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和軍事的區別

  歐陸各國一起坑俄國人,大陸聯盟陷入內斗,大洋聯盟終于獲得了短暫的喘息之機。

  最先受益的就是日本,不同于原時空的一帆風順,這次日俄戰爭可是一波三折。

  尤其是馬六甲海戰失敗之后,西班牙海軍隔三差五過來找麻煩,搞得日本帝國險些崩潰。

  航線安全受到威脅,運輸船隊時常遭遇襲擊,后勤物資供應不足,前線的日軍自然要受影響。

  如果不是靠官兵們的一腔熱血撐著,恐怕戰線早就崩潰了。即便是如此,戰線也從海參崴一路退到了鴨綠江畔。

  失敗的陰影籠罩在日本人頭上,絕望的情緒不斷蔓延,日本政府甚至已經開始準備后路。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活躍在日本海,經常搞事情的西班牙海軍突然間不來了。

  緊接著歐洲大亂的消息又傳了過來,日本政府那顆沉到了谷底的心,再次活躍了起來。

  尤其是收到西伯利亞鐵路中斷的消息后,日本人覺得自己又行了。歐洲各國一起坑俄國人,簡直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不要忙碌樂觀,局勢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從世界范圍來看,大洋聯盟依舊處于下風。

  歐陸聯盟的內斗并不激烈,有維也納政府在上面壓著,各國最多也就在暗地里下黑手。

  現在各國互相針對,除了往日里積累下來的矛盾外,主要還是為了戰利品分配。

  可是分享戰利品的前提條件是贏得戰爭。在贏得戰爭這一點上,歐洲各國的立場是一致的。

  最重要的是現在的紛爭,神圣羅馬帝國沒有直接參與進去。真要是沖突繼續升級,維也納政府肯定會出面調停。

  眼下我們的當務之急,不是擊敗俄國人,更不是開辟殖民地,而是想辦法生存下來。

  不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英國人身上,我們必須要考慮大洋聯盟戰敗之后,需要面臨的新國際局勢。”

  一盆冷水潑了下來,澆滅了軍方的盲目樂觀,伊藤博文只感覺心累。

  遠東戰場的局勢確實發生了逆轉,但是這種逆轉的背后,人為操控的因素太明顯了。

  西伯利亞鐵路中斷,俄軍的后勤補給出現問題,可日軍的后勤也好不了多少。

  要不是敵人的海軍故意放水,日本政府想把戰略物資送到前線都困難,又何談其它?

  擊敗俄國人,吞并遠東,進而圖謀整個東亞。

  這樣的戰略計劃,伊藤博文想都不敢想。除非大洋聯盟贏得戰爭,作為戰勝國的日本,或許有機會向前邁幾步。

  要是大洋聯盟戰敗,作為戰爭中的失敗者,日本能夠保住本土就不錯了,殖民地那是想都不要想。

  山縣有朋:“伊藤君,你太悲觀了吧!英國人在這次戰爭中的表現,確實令人失望,可也沒有到馬上就要戰敗的地步。

  我研究過歐洲戰爭史,這種大規模的戰爭,持續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都有。

  反倒是之前的反法戰爭,在不到兩年時間內結束,才是真正的另類。

  以大英帝國的底蘊再怎么不濟,同神圣羅馬帝國抗衡三五年,總是沒有問題的。

  等他們分出了勝負,我們早就在遠東站穩腳跟。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奧地利人是不會勞師遠征的。”

  沒有毛病,歐洲歷史上的歷次陣營對抗,持續時間都很長。

  主要原因在于生產力限制,大家的國力都有限,無法支撐長期連續作戰。

  通常都是打著打著,雙方都撐不住了,就先休兵回家,過段時間繼續開干。

  進入19世紀后,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之前的反法戰爭,就是其中的典型。

  雙方都能夠支撐數百萬大軍脫產作戰,直接對決就行了,沒必要搞那么多過場。

  時代不一樣了,以往的歷史經驗,參考一下就行了。要是沉迷其中,被帶偏是必然的。

  這些問題,軍方并非想不到。主要是利益動人心,沉迷其中已經是當局者迷。

  一面要應付國際變局,一面還要壓制國內軍方不該有的心思,不心累都不行。

  相比日本的激進,大洋聯盟的其它成員國,就要理性得多了。

  歐洲確實亂了,可混亂在可控范圍之內,真正局勢失控的只有俄羅斯帝國。

  明顯是各國看戰爭勝利在即,提前將俄國人踢出局,減少一個爭奪戰利品的。

  何況,陷入混亂的也不光大陸聯盟,大洋聯盟同樣后院起火。

  不列顛陷入了罷工反戰浪潮、愛爾蘭獨立運動的雙重沖擊,大英帝國同樣需要時間滅火,短時間內無力發起全面反擊。

  合眾國鬧的就更歡了,不光爆發了反戰浪潮,部分州甚至單方面宣布退出戰爭。

  想加入就加入,想退出就退出,仿佛是沒有長大的孩子,就是任性。

  遭受戰爭沖擊的墨西哥、哥倫比亞,做出的反應就更激烈了。

  1905年7月24日,波哥大發生政變,原來的共和政府倒臺,新政府正在積極展開外交行動,想要退出這場戰爭。

  能不能全身而退不知道,反正對第一個退出大洋聯盟國家,維也納政府很給面子,前線已經停火,就等談判結果了。

  墨西哥自從馬西米連諾政權倒臺之后,就陷入了軍閥混戰中,中央政府也僅僅只是名義上的統一。

  這樣的國家,顯然不具備對外發動戰爭的能力。

  墨西哥共和政府能夠維系到現在,英美都是出了大力的。要是沒有國際勢力介入,有維也納政府支持馬西米連諾的復辟早就成功了。

  參與這次戰爭,完全是背后老大施加了壓力,加上合眾國確實派出了援兵,這才鼓足勇氣梭哈了一把。

  然后,悲劇就開始發生了。寄予厚望的合眾國精銳部隊,剛上戰場就上演了一出花樣式送人頭。

  盡管墨西哥軍隊也是烏合之眾,可是內戰打得多了,大家的戰斗力沒怎么漲,但是戰場上保命的本事卻蹭蹭上漲。

  詭異的一幕就出現了,同樣是打了敗仗,墨西哥軍隊的傷亡還不足美軍的三分之一。要知道參戰的墨西哥軍隊,可是美軍人數的一倍。

  亮瞎眼的傷亡數字,落到墨西哥軍閥們眼中,就得出一個——“合眾國精銳戰斗力不如自己的結論”。

  這個結論一出,大家對大洋聯盟贏得戰爭直接喪失了信心,至少中美洲戰場是沒有希望。

  為了自身的利益,一個個都在準備后路。某些原本就傾向君主體制的家伙,甚至公開打出了馬西米連諾的旗幟。

  南美各國也不太平,號稱“南美三強”的巴西、智利、阿根廷,同樣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戰游行。

  親英派雖然勢大,可親奧派也不是白給的。之前不列顛擁有海權優勢,大家不介意跟著沾點兒便宜,現在局勢逆轉,當然要變臉了。

  原本還對戰場上沒有取得突破懊惱,現在就只剩下慶幸了。戰場上沒有突破,就意味著尚未造成太大的實質性傷害。

  傷害越低,拉的仇恨就越低,抹平仇恨需要付出的代價自然也會越小。

  不要臉一點兒,還可以將責任推給英國人,聲稱自己“身在曹營心在漢”是被迫卷入的。

  遞交一份投名狀,丟幾個替罪羊出去,再賠點兒損失,事情就這種過去了。

  類似的案例,歐洲歷史上早就屢見不鮮了。美洲各國脫胎于歐洲,自然沒少受影響。

  對大洋聯盟很多國家而言,歐陸聯盟陷入內亂,正是大家下船的最佳機會。

  錯過了這個時間點,再想要全身而退,需要付出的代價,就不是這么一星半點兒了。

  看看神羅外交部的忙碌情況,就知道馬上就會有大事發生。

  仿佛是受到了刺激,陸軍大臣費斯拉夫:“現在發起登陸作戰,這不可能!

  英國人的實力猶存,不打掉敵人的空軍和海軍,登陸的風險太大了。”

  “海獅計劃”,實施起來可不簡單。原時空德三帝國就失敗了,現在神羅的局勢雖然更好,可英國人的海軍、空軍主力都還是好好的。

  萬一登陸進行到一半,敵人突然拼命爆發一波,那就事情大發了。

  任何一個偉大的國家,在生死存亡之際,都能夠爆發出無與倫比的力量。

  稱霸世界的大英帝國,可不是后世的病牛,在危機時刻,絕對不缺乏拼命的精神。

  外交大臣列奧:“閣下,不要激動。登陸作戰的風險確實大,但是蘊含的利益也大啊!

  不需要直接占領英倫三島,只要完成登陸就行了,哪怕是登陸地點偏點兒也沒有關系。

  英倫三島海岸線那么長,敵人總有兼顧不到的地方。只要我們的速度夠快,派出少量部隊占領一個落腳點并非不可能。

  外交部目前正在策反大洋聯盟成員國,已經有人動心了,只不過他們對英國人還抱有最后一絲幻想。

  只要斷掉他們最后這一絲幻想,大洋聯盟很快就會土崩瓦解。再加上我們秘密拉攏的其他國家,足以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反英浪潮。

  到時候,或許不需要進攻,英國人自己就會迫于內外壓力而投降。

  就算是有風險,和豐厚的利益相比,也足以進行這次冒險。大不了先送盟國的軍隊過去,現在也到了他們該奉獻的時候。”

  沒有毛病,盟友就是用來坑的。霸權戰爭進行到現在,真正被坑的就只有一個俄國,說出去都沒有人敢信。

  現在需要冒險了,讓盟友先上也是應有之義。沒有犧牲,又哪來資格分享戰利品?

  要知道這次戰爭,主要都是神羅打的,大家都只是跟著打打醬油。

  費斯拉夫陷入了沉思中,政治和軍事是不一樣的。“海獅計劃”是軍方制定的,明顯更測重于軍事。

  在軍事上,要擊敗大英帝國,只要占領倫敦就足夠了,剩下的鄉下小地方根本就不重要。

  可政治上卻截然不同,甭管聯軍從什么地方登陸,也不管后續作戰能否跟上,只要在英倫三島獲得了立足點,那都算登陸成功。

  外交部可以拿著這個成果,堂而皇之的忽悠陷入猶豫的各國政府,幫助大家做出正確決定。

  “可以試試,不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