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46章 清流文官掌權計劃徹底失敗

  這一次,關于左都御史的薦舉,徐縉是很有信心的。

  畢竟他所推薦的程文德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已有兩票,即自己與樞密副使江東。

  “只要英國公張溶支持程文德,程文德就能得到三票,以絕對優勢壓過夏言,到時候陛下也不好再偏袒夏言!再說陛下也總不能讓吏部尚書、新補閣臣、左都御史都是夏言的人,而英國公總不能還敢掃二皇子的面子,又投棄權票。”

  徐縉越想越覺得自己勝券在握,不由得看了夏言一眼,越看越不覺得夏言能有什么優勢再次阻斷自己推舉程文德做左都御史的計劃。

  夏言的確也不確定能不能確保自己所推舉的工部尚書吳山能成為左都御史,但他也沒那么強烈的欲望。

  與徐縉等代表商人階級利益的文官不同,夏言沒有想過要限制皇權,為商人們爭取利益,而他想到的只是依附皇權,確保國家繼續穩定強盛下去。

  所以,夏言內心真實的想法是盡量讓帝國保持一個平衡的狀態,但也有在平衡中實現自己的政治意圖的意思。

  議政會一開始,朱厚照便先發了言:“都察院權責甚重,監察文武,乃朝廷法制之根本,保障社會公正之基石,故作為都察院總憲者,當剛正不阿,不偏不倚,不瞞不誣,然前幾任左都御史很讓朕失望,尤其是這最近的倪嵩,竟阻塞言路,匿藏民情而不報!著實令朕失望!”

  “所以,眾卿推舉左都御史之人選,務必嚴謹,推舉之人需做到克己奉公,若再使上下不通者,朕必問其推舉之責!”

  朱厚照說完就看了英國公張溶一眼,說道:“左都御史之職,不必拘泥于文武,不藏私不偏倚者,皆可推舉!”

  朱厚照說完后,便讓四位議政大臣開始推舉。

  夏言自然是推舉了工部尚書吳山:“陛下,吳公以剛直著稱,且為官清正,主持各項工程從未有半點貪墨之舉,適宜左都御史之職。”

  “陛下,元輔所舉之吳公雖說剛直清正,但也為人過于刻板,臣認為若讓吳公做左都御史,無疑給陛下給百官都戴上鐐銬,會讓整個大明變得僵化古板”,徐縉直接懟回了夏言的提議。

  旋即,這徐縉又說道:“臣薦舉學部尚書程公,程公為官清正,素來有胸懷氣度,由程公掌院事,無疑可令朝堂更加政通人和。”

  “陛下,臣以為,程文德不適合總憲之職,程文德善諛詞,好媚上欺下,更會和稀泥,臣擔心若讓程文德掌都察院,也會同倪嵩一樣,使都察院無事,但天下卻因此大事迭起!”

  夏言也毫不客氣地指出了程文德的缺點。

  朱厚照見夏言與徐縉又唇槍舌戰起來,不由得扶了扶額頭,忙道:“好了,讓英國公與江愛卿發表一下意見吧。”

  于是。

  英國公張溶先走上前來,向朱厚照行了一禮。

  徐縉見此微微一笑,很得意地看了夏言一眼,他現在只等著英國公張溶發言,發言表示支持程文德擔任左都御史。

  夏言也注意到了徐縉的神色,他也開始暗自懷疑起,徐縉會不會和英國公張溶達成了什么妥協,把英國公張溶拉了過去,不然,也不會這么有信心。

  就在徐縉十分期待,夏言十分擔憂時,英國公張溶開了口:“陛下,臣懇請先讓江副使發言,臣還未考慮好。”

  “準!”

  朱厚照微微一笑,他看得出來,張溶這么說,則說明自己剛才的一番提示,讓張溶有了改變內心最初想法的變化,而開始意動起來,考慮要不要薦舉自己武臣擔任左都御史。

  徐縉見張溶說自己還沒有想好,也有意外,但也沒有失望,心想或許這英國公張溶也在夏言那里得了什么承諾,在猶豫是應該支持夏言提出的人選出任左都御史,還是應該支持自己提出的人也就是二皇子支持的人選出任左都御史。

  夏言不由得看了徐縉一眼,絲毫沒有掩飾自己內心對徐縉的厭惡感。

  因為,他看得出來,英國公之所以猶豫,肯定是因為徐縉一方給他施加了壓力,不由得心道:“陛下三令五申,嚴禁議政大臣私底下勾結串聯,這徐縉還真敢頂風作案!”

  夏言敢這么說自然是有底氣的,因為他的確沒有與輔政大臣張溶與江東私底下有任何勾連,他用的是陽謀,他相信自己只要在明面上直接提出有利于自己和張溶、江東的方案,就能直接達成一致,自然也沒必要私底下勾結串聯。

  江東倒也沒想到英國公張溶會請求陛下讓自己先發言,但他也沒覺得有所謂,畢竟這次關于左都御史之職薦舉,他已經有了主意,別說二皇子打了招呼,就是沒打招呼,不看二皇子的面子,他也得推薦自己的親家——程文德。

  “陛下,臣薦舉程公出任左都御史,程公署理學部期間,素來公正嚴明,師生莫不贊之……”

  江東說了一堆很客觀的理由后就坐了下來。

  徐縉見江東表態支持程文德,心里自然是很稱意的,雖然他已經能猜到江東是支持程文德出任左都御史的,以至于,徐縉還不由得看了夏言一眼,嘴角的胡須抖動了一下,得意之色盡顯。

  “這個江東,好一個舉賢不避親!”

  夏言心里暗罵了一句,他倒是沒想到江東會如此不避諱舉薦自己親家。

  朱厚照看得出來,這次代表商人階級的清流領袖徐縉在左都御史一官位的角逐上,勝出的概率很大。

  當然,這只是在自己這個皇帝沒有干預之前。

  現在,自己這個皇帝干預了,自然結果不一樣。

  朱厚照雖然知道皇帝應該搞平衡,不能讓一家獨大,但他也不愿意清流過大到影響朝廷大政方針的地步。

  所以,朱厚照在知道新補閣臣嚴嵩與夏言聯盟后,也不愿意讓清流官員去擔任左都御史,進而使得徐縉等人有資格和夏言的勢力抗衡,甚至壓制夏言。

  但是,朱厚照也知道不能讓夏言勢力過大,如果都察院也唯內閣之命是從的話,也會影響自己的皇權。

  所以,朱厚照更希望有第三方勢力介入,讓王朝的政治格局更加平衡,畢竟三角穩定性更強嘛。

  “英國公,考慮好了沒有?”朱厚照問道。

  皇帝朱厚照的提示,讓英國公張溶知道了自己該怎么做,于是,張溶回道:“回陛下,臣薦舉原都督同知副總兵現警部尚書楊璘任左都御史!”

  “楊璘雖為武臣子弟,但乃京師大學高材生,且曾執掌近衛軍軍法處達六載,為人剛正,不畏強權,曾敢彈劾總督史褒善不法事,也正因此,屢屢不被文臣所容,致使升遷無門,臣請陛下予以重用!”

  朱厚照知道楊璘因為作戰導致傷殘后轉任文職,但也一直未升遷過,如今見張溶提起,便點了點頭:“楊璘的確是很適合的,眾卿以為如何?”

  此時,夏言與徐縉、江東三人都是大腦一片空白,都沒想到張溶會推薦武將出身的楊璘充任左都御史。

  最為驚駭和失望的當屬徐縉,他是真沒想到英國公張溶會推出一個武將來。

  讓一個武將擔任左都御史,這不是讓武將管文臣嗎,如此下去,御史言官如何能照拂文臣!

  徐縉心里自然是一百個不愿意。

  不過,張溶卻是極為愿意這樣的。

  他本來還不敢推舉自己武臣勛貴系統的官員出掌都察院,畢竟他也知道,左都御史這個官職一直被視作文官才能擔任的職位。

  但是張溶在得到皇帝陛下朱厚照提示,聽朱厚照說不必拘泥于文武和向自己使眼色時,他便開始意動起來,雖然他也的確被二皇子打過招呼還被二皇子暗示自己不要又投棄權。

  但是,張溶想到與其討好二皇子不如討好皇上,何況討好皇上還能得到實惠,實現由武臣出任文官高級職位的先例,這樣將來武臣勛貴出將入相的希望也是有的,也會進一步改變武官被文臣一直壓著的局面。

  至于二皇子,在皇帝和自己的利益面前,也自然算不得什么了。

  英國公張溶的這個決定注定了他得罪了二皇子,但也的確是迎合了朱厚照,也開始了為自己武官集團爭取利益的步伐。

  朱厚照不由得笑了,英國公張溶沒有選擇成為自己皇子的走狗,而是依舊選擇忠誠于自己,這自然讓他高興。

  夏言在想了一會兒了后,也先站了出來:

  “陛下和英國公看重楊璘,臣想了想,也覺得楊璘比吳山更為合適,且臣也向陛下請罪,起先推舉吳山時,臣是存有私心的,因為吳山乃臣同鄉,雖說舉賢不避親,但左都御史一職最看重的就是公正,所以為維護朝廷綱紀,臣認為推舉楊璘更合適!吳山乃臣之同鄉,即便舉薦,也不該由臣舉薦!”

  夏言這么說,看似給自己請罪,實則是在向皇帝表明自己公正,同時也在暗諷江東。

  江東的確不由得臉紅了下來,也不由得拱手道:“既然如此,臣亦請罪,不該舉薦程文德,程文德乃臣姻親,臣棄權!”

  “很好,很好!”朱厚照大笑了起來:“眾愛卿能明察己過,知恥而后勇,可謂是大明好風氣,當然,舉賢不避親,你們也沒有錯,現在還是議左都御史人選一事,既然元輔改推楊璘,那便是三票,既然如此,擬旨,著警部尚書楊璘為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

  “謹遵圣諭!”

  夏言先回了一句,以表示他是十分支持楊璘出任左都御史的。

  當然,夏言中途變卦,愿意支持武將出掌都察院,也不是真的因為皇帝和英國公張溶有意讓楊璘掌都察院,他才不得不隨大流。

  而是,他還考慮到讓楊璘出掌都察院不但迎合了上意,還阻止了徐縉和他背后的皇子想借此掌控都察院的機會,同時,也向英國公張溶賣個好,好將張溶徹底拉入自己的陣營中。

  徐縉此時猶如被人狠狠地抽了一巴掌一般,整個人都是木的。

  左都御史居然也不是自己的同黨!

  居然會是這種結果!

  江東無奈地看了徐縉一眼,還朝夏言方向挑了挑眉,意思是:“您徐次輔也看見了,不是我江某不想推自己親家程文德,而是首輔都帶頭要舉賢避親,還暗諷自己了,自己也不能再徇私情啊!”

  “夏言!好一個夏言!”

  徐縉現在的確沒心思去生江東的氣,而很是氣憤夏言,他沒想到夏言這樣一個文官,寧可妥協讓武臣出掌都察院也不肯讓自己這些清流文官得掌都察院!

  因為在徐縉看來,夏言這種行為無疑是對文官集團的背叛,無疑是媚上的奸賊!

  但無論如何,朱厚照是很滿意這種結果的。

  吏部尚書、新補的閣臣、左都御史,都不是清流文官充任,這無疑使得商人階級想操控朝政的計劃破產。

  甚至,還成功讓武將執掌了都察院,這意味著開始逐漸形成了武將管文臣,文臣管武將的互相制衡的局面。

  不過,朱厚照也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廷推舞弊之后,于這次議政會任命新的重臣過程中,夏言這種改革派官員與徐縉這種代表商人階級的官員的矛盾也被自己利用得越來越大。

  夏言無疑會成為眾矢之的。

  因為正是夏言的提議,讓自己這個皇帝成功通過設立議政處,把商人階級培養出的大批文官排除在了帝國決策層之外。

  不出朱厚照意料的是。

  很快,朱厚照便收到了來自御史韓一右便上奏彈劾夏言議設議政處乃違背祖宗成法,意圖篡權攝政的行為,且直接言夏言有二十罪狀,一一列舉的十分清楚,要求朝廷誅殺夏言!且廢黜夏言提議設立的議政大臣制度!

  夏言設立議政處是明證,而彈劾首輔的奏疏非一般的彈劾奏疏,所以,韓一右的奏疏能抵達御前。

  不過,朱厚照也知道夏言設立議政處的建議會遭到天下許多官員的不滿,所以,他也有心理準備。

  朱厚照對此只有一種處理方式,便是留中不發!

  朱厚照能猜到自己留中不發,無非是會造成一種自己這個皇帝過度寵信夏言以至于任由其掌權的輿論。

  但朱厚照不是一個在乎輿論攻勢的人,所以,即便輿論說自己把偏信夏言,人老昏聵,他也所謂。

  倒是夏言對此很在乎。

  作為一個大明時代的人,夏言可沒有朱厚照這樣一個穿越者那么不顧一切,他還是很在乎自己的聲譽的。

  畢竟大明的人好面子,推崇圣人,推崇君子,人人自我激勵要成為君子,被別人贊頌,夏言也不例外,像朱厚照這種不在乎面子只在乎里子的只是少數。

  所以,當韓一右的彈劾奏疏一被夏言得知后,夏言就上疏辭官,以此表明自己不貪戀權位,不是一些人口中的所謂有野心的權臣。

  。樂文手機版網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