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15章 陛下就是我大明的天

  無論如何,在朝廷的政策影響下,關內的開礦者再如何安土重遷,最終也不得不遠赴關外。

  與張璁在關內征收礦業重稅導致罵聲一片不同的是,夏言在關外的減稅免稅政策自然是得到贊聲一片。

  受黃里長的影響,滄州的姜南也來到了漠北,此時的他已經順利借貸到十萬銀元,在漠北承包了一大型露天煤礦。

  但姜南發現許多關外的官營煤礦已經在利用蒸汽機采礦,為此,他不由得在漠南巡撫主持的商務會議上向漠南巡撫樊達表達了自己想利用蒸汽機生產的想法,畢竟蒸汽機生產效率高,也不需要太多人力,可以解決關外人口密度不高招工較難的問題。

  漠南巡撫樊達直接傳達了夏言從內閣下達的鈞令,表示愿意再次給予姜南等來關外開礦的商戶提供低息貸款購買蒸汽機。

  姜南等來關外開礦的商戶們自然更加高興,一個個在關外經商開礦的積極性都高了許多。

  總之,在朝廷內緊外松的政策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關內百姓向關外遷徙,關外的土地利用價值也提升了起來,來到關外的百姓在朝廷優惠政策的照顧下也得獲得了不菲的收入,而這些關外百姓的富裕也刺激得關內越來越多的百姓往關外涌入。

  盡管,由于氣溫轉冷,關外許多地方已是苦寒之地,但在金錢的誘惑下,依舊有越來越多的漢民開始到關外定居,漸漸地聚居成城鎮,而也因為關外苦寒,漢民的居住方式與生活方式也在悄然發生改變。

  關內的百姓把關內更多的新元素帶到了關外。

  更加保暖的磚瓦房成為最受關外百姓歡迎的居住建筑,富庶點的人家還會裝上玻璃防寒,而在京城一帶興起的蜂窩煤與泥爐也開始在關外流行起來,

  商業促使集鎮出現后,游牧為主的生活方式也漸漸被代替,許多百姓開始如江南市鎮的百姓一般在閑暇時也只會圍爐烤火,在集鎮上找活干。

  只有活躍繁華的生產活動才能讓王朝持久的統治這個地區,不然,王朝就會沒有統治這個地區的根基。

  如今,大明王朝為了有效且長期統治關外漠南漠北等地,利用國家機器所具備的行政能力將關外許多地區變成了商業與生產活動繁榮的地區,自然也使得大明可以有效統治這一地區。

  即便為了繁榮關外礦業市場,朝廷讓了很多利益,把稅率降到很低,但每年在關外的稅收收入也足以豢養起一支可以震懾西部瓦剌與東北女直諸部的強大軍隊。

  而且,讓關外有了民生基礎,駐扎在關外的軍隊和其附屬的家庭也有了在關外生存的根基。

  因為關外是處女地,因而建立的政治制度反而是最進步也最合理全面的,畢竟不用改革舊的東西,只需要直接復制就是。

  只是越來越寒冷的天不但影響著關外的農業生產也影響著商業貿易,貨物的運輸難度提高不少,好在水泥工業出現后,將溫度下降對商業貿易的影響程度降低到了最小程度,到了冬季,已經具備一定科學管理知識的官府們也開始組織工人用工業鹽融雪清路。

  “這真是不敢想的事情,在往年,這里還是一片茫茫草原,到了冬天就大雪覆蓋了整個原野,牛羊都只得殺掉以免掉膘,人也只能躲在棚子里不敢出來,現在倒好,就算是這么大的雪天,還有礦區的機器轟鳴聲,還有許多工人們在水泥路上一邊拉著煤一邊吐著熱氣,人一多吃肥牛羊的就多,也不用擔心殺了的牛羊賣不出去!”

  來塞北推廣較為耐寒的農作物土豆種植的農部尚書嚴嵩看著冰天雪地里歸化城(呼和浩特)外依舊有百姓絡繹不絕地出城入城時不由得說了一句,作為朝廷高官的他自然很愿意看見這一幕景象,畢竟這才是長治久安的象征。

  而此時的朝堂上,大明皇帝朱厚照與內閣的官員們已經不再關注關外的事。

  對于朱厚照和帝國的頂層官員們而言,讓關外的經濟活躍起來,使朝廷不再因為供養軍隊而付出極大的成本就已經宣告整個戰略成功,接下來關外如何發展已經不是帝國的重點。

  帝國的重點依舊還是南方,依舊是海洋。

  在未來的兩三百年里,海洋才是各國利益爭奪的焦點,也是各國崛起的搖籃。

  大明皇帝朱厚照明白這個道理。

  跟著朱厚照的開明派大臣們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已經在海洋貿易嘗到了甜頭。

  朱厚照不知道自己派出海外殖民的官員們給當地土著帶了怎樣的苦難,但他知道要想讓大明擺脫苦難,被掠奪和被剝削的苦難就必須轉嫁給這些土著。

  “關外只能發展礦業和畜牧業,除此之外就是修路和造成,目前再繼續北進意義不大,臣以為,帝國的重心還是應在南方,交趾、占城、三佛齊、真臘、暹羅、呂松、爪哇等地應及早占領,這些地區皆有大量耕地,可以產出很多糧食!”

  夏言這時候便在朱厚照主動提請皇帝朱厚照開始讓大明攻略南方,朱厚照也點了點頭,他自然也知道眼下帝國的發展也的確應該在南方,但問題是如何向南方發展,是只搶奪原材料,還是直接把東南亞以及南亞乃至大洋洲等地區變成工業原材料加工地,還是變成農耕文明,負責糧食生產。

  “這些地方自然是要占的,但是占了后到底要怎么統治這些地區,是繼續開礦還是變成農耕之地區,為大明供應糧食”。

  朱厚照問了一句,他自己內心里已有了主意,但他還是想看看在場的大臣們的看法。

  “回稟陛下,臣認為,帝國現在最需要的是糧食,將來更需要的也還是糧食,民以食為天,然而按照審計署的調查報告,現在江南與關外這些地方已經純依賴外地糧食進口,而京畿與湖廣、四川等原產糧區糧食產量也在下降,這說明大明關內產糧之富庶地區已經在逐漸改稻為桑,未來我們需要在其他地區屯更多的田。”

  張璁這時候也說了一句。

  朱厚照聽后也更加確信自己的觀點,便問著王守仁:“著近衛軍總參與兵部尚書桂萼覲見,商議出收復交趾的戰略來!著錦衣衛加強對交趾的情報偵察。”

  王守仁等皆頷首稱是,他們都明白,陛下明顯已經篤定了要收復交趾的決心,他們也沒有阻攔,因為他們現在都清楚,如今要收復交趾不是陛下好大喜功,而是帝國不得不收復交趾。

  沒辦法,大明自己國內因為工業發展太快,農業文明極度縮減,已經超過一半的糧食依賴進口,而在進口的糧食來源地中,交趾與暹羅、占城等地占比最大,而要想占領暹羅、占城就得先占領交趾。大明要想占領東南亞糧食產區只能先占領交趾。

  當然,現在的大明要想從交趾獲得糧食,其實也可以不通過戰爭,但是,隨著帝國的糧食需求越來越多,通過貿易的方式明顯已經不足以讓帝國獲得更多的糧食,自然占領交趾,把交趾國滅亡,除掉其吸食交趾民眾的統治階級,將交趾生產的全部糧食供應大明自然更為有利。

  何況,也只有將交趾變成大明自己的領地,也才好進行更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研究。

  但對于大明而言,利用戰爭征服交趾只是手段,如何把交趾變成大明的農業生產基地才是關鍵。

  因為歷史的緣故,朝野間有許多士大夫們更愿意恢復對交趾的“郡縣制”管理模式,也就是把交趾納入大明版圖。

  畢竟,永樂皇帝時期,大明就曾對交趾納入過版圖,也進行過“郡縣制”管理。

  如今,皇帝朱厚照收復交趾,且對交趾進行“郡縣制”管理,自然也可以算是重新永樂時期的輝煌。

  但朱厚照現在糾結的是是否應該給交趾的人予以同等大明子民的待遇,占領交趾后,將交趾納入本土,就意味著許多殘酷的政策將無實施,因而,本著大明本國百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明顯把交趾的百姓也當成大明子民同樣對待明顯是不對的。

  大明未來如何統治占領區是一個需要明確的問題,目前大明在統治占領區即殖民地方面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滿剌加形式,大明任命行政首腦對滿剌加進行統治,實權在行政首腦手里,滿剌加君王只是虛位。

  一種是果阿模式,結合阿三傳統種姓制度,將大明百姓置于種姓制度的第一層,然后利用種姓等級管理。

  “腐儒們認為天下之民當一視同仁,以德化之,但陛下之圣學讓臣明白,天下之財富有限,若不欲困吾民,必得損他國,若欲恩惠他國,必損吾民之利!”

  張璁在向朱厚照剖析眼下關于如何對待異族之民的議論時,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并又說道:“是故,臣認為,即便將來收復交趾,交趾之異族百姓當不能同于大明百姓對待,對于異族之民當以分等級,且根據漢化之程度劃分!”

  “臣不同意首輔所言,佛說,世法平等,既然同為人,而為何又因其族別不同而區分之,如此,我們與前元又有何異!且憲法大綱也規定所謂人權天賦,只天子可代天而廢人之基本權利,如今首揆欲不容異族之民,豈不是不尊其人權。”

  這時候,新進內閣大學士王廷相反對了張璁的觀點。

  張璁忙回道:“人權天賦是不假,可人權天賦的意思是陛下賦予人權,因為陛下就是我大明的天!而只要陛下說這些異族之民不是人,而是奴,那他們就不配有人權!所謂人權有無,自然是天子操控耳!”

  朱厚照聽張璁這么說一時不由得笑了起來,他發現張璁說的挺對,被后世奉為真理的天賦人權似乎的確如張璁所言,一個人有沒有人權還是得看統治他的那個人賦予了他什么權利,他自己要想爭取到更多的人權還是得靠他有更強大的力量去爭取到才行。

  “首揆所言正是如此,交趾也好,占城也罷,這些地方的土著能不能有人權,不能是朕賦予,得靠他們自己努力,如果他們能逼得朕不得不承認他們的人權,朕自然可以把他們當成大明的子民,但他們現在明顯沒有這個實力!”

  朱厚照說后,張璁也接過話來:“誠如陛下所言,大明沒有恩惠異族之民之必要,且漢唐兩宋殷鑒不遠,對異族剛則四海無虞,對異族柔則天下必亂。以臣之見,當將交趾之民劃分為第二等,不準其有教育識字之機會,不準其有進入中土之機會,不準其有經商之機會,不準其有練武為軍之機會,不準其有參加科舉為官之機會!”

  張璁說了“五不準”后,朱厚照也點了點頭,他知道張璁這五不準一旦實施,就意味著交趾之民只能是農奴,為大明種田供糧,這無疑于是有利于大明的,而且也能有效阻礙交趾土著之文明進步。

  “準奏,以后化外之民,便以此為制,詔令天下,舉凡天下,以大明子民為最優等之人!”

  朱厚照說后,張璁等皆頷首稱是,沒有誰對此提出太嚴正的反對,畢竟大明眼下的確需要有可以剝削的群體,本國百姓不行,只能將異族之民剝削。

  收復交趾的事正式提上了議程,近衛軍開始籌備著相應的軍糧、軍餉、軍械和軍隊的調派與訓練,雖說交趾屬于山地叢林,對軍隊的叢林作戰要求比較高,但好在大明地大物博,什么類型的地形都有,什么樣的人才也有,因而調出幾只山地師也不難。

  在大明帝國準備收復交趾的事同時,皇家宗室會議也如期到來。

  藩王宗室們開始陸陸續續進京。

  對于現在的正德朝而言,國內大部分問題都已經解決,賤籍制度與匠籍制度已經取締,軍戶制度也在逐步改革,關外也開始開發起來,江南的稅政也已改革,基層的控制力度也已經加強,吏治方面早已有了考成法,經濟方面已是國家控制主要資本,軍事方面有募兵制形式的常備軍,還配套有教育訓練體系,而在工業與科技上也有專門研制機構。

  但眼下唯一的問題還有一個藩王的問題沒有處理,這些宗室們的日益驕恣對帝國的法制與穩定構成了很大挑戰,而且他們繁衍的速度也給帝國未來的財政支出形成不小的壓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