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96章 針鋒相對

  在金庸劇這塊,香港是道統所在,大陸拍的再好,那也是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可是在歷史劇這塊,道統所在,卻是大陸,現在吳羽森把手伸到這里邊來,聯合兩岸三地再加上曰本的明星們搞出這么大陣仗,為的,也是奪取道統,謀朝篡位。

  至少在影視圈里,吳羽森的目的是執華語電影之牛耳,用一部在華人文化圈里影響最大的名著中最著名的一個故事,占領意識形態的高地,成為13億中國觀眾精神上和審美上的明燈。

  那么,吳羽森的三國故事中,所秉持的意識形態是怎樣的呢?

  簡單的說,是套用西方的人文關懷和反戰思想。

  曹操是來自北方的殘暴的侵略者,而孫劉兩家,是保衛家園和親人的反抗者。整部電影,都是在控訴戰爭的血腥和野蠻,歌頌和平的美好和珍貴。所以,趙薇飾演的孫尚香會和佟大為飾演的曹軍小兵,成為分屬不同陣營的好兄弟,而孫權也會在目睹了雙方將士歇斯底里的搏殺后,痛心疾首的喊出那句“不要再打了!”,很圣母,很別扭,但吳羽森很得意。

  在電影中,吳羽森為了凸顯自己的中心思想,用了很多心思來暗示。比如那匹名叫“萌萌”的馬,還有小喬肚子里孕育的小生命,都是在和戰爭的殘酷做對比,總而言之,戰爭是不好的,和平是偉大的,生命是無價。我們要反戰。

  話說當今世界,最好的戰爭片,不就是反戰片嗎?這是全世界的政治正確,是所有人都不能否認的普世價值。面對三國赤壁這個被中國人拍爛了的題材,吳羽森挖掘出了它的另一面,然后大刀闊斧,引入西方反戰思想,來重新講述這個故事。

  以前,是沒有這種講述角度的,吳羽森是第一個,這是他的得意之筆。

  既然要講反戰,要講人文,要歌頌和平,控訴戰爭,那么一個美麗恬靜、原本應該遠離戰場的女人的份量,就非常重要了。所以,林志玲版的小喬橫空出世,哪哪兒都有她,最后直接跑到了戰場上,成為各方角逐和矛盾爆發的一個中心點。戰爭的野蠻,與這個女人的嬌弱美麗,形成鮮明的對比,這難道不是極其震撼人心的畫面場景嗎?

  吳羽森很努力的想把故事講好,按照這種反戰的思路把故事講好,然而,他完全失敗了。

  安云天不知道他為什么會失敗,是赤壁之戰不能用這種思路講?還是吳羽森他自身能力不足?是戰略問題,還是戰術問題?這個不好說,起碼吳羽森的能力有所不足這是肯定的,他拍的《赤壁》,讓人感受不到哪怕一丁點的心靈震撼,只有滿滿的尷尬。他在電影里使用的所有技巧和心思,最后證明都是自作多情。

  安云天只知道,自己不會犯他的那種錯誤,柳聞霆也不會。既然講的是中國的故事,那就用中國的思路去講。

  當然,他們也有自己的困境: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重要的不是歷史所講述的年代,而是講述歷史的年代。安云天和吳羽森都是當代人,他們當然不可能用1800年前的世界觀和意識形態去講述那個故事,那是一種倒退和反動。講三國,必須套用一點現代的思想,吳羽森選擇了西方的反戰思想,那么,安云天又該怎么選擇?

  “很簡單,大一統思想。”

  這是安云天給出的答案。

  不管是曹操、劉備還是孫權,這些英雄的終極目標,都是統一全國,再造華夏。當曹操強盛的時候,他會去進攻別人的地盤,那么當劉備和孫權強盛的時候,他們會怎么做?

  所以,曹操不是什么侵略者,劉備和孫權也不是保家衛國的志愿軍戰士,不用把一方塑造的那么邪惡,把另一方塑造的那么純良。劉備孫權是英雄,曹操也是英雄,用不著捧一個踩一個。

  依照大一統思想,曹劉孫三家,并無正邪之分,都是氣吞山河的一世之雄,他們不見得是好人,但都心懷天下。用反戰的思路去講述赤壁之戰,未免把三人描繪的太過小家子氣、太過圣母,也太過別扭。

  “既然吳羽森把曹操設定成了一號大反派,那我們就把曹操設定成一號男主角——他不是好人,但他是個志向高遠的政治家,他的對手,也同樣如此。”

  經過無數次的討論和修改之后,最先確定的一個要點——以誰的角度來講這個故事,就此確定下來。

  “吳羽森截取了三國的一個點,講一場群戲,我們這里,截取的是前三國時代幾十年的風遠變幻,講個人的獨角戲。類似于《阿甘正傳》。”

  這是電影的第二個要點。

  “東漢是怎么滅亡的?亂世是怎么起來的?曹操這幾十年,到底在忙活些什么?大漢王朝為什么不能復興?大一統的理想最后為什么會破滅?雖然無法講的很透徹,卻依然可以借曹操的口,曹操的眼,來見證這一切,重現這一切。吳羽森打算從激烈的搏殺和寬闊的戰場中尋找力量,以此征服觀眾,那我們就從時代的變遷和深沉的悲戚中,用那種無言卻宏大的氣勢,來震撼觀眾的心靈。”

  “最后,我們要確定,我們要講的,是一群以曹操為代表的悲劇英雄的故事,悲劇往往比喜劇更有感染力,尤其是秦漢第一帝國的毀滅這種流傳百世的巨大悲劇,講的好了,足夠我們征服全世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