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章、若要取之,必先與之

  增加了一個自治省,除了在維也納的報紙上刊登了這一消息外,沒有在新神圣羅馬帝國引起半點兒浪花。

  民間沒有什么反應,維也納政府就不一樣了。每年幾十萬神盾的收益雖然不多,可是他們的付出也小啊!

  不要看奧地利的殖民地不少,實際上根本就賺不到什么錢。

  截止到1861年末,除了最早開發的西非地區,因為擁有金礦和種植園,實現贏利12.6萬神盾外,別的地區都是虧損狀態,無非是虧的多少問題。

  中美洲地區殖民地虧損216.4萬神盾;

  尼日利亞殖民政府虧損144.8萬神盾;

  剛果地區殖民地虧損68.4萬神盾;

  南洋地區殖民地虧損68.2萬神盾;

  喀麥隆殖民地虧損34.2萬神盾;

  利比亞殖民地虧損21.6萬神盾;

  西奈半島虧損20.5萬神盾;

  塞浦路斯島、克里特島等地中海島嶼虧損18.6萬神盾;

  巴塔哥尼亞高原據點虧損2.8萬神盾;

  其它地區若干殖民據點共計虧損12.8萬神盾。

  林林總總加起來,1861年奧地利的所有殖民地加起來共計虧損595.7萬神盾。

  這還是建立沒有大舉對外用兵的情況下,要是爆發了戰爭,這個數字還要增加幾倍,甚至是十幾倍。

  巨額的虧損是制約奧地利殖民擴張的核心因素,尤其是殖民地開辟初起,那完全是純投入狀態。

  新增加的蘭芳自治省雖然不值得一提,可是在1861年末的年度核算中,他們卻分攤了58萬神盾的軍費。

  名義上是分攤軍費,保護邦國的安全,實際上這和直接上繳中央政府沒有任何區別。

  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神盾的流通,還有一筆鑄幣稅可以收。

  這些收入加起來,從1862年開始南洋地區,就會由投入階段轉變為回報階段。

  如果考慮到增加的工商業市場,為國內提供的工業原材料,價值就更高了。

  維也納政府需要付出的僅僅是安全保護,這根本就不需要說,財源所在自然要保護了。

  財政大臣卡爾興沖沖的提議道:“陛下,我們的殖民方式是否要改變一下,這種間接統治獲得的收益,并不比我們直接控制收益低。

  要是武力占領加里曼丹島,至少五年之內我們無法贏利,后面能夠帶來的利潤未必會增加多少。”

  奧地利在海外開辟殖民,也只是表面上風光,實際上有苦難言。

  作為財政大臣卡爾可以負責任的說:就算是綜合各方面增加的稅收計算,維也納政府仍然處于虧損狀態。

  當然,從事殖民活動的貴族、資本家們賺到了錢,奧地利國內的經濟也因此受益。

  突然出現了一種不需要投入,僅僅只是提供安全保護,就能夠獲利的模式,財政大臣卡爾自然有興趣了。

  弗朗茨搖了搖頭說:“不要做夢了,蘭芳自治省這種好事怎么可能天天遇到。

  海外的土著王國不少,可是這些國家自己經營都要破產,還能指望他們給我們提供助力不成?

  蘭芳自治省本身就是一家公司,只不過被外界誤認為是共和國,加里曼丹島又盛產黃金,才能夠給我們提高助力的。

  況且,真要是搞幾個土著王國進入帝國,你確定下面的邦國、國內的貴族不會鬧騰?”

  滿懷期望的眾人,瞬間打消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真要是有幾個土著王公進入帝國,他們也不會答應。

  蘭芳自治省原本都是一幫平民,弗朗茨也只是打發了幾個低級眾生制貴族,政治上的地位有限,又能夠為政府提供財力,大家都不會介意。

  要是冒出幾個國王進來,一個個的地位比他們這幫人都高,估計是誰都會心里不平衡。

  這和歐洲這個邦國不同,人家是公認的老牌貴族,大家早就接受了。

  當然,政府中這些高層想要成為國王,也不是沒有機會。只要功勞足夠大,弗朗茨不介意封幾位殖民地國王。

  這種國王最多也就名義上的,理論上每一個封地貴族都可以建立一個國家,可實際上大部分貴族建立不起來國家。

  已經開發完成的殖民地不會大封,只能是沒有開發的無主之地。

  開發的好就是一個伯國、侯國、甚至是公國、王國,開發的不好要借助國家的力量統治,最后仍然只是一個封地貴族。

  這個年代,國家都是可以交易的,爵位也是可以出售的,也可以向國王買。只不過價格非常的高,出售的通常只是終身制貴族。

  就比如這次蘭芳自治省冊封的幾個終身制貴族,那都是人家送了禮的,不然的話可能冊封的就不是男爵、子爵了,而是榮譽騎士。

  這也是禮送的不夠多,如果有人出價足夠高,世襲貴族也不是不能封。反正只要不讓弗朗茨出封地,那么一切好商量。

  這又不是他一個人在賣,幾乎在任何一個歐洲國王手中都可以買到爵位,前提是你足夠有錢。

  這個價格也不一樣,比如說新神圣羅馬帝國爵位就非常難買到。

  為了保證貴族的榮譽,弗朗茨對各邦國國王冊封貴族就有名額限制,還必須要報皇帝審批。

  對國家沒有貢獻的人,通常不會被通過。出身好的例外,比如說國王的兒子那就一定通過。

  蘭芳自治省的人能夠獲得爵位,那是他們促使了蘭芳加入新神羅帝國,也屬于有功之臣。

  想要用錢夠買爵位的,低于百萬神盾偉大的弗朗茨陛下概不接待。這是他的心里價位,并且還在隨著他身家增長而增長。

  直接后果就是弗朗茨登基以來就沒有賣出過任何爵位。讓很多人以為皇帝非常重視貴族榮譽,對金錢不屑于顧,增加了在貴族中的聲望。

  人往往都對越難獲得的東西,越是趨之若鶩。無功不封爵,不但沒有擋住大家成為貴族的熱情,反而讓人更加沉迷其中。

  為了獲得貴族爵位,奧地利很多貴族子弟、資本家都組織人手開擴殖民地,然后折算功勛獲取爵位。

  普通民眾沒有這份兒財力,只能參軍入伍,在戰場上獲取功勛。

  在這種大背景下,光是1861年弗朗茨就冊封了286名貴族,其中封地貴族61名。

  封地自然是海外殖民地了,國內的封地皇帝陛下手中也沒多少,可經不起這么分封。

  殖民大臣約西普·耶拉契奇提議道:“陛下,殖民部總結了各個殖民地的基本資料,通過分析發現南洋地區是最適合殖民的。

  當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只需要很少的投入就能夠獲得豐厚的回報,殖民部建議接下來加大在南洋地區的擴張。”

  弗朗茨看了看地圖,猶豫了起來。短期來看南洋地區確實是最適合的殖民地,物產豐富、氣候宜人且易于統治。

  缺點就是太遠了,并且英法西荷四國勢力混雜,想要繼續擴張容易引發外交沖突。

  不是弗朗茨還怕沖突,他擔心的是付出與回報的問題。只要奧地利不搶各國的殖民地,瞄準的目標是無主之地,沖突就在可控范圍內。

  奧地利的實力不是無限的,現在攤子鋪開的已經很大了,僅此于英國人,和法國人不相上下。

  為了防備美國崛起,中美洲地區戰略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近在咫尺的非洲大陸必要加以控制。

  南洋戰略實際上一直都排在最后,那怕最近一兩年發了力,也僅僅只是有限度投入。

  弗朗茨直接拋出了所有問題:“殖民部看上了什么地方?競爭對手是誰?需要多大的投入?可能面臨的風險有多大?預計獲得的回報,又需要多長時間?”

  殖民大臣約西普·耶拉契奇回答道:“備選目標有很多,中南半島包括金邊王朝、泰國、越南,還有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蘇拉威西島、以及若干中小島嶼。

  這些地方都很不錯,各國雖然開始了滲透,但是還沒有建立起殖民政權,按照國際慣例還處于自由競爭階段。

  英法荷西普五國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競爭對手,包括我們在內,在這些地區各國均有殖民據點。

  初步判斷,荷蘭人已經鎖定了蘇門答臘島,他們已經占領了島上的不少地區。只不過他們實力有限,一時半會兒拿島上的土著政權沒有辦法。

  因為馬六甲海峽的關系,英國人的觸手已經深入到了馬來西亞,可能是我們要面臨的最大對手。

  法國人似乎有意中南半島,如果我們選擇目標撞車的話,少不了一番爭斗。

  投入和風險,就要看選擇的目標了。基本上利益越豐厚的地區,所需要的投入越大,面臨的競爭也就越殘酷。

  這些地方的回報率都不錯,理論上建立殖民政權過后,三年內就可以實現收支平衡。”

  沒辦法,在不確定有多少競爭對手加入的情況下,想要核算成本實在是太難了。

  殖民本來就是一項不確定的投入,很多看上去美味的地區,實際上也有可能是一塊雞肋。

  猶豫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做出了決定:“既定的戰略不變,南洋地區雖然美味,可實際上我們能夠吃下去的并不多。

  殖民部可以把目標放在無主的中小島嶼上,其它地區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嘗試一下即可,和各國撞上了可以進行利益交換。

  我們不可能什么地方都插一腳,一旦超越了極限,殖民地就不在是補品,反而是要命的毒藥。

  普魯士王國不是要加入殖民隊伍么?幫把他們一把,引普魯士人進入南洋地區,給他們一個開門紅的機會。”

  海外殖民不僅僅是看國力,更多的還是要看投入。奧地利在大力投入中美洲、非洲大陸過后,能投入南洋地區的實力已經很小了。

  實力不足,盲目硬上是要吃虧的。與其被人灰溜溜的趕走,不如從一開始就保守一點兒,省的勞民傷財還丟人。

  至于幫助普魯士王國,那只是順手而為,讓普魯士人在殖民帝國的道路上走的更遠一些。

  若要取之,必先與之。

  要是見不到好處,普魯士人怎么舍得大力投入呢?

  普魯士國力有限,海軍投入大了,陸軍投入自然就少了,未來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的難度也就下降了。

  憑這一點,就值得奧地利付出南洋地區的利益。反正德意志統一過后,這些肉還是在鍋里,怎么也不會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