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7章 我們把他們都踩到腳底下了

  惡魔和她的仆人聊天的時候,影市上的明爭暗斗,仍在繼續。

  即便是極其微小的變化,對于業內人士來說,也是很容易感知到的。尤其是商業片出身的香港導演,對其中的變化,更是敏感。

  五一檔的第三天,他們明顯感覺到,《雛菊》有些后勁不足了。

  5月1號的時候,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單日380萬的票房,預示著這部片子,很可能在黃金周結束之時,突破2000萬,下畫之時,達到4000萬。這個數字,將刷新劉偉強在大陸的票房記錄,之前他的最高記錄,是《無間道3》,3600萬。

  到了5月2號,《雛菊》單日票房變成了330萬,比之前下降了50萬,排片也下降了1,自然,影片的口碑還是不錯的,眾多知名娛樂媒體都給出了好評,網絡上,豆瓣評分大約是8分,這個數字已經算是經典,但比之票房榜第二位的《南極大冒險》,卻低了0.6分,與深陷抄襲漩渦的《瘋狂的石頭》相比,也低了0.4分。

  觀眾普遍反映,片子景色不錯、演員很好看,但,劇情不夠勁爆,野蠻女友全智賢,完全沒有之前預想的那么活潑好玩,她在里面的苦情啞女角色,讓人有點提不起興致,和警察與殺手的情感糾葛,又有點狗血——誠然,韓國片子,總少不了狗血劇情,但……

  種種信息表明,《雛菊》的后續票房,將沒有之前預想的那么樂觀。

  更不妙的是,位列第二的《南極大冒險》,憑借其優良的口碑,熱鬧的劇情,和精彩的制作,在上映10天之后,戰斗力依然十分可觀,1號兩部片子單日票房相差足有160萬,到了2號,便縮減到了110萬。這才兩天!黃金周足有7天呢,可別到時候自己這部新片,被一部提前一周多上映的動畫片給壓下去。

  于是,很快便有人發出這樣的感嘆:“看來,大陸也好,香港也好,都比不過美帝啊!”

  《南極大冒險》的成功,再次證明美國大片的威力。想想一個月前的香港國際電影節上,兩岸三地的電影人齊聚一堂,首先討論的,就是怎么阻擊好萊塢,那場討論因為巨大的利益分歧,以及一個半路殺出的愣頭青,而不歡而散。如今一個月過去,華語電影人暗中較勁,互相傾軋,倒是美國大片,依然春風得意,從容不迫的收割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笑看中國電影人自己打自己,把狗腦子都打出來了。

  而《南極大冒險》,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后面還有《賽車總動員》《X戰警3》《超人歸來》《加菲貓2》《達芬奇密碼》《海神號》《碟中諜3》等一系列大片等待上映,每一部都是重磅炸彈。

  “所以,這算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嗎?”

  “把《石頭》和《雛菊》相提并論,說它倆能爭起來,你未免也太瞧得起它了。”

  確實,相比于《南極大冒險》的步步緊逼,《瘋狂的石頭》對《雛菊》就稱不上什么威脅了。現在人們關注的,是在這七天里,《雛菊》會不會被《南極》反超,至于《石頭》,那真的不過是路邊一塊不起眼的小石頭罷了。

  “黃金周都過去兩天了,將將拿下300萬票房,后邊會越來越少,七天下來,能不能到1000萬都難說,總票房大概也就1500萬吧,倒是回了本。能在港圈的圍追堵截下取得這樣的成績,也算了不起了。”

  當天晚上,劉曉莉通過自己這邊的經紀團隊,知道了最新的票房數據,拿著這張紙對女兒說:“不是媽媽我崇洋媚外,實在是時勢如此,誰也沒有辦法。我看,那部《璀璨人生》,你還是推了吧。”

  劉亦霏輕輕的給貓梳理著毛發,默不作聲。

  “還有,以后不要和柳小姐來往了,他們雷霆影業,已經上了圈里的黑名單,和他們走得太近,當心香港那邊連你也一塊恨上。”

  “媽,你別說了,我心里有主意。”

  劉亦霏把貓放在一邊,坐到梳妝鏡前,從鏡子里看著母親道:“再等等吧,看看《瘋狂的石頭》,能有多少票房。”

  “你知道就好,想等那就等等好了。”劉曉莉點頭道:“不說這個了。李安導演那邊,傳來了一點風聲,據說新片女主角,挺中意你的。劇情什么的還不知道,只知道是個民國劇,你好好準備準備。”

  劉曉莉走后,劉亦霏看著鏡子里的自己,發了一會兒呆,自語道:“《瘋狂的石頭》……難道真的就這樣了?”

  “難道真的就這樣了?”

  同樣的問題,劉桐桐也在問。這姑娘這兩天沒干別的,凈拉人去看電影了,每晚必看,一刷二刷三刷,每次都能笑得前仰后合,身邊的人或被劇情逗樂,或被她感染,也笑個不停,散場后直說推薦了一部好電影,沒白瞎自己這個晚上。

  劉桐桐給別人帶來了歡樂,自己卻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因為她發現,兩天過去,《瘋狂的石頭》的排片就沒增加多少,問劉田鑫,那家伙也沒什么準信,說自己也正糊涂著。她翻看了好多娛樂新聞報刊,得到的消息,都是《雛菊》大賣,制霸五一檔,單日票房遙遙領先,是《瘋狂的石頭》的好幾倍。

  絕大多數的娛樂新聞,都在報道《雛菊》的風光無限,這讓劉桐桐感覺,這部電影真是太受歡迎了。浪漫、唯美、又刺激精彩,完全就是今年五一檔休閑娛樂的不二之選。《無間道》導演新作野蠻女友傾情奉獻,碰上這么好的電影,大家自然爭相觀看,你,還在等什么?

  看起來,似乎《雛菊》碾壓《石頭》,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傳說中安云天在香港的那番大放厥詞,也成了徹頭徹尾的笑話。

  這個檔期,賣的最好的,是香港韓國組合的電影,然后,是美國大片,最后,才輪到土生土長、土到地心的大陸本土電影。

  “是的,就這樣了。”

  網絡上無數劉偉強或者全智賢的影迷,已經迫不及待的宣布了《雛菊》的勝利。現實就是現實,不會因為什么人的一廂情愿而改變,與歐美日韓港臺電影相比,大陸電影,真的就是不行。

  “大陸的落后是全方位的,從籌備,到制作,到宣發,甚至到演員的演技,大陸都全面落后。看看張大胡子翻拍的金庸武俠劇就知道,大陸演員的演技,比香港差遠了!”

  五月份,最知名的大陸電影,自然是《瘋狂的石頭》,最熱的大陸電視劇,自然是《神雕俠侶》,張紀中的版本再次遭到大范圍吐槽,連帶著以前翻拍的那幾部,也被拉出來鞭尸。無數網友聲稱,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以前不知道,這一翻拍,一比較,就看出好壞來了,大陸演員的演技,真的太爛了!看看都演了些什么,完全沒有江湖兒女的氣質!

  安云天看了這些言論后,不禁失笑,大陸演員受到如此貶低,不知道那些同行們,心中是何感想?除了暗罵網友們不識貨,大概還會怨恨張紀中敗壞了大陸演員的口碑吧?

  安云天上輩子還是挺喜歡看張紀中版金庸劇的,盡管他的版本或多或少都有很嚴重的問題(《天龍八部》和《碧血劍》除外),但相比于港版,安云天還是更喜歡張紀中版的。

  原因嘛,有很多,其中一條是:張紀中拍出了金庸武俠劇的歷史感。

  武俠小說,從誕生的那天起,就難登大雅之堂,為此,許多武俠小說作者,都竭力賦予它更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提升它的格調和檔次,慢慢的就出現了個所謂的“俠文化”。這種文化的中心,是把以前只會刀頭舔血動輒殺人的古代黑社會,塑造成心懷家國和天下蒼生的大俠。

  正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這位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學功底,讓“俠文化”獲得了廣泛的認可。“俠文化”也成為香港文化界最亮眼的明珠。

  所以,大陸、香港、臺灣,三個地區,大陸是偉光正的紅色文化,臺灣是自封的傳統文化繼承人,香港,則依靠自己創造的“俠文化”異軍突起,光芒四射,成就了“東方好萊塢”的無上輝煌。

  但說來說去,“俠文化”的根子,其實就是黑社會文化,江湖文化,盡管金庸等人很努力的去提升了它的格調和境界,但囿于香港電影人的淺薄文化素養和狹隘視界,他們拍出來的香港電影,怎么都洗脫不掉那股子濃烈的黑社會氣息。臺灣把所有故事都拍成了言情劇,香港則把所有故事都拍成了黑幫片。

  俠文化—江湖文化—黑幫文化,是香港文化的立身之本,大多數香港電影人,離了黑幫和江湖元素,就不會拍電影了。

  吳羽森就是這樣,他明明白白的把波瀾壯闊的三國英雄史詩,拍成了黑幫火拼,尤其是《赤壁下》最后一場戲,三方的頭腦人物、同時也是本片的主演們——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周瑜、小喬、孫尚香、趙云……神奇的出現在了同一個場景中,那個時候,他們壓根不是指揮千軍萬馬的英雄統帥,而是干什么都自己抄家伙上陣的黑幫大佬。

  周瑜跑進大帳尋找小喬,最后卻被曹操用一把劍指著腦袋慢慢退出來的鏡頭,在黑幫片中非常常見和熟悉,你只要把劍換成手槍,給演員披上一身西服,那真是一點違和感都沒有。

  同樣的,劉偉強也是這樣,吳羽森是把歷史故事拍成了黑幫片,他是把愛情故事拍成了黑幫片。一個啞女、一個警察、一個殺手,三人粘粘糊糊拖拖拉拉的情感糾葛,也真是難為了劉偉強。他很努力的拍了,像吳羽森一樣努力,但,也像吳羽森一樣失敗,吳羽森不會拍歷史故事,他只會拍《英雄本色》兄弟情,劉偉強也不會拍愛情故事,他只會拍《無間道》《古惑仔》警匪對抗。

  同樣失敗的,還有張紀中。有人就批評過,說張大胡子拍什么金庸劇都帶著一股子歷史劇的味道。在安云天看來,這其實應該算是一種夸獎,因為金庸的武俠小說,真的帶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這種厚重感,香港導演死活拍不出來,金庸就找上了剛剛拍完《水滸傳》的張紀中。張紀中很有信心的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交出了一份還算過得去的答卷。

  但對習慣了香港武俠片口味的觀眾來說,這份答卷不僅過不去,反而十分糟糕。他們給張紀中安的最常見的罪名,是“沒有武俠味兒”,這倒是真的,大陸的主旋律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紅色文化,自然沒有武俠江湖黑幫文化的生存空間,即便有些許黑社會存在,也不會堂而皇之的出現什么“俠文化”。

  武俠江湖黑幫,是香港電影崛起的根本,沒了這個,他們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個也成了他們的專屬物品,只有香港,才有正宗的、原汁原味的武俠江湖黑幫文化,其他的,不管你再怎么用心,都異端,都是邪魔外道,理所當然會受到正統一方的激烈聲討。

  張紀中,這個開大陸金庸劇先河的電視制作人,正如形形色色的修正主義者,是必然不可能得到正統一方的寬恕和承認的——盡管他的版本,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更接近金庸的故事內核。

  金庸大體上沒看錯人,但他本人,連同“俠文化”,已經被香港影視圈裹挾,頂天就那么點境界了,稍稍超出,就成了罪過,就破壞了“武俠味兒”,整個香港影視圈都指著這玩意兒過活呢,怎么可能讓一個異端邪說之人登堂入室?

  其實不用他們出手,他們的忠實信徒們,就把張紀中罵了個狗血淋頭。

  上輩子安云天還挺替張紀中可惜的,這一世嘛,就真覺得他有點咎由自取了——真的,你拍什么不好,非要翻拍金庸劇,那是香港人的寶貝,你就讓他們窩在手里抱殘守缺好了,非要來個修正主義,改頭換面之后讓這玩意兒再次煥發生命力,活該你挨罵!

  更要命的是,張大胡子還請來了許多大陸文化界知名人士,像《笑傲江湖》里,飾演東方不敗的是數一數二的越劇名家,飾演余滄海的是著名川劇變臉大師,在《射雕英雄傳》里又請來了楊麗萍飾演梅超風。其他各種老戲骨請了一大堆,都是大陸影視界的寶貝。他努力的想讓自己的金庸劇呈現更深更廣的文化內涵,真正提升金庸劇的檔次,但,這超出了正宗“俠文化”的范疇,沖淡了金庸劇的“武俠味兒”,有了一股子歷史劇的味道,因為,正宗武俠片是沒這些東西的。然后,這些作品理所當然的遭遇了口碑上的重大失敗。

  連帶著,那些被他請來的大陸演藝界的名宿,也被港片信徒們看扁了,一口一個大陸演員沒演技。安云天已經不止一次的聽人說過,張紀中那貨,他拍的金庸劇,最大的作用,是成功的讓觀眾們“發現”,大陸演員的演技不如香港演員。

  既然老張用自己的努力,大范圍修正了武俠正統,又敗壞了大陸演員的名聲,那他被億萬人罵,自然是大大的活該了。

  張紀中的失敗,固然宣布了大陸武俠劇的失敗,讓香港保住了自己的金字招牌,但同時,也預示了香港武俠的死亡。因為,人們會懷念舊東西,但并不希望舊東西真的從記憶里跑出來。所以,香港電影要想生存,既要依托武俠江湖黑幫這個主題,又要在這個主題上求新求變,不能光吃老本。但,任何的求新求變,都會破壞正宗的“武俠味兒”,張紀中想摻點佐料,被罵慘了,那香港導演們又會如何?

  ——他們同樣會被罵慘,在日后的十幾年中,香港導演,相當多是大陸觀眾耳熟能詳的著名導演,拍攝的武俠片,都慘遭失敗。敗的比張紀中還慘。他們并沒有創造新的經典,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透支自己的信譽,直到最后,大陸觀眾慢慢明白過來,不再迷信香港電影人。

  真是成也正宗,敗也正宗。成也“武俠味兒”,敗也“武俠味兒”。香港電影人就像只能一條道走到黑的可憐蟲,他們除了武俠江湖黑幫這條路,也真的是無路可走了。

  當然,在2006年,香港電影人的路還沒走絕,托張紀中的福,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陣對香港影視人的膜拜,現在正是他們春風得意的時候,雄心勃勃的要在香港之外,借助大陸的力量,卷土重來,再現輝煌。

  于是,就有了一個月前香港國際電影節上,吳羽森的那番話,他是真心相信,大陸觀眾喜歡香港演員,喜歡香港影視劇,喜歡香港的一切。張紀中的遭遇已經說明了一切,所以,由香港來做華語電影的領頭羊,是理所當然的。任何想要阻止這一切,或者想要另立中央的舉動,不管是張紀中還是安云天,都必將遭遇可恥的失敗!

  就是現在,張紀中版《神雕俠侶》正被痛罵,黃曉明油膩瘋癲的少年楊過,遭到了無數人的吐槽,劉亦霏飾演的小龍女嘛,還不錯,但還是比不上劉若彤。高仿A貨,就是比不上正版啊。

  與此同時,由安云天一造的《瘋狂的石頭》,正在電影市場上遭遇《雛菊》的碾壓和蹂躪。安云天所宣稱的大陸本土觀眾的精神需求并沒有出現,觀眾還是更喜歡港臺日韓的東西,觀眾就是不喜歡大陸的東西。

  所以,是的,就這樣了。

  《瘋狂的石頭》已經必敗無疑,它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和《雛菊》競爭的資格,它的失敗,所有人都不會感到絲毫意外。

  真正能威脅《雛菊》的,只有美國大片《南極大冒險》,也只有它,才配當《雛菊》的對手。

  劉桐桐感到很沮喪,她看《瘋狂的石頭》好幾遍了,每一遍都感覺那么好看,也看過一遍《雛菊》,索然無味。她不明白,明明那么好的電影,用劉田鑫的話說,就是“足以載入大陸電影的史冊”,怎么就拿不到排片?難道就是因為它土?因為它沒有請韓國明星?因為它沒有去歐洲取景?因為它沒有一個像劉偉強那樣的知名大導演?

  這真有點不公平啊。

  遭受打擊的劉桐桐,這兩天上班都沒精神了,看得蔣文璐,又是好氣,又是好笑。

  時間就這樣來到5月4日,中午時分,對于5月3日的票房統計數據出爐。

  第一名,《雛菊》,排片30,單日票房270萬,總票房1110萬;

  第二名,《南極大冒險》,排片19,單日票房230萬,總票房4550萬;

  第三名,《瘋狂的石頭》,排片9,單日票房200萬,總票房500萬。

  市場大盤依然是1100萬。

  所有拿到這份數據的人,都不禁皺起了眉頭,果然,《南極大冒險》追了上來,2號還與《雛菊》相差110萬,3號就變成了40萬,不出意外的話,4號就會超過《雛菊》,榮登單日票房榜首寶座。

  但是,后邊的《瘋狂的石頭》是怎么回事?一家伙增加了50萬的單日票房,與《雛菊》只差70萬,3號的時候還差180萬來著,這漲得也太快了吧?昨天發生了什么?

  “媽,果然柳聞霆沒說大話,《瘋狂的石頭》追上來了!”

  寬闊的客廳里,劉亦霏喜形于色,跟劉曉莉說話的時候,好像《瘋狂的石頭》是她拍的一樣。

  劉曉莉一臉疑惑,到現在也沒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有那么一瞬間,她甚至懷疑,這份報告是錯誤的。別說,這種事不是沒發生過,畢竟,大陸的票房統計機制實在是太落后了。

  “看明天吧,能不能追上來還兩說呢,就算追上來,前邊還有個《南極大冒險》呢,那片子,別看上映的早,卻也是真受歡迎,美國大片,沒辦法。”

  5月5日,再次來到中午時分,對于5月4日的票房統計數據出爐。

  第一名,《瘋狂的石頭》,排片11,單日票房230萬,總票房730萬;

  第二名,《南極大冒險》,排片20,單日票房220萬,總票房4770萬;

  第三名,《雛菊》,排片28,單日票房190萬,總票房1300萬。

  市場大盤1000萬。

  當天下午,安云天召開公司會議,拿著這份薄薄的數據報告,道:“同志們,我們把他們都踩到腳底下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