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章、苦逼的留學生

  維也納宮,自從英國人帶頭壞了規矩后,弗朗茨的案頭就頻繁出現請戰報告。

  不要誤會,他們不是要和英國人打。奧地利軍方還沒有那么頭鐵,英國皇家海軍還是很有震懾力的。

  請戰的目標,自然是尚未瓜分的無主之地。既然是憑拳頭搶,奧地利軍方也不甘人后。

  弗朗茨若無其事的說:“軍方的作戰計劃都在這里,基本上所有的無主之地,都在這些計劃中了。

  要是有漏網的,那也是超過我們能力范圍,拿不到的,現在你們就從中選一個吧!”

  鬧得沸沸揚揚的殖民地瓜分運動,在這里就仿佛變成了兒戲,看不出弗朗茨有半分重視。

  殖民大臣斯蒂芬:“首先,我們可以排除波斯。英國人在這里經營日久,還有印度做依托,作為后來者我們很難和他們競爭。

  其次,中南半島也可以排除,英法普勢力云集,形勢錯綜復雜。

  對了,根據我們收到的情報,英法競爭的非常激烈,普魯士人就快要被擠出來了。我們要是加入進去,估計也是同樣的命運。

  現在比較適合擴張的,只剩下東非和南美了。

  南美各國已經獨立,并且獲得了歐洲世界的承認。對他們動手,容易引起歐洲小國的恐慌,這對我們的國際形象傷害太大。

  相對而言,向東非擴張更加容易。英國人要對埃塞俄比亞動手,我們也可以分一杯羹,比如說占領非洲之角(索馬里半島)。”

  聽到“非洲之角”,弗朗茨的第一反應就是“雞肋”。

  索馬里半島有什么?

  答案:海盜!

  這就是索馬里給弗朗茨留下的印象,不對還有“窮”。資源、礦產或許有,但絕對不多,要不然弗朗茨不會印象全無。

  唯一的價值大概是戰略意義“重大”,這個重大也要看情況,就比如說現在,索馬里半島的戰略價值就發揮不出來。

  看似處在蘇伊士運河的必經之路,然而英國人卡在前面了。

  奧地利已經擁有阿拉伯半島了,海軍又無力和皇家海軍爭鋒,索馬里半島的戰略價值在維也納政府手中大打折扣。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從前的國際形勢來看,東非地區是最適合我們殖民的地區。除了英法外,就沒有別的競爭對手了。

  法國人的目標是蘇丹地區,勢力還沒有延伸過來,不會和我們爭奪索馬里半島。

  倫敦政府雖然重視東非地區,但他們能夠在非洲大陸投入的實力有限,在發動埃塞俄比亞戰爭的同時,已經無力和我們爭奪索馬里半島。

  唯一可惜的是索馬里半島經濟價值太低,能夠給我們帶來的利益非常有限。”

  東非地區英法奧三國勢力縱橫交錯,明顯是三大國的自留地,自然不會有哪個國家不開眼,傻乎乎的跑過來搶地盤。

  參與的人少,競爭自然也小。遺憾的是利益也少,如果不是因為蘇伊士運河開通,估計英國人看都不會看埃塞俄比亞一眼。

  弗朗茨點了點頭:“那就索馬里半島好了。就算是沒有任何經濟價值,能夠壓制英國人的擴張,戰略上的收益也足夠收回成本了。”

  本身期待值就不高,自然談不上失望。這個世界已經瓜分殆盡,剩下的都是邊角料,不虧本就算是不錯了。

  奧地利動了,別的國家也沒有閑著。新的合縱連橫就此展開,至于巴黎會議已經淪為了笑話。

  或許等最后一輪殖民瓜分結束后,巴黎或許能談出成果來。沒有宣布會議提前結束,那都是英國人外交工作做得好。

  倫敦政府也是要面子的,巴黎會議是英國人號召下召開的,要是因為他們毀約而結束,不列顛的面子就徹底沒了。

  即便是自欺欺人,這塊遮羞布還是要保留的。只不過各國政府都不在重視了,代表團紛紛回國,留下繼續談判的,都是常駐巴黎的外交人員。

  維也納大學城,奧地利最大的教育基地。這里匯聚了大大小小三十余家高校,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教育體系。

  時至今日,奧地利高校的影響力也不在局限于本土。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讓這里充滿了國際化氣息。

  這個年代,想要在奧地利留學可不簡單。不光要成績優異,還要支付高昂的學費,并且有名額限制。

  教育部有明確規定,大學招收留學生數量,不得超過招生總人數的百分之四。

  奧地利大學每年的招生人數一般在500~1000人之間,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招生人數最多的高校,也不會超過1500人。

  這意味著每所高校每年接收的留學生人數都不會超過60人,看起來似乎也不少了,畢竟奧地利還有上百所大學。

  實際上,這只是理想數字,留學生名額,大半都被來自德意志聯邦和普魯士王國的學生占據了。

  兩者分別占據了總人數的43和29,緊隨其后的是瑞士聯邦,占據了總人數的5,剩下的才是其他國家瓜分的。

  比例這么懸殊,不是說這三國教育質量多高,完全是因為文化相同,留學簽證容易辦,再加上維也納政府給他們提供了助學貸款。

  這個年代,各國奉行的都是精英化教育,大學根本就不是普通人有資格觸摸的。

  留學生就更不用說了,自家的教育資源都不夠分,何況是給外人呢?

  幾乎所有的留學生,都必須要繳納高昂的學費。以維也納大學為例,外來留學生按專業每年要支付2000~3000神盾不等的學費。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要知道奧地利的人均年收入還不足70神盾,普通人一輩子的收入,還不夠支付大學一年的學費。

  當然,這只是對外。內部招生學費就要親民的多了,通常在50~500神盾之間,還有助學貸款可以申請。

  只要考上大學,費用完全不是問題。部分稀缺專業,政府還負責提供學費。

  不光是奧地利對外招收留學生少,別的國家也差不多。就算是招收留學生,也大都是招收歐洲留學生,很少招收海外的留學生。

  后世感覺這個年代留學生多,實際上是一種錯覺。所謂的留學生,確實出去留學了,有沒有學到東西就很難說了。

  學校也分三六九等,真正的高校招收留學生數量少,但是下面的野雞大學就沒有了名額限制。

  甚至還有專門招收留學生的“大學”,隨便找幾個不入流的“知名學者”當老師,盡灌輸亂七八糟的知識。

  考試不及格,沒有關系。學校有專門針對學渣的優惠套餐,只要給錢就能夠拿到文憑。

  想要學到真正的知識,還是不要做夢了。這些學校的老師,不要看包裝的漂亮,實際上這里面絕大部分人都沒上過大學。

  奧地利自然也要這種“盈利性大學”,除了學歷不被維也納政府承認外,表面上看來和普通大學也差不多,糊弄外來留學生還是夠了。

  比如說:奧地利陸海軍高等指揮學院,這就是典型的野雞大學,碰瓷了奧地利陸軍高等指揮學院和奧地利海軍高等指揮學院。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有點兒常識的人都知道,陸軍和海軍完全是兩個體系,培養自然是分開進行的。

  同時培養陸軍指揮官和海軍指揮官,不是不可能做到,只是很難做到專精。

  和人一樣,學校的精力也不是無限的。弗朗茨對培養全才沒興趣,奧地利的大學特別重視培養專業化人才。

  這從奧地利的高考就可以看出來,總分高的可以上大學,專業成績牛逼的同樣可以直接錄取。

  后者錄取人數還更多一些,畢竟專精一科的人,比全面發展的人更多。

  這么做也不是沒有限制,專精一科能夠報考的專業非常有限,幾乎是沒得選擇。

  畢業過后,想要跨專業轉行都難,因為在別的方面基本上一點兒底子都沒有。

  這部分人大都適合搞技術,畢業過后大部分人都變成了專業領域的工程師,少數優異者進入科研機構。

  全面發展的學生,發展空間就要廣的多,各行各業都有他們的身影,只是全才人數太少了。

  從短期來看,奧地利教育模式是成功的。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進行專業化培養人才,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省成本,增加成才率。

  摩爾斯就是野雞大學的受害者。憑借優異的成績,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好不容易拿到了前往奧地利留學的資格。

  最后為了節省學費,進入了聽起來很牛逼的“奧地利陸海軍高等指揮學院”學習軍事。

  相比歐洲其他國家,奧地利的野雞大學還不算太坑人,起碼基礎的軍事訓練還是合格的。

  得益于全民兵役制度,學校的老師那也是正兒八經進入部隊服過役的,專業技能還是保留了一些。

  指揮能力未必有多強,但架不住這些老師會忽悠。拿著理論教材,就可以夸夸其談的講幾個小時,不待停頓的。

  這也讓野雞大學變得更加真實一些,摩爾斯很快就被忽悠了進去,外界對學校的不良評價,他都不屑一顧。

  不過時間長了,他還是產生了疑慮。這所學校居然全是留學生,奧地利本土學生寥寥無幾。

  有限的幾名本地學生,時常在最重要的戰略課上開小差,摩爾斯都有些恨鐵不成鋼。

  這就很不對勁兒了,要是培養的高層軍官都是這樣的貨色,估計奧地利軍隊都要和墨西哥的軍閥部隊靠攏了。

  事實上卻并非如此,摩爾斯還是參觀過奧地利軍營的。無論是訓練,還是裝備,都給他留下的很深的印象。

  作為一名墨西哥人,跑到奧地利來留學,這和摩爾斯的出身有直接關系。

  祖上德意志地區移民,而奧地利又是德意志地區文化圈最強大的國家,一點兒鄉土情節讓他選擇了奧地利。

  這個年代的歐洲大陸,留學生的地位并不高,很多地方還受到歧視。得益于德裔的身份,他很快融入了圈子。

  就在兩個小時前,他得到了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邀請幾名同學在酒館小聚,在酒后一名本地學生向他吐露了真相。

  他認為專業性十足的奧地利陸海軍高等指揮學院,實際上就是一個空殼子,并不受奧地利政府承認。

  當然,也不是完全不承認,至少在這里畢業可以取得高職院校的等同學歷。

  培養出來的不是高層軍官,而是合格的士兵,成績優異的還可以勝任低層軍官。

  這一點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來,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軍事訓練,指揮課僅限于理論知識。

  學校老師在強調小團體作戰的時候,那是滔滔不絕,談到大戰役案例的時候,就是牛在天上飛。

  沒辦法,誰讓這些老師只擔任過基本軍官呢?自己親身經歷過的,當然說得頭頭是道,不熟悉的自然只能靠吹。

  在這里上學的本地學生,大部分都是不收學費的關系戶。因為成績不理想,沒能夠考入正規軍校。

  這里雖然水了一點兒,但有一部分知識還是有用的。在服兵役前提前接受一些軍事知識,以便進入部隊服役后可以更快的脫穎而出。

  這也是摩爾斯發現很多本地學生開小差的原因,不是這些人懶惰,老師講專業知識的時候,他們還是在努力學習。

  所謂的戰略課,大家知道是在扯淡,自然不會認真了。

  說奧地利陸海軍高等指揮學院是一所軍校也沒錯,軍事訓練沒有造假,每年還是要為奧地利軍隊輸送一批合格士兵,其中一半人能夠成為基層軍官。

  用同學的話說,在這里的優秀畢業生,進入奧地利軍隊成為連排級軍官是沒問題。要是運氣好,趕上了戰爭立下了戰功,還能夠再往上爬幾步。

  至于更高層次的指揮官,就需要繼續深造了。奧地利軍官培養體系非常完善,只要自身夠優秀,可以一路深造下去。

  草根元帥沒出現,但是草根將軍還是出現好幾個。這些人就是普通士兵奮斗的目標,雖然機會渺茫了一點兒,那也是機會。

  這對摩爾斯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墨西哥軍隊可沒有所謂的培養體系,就這里學習的僅限于連排指揮能力的軍事素養,能夠干嘛?

  他來這里學習軍事知識,可是為了建立一個強大的墨西哥,而不是為了擔任一名基層軍官。

  然而,路是他自己選的。明明可以進入正規軍校,結果為了省錢,跳入了一個巨坑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