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人脈

  當天下午永平府就在流傳一段佳話,有一位弓馬嫻熟的總旗官揚言,只要按察使鄭大人能夠去他家里和他的家人一起過年。

  他就會為了這份榮譽、這份厚愛主動去襲擊后金軍最少斬殺二十級真奴。

  謠言不可信,許多人都一笑置之,后來有好事者找到跟著鄭國昌出門剛回來的家丁打聽得到了官方證實,一石激起千層浪,永平府街談巷議都是這個話題。

  怎么會有如此多的人談論此事?這不奇怪,黃漢派了足四十人來永平府城采購物資,并且讓他們見到人就說鄭國昌大人要去九里臺村過年的事情。

  黃漢知道兵荒馬亂之時最重要的是溫飽,他拿出銀子派人來永平府大量采購,禽蛋、腌肉、布匹、棉花、鹽、糖等等能夠買到盡量多買。

  來采購的四十人都是九里臺的鄉親們,鄭國昌那么大的官能夠到九里臺村過年,他們都感到與有榮焉,在掏銀子買東西時紛紛開始吹噓,告訴店家和周圍群眾,九里臺村購買這些東西就是為了接待鄭按察而提前準備。

  流言蜚語無論在什么時代的傳播速度都是無與倫比,很快知府張鳳奇、推官盧成功就知道了,他們不得不晚上登門拜訪鄭國昌一探究竟。

  第一次喝高度酒,縱然鄭國昌久經考驗也很不適應,下午回到家就睡了,此時剛剛起床不久,張府臺、盧推官結伴登門他當然要接待,三人喝茶聊天很快就聊到了黃漢。

  張鳳奇不失時機詢問鄭國昌是否真的答應親自帶著一家子去那荒僻山村過年之事。

  張鳳奇這一提起,鄭國昌想起了今天中午痛痛快快答應黃漢的事情,笑著承認了,他還表示年關在即,后天一大早就去九里臺村,暫定正月初二回城。

  九里臺村離府城只不過十幾里路,雖然有幾里山路不太好走,但是騎馬來回也用不了兩個時辰。

  鄭國昌既然已經答應了黃漢,張知府也沒說什么,表態萬一有緊急情況會派遣家丁去九里臺村送信。

  鄭國昌不是大貪官,沒有多大排場,在永平府官邸的人口也不是很多,他講信用帶上老妻和在身邊的一對兒女,還有五個丫鬟、兩個婆子、一個小妾、六個家丁分乘三輛馬車出發了。

  雖然連馬車夫在內有十八人,但是在這個時代以鄭國昌的身份絕對是輕車簡從。

  鄭國昌知道黃家家境一般,不想太過叨擾,準備了許多吃食,還帶了一口殺好的整豬和四只羊。

  這一次屬于私人出行,鄭國昌沒有帶儀仗。六個家丁當然都騎馬,其中有四人頂盔摜甲帶著刀、背著箭有武力值,相當于保鏢,還有兩個家丁沒有穿戴盔甲應該是兩個跑腿的小廝書童之流。

  為了以防不測,九里臺的所有鄉親們都必須上山過年,連所有的牲口都要帶走。

  黃漢根本沒打算在九里臺村接待鄭國昌,吩咐黃勇在避難所準備幾個相對寬敞干凈的地方搞接待。

  九里臺村也有四五百號人,這個年代除了動彈不了的老人、病人和幼童,所有人都必須勞作,黃家有錢糧,在這老百姓基本上屬于無所事事的冬天給錢糧雇傭鄉親們幫忙干活兒利己利人。

  一個多月的時間,用來躲避戰火的山洞避難所里煥然一新,倉庫、居住區、大食堂、小食堂等等井然有序,連幾間茅廁都專門有幾個老嫗管理。

  黃家本來就有一些存糧,現在一共在山上存了近六百石糧食和二百石馬料,老百姓也沒有空著手上山,把家里的糧食和值錢的東西都帶上了。

  避難所里有水源,物資儲備充足,哪怕有一千人在這里躲一年半載都餓不著肚子。

  黃漢熟知明末歷史,知道后金軍占領永平府不會超過半年時間,最壞的打算就是需要在避難所躲藏到夏天。

  年三十的晌午,鄭按察帶著家小如約而至,黃漢很滿意他的態度,知道篤篤定定救下了他的性命。

  朝中無人莫做官,人脈對于一個初出茅廬來混官場的小人物極其重要。

  黃漢在大明根基太淺,正謀劃著要找幾個靠山,可是達官貴人豈會看得上黃家這樣的小門小戶,連花銀子送禮都摸不著門路。

  鄭國昌是朝廷正三品大員,是封疆大吏也是衙門在永平府的最高官,歷史上他在后金軍奪城之時英勇不屈慷慨赴死,他的老妻和家人都自殺而死。

  這樣滿門忠烈的高官值得敬佩,值得用些伎倆讓他逃過一劫。他既然來到了九里臺當然就不可能放他正月初二回府城。

  黃漢見到鄭國昌行禮后第一句話就讓這位大人云山霧罩,“大人能夠矮下身段來荒野山村過年,足以說明您福星高照,想必能夠躲過一場大劫難。”

  鄭國昌正想說話,黃漢立刻滿臉嚴肅擺手制止,他神秘兮兮道:“有些事情只能體會不能說,大人要做好吃苦的準備,您只要在山上住五天時間,在這期間內聽從卑職二弟黃勇安排即可,什么都別問,五天后謎底自然揭曉。”

  這是玩哪一出?還要去山上?蹬鼻子上臉了?

  鄭國昌怒不可遏,正要耍官威,卻見黃漢身后的十幾個壯漢都手握兵器殺氣騰騰眼睛瞪得滾圓。

  他和黃漢只有一面之緣,根本不知道黃漢騙他來此的目的,鄭國昌相當有城府,見是這個架勢雖然氣得直哼哼還是強忍著沒吭聲,想靜觀其變。

  還好這里的人都相當尊重他,往山上攀爬之時都有壯漢來幫忙,甚至于有幾段難走的山路都是黃勇親自背著鄭國昌上去的。

  黃漢沒有上山,把保護鄉親們和陪鄭國昌的工作交給了黃沂州,這一次黃沂州沒有要求上陣父子兵,因為有鄭國昌這個大員在山上,萬一有了閃失,黃家被抄家滅族都大有可能。

  黃沂州帶領十一個馬術不好的家丁加上楊大年和七十個步戰營兵駐扎在山上,任務是守住險要,山上還能夠發動一二百人參與守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