活的,比如吃樹皮吃草根,看上去能吃的都給吃了,還是不夠吃,抓老鼠抓小鳥,上山不要命的打獵之類的。

  那叫一個慘。

  但是真的到了餓肚子的時候,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吃飽肚子再說。

  于是郭珺把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最大,想盡辦法派人乘船捕撈海鮮,撈海魚、貝類、蟹類充當口糧。

  這里附近的海產品還是比較豐盛的,一船一船的捕撈啊,還經常能抓到那種特別大的海魚,烤了吃,焦香脆爽,好吃極了。

  但是吧,這些東西雖然蛋白質高,很符合軍人所需,可是同樣的熱量低,消耗快,沒有高熱量的食物輔助,就要吃得多,否則高強度活動的軍人肯定是吃不夠的。

  于是就加大力度瘋狂捕撈。

  很多士兵都感覺自己成了專業的漁夫了。

  就這樣一邊打獵,一邊捕魚,一邊吃糧食,郭珺盡量延緩糧食耗盡的那一天的到來。

  郭珺絞盡腦汁給士兵填飽肚子,自己一天就吃一頓飯,想盡辦法節約口糧,看著不斷減少的存糧,他愁的腦袋上都冒了幾根白頭發。

  終于,他撐到了新一批口糧的抵達。

  然后,好消息接踵而至。

  這邊的氣候較為炎熱,水汽充沛,非常適合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眼看著種下來的糧食也能收獲了。

  這一波糧食危機總算是撐過去了。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郭鵬一直強調的糧食倉儲和糧本位的金融體系是為什么,感受到饑餓滋味的他現在了解的非常深刻。

  現在,沒人比他更懂糧食的重要性!

  于是郭珺一方面擴大糧食的生產面積,把屯田制度復制到這邊,設置屯田都尉專管屯田事業,一邊把魏國來的農業專家派到低頭,給這邊的農業生產排除困難,解決危機。

  糧食的問題基本穩住之后,郭珺就開始帶著筑城專家到處尋找合適的城池地址了。

  事實上合適的地址他已經選擇的差不多了,他現在需要的就是詢問筑城專家這個地方是不是合適,能不能筑城。

  郭珺帶著筑城專家走訪了他選擇的地方,筑城專家四處走走看看,蹲下身子摸摸地面,拿來刀劈砍一下地面,又趴下身子把耳朵貼在地上聽,做了很多郭珺看不懂的動作和行為。

  最后幾個人爬起來一起商量了一陣子,給了郭珺一個肯定的答復。

  “公子,這里可以筑城。”

  郭珺心下大定。

  確定這里可以筑城就好,他是真的擔心這里不能筑城,搞到最后還要更換地址。

  事實上這里周邊耕地林立,到處都是他規劃好的農莊,基本上就是確定這里可以筑城,然后以此為中心建造他的第一座城池的。

  城池建好之后,這里就是西蜀公國的第一座城池,他會以這里為駐地,居住在這里辦公,主持日常的政務。

  搭配著城池周邊的農莊,一個小小的城邦國家就算是誕生了。

  郭鵬告訴過他,西周立國早期,那些被分封的諸侯國就是如此這般篳路藍縷一點一點的建立起了屬于他們的國家。

  從一座城池到兩座城池,從兩座城池到三座城池,四座城池,最后到幾十座乃至于幾百座城池,成就一個戰國七雄的偉業。

  郭鵬開始創業的時候也就那么一座城池的根據地,然后才漸漸擴大勢力范圍,逐漸掌握了青州、兗州,然后開始建立帝業。

  這都是一個過程。

  他千萬不要擔心城池不夠多,人口不夠多,他只需要擔心自己的決心會不會不夠。

  決心不夠的話,可就真的無法建立起強大的西蜀公國了哦?

  郭珺的決心不需要郭鵬來刺激,早就已經非常堅定了。

  這里,就是他的第一座城池。

  當部下詢問這座城池會被如何命名的時候,郭珺望著茫茫大海,巋然一嘆。

  “就叫望海城吧,將來這里設縣,就叫望海縣,設郡了,就叫望海郡,讓咱們所有人登陸之后,都望一望大海,告別故鄉。”

  郭珺想起再難回去的故鄉,心中有著千般愁緒萬般滋味,但是最終也抵不過親手建立一個強大國家的野望。

  哨探來報,他們一路往北走,發現了大型人類聚落。

  人多,不同尋常的多,哨探非常懷疑他們遇到的是國度,而不是簡單的散居部落。

  他們看到了類似與城池的小土丘,看到了旗幟,看到了巡邏的穿著統一式樣服裝的士兵,看到了步履艱難的類似于奴隸的存在。

  這可有意思。

  郭珺立刻下令做進一步的探查,讓哨探們進一步了解這個大型聚落,看看他們到底是國家還是大部落。

  說老實話,就算在這里遇到國家,郭珺也不會覺得奇怪。

  因為印度大陸北部就是被貴霜帝國統治著,南部有林立的小國一點都不奇怪。

  而且這里水土豐饒,想要養人也并不難,人口承載力應該很高,人口數量應該也不會低。

  郭珺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之后,等更具體的情報放在眼前的時候,郭珺就確定,他遇到的應該是一個國度,而不是什么部落。

  一個有著較為嚴密的統治體系的國度。

  有城池的存在,也有修繕出來的道路,更有軍隊、監獄、奴隸等等的存在,完全不像一個之前遇到的那種原始部落。

  既然是個小國了,力量自然比一般的部落要強。

  一場仗打不完,他們還能繼續擴充軍隊繼續抵抗。

  郭珺手上的軍事力量有限,消耗完了不一定能及時補充,非必要或者不占全面優勢的情況下,他不想冒然動兵。

  而且目前對這個小國還不是很清楚,他不知道這個小國到底有多少兵力,戰斗力又怎么樣。

  可他非常饞那個小國的人口和居住地,覺得一定可以掠奪到更多更多東西。

  如果打敗那個小國,他基本上就有了建立國家的基礎條件了。

  他可以提前很長時間建立屬于自己的國家。

  那么該怎么做才能削弱他們的力量直到自己可以輕松吞并他們呢?

  郭珺走來走去,腦袋不斷轉動,思來想去,左思右想……

  忽然靈機一動。

  他想到了之前王海波跟他說過,那些夷人部落得知他們的武力強悍之后,就沒有繼續進犯,而是用糧食和金錢和他們交換武器去打其他的部落,欺凌弱小。

  既然這里有小國,那么說不定在不遠的地方還有其他的小國,只是他們還沒有探索到。

  生活在同一個地方,難免要爆發某些爭端之類的,搶糧食啊,搶水源啊,搶土地啊之類的。

  比如三個月的距離之類的要是沒有,肯定會產生沖突,這樣的沖突一旦產生,雙方一定有仇怨。

  其中一方一旦掌握了強大的武器,很難說不會立刻發起侵略戰爭去侵略敵人。

  這樣一來,就能挑動他們的內戰,讓他們在內戰中消耗實力,而郭珺可以作為一個旁觀者,笑看風云龍虎斗,等他們斗爭的差不多的時候,下山摘桃子,一箭雙雕!

  嗯,就這樣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