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零七章:兔子不吃窩邊草

  靳明虎、趙十三等等頭領也率領兩千五百人馬越過冰凍得結結實實的黃河參加滎陽大會。

  因為太行山里有“插翅虎”部的兩三萬家小已經定居在屯墾,老巢留下了一半兵力以防不測。

  在眾賊頭相聚之時,潛伏在“插翅虎”隊伍里以大小頭目的身份為掩護的幾十個旗衛都在仔細看這些反骨仔,爭取以后把他們的體貌特征給專業學習西洋繪畫的學子描述。

  曹操羅汝才是引薦靳明虎的大頭領,此人在流寇陣營中乃是舉足輕重的核心人物,極度好色有些戰略眼光,他善于調和各部之間的關系,所以誰都愿意與之合作。

  他多次協調流寇大頭領之間的紛爭,最典型的事例是李自成兵敗之后投奔張獻忠,險些喪命,羅汝才出手阻撓救了李自成。

  后來張獻忠兵敗之后投奔李自成,也險些被算計,是羅汝才私下送他五百人馬,將張獻忠放了出去。

  “插翅虎”部是流寇中的另類,因為這彪人馬紀律最好居然在太行山中有老巢,因此不少流寇頭領都愿意跟靳明虎和趙十三親近。

  流寇何嘗不知他們都是無根浮萍,不知道何時就會被官軍打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太行山中有朋友可以投奔再好不過。

  在沒有來滎陽會盟之前,“插翅虎”兇名遠播,不少流寇都忌憚。

  因為無論是官軍還是其他流寇營頭,只要進入太行山到達“插翅虎”實際控制的以平順縣為中心的三百里方圓地盤,都會被打得一敗涂地。

  “插翅虎”部還本著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原則做事,黎城、壺關、平順等等縣城從來不去騷擾,還時常接濟境內老百姓。

  趙十三、靳明虎前年看中了一個積年老匪盤踞的山寨,把這個易守難攻的地方經營成為巢穴,采取廣積糧高筑墻的方針政策埋頭發展。

  “紅旗軍”前年在平順縣打垮了幾萬流寇救下了這座搖搖欲墜的城池,雖然徐明揚高升后前往荊州赴任,但是許多不入流的吏員還在。

  這些人如今跟“紅旗軍”關系好得很,三百里外的侯家莊和“忠義堡”的留守人馬就是新上任知縣的依仗。

  新知縣其實是平順縣舊人,原本就是縣學正八品教諭,因為參與堅守城池有功被提拔。

  這當然也是由于此地在太行山深處太貧窮,現如今還變成了盜匪猖獗、流寇肆虐,有門路的士大夫根本不肯來這里做官,因此吏部就地提拔了縣太爺。

  大明一般情況下都是采取民不舉官不究的一貫思維執政,“插翅虎”部以平順縣為中心建立根據地跟老百姓和地方官和睦相處,大家相安無事,因此沒有官軍閑得蛋疼巴巴的來大山里沒事找事。

  雖然太行山區土地貧瘠且基本上都是山地,但是只要不被流寇禍害收成還是能夠養活人口比崇禎初年少了三分之一的老百姓。

  何守歆經常帶著武裝宣傳隊員來山里宣傳,他們帶來了玉蜀黍和馬鈴薯教會山民種植,還出銀子購買如香菇、木耳、藥材等等山貨。

  玉蜀黍在山地種植效果不錯,山上有土的犄角旮旯都可以十幾株、幾十株小塊種植,積少成多相當于增加了三成播種面積。

  民以食為天,山里老百姓純樸得很,吃水不忘挖井人,僅僅才達到一天吃兩頓八成飽的生活水平就紛紛念叨東平侯的好處。

  現在“紅旗軍”在太行山中名聲響亮,山區的地方官都愿意跟東平侯拉上關系,趙十三和裴大能發展中的旗衛有不少人混到了巡檢、地方團練的官職。

  “插翅虎”部潛入竹帛口外跟建奴干了一仗后得到了不少繳獲,最讓靳明虎滿意的是搶到了四百余匹蒙古戰馬。

  他們在回師路上還收留了三千余老百姓,其中五百青壯年心甘情愿加入了這支替天行道的隊伍。

  靳明虎和趙十三已經跟回到“忠義堡”的裴大能秘密會晤過,知道旗衛下一步任務是配合內地留守人馬在中都鳳陽府下轄的潁州建立堡壘城池。

  旗衛跟正規軍的思路截然不同,他們都知道無論是文官武將還是普通老百姓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好好的協商哪怕花銀子都難以買到田畝,也難得到各級官員支持以鄉勇名義存在的武裝。

  家主在夔州府跟諸位地方官如何分取戰后利益,趙十三和裴大能等等旗衛頭目都學習、研討,最后得出了結論。

  旗衛頭目都明白打流寇要恰到好處,最好在流寇打下某個城池剛剛開始準備燒殺搶掠之時下手。

  那些眼看著身首異處的士大夫才會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救命之恩,已經逃跑或者投降的官員被救下更加好了,這些大明罪人想脫罪繼續當官就會被旗衛控制成為傀儡。

  谷如山和裴大能、馬福臨親自帶隊,何守歆依舊留守“忠義堡”,這彪人馬早就越過黃河在一個宗族武裝的寨子里等待趙十三傳遞消息。

  由于有守土職責,留在“忠義堡”的人馬不能少了,也因為訓練的三四千鄉勇熱心守衛自己的新家園,未必具備遠征的積極性。

  “紅旗軍”出征自覺自愿相當重要,何守歆宣傳鼓動后主動報名的鄉勇有一半,這些人訓練時間超過一年,具備一定的戰斗力。

  最后谷如山率領兩個把總騎馬步兵,馬福臨率領騎兵一個把總,從志愿者中選拔征用了青壯年六百參戰。

  去年秋天朝廷加強了京畿之地的防御,這段時間“忠義堡”周邊真做到了盜匪絕跡,由于用不著進行奔襲戰,留守人員加上鄉勇有三千余,戰馬只有十幾匹而已。

  體系內自生銃產量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大規模裝備,沒有被選上的志愿者一千余人被何守歆瞧上了,全部給了衛所軍待遇,組建了一個千戶,現在都配發自生銃進行訓練。

  留守人馬有三千余,其中使用熱兵器的達到一半,一半人使用白蠟桿長槍,雖然不具備突襲能力,守衛“忠義堡”、侯家莊綽綽有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