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平侯

  馬上四十歲的吳有性和太醫院名醫、李中梓兄弟共同探討寫成了《溫疫預防手冊》,對于流行病的防控提出了這個時代最為科學的管理辦法。

  現在吳有性和一眾醫學家在研究、收集治療各種瘟疫的藥方,其中就有以檳榔、厚樸、草果、知母、芍藥、黃芩、甘草七味藥組成的達原飲藥方。

  這段時間軍中就經常使用達原飲藥方加大黃、葛根、柴胡和解退熱,抗病毒,抗感染,使得感染傷兵存活率大為提高,軍醫們一致公認效果不錯。

  吳有性他們將要編寫成一部醫學著作《溫疫論》,把證明有效的藥方收錄在書里面,造福后人。

  黃漢還把好為人師的品格強加給了三個老徒弟,要求他們竭盡所能多收徒。

  言論堂而皇之,多接納一個徒弟就會多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生,就會多一個疾病防控的宣傳員,利國利民何樂不為?

  如果整個大明的老百姓都有了文化、識字、懂得醫理,這個國家該有多么美好?

  現在除了黃漢交予他們三人做衛隊的一個百總孩子成為了他們的學生,他們自己還在穿州過府推廣扎預防針之時收留了二百余十幾歲的青澀少年。

  吳有性和李中梓兄弟認為師傅雖然年輕但是言之有理,十三四歲的孩子流落街頭,此時只要收留他們給他們衣食,教育他們向善,他們日后會成為對國家有用之人。

  他們如果混跡街頭,成天打架斗毆偷雞摸狗野蠻生長,僥幸生存下來的十之八九會變成歹徒。

  現在吳有性三人除了每人有幾十個正常弟子,還有了足一個把總軍事化管理的學生,這三百多人以黃漢給的一個百總學兵為底子每天學習、軍訓,具備一定的戰斗力。

  這些有武裝的醫學兵跟著吳有性三人起了大作用,最起碼發現傳染源要隔離哪幾家之時,在勸解無效的情況下可以付諸武力,動用軍隊大規模隔離之時有了內行參與行動。

  京城的環衛工作交給了李若璉和太醫院聯合管控,爭取三年內杜絕糞堆遍地污水亂流的臟亂差現象,錦衣衛可以處罰亂倒垃圾的市民,可以向商家和居民收取城市衛生費。

  錦衣衛具備了后世城管局、環衛局、國家安全局的職能還會怕搞不到錢糧?

  黃漢跟李若璉和方正化這段時間形影不離談論了不知多少國家大事和管理一個城市的辦法,也順帶著教了他們幾招如何搞錢。

  罰款是個很有效的斂財手段,門前衛生承包是個不錯的管理辦法,組織京營和錦衣衛上街疏通溝渠清理垃圾,號召大商家、達官貴人捐資為京師衛生出力會掀起轟轟烈烈還京城整潔、文明的愛國運動。

  歷史已經證明李若璉不是一個貪婪惡毒之人,他是末代大明有擔當的忠臣之一,被后世妖魔化的錦衣衛由他來帶善莫大焉。

  有他在京城帶領錦衣衛參與城市管理,再有吳有性、李中梓等等得到黃漢現代衛生理論指點的醫學家提供技術支持,真的會有效預防瘟疫爆發。

  紫禁城御書房內,炭火把這里烘得暖意融融,疲憊不堪的皇帝又陷入了沉思,國事多艱,這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想勵精圖治,可惜事與愿違,國庫空虛刀兵四起,貌似一年不如一年。

  遼南大捷振奮人心,為了鼓舞士氣,為了讓軍民對大明有信心,朝廷已經不遺余力就行了宣傳,明軍在遼南消滅兩萬余東奴軍救回大明百姓十萬的壯舉已經多次上了朝廷邸報。

  大部分官員都知道,實際戰果沒有這么多,但是為了宣傳需要,為了振奮人心,略微夸大其詞無傷大雅,可是這也會有后遺癥,邸報里那位戰無不勝的黃都督戰功赫赫該如何封賞?

  劉之綸和方正化、楊大郎、宋鵬飛、李若璉、黃龍、金聲、高有謀、毛承祿等等立下功勞的文官武將的封賞內閣和司禮監合議已經拿出了章程。

  唯有給予黃漢何等恩賞所有人都選擇了沉默,他們把問題上交請皇帝圣裁。

  曹化淳、王承恩見皇上靠在龍椅上閉著眼睛貌似睡著了,王承恩拿了一件大氅輕手輕腳走近準備為崇禎蓋上,誰知此時皇帝開口了。

  “王伴伴、曹伴伴,內閣和司禮監都沒有提議如何封賞黃漢,這是為何?”

  曹化淳趕緊道:“黃太保功勞實在無法估量,單成功預防天花活人無數的大功就是曠古絕今,復土之功又是繼往開來,內閣、司禮監一致認為交于圣裁。”

  “如此大功足以封爵,你們認為可否?”

  曹化淳道:“滿朝文武都如此猜測,只是不知陛下在給黃太保封爵后如何安排?他如此年輕總不能召入京城閑住,終日斗雞走狗吧?”

  “朕準備賜予黃漢東平侯流爵以示恩寵,實授職務照舊,還是讓他在遼南跟東奴較量,爭取蠶食南四衛。”

  “陛下圣明,如此安排最是穩妥,有東平侯平遼將軍黃太保鎮守金州,東奴勢必寢食難安。”

  大明的爵位有兩種,流爵和世爵,能夠世襲罔替的爵位叫做世爵,可謂一人努力只要不惹禍子子孫孫都能夠享受到榮華富貴無窮無盡。

  流爵大不同,努力的人得到爵位風風光光一輩子,子孫不享受這待遇,因此流爵、世爵權位相同含金量截然不同。

  崇禎皇帝渴望勇于任事的文官武將,對于取得成績的人肯給予要職也不惜破格提拔,遼南的仗打贏了,參戰的文官武將所奏十有八九恩準。

  崇禎四年臘月,毛文龍得到平反昭雪,靈柩送回家鄉安葬在西子湖畔的積慶山和同樣含冤而死的岳武穆為鄰,消息傳到東江鎮數萬將士、軍民歡呼雷動。

  劉之綸加衘正二品兵部尚書依舊巡撫順天,金聲實授登萊兵備道,因為此時登萊巡撫孫元化、兵備道王徵、總兵官張可大、張燾等等一百余文官武將沒有投降叛軍的十有八九都殉了國。

  鄭孝文被委任為正五品山永兵備道,高有謀以從五品的虛銜任職薊鎮屯糧通判……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