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八百七十三章:孤家寡人

  “紅旗軍”調動頻繁,行軍之時從來不擾民,官紳、草民都見怪不怪。

  但是這一次的動靜太大人馬很多,在京畿之地武裝大游行一兩千里,起到向京師軍民秀肌肉的效果毋庸置疑。

  朝廷剛剛接到黃漢的奏疏,崇禎第一時間就在平臺召集重臣議事,他確實擔心“紅旗軍”有異動。

  因為此時劉之倫、方正化、周遇吉、黃得功等等已經離開京師,他們帶走了四五萬京營精銳人馬,現在已經進駐衛輝府。

  為了確保京畿之地,崇禎也是豁出去了,把能打的京營人馬都派出嚴防死守黃河防線。

  名義上,除了在外征戰的人馬,在冊的京營將士們應該還有七八萬,但是崇禎不傻,知道這些絕大多數是影子部隊,是勛貴集團吃下的空額。

  需要保衛京師之時,真正能夠拿起武器打仗的京營兵丁恐怕都不足兩萬。

  加上五城兵馬司、錦衣衛的人馬,京師能夠組織四五萬兵力恐怕都勉強。

  而且這些人馬中除了李若璉指揮的不足一萬錦衣衛可堪一戰,其余絕大多數是濫竽充數之輩。

  要是黃漢玩落井下石來個假途滅虢,趁機率領三萬精銳奪取京城,后果不堪設想。

  不怕敵人強大,就怕沒有應對之策。

  崇禎這些年見識了黃漢安民、養兵、搞錢財的手段,更加知道太多朝臣都參與了“漢江郡王”發起的投資。

  人心不古,大明還有忠臣良將嗎?崇禎心中凄苦卻無法找人傾訴。

  況且他基本上不信任文官武將,最信任的大太監王承恩又沒有什么能力,說不出子丑寅卯。

  崇禎根本不識人也不會用人,其實趙率教、滿貴、曹文詔、盧象升等等死后也僅僅剩下了洪承疇、陳奇瑜、孫傳庭、周遇吉、尤世威、侯世祿等為數不多的可堪一用之人。

  然現如今洪承疇躲在陜西的塬上不敢回朝,估摸著回來也難免菜市口挨刀。

  即便崇禎想留下洪承疇也做不到,因為“紅旗日報”連續幾個月都在刊登文章評論陜西之戰的得失,對洪承疇、熊文燦等等口誅筆伐,已經把他們搞得臭大街。

  黃漢如果不肯洪承疇活著還可以發動大明的文官武將集體參奏,洪承疇明擺著是失陷封藩的第一罪人,比當時孫元化惹的事大多了,不殺不足以正朝綱。

  崇禎雖然剛愎自用,但是群臣據理力爭,而且是顯而易見的理由,崇禎也只能選擇妥協,洪承疇想要活命繼續做大明朝的官,根本沒有可能。

  陳奇瑜背了招撫流寇失敗的黑鍋,又因為不能持廉、謊報軍功、坐失州縣、誤封疆大事,被御史傅永淳、給事中顧國寶等等言官彈劾。

  最后的結果是緹騎緝捕陳奇瑜下昭獄嚴加審訊,幾個月后陳奇瑜被革除功名充軍發配。

  已經絕望了的陳奇瑜忽然攤上好事,被“漢江郡王”看中委以重任,他對崇禎失望透頂,根本不可能再回頭。

  孫傳庭已經得償所愿,在爭奪朝鮮之戰中施展了抱負,完成了聚殲一萬幾千滿蒙騎兵的計劃并且生擒建奴豫親王多鐸。

  他愛上了“紅旗軍”這個集體,期待著參與率領這樣的威武之師平定遼東、收復交趾,不可能再被崇禎所用。

  歷史上尤世威、侯世祿等等幾個榆林將領得到了崇禎召見卻沒有得到重用,如今恐怕更加不可能為朝廷效力。

  因為吳自勉、猛如虎、虎大威、尤世威已經聯系上了房連棟,他們正在商量接受“紅旗軍”整編的具體事宜。

  這不能怪這些將領對朝廷不忠,前車之鑒,幾十位文官武將因為失陷封藩殺頭,他們當然戰戰兢兢。

  況且現如今的榆林鎮被流寇、清軍、“紅旗軍”隔阻了跟朝廷的聯系,缺糧少餉難以為繼,如果不給兩萬余將士們找出路,早晚會反了朝廷投奔高迎祥。

  尤世威、侯世祿等等這些出身大明軍事貴族的將領內心里是驕傲的,不肯從賊,他們退而居其次,選擇投靠“漢江郡王”,不惜失去豢養家丁、吃空額的機會。

  此時此刻,崇禎皇帝倍感孤獨,真是孤家寡人如假包換,他看了看御座下侍立的二十幾位大員,開口道:

  “‘漢江郡王’請旨派遣三萬‘紅旗軍’新兵入關進行長途行軍拉練,要穿越京畿之地的州城府縣一直行軍到黃河邊。諸位愛卿可有什么覺察?”

  三萬“紅旗軍”意圖穿越京畿之地,鄭國昌當然提前得到了消息,他雖然不愿意女婿在完成“五年平遼”之前節外生枝,但是更加不想看到清軍、流寇聯軍截斷大運河。

  他見皇帝詢問坦言道:“陛下無需多慮,這乃是大好事!關外“紅旗軍”利用拉練的名義運動到黃河北岸的目的乃是尋求戰機,會大大緩解劉大人、方公公面臨的壓力。”

  崇禎皇帝這段時間處決了不少導致封藩失陷的文官武將和監軍太監,最大的文官是五省總督熊文燦,巡撫陳祖苞、張其平、顏繼祖,官職最高的武將是總兵官吳國俊、陳國威。

  大太監王之心、孫茂霖、鄭希詔等等天子家奴也沒有能夠留下性命,同樣在菜市口挨了刀,滿朝官宦一時間人心惶惶。

  巡撫吳其實是和巡撫張其平、監軍大太監王之心、總兵官陳國威等等一同被緹騎逮拿,可是押解他們的隊伍走到大同之時被“紅旗軍”攔下。

  駐守山西的“紅旗軍”主將房連棟杜撰出麾下某將軍傷病纏身,聽聞吳大人精通醫術,故而請緹騎給予方便留下吳治病救人。

  緹騎都是錦衣衛的人,帶隊的百戶官乃是已經高升為錦衣衛同知的婁允麾下,曾經跟著婁允參與草原奇襲戰建功,跟“紅旗軍”的關系好得很。

  房連棟沒有為難錦衣衛,寫了公文借用吳一段時間,言辭鑿鑿等病人情況好轉后,立刻派遣一個小旗的“紅旗軍”騎兵押送吳進京。

  借吳治病當然是個噱頭,一借不還那是肯定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