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百章:安得廣廈千萬間

  這也是黃漢刻意放手培養這個心腹少年,給予谷如山帶領四百多人駐防一地的鍛煉機會,在做得到的情況下,他可以留下一部分壯丁進行訓練,要做好在此地扎根一兩年的準備。

  缺武器用不著發愁,白蠟桿長槍成本才三錢銀子要多少要多少,只不過配發鳥銃就需要慎重,沒有完成基礎訓練,沒有通過思想考察,家小沒有去遼西的基本上不考慮。

  有了大量河南籍流民送去關外,接近一萬人抽調出導致有可能出現勞動力不足影響秋收的情況不會存在,今年還應該富裕不少勞動力參與修建水利設施和道路。

  畢竟已經錯過了春耕,今年增加屯田指望不上了,只能為明年屯墾打好基礎。

  這幾年比較干旱的山海關、永平府地區今年一反常態,基本上不會下大雨的春天這個季節今年卻是大雨磅礴,中心區居然是虎穴城方圓八十里。

  原本歷史上記載的崇禎六年“山海關、永平大雨,水壞城郭、田舍,人畜死亡無算。”

  由于黃漢經營此地有了足三年,修建了大量水庫和溝渠,給排水系統日趨完善。

  又由于虎穴城的房屋大體都是磚混結構根本不怕瓢潑大雨,沒有造成太大損失,反而導致從來沒有蓄滿水的幾十座大小水庫得到了滿庫的機會。

  古代為何天災不斷?歸根結底還是老百姓的抗災能力太薄弱,土胚墻、茅草屋頂一陣大風有可能導致屋頂被刮跑了。

  杜甫家就是因為被大風吹走了屋頂才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其實那一次大風沒有造成太多災害,主要原因是窮困潦倒的杜甫家中茅屋太破才受災了。

  明朝窮得還不如杜甫的比比皆是,歷史上的三天大雨導致山海關、永平府這一帶的土胚墻、茅草屋頂結構的房屋經不起泡水倒了成千上萬間,導致許多老百姓流離失所。

  現在這樣的情況已經不能算作遭災了,恰恰相反,水庫在增加了庫容后不僅僅有了應對旱災的潛力,還使得水力錘、磨面機等等水力機械勁道十足,提高了生產力。

  還有一個巨大好處,土地一次性澆透了會大量淹死蝗蟲卵,三年內不可能遭遇蝗災。

  歷史上的流寇兩三年內沒有打到博野縣,現在有了黃漢率領“紅旗軍”這一路殺來,更加不可能有大股流寇進犯布置在孫劉莊的補給地。

  如果來兩三千流寇,孫劉莊依靠自己的武裝力量都能夠守住。

  給谷如山的任務不是每天等在孫劉莊空耗光陰,而是立足此地平定方圓五十里內的盜匪山賊,擴大“紅旗軍”的影響力。

  吸引更多附近老百姓攜家帶口出海去關外屯墾、做工,也要讓附近的農民得到相對安全的環境使得他們能夠放心耕種。

  屆時要指導農民在被毀了麥苗的田畝中補種馬鈴薯和甘薯,爭取秋后能夠多收獲一些賴以生存的口糧。

  其實之所以把高迎祥、李自成、王自用、張獻忠之流喚作流寇,就是因為他們到處流竄作案,幾天前一股在山西燒殺搶掠的賊兵沖出太行山脈涌入京師郊區,占領了臨城的西山。

  北直隸按察使盧象升驚出一身冷汗,立刻率領能夠組織的人馬截殺那一路膽大妄為的流賊,現在估摸著已經離京城不遠。

  皇帝得到流寇進犯西山的消息后倒是不太緊張,連京師戒嚴的圣旨都沒有下達。

  他派出京營人馬由方正化監軍前去殺賊,皇帝知道區區兩三萬賊寇根本無法攻擊京師,因此沒有招喚已經出發的“紅旗軍”返回。

  方正化帶領京營人馬打流寇信心十足,由于在登萊立下大功,參戰的京營將士們有許多得到了提拔,兵丁們得到了鍛煉,如今戰斗力爆破士氣高漲。

  周遇吉、黃得功、孫應元三位游擊將軍更是立功心切,有了這三位京營中為數不多的善戰將領,估摸著竄入西山的流寇日子不會好過。

  流寇利用輕裝的優勢依托太行山行軍當然是走山路,發現有攻擊城鎮的戰機會沖下山撈一把接著上山,他們不敢在靠近京師的平原逗留,懼怕被騎兵發現后斷了歸路。

  尾隨追擊的盧象升部不怕苦、不怕累也帶著天雄軍追著翻山越嶺,由于不間斷交戰進剿速度緩慢。

  黃漢是為了更多向大明老百姓展示一支不一樣的強軍勁旅,因此走的是大平原,選擇的是人口密集區。

  出發點不同、目的不同,因此黃漢沒能夠遇上盧象升,天雄軍往北、“紅旗軍”向南,兩軍距離越來越大。

  黃漢率領主力人馬不可能在孫劉莊耽擱,第二天一大早再次上路。

  此時流寇大頭目王嘉已經被明軍干掉了,此人不太出名,但這小子乃是造反教父,當時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王自用等等后來的造反巨寇都是他的馬仔。

  他的胞弟王嘉允、同宗兄弟匪號紫金梁的王自用如今手下還有不少人馬,依舊把造反大業干得風生水起。

  王嘉允和王自用等等賊骨頭在山西燒殺搶掠跟官軍干了多次互有勝敗,沖出太行山往廣平府、彰德府方向殺來。

  去年就在河南平叛的昌平副將左良玉有可能還沒到他時來運轉的時候,也有可能此時的他還不夠壞,老是吃敗仗,手里的人馬已經不足三千。

  因為河南剿寇屢次敗北,大明折了游擊越效忠、楊遇春和參將陶希謙丟了幾大千官軍,使得繳獲了許多大明官軍制式武器的流寇隊伍愈發壯大。

  河南糜爛如斯,巡撫樊尚瞡難推其咎,他被罷官免職由太常少卿元默代其職,朝廷火速調鄧玘和張鳳儀率領人馬增援河南。

  總兵官鄧玘手里有川兵六千,參將張鳳儀率領白桿兵兩千,學乖了的左良玉見來了援兵開始耍滑頭,堅決不肯跟流寇硬碰硬拼消耗。

  因為他開始領悟到兩三千昌平兵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錢,萬萬不能折光了老本。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