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生活所迫

  作為重生者,常天浩很清楚1998年本省錄取情況,狀元多少分記不得了,但一本線很清楚——521分,重生前他正好擦線而過,因為志愿填的不好,最后掉到第二批。

  除去一本線,他還特意留意了一下其他著名高校的錄取分數:北大調檔599分,意即600分以上不挑專業基本能保證錄取;滬江大學調檔雖然是565分,不過熱門專業分數線都在590以上;至于文科類第三重鎮南京大學和人民大學,最低調檔線基本都在555左右,再其他就記不得了。

  肯定有比這兩校更高一點分數的學校,但那不是因為學校更好,只是招生數量更少或批次更早罷了。

  比如外交學院、比如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這樣的機構。

  1998年分數線相比去年低一截,關鍵原因就是歷史和政治兩門的分數非常低,別看常天浩自己估了120100分,他清楚知道這水平絕對不錯了,尤其是政治,全省平均分只有60出頭(滿分150),身為重高的西山中學平均分也只有75分上下,過100分的純屬鳳毛麟角。

  面對如此慘烈的景象,省教委專門進行調查,總結三個原因:

  一是臨時更改內部閱卷控制標準,由扣分改為得分,只有完整命中標準答案的回答才能算分,模糊都不得分;

  二是沒有很好體現十五大內容,1997年10月召開的15大政治報告按理應該在98年高考中重點反映,無數師生這樣押題,結果只有很少的考題,根本把握不住重點;

  三是多項選擇題完全一片混戰,多、漏、錯均不得分,最終造成大面積暴雷。

  其他都算技術缺陷,唯獨第二條是政治缺陷,所以外面風平浪靜、內部暗潮洶涌。但再怎么調查,已確定的分數不可能更改,所以分數有了大幅度偏離,600分基本就能上北大了。

  內心激烈斗爭后,他忽然萌發了去北大闖蕩一番的念頭,然后打聽起其他人的分數:

  同桌小譚,估了560分,也有10分是內心保守分,大家都一樣,深怕最后出來分數不如預期顯得難為情而故意低報一些;

  田璟瑜說她估了565,面上表情非常輕松,看樣子符合預期,常天浩甚至知道她會報什么學校——上外;

  問許菲,主席大人一臉嚴肅,眼圈紅紅的差點要哭出來:“只有585……”,常天浩不知道說什么好,連忙安慰她兩句——主席大人如果沒出意外還是會填報中國政法;

  問了一圈居然沒人過600。

  最后去問團支書閆光明,他向來班里分數最高,各科均衡,數學經常滿分,重生前確實也考上了北大,對方沉吟一下道:“按這個答案我估計630分,不過評卷寬嚴不清楚,先扣10分機動吧,我感覺北大有點懸……”

  常天浩松了口氣:終于聽到一個比自己高的分數,連忙道:“對對對,你說的有理,我估高了,要向書記看齊、事事嚴于律己,我這就減掉幾分。”

  說罷又在心里砍了10分,現在變600了。

  閆光明問:“你大概多少?”

  “600不到一點吧。”

  “不錯不錯,拼一拼北大歷史系啊……”閆光明打趣道,“我知道二檔在南京,可更多檔案館在北京啊!”

  “不敢不敢,書記先請……”

  “常天浩,你考得怎么樣?”班主任推門進來,一邊給大家發志愿表和錄取參考手冊,一邊和他說話,“你可好久沒露面了,稀客稀客。”

  “還行吧,估計有個590595……”面對班主任,常天浩又悄然壓低了510分。

  “多少?”

  “590595區間,還行吧?”

  班主任松了口氣,點頭贊許道:“不錯不錯,這是我在班上聽到的第二高的估計了,除閆光明外沒人比你高。”

  “真的?”常天浩小心翼翼道,“阿sir,會不會我估錯了,我下午再認真核對核對。”

  “對自己要有信心,我知道你行的……那天晚上你舌戰一場的光輝事跡我也聽說了。嗯,很猛,到底是我們12班出去的常夫子。”班主任這么說,周圍人全笑了,大家都知道他打臉王胖子的情況,沒想到班主任也曉得了,話不能說透,可調侃之意肯定免不了。

  對常天浩平時這樣那樣的拆臺搗蛋,班主任當然不爽,但再不爽也不會期望學生考得差——分數越高,他的績效才能越好,晉升才越有希望,聽說常天浩分數超常,他由衷高興,當初勸說放棄保送也頓時“順理成章”。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