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七章 滿門忠烈

  武學連年擴招,現在光是學員就有一百兩百多人,李璋也只是隨口一問,并沒有希望從曹瑋這里得到什么準確的答案,畢竟他也只是一時的好奇,那個滿臉大胡子的學員怎么看都不像年輕人。

  不過出乎李璋意料的是,曹瑋聽到他的詢問先是一愣,隨后就就開口問道:“你見到的是不是一個滿臉大胡子,看起來足有三十歲左右的學員?”

  “沒錯,對方是不是軍中來的,現在軍中招募學員的年齡放寬了嗎?”李璋也有些驚訝的點頭道,看樣子曹瑋竟然還真認識對方?

  “算是吧,不過他不是邊軍中選拔出來,而是從禁軍中主動要求來的。”曹瑋說到這里時,臉上也露出了幾分贊賞的神色,看樣子他不但認識對方,而且還十分熟悉。

  “禁軍?”李璋聽到這里也露出驚訝的神色。

  所謂禁軍是指駐扎在京城一帶的軍隊,當初大宋實行強干弱枝的政策,全國最精銳的軍隊都編入禁軍駐守在京城,而禁軍也是各軍中待遇最好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久不上戰場的禁軍早已經不堪大用,反而是西北與河北的邊軍越來越精銳。

  不過禁軍雖然戰力低下,但卻是個鐵飯碗,特別是將門中的子弟,一般都喜歡安排到禁軍中任職,即安全又有豐富的軍餉可拿,而且升職也快,有這些人在,禁軍能打仗才是怪事,所以武學在軍中選拔學員時,都是直接在邊軍中挑選有功之士,這也算是對邊軍一種變相的獎勵,所以禁軍中的人應該不會來到武學才對。

  曹瑋也看出了李璋心中的疑惑,當下開口解釋道:“這個人你可能不知道,但他的祖父和父親你應該聽說過,那就是當年大名鼎鼎的楊無敵,以及讓遼軍聞風喪膽的楊延昭……”

  “他是楊文廣?”沒等曹瑋說完,李璋就猜到了對方的身份,當即也十分驚訝的叫道,當初在河北時,他就聽呼延守信講過許多關于楊延昭的事,而且他也知道,在真實的歷史上,楊延昭并沒有一個兒子叫楊宗保,反而是演義中的楊文廣才是他的兒子。

  “咦?你知道文廣的名字?”曹瑋聽到李璋一口叫出楊文廣的名字,當下也十分驚訝的問道,楊文廣只是禁軍中一個不起眼的將官,雖然祖上很有名,但楊家在將門中也不算是特別有名,至少現在比不上他們曹家。

  “哈哈,這也是巧了,我去遼國時路過遂城,呼延兄的火槍軍就駐扎在那里,他也和我講了許多關于楊老將軍,以及楊家的事,所以我也知道楊老將軍有個兒子叫楊文廣,而且在禁軍中任職。”李璋當下半真半假的笑道。

  “原來如此,那就難怪了!”曹瑋聽到這里也不由得大笑道,他都忘了呼延守信現在駐扎在遂城,那里可是楊延昭曾經駐扎過,并且數次大敗遼軍的地方。

  “楊文廣今年得有三十歲了,他怎么會忽然跑到武學中來做一個小小的學員?”李璋這時再次好奇的追問道。

  按照原來的歷史,楊文廣其實也可以算是一個頗有做為的將領,他先是在禁軍中任職,后來曾經隨名將狄青平定了儂智高的叛亂,后來還曾經駐扎過西北與西夏人交戰,并且多次打敗西夏大軍,算是頗有作為,當然楊文廣在軍事上的表現依然無法與他的祖父和父親相比,與曹瑋這樣的名將更是差距巨大。

  “文廣今年三十有三了,連兒子都成年了,甚至他兒子今年也剛來武學,他是去年來的,比他兒子就早一界,有時候父子兩人同在校場操練,想想都挺尷尬的。”曹瑋說到最后時,也不由得有些唏噓的搖了搖頭。

  “為什么啊,有楊老將軍的功勞在,楊文廣應該能在禁軍中混個不錯的職位吧,日后若是各地有了叛亂,他也可以‘班行討賊’,只要有本事立下軍功,日后升遷也不是問題,何必跑來武學中吃苦?”李璋聽到這里更加驚訝的問道。

  所謂班行討賊,其實就是按照為官的次序隨軍出征,這也是禁軍武官最常見的升遷之路,禁軍雖然很少有打仗的機會,但禁軍中的將官時不時會被派出去隨后出征,雖然不是真正的獨領一軍,但卻可以分來不少的功勞,日后升遷自然也更快,事實上歷史上的楊文廣就是靠著平定陜西各地的叛亂而得到的升遷。

  “哪有那么容易,禁軍中到處都是被各家塞進去的人,如果按照排資論輩,以文廣的年紀,還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才有有領軍的機會,他這個人素有大志,當年就想去邊軍中任職,但因為種種原因最后還是只能去了禁軍,這些年他在禁軍中也不得志,去年他特意找到我,無論如何都要來武學,我看在他父親的面子上也不好拒絕,于是只能答應了下來。”曹瑋最后再次嘆了口氣道。

  楊文廣算是曹瑋的子侄輩,當初楊延昭在世時,兩人的交情也相當不錯,畢竟英雄重英雄,甚至在河北時,兩人還曾經互相配合攻打過遼軍,可惜楊延昭比他大十幾歲,在大中祥符年間就去世了。

  李璋聽到這里也點了點頭,將門其實本來可以做為一個武將集團與文官集團相抗衡,但可惜將門卻不爭氣,內部也是一盤散沙,早就被文官集團打壓的不成樣子,楊文廣這種名將之后也的確不容易進到邊軍中,比如呼延家這幫子猛將,如果不是李璋,呼延守信現在也只能在禁軍中混個小官職。

  “說起來文廣也真是夠拼的,為了早日進到軍中,連臉面都不要了,三十多歲的人了,卻還和一幫剛成年的孩子一起操練,而且日后進到軍中也要從底層將官開始做起,不過我相信以他的才能,只要有仗打,日后肯定可以快速崛起為軍中名將!”曹瑋這時再次開口道。

  他是看著楊文廣長大的,所以對楊廣的本事也極為贊賞,如果不是造化弄人,現在楊文廣早就應該成為軍中的中高層將領,至少不會比他的兒子曹俁差。

  李璋也十分贊同曹瑋的話,因為據他所知,楊文廣之所以能夠出頭,據說還是受到范仲淹的賞識,可惜當時他已經四十多歲了,而且當時大宋與西夏議和,他也失去了獲得軍功的機會。

  直到后來隨狄青平定儂智高的叛亂,這才徹底出頭,那時的楊文廣已經五十多歲,對于一個將軍來說,早已經錯失了最黃金的歲月,而在他七十五歲時,還駐扎在河北與遼軍交戰,而且還向朝廷獻陣圖及奪取幽燕地區的策略,可惜沒等朝廷的回復,他就在當年去世了。

  想到上面這些,李璋也不由得暗嘆一聲,楊家祖孫三代與遼國征戰,楊老令公被俘不屈絕食而死,楊六郎更是多次打敗遼軍,他駐守的遂城甚至被遼人稱為“鐵遂城”,楊文廣努力一生,到死都還想著收復燕云,可謂是滿門忠烈,如果大宋的將軍都像他們這樣,哪里還用得著擔心遼國?

  “對了,說起文廣,我打算把他調到第一期的學員中,讓他明年早點去軍中,畢竟他家傳的武藝兵法都十分精通,甚至有些教官都比不上他,呆在這里也是浪費時間,還不如早點去軍中歷練一下,你覺得如何?”曹瑋這時忽然又想到一件事,當下征求了一下李璋的意見道。

  “我沒意見!”李璋當即表態道,像楊文廣這種人才,呆在武學的確是在浪費時間,聽曹瑋的意思,估計他這些年在禁軍中干的十分憋屈,不過想想也正常,禁軍中大都是混吃等死的人,楊文廣這種心有大志的人進去自然會顯得格格不入。

  看到李璋同意,曹瑋也十分高興,當下拉著他又聊了一些閑話,比如他知道李璋新添一女,所以也問了一下李璋家中的情況,李璋這時剛好準備了一份滿月酒的請帖送給曹瑋,這讓曹瑋也十分高興的接了下來。

  下午的時候,曹瑋召集武學中的重要人員來自己這里開會,順便也把李璋介紹給眾人,那些武學的老人都認識李璋,這時也紛紛打招呼,新來的教員也都聽說過他,而且現在李璋官復原職,本來就是武學中的二把手,所以他的上任也十分順利。

  本來曹瑋還想召開一次武學的全員大會,讓學員們也都認識一下李璋這位學監,但李璋卻覺得沒必要搞這些,所以就婉拒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他也天天家里、武學兩頭跑,特別是武學,規模大了幾倍,人數也多了,事情自然也更加繁雜,他剛接手有些地方還是不太熟悉,所以自然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去了解。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李璋也很快熟悉了手中的事務,畢竟他以前就是學監,所以適應的也很快,然而就在這天,李璋起床后正準備去武學,卻忽然接到一個震動天下的消息:劉娥重病!

  。_手機版: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