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38章 布置

  第二天一早,杜中宵、趙滋和劉幾站在指揮室里,看著地圖,商量戰情。

  趙滋道:“依我們得到的情報,契丹中京道的兵力,一共是三萬兩千人左右。其中一萬一千人,在即將獻城的人手里。如果一切如馬鏑說的那樣,他們順利獻城,此一戰應該是很容易的。”

  杜中宵道:“不管他們真情假意,五萬大軍,不進攻大定府,也足夠了。劉幾,你帶軍北進,每一個城池,都只派幾個官員進去,與獻城的契丹人共管即可。你的主力不需要進城,直取榆州。到了榆州之后,立即大軍入城,把城池牢牢占住。哪怕是契丹將領是假獻城,也有后邊的軍隊,不必擔心后路。”

  劉幾拱手稱是。道:“若是契丹假獻城,我五萬大軍糧草哪里來?”

  杜中宵道:“如果是假獻城,那還客氣什么?因糧于敵,這辦法還不簡單嗎?”

  劉幾嘆了口氣:“契丹折騰了這么多年,因糧于敵,百姓遭殃。唉,這最后收尾一戰,真到了面前了,心里還是七上八下的。幽州一戰,我們解民于倒懸,每到一處,百姓夾道迎接。不要最后一戰,反而要去殘害百姓,著實心里難安。”

  杜中宵道:“兩國交戰,哪里有什么事情都順心的?沒有辦法的事,不要多想。”

  趙滋道:“如果這些契丹將領順利獻城,劉太尉帶兵直入榆州,暫時由他們供應糧食。只要守住榆州即可,不要主動撩撥契丹人。等杜太尉帶著王凱和賈逵兩軍趕到,再一起進攻大定府。”

  劉幾道:“若是契丹派兵來攻呢?大定府是契丹最后的精華所在,真要是拼盡全力,還是能湊出幾萬兵的。十幾萬宮室大軍,后邊的斡魯朵,應該也有數萬青壯。”

  杜中宵道:“說是游牧民族人人皆善騎射,哪里可能真地如此?斡魯朵青壯確實是有,李璋派人打探過,全部人派出來,最多只有五六萬人。這些不是正兵,又沒有經過戰陣,你難道還守不住?只要守住榆州城,等候后邊軍隊趕到,并不需要大勝他們。”

  劉幾道:“下官聽令。此次北進,走的多是山路,重炮是帶不走了。”

  杜中宵道:“豈止是重炮帶不走,一般的炮也太重了,無法用牲畜馱負。此次你多帶馬匹,即使是步兵,也盡量做到騎馬。現在幽州還有大量馬匹,應該足夠了。”

  劉幾稱是。

  趙滋道:“現在最關鍵的是快。契丹將領獻城,是難得的事情,不要錯過時機。雖然現在契丹沒有壓制他們的實力,時間一長,可就難說了。而且幽州一戰敗后,契丹內部一直爭論不休,到現在還沒有定下誰是新皇帝。乘此良機,我們大軍迅速北進,一舉定乾坤!”

  劉幾看著地圖,點了點頭。從幽州到榆州,路雖然是有,不過都是在山中穿行,很不好走。五萬大軍,一直趕山路,其實很不容易。后邊的糧草運輸,急切間組織不起來,只能夠由契丹補給。

  劉幾最擔心的,就是幾個獻城的契丹將領,到底是不是真心。不要自己數萬大軍到了契丹境內,他們又不獻城,無法找到糧食,可就麻煩了。年前契丹缺糧的慘狀,劉幾沒有忘記,可不想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如果他們真能獻城,供應糧草,那就沒有問題了。

  杜中宵道:“這一路上,都是山路,行走極是不便。你五萬大軍,其實并不容易。幽州出發,每人帶十日糧,路上食用。十日之內,必然是到北安州了,在那里再補充糧草。記住,軍隊每次出發,一定要帶糧草。最少要夠五日之用,以免意外。只要契丹守將拒絕獻,就立即進攻,千萬記住,不要讓軍隊餓了肚子。軍中缺糧,很容易發生亂子,出兵在外,此要謹記。”

  劉幾叉手道:“太尉放心,我自會小心在意。我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契丹將領不真心獻城,而只是引我入其轂中。只要契丹不出亂子,應該就沒有問題的。”

  杜中宵道:“如果契丹人出爾反爾,那就不要客氣。盡全力進攻不獻城的城池,下城之后,把其守將殺了就是。你五萬人,雖然炮火少,契丹應該是也防不住的。”

  劉幾點頭:“下官明白。”

  趙滋道:“此次進攻大定府,路程不近。而且劉太尉先行,可能要在榆州等些日子。這些日子,我們不會再向北派兵,全靠契丹降將守道路。這段時間,劉太尉一定小心,不要跟契丹降將鬧別扭。只有等王凱和賈逵兩軍到了幽州,杜太尉才會帶大軍北上。”

  杜中宵道:“說到底,之所以派你率大軍先走,是為了吃下這些契丹降將獻的城池。去的晚了,怕契丹發覺,想出辦法,我們機會錯過。所以最開始,你要委屈些。”

  劉幾道:“太尉哪里話,下官既為將領,自該帶兵為國事盡忠。”

  杜中宵點了點頭,嘆了口氣道:“這一仗,大軍翻地燕山,并不容易。契丹人不獻城,我們就要多做許多準備,付出比較大的代價。中原北出,豈是易事?”

  三個人看著地圖,仔細商量著劉幾全軍行程。從幽州進攻大定府,路線大致相當于后世的北京市到赤峰以南,全部都是山路。契丹不獻城,路上只要守住幾個要點,就夠宋軍頭痛的了。

  沒有馬鏑南來,杜中宵本來打算的,不是進攻大定府。而是從河曲路出發,先進攻上京,而后從側后繞擊中京道。契丹將領獻城,最重要的燕山天險一下子到了手中,事情就簡單多了。

  中原北上,從來不是簡單的事情。其實只要中原王朝正常的時候,北方游牧民族的軍隊并沒有多么強大。只要有一二十萬人,就足夠能占據上風。但一二十萬軍隊,北方大部分地方,當地糧草是支撐不了多久的。如果從中原運糧,成本就過于高昂。可能要集河北、河東兩路全部民力,不但是糧草,還要青壯去當運糧民夫,才能支撐起來。

  這樣的仗,對于中原來說,也是很難的事情。一次出擊,除了作戰軍隊,就要動用百萬民力,天下擾動。所以中原打北方,往往是先分化,每一部的兵力都不多的時候,出動小股部隊作戰。北方真正統一起來了,中原想北進也很難。而游牧民族南下,可以從中原搶掠,壓力就小得多。

  現在有鐵路,杜中宵的解決辦法,就是用鐵路一直修過去。只要鐵路到的地方,中原軍隊就沒有了后勤壓力,軍事優勢完全發揮出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