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718、額外獎賞

  “晚上我要去看這部電影。”陳維云又問道:

  “順便見一見劇組主創,他們在香江嗎?”

  “演員都已經派出去,飛赴各個境外市場做宣傳。”周梁叔怡說:

  “導演冼杞冉、美籍的尊龍和幾位香江主演剛剛去了東洋,現在只剩下三位制片人留在公司,他們在給續集做規劃。”

  “我想見的就是制片人。”陳維云親自定下夢工廠的大制片人制度,但團隊核心都有哪些人,陳維云接觸不多,這幾年周梁叔怡在全世界挖角,充實制片部門,反正是人才濟濟。

  《三國》上映之前,陳維云沒怎么關注過。

  事實上他只給這部電影列了一個劇本大綱,并在開機前敲定幾位主演,隨后就拋之腦后了。

  他也沒有過問過拍攝的具體細節,殺青后的最終剪輯時,周梁叔怡曾經致電給他,是不是看一眼樣片,給一個指導意見,他以公務繁忙推掉了,并叮囑周梁叔怡,讓公司團隊放開手腳做事。

  88年夢工廠投資四部大制作,《三國》、《生化危機》、《冒險王2》、《龍泉劍客》,除了《龍泉劍客》,其它三部電影陳維云基本沒有操心過,他也沒有時間整天盯著電影。

  他的精力主要放在電影平臺的建設上,人才儲備與培養、制片流程與鏈條、發行渠道與宣傳,只要他把電影的各個環節基礎打牢固,夢工廠內部順其自然會出現百花齊放的盛況,但他預料不到這種盛況什么時候到來。

  《三國》的成功讓他意識到,平臺的打造已經大致奠基完畢。

  以夢工廠目前遍布泛亞的宣發能力,即使是大爛片,強行推廣之下,也能推出一個過得去的票房數據。

  當然夢工廠內部建立有完善的評估機制,每一部新電影發行的頭一周,一旦觀眾反響太差,出現撲街征兆,管理層會立刻消減宣傳費用,他們絕對不敢把資金無節制投在一部爛片的宣傳上,因為這是陳維云嚴厲杜絕的行為。

  市場需要執行淘汰制,才能確保夢工廠電影的良性發展,假如強推爛片,只會越虧越多。

  在《三國》開畫之初,陳維云并沒有寄予厚望,包括《冒險王2》,他覺得這兩部片子雖然不致于虧本,卻也不會給公司賺大錢,他篤定的盈利項目是《生化危機》與《龍泉劍客》。

  結果真是讓他意外之極,《三國》竟然先一步脫穎而出,給今年的年尾檔開了一個好彩頭。

  《三國》的三位制片人肯定功不可沒,這個項目完全是他們一手締造,導演與演員不過是執行者,他們才是舵手。

  下午下班時,他們接到上司周梁叔怡通知,去南區一間老式戲院與老板見面,心情都很亢奮,能待在老板跟前暢聊一陣子,對他們前途大有益處,這意味著他們在老板心里掛了名,不期就要被提拔。

  夢工廠平臺廣闊,老板又知人善任,全港聞名,才華橫溢者絕不會被埋沒。

  “陳生!”

  “陳生好!”

  這是戲院二樓的包廂式看臺,陳維云與邱舒貞提前到場。

  “快坐啦,都不要拘束。”邱舒貞站起來招待他們,笑著問:

  “想飲點什么,我讓人給你們張羅。”

  邱小姐今晚穿著旗袍,又搞了一個披肩,像是在飾演民國時期的夫人戲,她最近迷上這種打扮,不追求潮流,也不用奢侈品,她開始返璞歸真,原因出在聚會上,她發現香江望族的貴婦們都中意復古裝,她也開始學。

  但她才二十歲,把自己弄的老氣橫秋,多少有點不倫不類。

  “謝謝邱小姐。”三位制片人趕緊搖頭,卻是無誰敢輕視她,“我不渴,不用麻煩!”

  邱舒貞仍舊給隨行的傭人打了手勢,給三人端飲品。

  這時陳維云朝他們揚下手,他們恭恭敬敬上了座位。

  陳維云已經看過他們的資料,全是原時空的電影圈名人,而且是專注制片的職場精英。

  年紀最大是張家振,今年三十九歲,吳雨森的黃金搭檔,《喋血雙雄》、《縱橫四海》、《斷箭》、《變臉》,包括大撲街片《風語者》,都是他操盤策劃,這次的《三國》項目也是以他為核心,挨著陳維云落座,他去年才加盟夢工廠,之前在給德寶影業做事。

  第二位是女強人,她叫李錦文,三十歲出頭,原時空出任過哥倫比亞影業亞洲區制片總監,推動的電影項目遍布兩岸三地,《臥虎藏龍》、《功夫》、《大腕》、《可可西里》,擅長駕馭各種題材的片子,她又出生在上嗨,成長在香江,留學在美國,懂得靈活與各個地區的影人打交道,加盟夢工廠影業的時間也不長,之前在好萊塢做制片助理。

  最后一個是夢工廠儲備的青年人才李少偉,留洋歸來后最早參與過陳鎧歌的《荊軻刺秦王》,后一直擔任國際大制作的跨區協調制片人,像是《蝙蝠俠2黑暗騎士》的香江戲份,他是執行制片,《云圖》、《刺客信條》都有他的幕后身影。

  他本人畢業于東洋大學藝術學院的導演班,為了讓《三國》更契合東洋觀眾的口味,夢工廠管理層把他挑了出來,擔任制片人之一。

  這三位精英有很多共同點,海外頂級名校的學歷,國際化視野開闊,熟知全球影壇的運營規則,任何一個都能獨當一面,操盤電影項目的能力甚至追得上江至強。

  他們不是導演,作用卻比導演強的多。

  見了他們,陳維云已經明白《三國》成功的因素。

  “這部戲你們一共用了多少成本?”陳維云開始了解細節。

  “因為請了荷里活的尊龍先生,演職人員的總酬勞大約是一千萬港幣,制片花掉兩千六百余萬,宣傳費目前投入五百萬。”張家振流利做簡報,

  “這是《三國》劇組的預算,大陸的拍攝基地是總部在投資,我們的主片場設在無錫電影城,這是我們與大陸當局聯合投資的工程項目,不止《三國》續集可以用,其它古裝戲都能取景,因此片場建設沒有計算在預算當中。”

  “拍攝期間我們動用了超過五千位群演,全部由大陸當局調配,他們的工資不是劇組發放,而是總部與無錫電影城進行結算。”李錦文補充說:

  “這筆錢其實也有不少,如果把所有費用都包括在內,《三國》總投資應該在一千萬美金左右。”

  制片人才最清楚一部電影的投資回報率,別看《三國》熱度高,但是畢竟放映時間短,頭一周的泛亞總票房并沒有收回成本,什么時候東洋票房邁過20億日元,什么時候才會進入純利階段。

  “續集你們計劃申請多少資金?”陳維云對盈利保持樂觀,只要東洋的熱度炒起來,這部電影就能賺翻天。

  最怕是暑期《赤壁》的待遇,口碑一旦喪失,票房就會完蛋。

  聽到續集的問題,三人一時間不敢搭腔,這幾天他們都在研究《三國2》的制片計劃,無論他們怎么消減,續集預算都要超過第一部。

  張家振出面回答說:

  “陳生,第一部的戰爭戲全是在陸地上拍攝,大陸擁有人力優勢,無論我們需要多少群演,他們都能輕松調派,而且酬勞低,特效鏡頭能省則省,這節約了我們大量資金,但續集要拍攝水戰戲,我們不可能制造成千上萬的戰船,必須使用特效,僅僅特效鏡頭,就要花掉大約三百萬到五百萬美元。”

  造船更貴,權衡之下還是用特效劃算。

  這時電影已經開幕了,陳維云一邊聽匯報,一邊觀看影片,當十八路諸侯聯軍黑壓壓出現在大熒幕上,陳維云脫口問:

  “這個聯軍鏡頭,你們是采用真人出鏡嗎?”

  “是的!”李錦文指著說:

  “一個群演一天只需要支付幾塊港幣,我們雇傭了上萬人,拍攝十天的花銷不到五十萬港幣,成本比特效低的多,效果卻比特效更震撼。”

  “這是真的士兵,還是臨時招募的群眾演員?”陳維云笑了笑,這幫屬下也真是會玩,搞的他都想去拍一拍戰爭戲了。

  “士兵占了不到十分之一,打斗時才用他們,大部分龍套都是從附近工廠拉過來的工人,只要是用他們搭建背景!草原戲移師到了內蒙,當地的牧民聽說我們要拍戲,帶著他們自家的馬匹來給我們客串,好多都不收錢,反而給我們劇組送吃送喝!”

  這樣的結合其實非常好,雖然熒幕上展現出來的聯軍軍容并不齊整,人擠人、馬擠馬,毫無章法可言,但場面確實頗為震撼,讓陳維云想起原時空好萊塢那些經典戰爭鏡頭。

  “以后去大陸拍戲,不能麻煩當地百姓。”陳維云只叮囑了這一點,

  “同胞對我們熱情是一回事,但我們不能增加他們的負擔,回頭你們派人去內蒙,找到那些支援我們拍戲的牧民同胞,把酬勞結算給他們,如果他們不收,那就送一份等價的禮物。”

  “我們明天就落實這件事。”張家振、李錦文、李少偉互望一眼,沒來由都有些緊張,公司很早就在流傳,老板對大陸鄉情很深,今天他們算是實際感觸到,其它電影公司老板巴不得讓大陸百姓當免費苦力,唯獨自家老板主動送錢過去,不過這也從側面證明老板對屬下的寬厚,他們自是堅決執行。

  整整三個小時,陳維云在觀影途中竟然沒有枯燥感,反而看的津津有味,要知道他可是觀遍未來三十年世界大片的穿越者,《三國》的魅力可見一斑。

  等到電影結束后,他給了三人額外獎賞,

  “《龍泉劍客》上映之后,公司會立項一部有關電影宇宙的群星大戲,《僵尸》的張國容與林清霞,《冒險王》的周閏發與鐘楚虹,《黑俠》的劉德樺與翁美凌,《力王》的徐錦茳與鄧翠雯,都要集體出鏡,等你們拍完兩部《三國》續集,可以接手這部群星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