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八百三十二章:分而治之

  鄭國昌見皇帝著急、首輔不搭腔心里嘆息,只得出班奏對道:

  “陛下火速給四川巡撫傅宗龍大人、征西將軍秦夫人下旨,命令他們堅守四川不得有誤,防止川軍孤軍冒進被流寇、清軍圍殲。

  如果四川再被流寇長驅直入,則這個大西南都危在旦夕,后果不堪設想。”

  這個建議有針對性,崇禎立刻命令內閣擬旨送交司禮監批紅。

  劉之倫擔心皇帝再出昏招,奏道:“陛下,咸陽、西安、固原、延安、漢中已經丟了,陜西的流寇如今成了氣候,此時萬萬不能再往那里派遣援兵。

  如今只能采取守勢,阻絕流寇往四川、河南、山西蔓延,臨洮府太遠了,朝廷鞭長莫及,唯有放棄,如果能夠把軍民撤往寧夏鎮就算萬幸了。

  寧夏巡撫鄭崇儉大人手里應該還能夠組織兩三萬邊軍,主動進攻勉為其難,守土還是能夠做得到。”

  崇禎帶著哭腔道:“朕何嘗不知援軍全滅,陜西已經事不可為。

  朕現在是擔心潼關的安全,如果流寇、東奴攻破潼關,我大明還能夠集結多少人馬進行抵御,被一直打到京師也大有可能。”

  劉之倫道:“陛下大可放心,潼關不僅僅有孫都督的一萬京營人馬,還至少有‘紅旗軍’一營兵力。

  短期內不可能被攻破,臣其實是在擔心秋后黃河結冰,流寇和建奴大可以用不著奪取潼關直接殺奔河南甚至于北直隸。”

  崇禎道:“事到如今不知愛卿可有計策?”

  劉之倫道:“計策當然有,恐怕文武百官都想到了,臣認為陛下其實心里有了決斷。”

  崇禎不是個弱智,他明白劉之倫的意思是求助于征虜大將軍,問道:“非得如此嗎?”

  劉之倫肯定道:“唯有如此!局勢敗壞如斯,唯有‘紅旗軍’能夠力挽狂瀾。”

  “是啊!面對如此多的流寇和清軍,朝廷還有哪一路人馬可堪一戰?”倍感悲涼的崇禎再次選擇了妥協,同意請征虜大將軍出兵解燃眉之急。

  求人辦事自己得拿出態度啊!皇帝下達口諭給內閣,讓他們共議冊封遼國公“漢江郡王”。

  三天后正是黃道吉日,大明朝廷委派鄭國昌、劉之倫前往山海關頒恩旨。

  跟大明朝堂在扯皮截然不同,“紅旗軍”體系目標明確,二月初,十個甲種營外加親衛營殺入草原,如同摧枯拉朽般,一百余蒙古部落被征服。

  大地剛剛解凍,赤峰衛城就在幾萬軍民手中不斷長高。

  不僅僅是修建赤峰衛城,還要恢復一部分百戶所、千戶所城,這些小型城堡要承擔截斷這片區域的聯絡。

  小型城堡必須滿足一個百戶的衛所軍駐守,也就意味著衛所軍和家小七八百人生活在堡壘內不顯得擁擠。

  中等城堡當然是千戶所,這里的駐軍控制在三個百戶左右,至少得滿足兩千人居住。

  所有的中小城堡以大型城池赤峰衛城、寧遠城兩點一線布置,城堡之間相隔二十里。

  每一座城堡里都修建高高的瞭望塔,類似于燈塔,設計有炮口、搶眼具備防御功能,材質為磚混或者是石材加混凝土。

  瞭望塔上全天候有衛所軍值守,值班的聯絡員利用三十二倍固定式望遠鏡遠眺,白天可以瞧見二十里處兩個最臨近城堡瞭望哨上打出的旗語,夜晚可以用約定的燈光密碼傳達消息。

  布防完成后,發現敵情通過各城堡旗語接力,六百里外的寧遠城得到消息只須一個時辰。

  約定的旗語很簡單,傳達軍情之時如同發電報般言簡意賅,一般情況下保持在十個字之內。

  比如說寧遠贊畫分部接到“三東十甲丁”五個字的情報后,就能夠明白,這是編號甲丁的百戶所城哨位發現了,城堡東邊十里處有一百以上不足二百敵軍騎兵。

  事先約定了敵軍數,一代表敵騎個位數,二表示敵騎十位數,三代表敵人超過百人不足二百,四代表敵騎二三百不會超過四百……

  每一個小型城堡都會配備八門三磅弗朗機炮,都有一百余擁有自生銃、米尼槍的守軍,滿蒙騎兵發動突襲包圍這樣的堡壘倉促之間根本無法奪取。

  而被圍困的城堡隨時能夠報告軍情,能夠及時得到上級給予的指令,六個時辰內,附近的“紅旗軍”騎兵會完成集結趕來圍殲來犯之敵。

  有了二十里一個城堡成為補給點,有幾千“紅旗軍”騎兵不間斷巡邏,這條防線會一直延伸到大沙漠,完成之時約等于把漠南大草原一分為二。

  打垮建奴征服蒙古后,這條防線可以穿越戈壁沙漠沙漠一直往北延伸,穿越后世的蒙古國一直通達貝加爾湖畔。

  分而治之簡單有效,這條防線一旦修建到戈壁沙漠邊緣,建奴再要繞道大草原劫掠大明就做不到了,除非他們集中人馬來一個個拔掉這些城堡。

  雖然“紅旗軍”的城堡都不大,但都是鋼筋、磚石、混凝土結構,都最少擁有八門戰防炮,在中世紀絕對是堅不可摧。

  而且每一個堡壘都不是孤立的,最起碼相隔二十里就會有臨近的兩個城堡,一般情況下三個城堡中就會有一座中等棱堡駐軍超過三百。

  以滿蒙騎兵糟糕的攻堅能力,一個百戶衛所軍憑借這樣的堡壘,五千滿蒙騎兵都不可能短時間攻取。

  而且只要滿蒙騎兵接近這一條防線,他們的兵力部署就會被不知多少瞭望哨瞧得清清楚楚。

  當天,不僅僅寧遠會得到準確情報,連山海關總部都能夠獲得敵軍具體情況。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滿蒙騎兵兩眼一抹黑,“紅旗軍”把他們的情況了如指掌。

  在裝備領先了足一個時代的“紅旗軍”精準打擊下,來觸碰這條防線的滿蒙騎兵能不能逃回去都得打問號。

  這不是自說自話,滿蒙騎兵根本想不到被他們忽然圍困的小小城堡隨時跟千里之外的總部保持聯系,圍殲他們的大網已經展開。

  即便他們主動撤退也不可能被輕易走脫,接下來就會不間斷遭遇準確打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