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二十八章:軒然大波

  接下來閣臣錢士升、王應熊、吳宗達都附議,最后連首輔溫體仁都出班舉薦東平侯領兵。

  一路調研前來京師赴任不到一個月的閣臣何如寵出班奏事,他的言語最有說服力,因為他親眼見證了安慶府、潁州、霍邱縣的幾十萬老百姓在“紅旗軍”組織下生產自救。

  何如寵渡過黃河之時特意來到侯家莊、“忠義堡”盤桓數日。

  那里已經被“紅旗軍”經營了三年,直接染指的土地超過一百萬畝,為“紅旗軍”工作的老百姓超過二十萬。

  在“紅旗軍”庇護下,談不上每一個家庭都步入小康,但是肯定做到了豐衣足食。

  “忠義堡”周邊的老百姓氣色好眼神靈動,紛紛感嘆東平侯的善舉。

  何如寵大談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對東平侯贊不絕口,直言不諱如此有愛民之心的大臣乃是大明忠良,圣天子應該賜予黃漢更高官位、更大權力才會讓天下人覺得暖心。

  何閣老的奏對有理有據、有禮有節,群臣聽得頻頻點頭。

  崇禎卻聽得汗流浹背,很明顯太多重臣對自己在朝廷用人之際猜忌東平侯的行為產生了不滿。

  兵部左侍郎劉之倫見皇帝貌似動搖了,趁機出班奏道:“臣在崇禎三年春天就準備以死戰直至戰死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偶然遇見了到處主動尋找建奴發動攻擊的黃漢,那時他只不過是個低級武官,正在追殺一隊建奴哨馬。

  然而就是因為他的出現改變了臣的命運,同樣改變了臣麾下一萬余將士們的命運。

  臣多次親眼瞧見黃漢殺敵,深知他的忠勇,臣以身家性命擔保,懇請陛下委派黃漢統帥全國兵馬東拒建奴、北抗韃虜、西平流寇。”

  劉之倫的一席話引起軒然大波,群臣議論紛紛,也有不少大臣認為干脆讓黃漢調度全國軍隊,說不定能夠收到奇效也未可知。

  反正大明的形勢已經糜爛如斯,再不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國將不國。

  張鳳翼情緒更加激動,他深知局勢再糟糕下去,自己不僅僅會人頭落地,還會連累家小、宗族。

  他跪下死諫道:“臣懇請陛下啟用東平侯領兵,如果陛下還有顧慮不肯納臣忠言,臣將跪死在大殿之上!”

  這個大招許多大臣都愛玩,頓時嘩啦啦跪下了好幾十,他們異口同聲舉薦東平侯帶兵。

  就在整個朝堂形勢一邊倒之時一位閣臣挺身而出堅決反對放黃漢離開京師領兵出征,此人乃是東平侯的老丈人,他是擔心女婿功高震主沒有好結局。

  可惜一個人的力量太薄弱,鄭國昌的聲音淹沒在人聲鼎沸的朝堂上。

  明朝有個特殊性,往往皇帝都會被文官集團綁架意圖,做不到一意孤行。

  如今朝堂上九成以上的大臣都舉薦東平侯領兵,有一半人情緒激動采取長跪死諫的大招,皇帝再不表態不僅僅會寒了文官武將的心,也相當于公然跟黃漢決裂。

  留黃漢在京師做侯爺給予京營提督的官職是天子恩寵,現在群情洶洶下依舊堅持不放東平侯離開京師豈不是公然承認天家不信任黃家,堅決不肯委以重任。

  最后崇禎咬咬牙決定放黃漢回遼東,下達圣旨委任東平侯為遼東文武雙經略,坐鎮山海關負責遼事。

  原本做過遼東經略的文官是楊鎬、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高第,擁有武經略衘的將領也不少,馬世龍、滿桂、黃漢等等都是。

  但是文武雙料的經略大人卻是獨一無二,黃漢開了先河。

  圣旨到,熱鬧的東平侯府頓時安靜了,不一會兒鄭秀娥就安排了香案,傳旨大太監鄭之惠抑揚頓挫宣讀完圣旨后,親衛和少年火槍手們都激動不已。

  可惜黃漢根本不為所動,憑什么?要我干我就得干?老子不干了!

  老子就在京師過著奢華的日子,每日陪著嬌妻美妾愛子,親眼看著鄭秀娥的第二個孩子和楚楚的第一胎出世。

  一個現代人從來不認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這樣的屁話,打工之時換老板乃是家常便飯。

  原因很簡單,在不違法、不出賣國家利益的情況下,誰出的價錢高就給誰干。

  黃漢給朱家打工可謂盡心盡力,只要皇帝不想著整死自己,他愿意掃平遼東、殺光流寇。

  騰出手后再打垮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在南海的勢力。

  恢復交趾布政使司,南甸宣撫司、干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車里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養宣慰司、老撾宣慰司。

  使得大明海清河晏,億萬漢民安居樂業。

  由于經常得到夫君的雨露,正是受孕最佳年紀的鄭秀娥、楚楚和徐妙妍都先后珠胎暗結,大婦鄭秀娥依舊是拔了頭籌,估摸著又是正月里生產。

  難得天天跟夫君在一起,鄭秀娥和楚楚真的喜歡這樣的日子,黃家巨富而且權勢熏天,鄭秀娥已經很滿足。

  她不認為夫君還能夠更進一步,平時也經常勸夫君適可而止。

  見夫君不肯接旨去遼東征戰,言辭鑿鑿要在家里親眼瞧著自己懷上的孩兒出生心甜如蜜。

  黃漢不肯逆來順受,上奏疏請辭,干脆連薊鎮總兵官和京營提督的官職都一并辭了,理由很簡單,想要有個其樂融融的家,舍不得拋妻棄子搏取前程。

  因為實在沒有必要,古人云“千里覓封侯”,自己已經是大明侯爵,犯不著再遠行千里,大明又不可能給異性王爵。

  群臣和皇帝傻了眼,設想了許多可能性,就是沒想到黃漢直接撂挑子不干。

  徐光啟已經下定決心退休了,多次遞交辭呈告老還鄉,如今只關注“崇禎大字典”,根本不上朝。

  鄭國昌在早朝之時公然君前答對,他道:“老臣啟奏陛下,東平侯知進退善莫大焉!老臣深感欣慰!他如此年輕就貴為侯爵豈能不知足?老臣懇請到此為止吧,黃家、鄭家都樂得在京師享受圣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