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八百五十七章:一舉拿下沈陽

  朝堂上的文官大多數是學霸,而且都是主攻文科,對歷史都有一定的研究,能夠算得上博古通今者恐怕也不會少。

  閣臣蔡國用立刻出班道:“老臣贊同首輔提議,‘漢江郡王’率領‘紅旗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眾所周知,理應加官進爵。

  然接下來的大戰何其多也,不僅僅滅建奴收復遼東,還要剿流寇奪回陜西,‘漢江郡王’進爵藩王乃是大勢所趨,諸位何苦在意時間的早晚?”

  閣臣范復粹面向張鳳翼、吳襄幾個道:“公道自在人心,‘漢江郡王’有大功于社稷天下人有口皆碑,老夫也是由衷佩服。

  朝廷更加沒有虧待他,破格封王就足以說明問題。

  過于人心不足不僅僅會損害‘漢江郡王’的形象,也會激起共憤,老夫奉勸諸位最好適可而止!”

  黃漢剛剛被冊封為郡王才一年多又要謀求藩王爵位,簡直是步步緊逼,還真讓不少文官武將覺得太過分,他們紛紛議論。

  首輔劉宇亮見群臣竊竊私語不成體統,提高了聲音道:

  “‘漢江郡王’才高八斗乃是擁有大智慧的賢達,他一定能夠體諒朝廷的苦衷,路漫漫其修遠兮,建功立業的日子長著呢,想來他也不會在意一時之得失。”

  崇禎見三位閣臣奏對得體,趁機開口道:“‘漢江郡王’管軍管民戰功彪炳,朕念念不忘,給予厚賜理所當然。

  而我大明正是需要齊心協力滅東奴、流寇之時,天下尚未太平,此時加封藩王爵位不合時宜。”

  皇帝的這個答復也是張鳳翼、梁廷棟等等意料之中,只不過沒想到朝臣的反應也是如此強烈。

  他們很識趣,沒有堅持要求朝廷給予黃漢加官進爵,話鋒一轉,要求給予立下戰功的文官武將封賞。

  因為黃漢再要升官就是大明藩王,故而使得皇帝和群臣有壓迫感,給孫元化、金聲、楊大郎、宋鵬飛等等文官武將封賞根本不是問題。

  由于黃漢承包了五年平遼,“紅旗軍”體系文官武將的待遇也包括在每個月三十萬兩餉銀之中,朝廷給參與平遼的文官武將加官進爵用不著掏銀子,當然答應得爽快。

  皇帝授意內閣和吏部共議“錦州大捷”立功人員的封賞事宜,基本上不會過于否決“漢江郡王”的提議,畢竟這些人都在“紅旗軍”體系任職,朝廷想要改變也是鞭長莫及。

  心急如焚的崇禎最關心黃漢能否提前完成平遼,主動開口問孫元化道:

  “孫愛卿這幾年一直在遼東領兵,肯定深知東奴的布防,可知收復錦州后,‘漢江郡王’有沒有再接再厲一舉拿下沈陽的意圖?”

  孫元化知道師弟特意派遣他來京師面圣的意圖就是想讓自己揚眉吐氣,進入京師的那一刻,孫元化還真的一時情難自已。

  六年前的一幕幕涌上心頭,那個被解差押著出京師充軍的“斬監侯”死囚又回來了。

  衣錦歸來的孫元化是“紅旗軍”營主將級別的將領,實授炮兵最高指揮官,還是收復錦州的功臣之一。

  他不僅僅擁有大明正五品文職寧前兵備道,還擁有正四品左僉都御史加銜,是這一次提名遼東巡撫的要員。

  黃漢給孫元化遼東巡撫官職其實是虛銜而已,孫元化不可能如同擔任登萊巡撫那般管軍管民,還是當他的炮兵指揮官、兼職高級贊畫。

  “紅旗軍”何去何從?師弟黃漢以后走什么樣的路?早就開眼看世界,文化水平不低的孫元化認真思考過。

  當今天子差一點砍了孫元化的項上人頭,全靠師弟解救才留下性命,又是師弟給予機會不斷立功,才使得他重新成為大明巡撫。

  如果師弟更進一步,他孫元化肯定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如果黃漢失去了兵權遭遇皇帝清算,他孫元化肯定會被株連。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或者是為了自保,孫元化都會堅定地選擇追隨黃漢,況且他自認為對大炮和炮兵的理解無與倫比,“紅旗軍”需要他這樣無比了解大炮性能的指揮官。

  孫元化乃是“紅旗軍”高級將領之一,又是黃漢的師兄,“漢江大學”校長徐光啟院士的弟子,當然知道“紅旗軍”的行動計劃。

  見天子提問,立刻出班施禮奏對道:“臣回稟陛下,穩打穩扎不給東奴可乘之機是‘漢江郡王’既定戰略。

  奪取錦州俘獲了大量漢軍和高麗兵,但是俘獲擊斃的滿蒙騎兵只有三千左右,由此可見東奴主力沒有遭遇重創。

  平遼任重道遠,還有大規模會戰需要打,慘烈的程度可以預見,“紅旗軍”要充分準備,今年發動攻擊沈陽的戰役不太現實。

  況且五年平遼的期限還有足兩年,多出一年時間給予‘紅旗軍’發展,發動攻擊沈陽的大戰之時實力會至少增強三分。”

  崇禎是個急性子,歷史上洪承疇在遼東決戰之時崇禎就不斷下旨催促,不少歷史學家認為松山敗績跟崇禎急不可耐不無關系。

  其實這樣的論調有失偏頗,即便崇禎不催促洪承疇速戰速決,以洪承疇的水平和明軍的實力也不可能戰勝紅歹是親自率領的清軍。

  如今的崇禎依舊很急迫,他太希望黃漢早一點出手跟建奴拼個你死我活,聽了孫元化的奏對,不免失望。

  他真的渴望勵精圖治,兄長臨終前遺言“來,吾弟當為堯舜。”一直在鞭策著他。

  而事與愿違,他剛剛登基干掉魏忠賢,清理了閹黨,大權在握之時,就被袁崇煥狠狠地坑了一把,使得建奴直接打上門,導致京畿之地上百萬人流離失所,人口、經濟損失無法估計。

  接下來的十年禍不單行,內憂外患刀兵四起,使得他每天都在忙著拆東墻補西墻,哪有機會進行改革,整頓吏治。

  最渴望天下承平的人莫過于崇禎皇帝,他真想早日見到黃漢完成平遼計劃。

  問道:“‘紅旗軍’對陣東奴騎兵不落下風,攻擊錦州雄城如同摧枯拉朽般,擁有如此實力何懼區區東奴?

  ‘漢江郡王’為何不挾‘錦州大捷’的聲威順勢往東攻伐一直打到東奴老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