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兩百零七章、都靈攻防戰

  “沖鋒……”

  在一片喊殺聲中,都靈攻防戰打響了。作為南線會戰的關鍵節點,法奧兩國都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

  都靈的歸屬,不僅決定了撒丁王國的歸屬,同時還影響到了意大利地區的歸屬。

  帶路黨們都準備好了,就看都靈戰役的結果。如果奧軍順利拿下都靈,那么大家就一起動手趕走法國人,反之大家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為了表示誠意,這些家伙在意大利地區已經策動了多起武裝起義,牽制住了至少二十萬法軍。

  為了方便指揮,摩爾克斯這位南線指揮已經把指揮部搬到了前線。

  不重視不行,巷戰或許是法軍最有機會翻盤的,法國人肯定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在野外裝甲部隊可以縱橫沙場所向匹敵,到了城市中就不一樣了,隨便搞一點兒障礙物就能夠堵住前進的道路。

  拋了錨的裝甲部隊,那就案板上的肉,只要法國人舍得拿命拼,一個炸藥包就搞定了。

  作為跨時代的產物,奧地利的裝甲部隊就是一個字——貴,為此還被奧地利軍方戲稱為“陸地巡洋艦”。

  這可不是吹牛,一輛最先進的坦克,生產成本和一艘最便宜的巡洋艦已經相差無幾。

  最便宜的裝甲車造價都要數萬神盾,最先進的坦克造價更是高達二十余萬神盾。

  以奧地利的家底兒,到現在都只有四個坦克師、八個裝甲師,就足以說明全部的問題。

  事實上,就連這十二個師也是不滿編的。因為暫時不需要防空,所以防空火炮團被省略了,摩托機械化步兵團更是沒影。

  坦克數量也嚴重不足,每個師的坦克數量都在150~260輛之間;裝甲師要好一些,每個師的裝甲車差不多都在220~300輛之間。

  這還只是理論上的,實際上能夠每個師能夠使用的坦克、裝甲車只會更少,畢竟戰場上也是有損傷的。

  偏偏這年頭的坦克、裝甲車故障率又高,很多時候一場戰役下來,三分一的裝甲坦克都趴下了,剩下的也必須要進行檢修。

  這也是法國人能夠收攏部隊,重新建立防線的原因。不是奧軍不想乘勝追擊,關鍵是作為殺手锏的裝甲部隊不具備實施閃電戰的能力。

  現在奧地利裝甲部隊的現狀是:名義上的一個師,能夠拉出來打的兵力,往往只有一個團,剩下的都在進行裝備維修。

  法國人被鋼鐵洪流給搞懵了,不等于他們的戰斗力就沒了。事實上,法軍表現出來的戰斗力、戰斗意志,仍然這個時代頂尖的。

  當然,法國人能夠重振旗鼓,這和維也納政府的命令也有直接關系。要在戰場上,最大限度削弱法國人,自然要給他們希望才行。

  真要是一下子擊潰了法軍主力,最多也就干掉幾十萬法軍,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喪失了獲勝的希望,就算是拿破侖四世不想投降,也會有人替他做決定的。

  主動投降和負隅頑抗被打投降,完全是兩個概念。前者是啥也沒拿到,就要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后者卻是已經造成既定事實,只待一紙合約明確法理。

  不想讓法國人完蛋的國家多得去了,奧地利想要實現自家的戰略目標,就必須趕在法國人投降前,打進法國本土。

  對付什么樣的敵人,就采用什么樣的態度,奧地利顯然有資格被法國人重視。歐陸戰爭爆發后,法軍統帥亞德里恩第一時間就下令加固城防。

  作為包含戰略、交通、政治、經濟等多重屬性的要地,都靈自然是重點照顧對象。一座座要塞拔地而起,配合著城中的建筑物,儼然成為了一個戰爭怪獸。

  頂著轟鳴的炮火,艾德勒上尉正帶著自己的第三連發起沖鋒。不對,應該說是匍匐前進。

  子彈就在艾德勒頭頂飛過,一個倒霉蛋頭抬的太高,恰好被飛射而來的子彈擊中,只來得及發出一聲慘叫,就去見了上帝。

  戰場上死人再正常不過了,戰爭進行到現在,第三連的士兵已經更換了四分之三,艾德勒這個連長都是第五任了。

  當然,并不是說他前面的四個家伙都領了盒飯。除了一個倒霉蛋見了上帝外,另外三位都活得好好的,其中一位升了職,兩位在醫院中養傷。

  戰場上就是這么冰火兩重天。基層軍官死得快、升得也快,只要經歷幾次戰役活了下來,晉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完全不用擔心上司阻攔,因為他們要么升了上去,要么進了醫院,又或者是去見了上帝。總之,位置是空了出來。

  在這里,從士兵逆襲成為將軍不再是神話。只要戰爭持續的時間更長,就一切皆有可能。

  艾德勒上尉不是軍校生,也沒有任何關系背景,戰爭爆發后不到一年時間,就成為了連長。

  除了靈活的頭腦,和過硬的軍事素養外,更重要的還是運氣。如果不是父母雙全、家庭和睦,缺少打臉的反派,他都有些像氣運之子了。

  奧地利的儲備軍官雖然多,最多也就配備到連排級,在大擴軍的背景下,作為老兵的艾德勒直接為了班長。

  這還不算啥,第一次參加戰斗,艾德勒所在的連隊就損失慘重,直屬領導排長、副排長要么見了上帝,要么進了醫院。

  在戰斗結束前,艾德勒就已經是代理排長了。和提拔沒有任何關系,因為他所在的排中比他軍銜高的都離開了戰場,按照奧地利軍隊的規矩就輪到他指揮了。

  成功的完成了任務,立下了戰功,代理變成實授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接下來又立下了幾次戰功,艾德勒在迷迷糊糊中就成為了連長。

  沒有桀驁不馴,沒有打出驚人戰績,普普通通的青年軍官艾德勒,在這里氣運就耗得差不多了。

  沒辦法,更高一層的軍官不僅需求量大減,并且已經不需要帶部隊沖鋒了,無論是陣亡、還是負傷的概率都大減。

  坑位少了,要求也就高了。和平年代,立下戰功的人少,自然是有戰功就能上位,能力不足還可以慢慢培養。

  現在不行了,有戰功的遍地都是。除非戰功驚人,可以破格提拔外,要不然專業知識考核是少不了的。

  畢竟指揮的部隊越多,對軍官的能力要求就越高。除了少數天才外,大多數人都要經過后天培養,才能夠勝任。

  全面反攻已經開始,眼瞅著戰爭就要結束了,戰后就是大裁軍,基層軍官培訓班自然不存在了。

  總不能剛組織軍官培訓,課業還沒完成,就給他們發退伍通知書吧!

  畢竟不是真的主角,類似的模板奧地利軍中還有一堆。

  甭管發生的概率有多低,一旦數量放大了過后,就不再是少數。可以說每一個在槍林彈雨中毫發無損活下來的,都是一個傳奇。

  回頭一看,確定了死者身份,艾德勒上尉怒罵道:“都給我把頭埋低點兒,不要學習科爾那個蠢貨!”

  傷心?或許有吧,不過經歷的多了,神經也就麻木了。或許是為了避免在這種時候傷心難過,艾德勒上尉刻意和身邊的每一個人保持距離。

  不待艾德勒把話說完,法軍的子彈再次噴涌了出來。加特林雖然沒有馬克沁好用,可是安裝在要塞堡壘中,仍然是一大利器。

  有科爾的前車之鑒,加上子彈的呼嘯聲不斷在大家耳邊響起,眾人紛紛把頭盡可能的埋低。

  突然“轟”的一聲巨響,艾德勒右手邊的兩名士兵被炸的四分五裂,半個腦袋直接落到了艾德勒前方觸手可及的地方。

  搖晃了一下腦袋,好不容易從轟炸聲中醒了過來,就看到前方的血肉模糊的戰友腦袋,艾德勒差點兒吐了出來。

  強忍著惡心不適,艾德勒當即下令道:“前方敵人埋了地雷,我們沒帶排雷工具,先撤回去再說。”

  毫無疑問,這次試探性進攻失敗了。別說沒有帶排雷工具,就算是工具準備的再充分,也架不住敵人的火力猛啊!

  這是奧軍自己開的頭,法國人只是在跟著學樣。雖然馬克沁機槍來不及仿造,但加特林也能拿來湊數。

  敵人準備的這么充分,再拿人命往上填就非常不智了,奧地利軍方可不推崇這種生搬硬套的血勇,一味追求勝利無視士兵生命,那是要上軍事法庭的。

  試探性進攻失敗,摩爾克斯沒有感到失落。犧牲不是沒有意義的,通過白天的試探,奧軍已經搞清楚了法國人的外部火力部署,為接下來的進攻打下了基礎。

  聯軍指揮部中,摩爾克斯上將問道:“意大利軍團組建的情況怎么樣了?”

  解放意大利的戰爭,怎么能夠缺少意大利人參與呢?這個時候意大利獨立組織的價值就體現了出來,奧軍每占領一個地區就打著獨立組織的旗號招兵買馬。

  為了充分尊重意大利民眾的感情,這些部隊都是以地域進行劃分的。比如說:撒丁王國民族獨立軍,盧卡民族獨立軍,摩德納民族獨立軍,帕爾馬民族獨立軍,托斯卡納民族獨立軍,教皇國民族獨立軍,兩西西里王國民族獨立軍……

  甭管規模有多大,反正每一個意大利邦國,都有一個民族獨立軍,兼顧了所有人面子。

  至于意大利獨立組織愿不愿意接受,這已經不重要了。接受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要是不接受,摩爾克斯也不介意直接任命指揮官。

  反正投奔過來的意大利貴族一大堆,總能夠找到愿意配合的。一盤散沙的意大利獨立組織,也就在民間的名頭響,在貴族中可沒有多少號召力。

  為了復國,就連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這個老大,都選擇了妥協,何況是下面的小卒子。

  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軍官回答道:“截止到目前為止,撒丁王國民族獨立軍已經有二十萬人,教皇國獨立軍有八萬人,其他幾個獨立軍都還是一個空架子,加起來都不到一萬人。

  想要組建起來,還要等我們占領這些地區才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多半是指望不上了。”

  戰爭進行到現在,奧軍在南線主要取得的戰果都在教皇國和撒丁王國的地界兒,組建起來的民族獨立軍自然也是這兩國民眾為主。

  為了體現意大利各邦國的地位平等,各國的部隊自然不能進行混編。人數上的兩極分化,就這么出來了。

  空架子軍肯定是不能上戰場的,再怎么需要炮灰,摩爾克斯也不可能把“盟友”的種子都消耗掉。

  況且,這些種子還是未來各邦國政府建立的核心。為了平衡意大利地區各邦國的實力,奧地利扶持都來不及,怎么可能舍棄呢?

  沉思了一會兒功夫后,摩爾克斯搖了搖頭:“二十八萬人還是有些少,光拿下都靈城,恐怕都要填進去好幾萬,后面還有一系列的城市等著我們去攻克。

  繼續在當地加大征兵力度,除了宣傳民族獨立外,還可以向士兵們許諾土地、免稅、撫恤金,具體數字你們看著辦,只要有誘惑力就行了。”

  為了招募更多的意大利炮灰,摩爾克斯已經放棄了底線,直接替這些邦國政府做出了許諾。

  至于能不能兌現,那就要看這些邦國政府的節操和執政能力了,反正這是為意大利民族獨立而戰,不可能由奧地利買單。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