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080回 賢達之人能安命

  中國是一個文化底蘊都很深厚的國家,能人輩出,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傳統”,說直白點也就是一代傳一代的規矩,像是搬家屬于喬遷,一般都會找人事先看好日子時辰,也要請人去看新房的方位包括定居之后的安土地安灶神等等一套流程。

  這些東西是有講究的,在一定的意義上也關聯著人的氣運興衰,可如今熟練掌握這些的先生是越來越少,大多數都是些半吊子半懂不懂,如果是喬遷到一個很好的房子,各方面布局什么的都不錯,半吊子打醬油收個紅包倒也算了,但如果是喬遷到一個不好的房子,布局什么的也有問題,半吊子沒有瞧出來那后果可是難以預測的。

  《金光明經》是一部與天部本尊息息相關的經典,它與天部本尊之間有個約定,眾生如果有供養此經法的,在供養的同時就如同在供養諸天,所有的天部本尊在天界或圣境的宮殿前都會出現散發金光的香云蓋,令諸天皆大歡喜從而降吉降福,而在這些天部中最積極的就是藥叉神種族,散脂大將說了,只要供養此經稱念經名他就來你家保護你,而其它的種族也會一一前來,諸天善神云集,即使你住的是大兇之地或走霉運,也是當下移兇化吉,這個本來只是一個小竅門,但卻是真實的可以利益眾生,不費吹灰之力,可偏偏有的人不信,覺得就是不可能,那么簡單完全是忽悠。

  可前面就提及過,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有的人你拿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是不信,老有人說,以后不要當別人師父,要永遠當徒弟,現在想想,也的確是這么個理,當師父總會遇到很多奇葩到不可理喻的徒弟,罵的輕不當回事,罵的重會把徒弟罵跑,就巴不得把自己腦袋里的東西復制后直接存入徒弟腦袋瓜里,就希望徒弟聰明一點。

  關于修持天部本尊,大家都明白的一個訣竅是配合般若,在自己供養的諸天之前讀誦金剛經心經等,可其實尚有另外一個口訣,這個口訣就是先把《金光明經》中滅業障品背誦下來,對于修法不積極或控制力執行力差勁,久久修行本尊不驗者,先將滅業障品讀誦一百零八遍或一千零八十遍,無論任何本尊,決定大應。

  而天部之中的大辯才天女她也再次陳述了一個事實,這個事實也是一直令很多人迷茫的事實,大辯才天女說,她能令弘揚,流通此經法的法師或聞此經法的人,增長壽命和各種妙用,福報功德,而這個增長壽命以及眾生所需要的資生之具是現世獲得,在獲得的同時也能令眾生不會沉淪于生死,能夠快速的解脫生死,超越輪回逐漸成佛。

  我們學佛修行的人,有一個要勇敢面對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如果不能當下獲得自己所需相反要寄托來生,對于此類說辭自己是否信服?總有人不會去找自己的原因,將學佛修行當作逃避,覺得沒有錢或者沒有凡人所需要的愛情,親情等都無所謂,都是因果,把一切寄托在來生,殊不知這不是學佛修行,而是逃避,自己所謂的修行也只是一種精神慰藉,真正的修行之人都是賢達之人,古語有云賢達之人能安命,沒有什么是不能通過修行解決的,如果說有那就是你走偏了或努力的太少想的太多。

  而對于天部本尊,某些沒任何證量只會瞎嗶嗶的人,除了嘴活著會干喊兩聲外,其余啥也不懂,只會自我安慰,天部本尊乃是究竟本尊,從生到死,從凡人到圣者,天部本尊皆可完美為你解決,非常之人行非常之法度非常眾生,大辯才天女可謂緊隨大圣歡喜天的腳步。

  大辯才天女說,她深知娑婆世界的眾生是非常脆弱的,她有一個屌爆天的法術,這個法術是個人都可以學,這個法術能夠有效的回遮發生在娑婆世界以內的各種戰斗,病毒傳播,天上星辰錯位災變,眾生自己掌握的咒術影響,如同降頭術啊,蠱毒啊,鬼神纏害啊,總之只要是對你不利的都能回遮掉,給你貼身的保護,化解一切兇禍為吉祥。

  但這個法術不是一般人能相信的,這個法術很簡單,也就是沐浴洗澡,大辯才天女特別強調,只有缺少智慧的人才會覺得不可能,不相信,而這個法術對于缺少智慧的人,要如同《法華經》一樣,不要給他解說,對牛彈琴終有何益。

  大辯才天女說出了三十二種中藥,這些中藥都很常見,集合起這三十二種中藥后把這個中藥磨成粉,用大辯才天女說的真言先加持一百零八遍,這個藥粉就成了。

  只要是修持密法,都需要布壇,現代人修持密法沒有什么大驗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布壇,硬性條件是其一,另外的就是耗費太大,很少有人愿意投入那么多去認真修法。

  大辯才天女說的這個沐浴法雖然很通俗,就是洗澡,但是也需要按照大辯才天女的要求去布壇,可現代眾生的確沒有那個條件,我們就因地制宜,用方便法,以前講過密部五咒,可隨念成壇,如同布置一切壇法,我們在修大辯才天女的沐浴法的時候也可以用,自己家有浴缸的或沐浴大桶的,一定要先清潔干凈,干凈后確認短時間內無人打擾,就可以焚燒安息香來洗澡了,安息香就是溝通諸天最好的妙香。

  這里要特別說一下布灑星日,這個是一個術語,意思是指星宿運行到一個特定日子的吉祥時期,也就是白月八日這一天,修沐浴法獲得吉祥,一定要在這一天修。

  而從咒藥到結界到咒水,都有一套的流程。

  “若洗浴訖。其洗浴湯及壇場中供養飲食。棄河池內。余皆收攝。如是浴已。方著凈衣。既出壇場。入凈室內。咒師教其發弘誓愿。

  請:m.022003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