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七章:爭功

  黃漢不是無中生有,李九成和孔有德的叛軍確實搶了太多財物,真的以白銀計多達幾百萬兩。

  可是歷史上平定登萊叛軍后朝廷卻沒有得到什么繳獲這是何故?

  原因很簡單,被各軍頭私分了。

  在登萊平亂期間高起潛擔任監軍,給了吳三桂拍馬屁的大好機會,最后吳三桂做了這個死太監的干兒子。

  后來吳三桂的實力就一發而不可收,究其原因就是在登萊之戰中吞了百萬兩以上的繳獲。

  太監高起潛也由于平定登萊的軍功簡在帝心而一飛沖天,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寧錦監軍,從此以后跟關寧軍狼狽為奸,私吞不少遼餉。

  這年頭沒有家丁就沒有強軍,沒有銀子就養不起家丁,吳三桂在登萊收獲巨大這才增加了大發展的本錢。

  畢竟靠他老子做生意賺銀子舍得花在軍隊上的不會太多,有了搶劫來的便宜銀子,吳三桂手上寬裕多了,因此吳家鐵甲家丁也翻了倍,吳三桂漸漸地超越吳襄嶄露頭角。

  高起潛現在擔任登萊平叛明軍的監軍,屬于軍中一言九鼎的存在,又有以吳襄、吳三桂、祖大樂、祖寬為首的關寧軍大力支持很牛掰。

  四月初,兵部侍郎劉宇烈以督理的身份帶兵來登萊平叛,這里還有朱大典和謝璉兩個巡撫和幾個知府。

  可是當高起潛監護軍餉,總兵金國奇為主將,下轄副將靳國臣、劉邦域,參將祖大弼、祖寬、張韜、游擊柏永福及故總兵吳襄、吳三桂父子等名將的六七千關寧軍加入戰場之時,所有的文官現在只能靠邊站。

  明朝按理說是文官統兵又如何?那是指在沒有太監掣肘的情況下。

  登萊有個大太監,而且是個比較奸詐油滑的閹人,他跟袁崇煥如出一轍,擅長忽悠,很會左右逢源。

  年輕的皇帝認為他知兵予以重任,不知怎的關寧軍眾將如當年支持袁崇煥那樣大力支持高起潛。

  有可能是關寧軍在代言人袁崇煥被千刀萬剮后有了危機感,他們急需一個有分量的新代言人,捧高起潛這個天子近臣正當其時,以后得到的好處不言而喻。

  再加上在高起潛帶著人馬來參戰之前,明軍的仗打得一團糟,連巡撫都能夠被人家干掉了可見糟糕到了什么程度,以劉宇烈為首的文官自然就沒有了頤指氣使的底氣。

  這不是危言聳聽,歷史上高起潛玩陰的,幾次分擁有兵部尚書虛銜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的正二品重臣盧象升的兵,最后導致盧象升在巨鹿賈莊被清軍包圍戰死疆場。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黃漢沒辦法不讓吳三桂出頭,畢竟這小子連認太監做干爹的事都做得出,完全屬于不要臉的存在。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有本領再不管道德、不要臉皮,神仙也擋不住他發跡。

  黃漢來個四兩撥千斤,鼓動方正化帶領他訓練的京營六千人馬和李若璉帶上一些錦衣衛參與登萊戰局,目的就是爭功。

  這絕對不是挖坑讓方、李二人跳,而是真的給他們創造立下赫赫戰功的機會,因為歷史上的登萊叛亂是被以關寧軍為首的明軍平定。

  現在歷史不同了,李九成、孔有德等等的叛軍人馬少了毛承祿、陳有時等等帶兵加盟實力少了許多,而明軍會多出方正化和李若璉訓練的七八千新軍參戰實力強了不少。

  本來歷史注定的獲勝方增強了實力,失敗方削弱了力量,結局當然不可能出現戲劇性轉變,只要方正化和李若璉運氣不會差到被炮彈打了,獲得大功必不可少。

  以方正化和李若璉現在朝中的威望和皇帝的信任,去了登萊,高起潛立刻會擺正位置屈居老三。

  況且方正化和李若璉二人有自己的嫡系人馬七八千,加上神機營三四千火器部隊,實力非同小可,跟高起潛與關寧軍乃是互相利用的虛情假意沒有可比性。

  方、李的人馬還會得到“紅旗軍”從海上補給糧草根本不需要看任何人臉色。

  他們跟著黃漢打仗參與把繳獲收入囊中好幾回,可謂經驗豐富,這一次沖進登州城搶好處之時一定能夠跑贏大多數明軍。

  以錦衣衛的兇狠、京營人馬的跋扈恐怕關寧軍也得退讓三分,這一次登萊的金銀財寶輪不到吳襄、吳三桂、祖大弼為首的關寧軍拿大頭了。

  吳家少了幾十萬上百萬兩銀子,當然會被制約了發展,入關的關寧軍得不到大量銀子也會少了增兵的資金。

  這完全是權宜之計,因為黃漢父子駐守對抗建奴的前線肩負重任,此時主動要求入關參與登萊平叛過猶不及,朝廷會認為他們玩忽職守。

  “紅旗軍”只能眼看著登萊打得一團糟沒有辦法偷偷的來干一票,唯有等孔有德、耿仲明放棄登州準備渡海投奔建奴之時才能夠給予致命一擊。

  為了能夠讓登萊叛軍放心大膽的使用海路逃跑,“紅旗軍”水師根本不出現在登萊近海,但是用作哨探只有十一人操作的快船有十幾艘密切注視著登萊。

  這種長度十五米、寬度五米,擁有一層甲板的快船只有船頭船尾各裝備了一門弗朗機一磅炮,兩側都有飛輪,滿帆全速前進時可以達到七節。

  需要加速之時,小旗官也就是哨船船長掌舵,其余十個水兵輪番蹬踏驅動兩個飛輪,可以跑出九節航速。

  這樣的哨船跟同樣排水量的小船相比具備一節的航速優勢,況且哨船還可以一邊逃跑一邊打放船尾炮,跟哨船體積差不多大的敵船過于接近挨了散彈非同小可。

  被打死水手、打壞風帆后反被“紅旗軍”哨船繳獲都大有可能。

  明軍包括十八芝的如此小船至多裝備了抬槍和沒有瞄準具,身管短,射速慢,射程近的碗口銃,哪里吃得消可以打散彈和一磅實心彈的弗朗機炮攻擊。

  小船可沒有厚實的艙板,一磅弗朗機炮的子銃裝填實心彈在二三百步內完全可以打穿小船的任何部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