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堪其擾

  混官場、做生意都免不了要應酬,再加上劉一帆兩口子在府城的先是模特秀再是兩家酒樓聲勢浩大的開業,劉一帆兩口子的名聲如日中天,也成了府城大戶爭相拉攏的對象。

  于是,那些官老爺、員外、地主啥的,就約劉一帆去喝花酒,劉一帆一看是去青樓立馬就拒絕了,那些人覺得劉一帆懼內,應該重振夫綱!哪個男人不逛青樓?除非那個男人沒本事!

  但是劉一帆死活不去,眼看劉一帆要翻臉了才作罷!

  于是那些人就想著,你不逛青樓,那我給你送幾個干凈的姑娘總可以吧!為了籠絡劉一帆,他們想到了——聯姻!

  當他們一個個要把那些個環肥燕瘦的美女送給劉一帆的時候,劉一帆就不在出門了,確切的說是不在單獨出門了,什么應酬都推了,于是府城就謠言四起:經濟使懼內!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很快整個府城的上層人士都知道了,流言漸漸的變成了羅穎是不許相公納妾的妒婦、悍婦!

  羅穎巴不得外面把自己說的越兇越好,畢竟家里有這樣的“悍婦”,要進來當小老婆,總會掂量掂量,如此一來,一定程度上還能減少別人對自己相公的覬覦,思及此,羅穎吩咐酒樓的伙計讓他們大著膽子配合別人,最好把自己說成全世界最歹毒的婆娘!

  羅穎這么做,恰恰說明劉一帆在自己心里的地位,所以劉一帆看著自家娘子,這么敗壞她自己的名聲,只是為了怕別人搶走自己,心里十分得意。

  劉一鳴已經十三周歲了,定親什么的年紀也不算小,而且又在讀書,那些人眼見劉一帆這邊行不通,就有打上了劉一鳴的主意,不是這個想把女兒嫁給劉一鳴,就是那個想把侄女嫁給劉一鳴。

  羅穎夫妻倆不堪其擾,兩家酒樓開業后立馬就回稠樹灣了。

  回到村子里,也沒消停,因為圣旨到了!

  上次皇帝封劉一帆當經濟使,那是口諭,這次可是明晃晃的圣旨!

劉一帆一家子沐浴更衣后,跪在堂屋里,迎接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傳旨太監用他鴨公嗓傳完旨意,又說:“皇上還說了,經濟使和尊夫人有功,賜玉如意一對!”

  “謝主隆恩。”

  玉如意啊!羅穎中午見到了傳說中的玉如意,不過這是皇家賞賜,得好生收著。

  “公公不遠千里而來,辛苦了。”劉一帆一邊說著一邊把荷包塞進太監手里。

  “能為皇上效力,是我等榮幸,不辛苦,不辛苦!”太監邊說邊摸摸那荷包,很輕很薄,不是銀票,應該是金葉子!想不到這莊戶人家還挺大方,回京后定要好好美言幾句。

  在這離京城幾千里外的偏遠地區,還能收到圣旨,收到皇帝的賞賜,那都不用刻意去宣傳,一下子就人盡皆知了。

  劉一帆從無品級的經濟使一下子又成了六品農知,還是個靠種地種出來的官,瞬間成了全村人的驕傲,成了全縣乃至全國的熱門話題。

  于是,劉家的門檻再次被踏破!

  上門道喜的,上門做媒的,上門套關系的,絡繹不絕。

  之前在府城,那些人想與劉家結親,但是劉一帆到底年輕底蘊薄,那些人只愿意把庶女嫁過來,可現在不一樣了,劉一帆不僅是經濟使,還是六品官,而且像陳縣令是知道他們跟皇太孫的關系,也猜到劉一鳴以后的成就不會低,所以陳縣令就想把陳佳慧嫁給劉一鳴!

  最后羅穎還是以劉一鳴年紀太小不談親事給婉拒了,不過就算年紀到了,羅穎也不會贊成這種充滿利益的婚姻,更何況陳佳慧這人羅穎就不喜歡。

  “本來還以為回村了,耳根子能清凈清凈,結果唉”羅穎無奈的嘆道,“皇上怎么會封你當這么個官?”

  “也怪我多嘴在折子上寫了句‘建議成立農事院,專門研究糧食增產’,估摸著皇上覺得建議是我提的,又是出身農家,所以就讓我干了唄!”

  羅穎知道自己男人腦瓜子好使,但是她真沒想到,劉一帆會提出這樣的建議!要知道中國最早的農學研究機構是在20世紀50年代成立的,劉一帆的思想真是超前!

  “皇上既然讓你干這差事,要是沒點成績也不行。”

  “我看咱們還得再買個莊子才行,專門用來研究農耕。”

  糧食真要是研究出如何增產,必然會引來別國的覬覦,這個時代可不像現代那么太平,所以研究成果不論失敗與否都要保密。

  “我師傅說,水稻雜交可以增產,明年咱們可以試試。”

  “雜交?”劉一帆大喜過望,連忙問,“什么意思?水稻跟什么交?”

  “兩種不同的水稻一起種。”羅穎說,“具體我不是很清楚,容我想想。”

  這里的稻種就是自己今年豐收的稻谷預留出來的谷子,所以種出來的水稻又差又少,羅穎只知道袁老先生研究出的雜交水稻產量很高,卻不知道那個稻種具體怎么弄!

  因為在現代種田,稻種都是買的,所以她沒見過稻種怎么種出來的,明年只能按自己的理解來實驗,看能不能成。

  “少爺,少夫人,外面孫媒婆來了。”洪氏進來說道。

  “不見!沒空!”羅穎快被這些做媒的煩死了!

  “好的,我這就去打發她走。”洪氏說完,就退出去了。

  “娘子,咱們明兒去莊子上住幾天,順便看看外爺和大舅他們在那里種植的大棚蔬菜進展如何了?省的你心煩。”

  今年把大棚種植的時間提前了,上個月初,肖家二老還有肖大樹兩口子就去劉一帆買的莊子上種大棚菜去了。

  “算了,不去看,我先把鴨絨羽絨服和鵝絨羽絨服弄出來再說,馬上天就要冷起來了,早點把羽絨服做出來,今年冬天咱們還能大賺一筆。”羅穎說。

  羅穎自從說了要用鴨毛鵝毛,劉一帆就早早的去了信到府城讓佟奕峰和尹震幫忙收集,這次回村別的東西沒帶,帶回來了幾袋的鴨毛鵝毛。

  自家是開酒樓的還賣鹵味,用的鴨子多,鴨毛好收集,就是這個鵝毛有點難。

  “娘子,那鵝毛太少了,松山縣、府城、興隆縣、五豐鎮攏共才搞來這么點鵝毛,你要是想賣那什么鵝絨羽絨服,我看咱們還要多養點鵝才行。”劉一帆說。

  “等我先試試,能做成,你再去安排養鵝的事兒。”羅穎說。

  “嗯。”劉一帆應聲道。

  于是接下來的日子,羅穎投入到了羽絨服的研制當中。

  到了九月底,第一件羽絨馬甲終于問世了!

  這第一件羽絨馬甲,當然是屬于劉一帆的,不過現在還不到穿這個的時候,劉一帆穿了下就覺得熱,保暖效果果然不是吹的。

  緊接著,羅穎又把如何處理羽毛的工序交給工人,開始批量生產,不過因為羽毛有限,今年在這個上面想掙大錢還是有點難。

  那么點鵝毛,最后做了四件長款鵝毛羽絨服,三條羽絨褲,兩件鵝絨馬甲,其中皇上和太子、劉一帆各一件鵝毛羽絨衣和鵝毛羽絨褲,羅穎一件鵝毛羽絨服,小煜兩件鵝絨馬甲,就沒了。

  東西做出來了,第一時間劉一帆給京城去了信,還把屬于皇上太子小煜的羽絨系列寄過去,并且還派了兩個已經會處理鴨毛鵝毛的工人去京城。

  與此同時,還去信給尹震,讓他通知各縣擴大鴨、鵝的養殖,朝廷會解決銷路。

  今年因為劉一帆家里生意的擴張,附近的幾個村子都富了,但是稍微遠點的日子還是慘不忍睹,于是在第一時間派人召集了各個村子里的村長開會,鼓動他們帶領村民養鴨養鵝養豬養魚,到時候朝廷解決銷路。

  這么一來,如今的這個皇帝在老百姓心里形象高大了,整個湘南府都是喜氣洋洋的氣氛,老百姓也對未來充滿信心!

  時間不知不覺已到了十月,天氣涼了,臘制品的生產也要提上了日程。

  在劉順發兩口子悉心照料下,正月里開始喂養的幾十頭豬崽子,現在已經長成了大肥豬,可以出欄了!

  不過村長還有家里的這些老人都覺得殺養豬場的第一頭豬應該放個鞭炮慶祝下,然后幾個有股份的家庭好好的大吃一頓,然后再宰殺其他的去賣!

  然后,

  肖大年和黎珍的好日子就要到了。

  肖家婆媳二人先從莊子上回來開始籌備起來,這次吃酒的客人肯定會很多,所以就沒去酒樓辦酒,還是決定在村里辦,村里辦更熱鬧。

  肖家婆媳二人先從莊子上回來開始籌備起來,這次吃酒的客人肯定會很多,所以就沒去酒樓辦酒,還是決定在村里辦,村里辦更熱鬧。

  肖家婆媳二人先從莊子上回來開始籌備起來,這次吃酒的客人肯定會很多,所以就沒去酒樓辦酒,還是決定在村里辦,村里辦更熱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