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十八章、彈琴退敵

  支屈六責問裴該,為什么要當面拍石勒馬屁,裴該不作正面回答,卻云:“諸葛孔明如何會諂言媚上?”隨即把話題是越扯越遠——對付這種大老粗,你不能順著他的思路走,得想盡辦法把話題引偏,只要自己始終掌握著對談的主動權,這氣勢自然就不會弱嘍。

  三言兩語過后,裴該就反問支屈六,說石勒當我是諸葛亮,你認為他這是識人不明,犯了錯誤嗎?本意喝阻支屈六,誰想支屈六卻一撇嘴:“是人皆會犯錯,也不奇怪。”

  裴該及時轉圜:“然而如主公這般有大能、懷大志的人杰,即便有錯,識人用人,是斷不會失誤的。用人若誤,滿盤皆輸——好比劉備能識馬幼常,諸葛孔明不識,以致于一出祁山,兵敗街亭,勞而無功……”

  支屈六又迷糊了:“劉備我知道,那馬幼常又是何人?”

  裴該雙手在腹前一交疊,就此住口:“我不慣站著談史論古。”

  支屈六這會兒的表情已經徹底放松了下來,換言之,他完全落進了裴該的談話節奏中去。當下不但不惱,反而左右掃視,隨即大步邁到院落一側,把靠在墻邊的一張胡床給端了過來,就在裴該身前擺好,然后一揚手:“坐。”

  裴該屈膝在胡床上坐下,但還是不說話,只是仰著頭,凝視著支屈六的面孔。支屈六又再左右瞟瞟,暫時沒見到第二張胡床,干脆就在土地上盤膝坐下,正當裴該對面——“好了,請講。”

  裴該心中暗笑。他前兩天才剛向簡道探問過石勒軍中情況,固然簡道這人學識淺薄,也未必真會看人,但接觸久了,對于胡營將吏浮面上的性格、喜好,還是能夠掌握個八九不離十的。比方說他就隨口談起,說支屈六將軍最喜歡聽人說古。

  石勒軍中兩級分化非常嚴重,絕大多數將領都是胡人,或者生長邊陲、胡化了的晉人,全都粗鄙不文,大字不識一籮筐。至于文事、政務,則仰賴張賓的“君子營”,營中都是中原士人,除了他簡道墊底外,全都是讀過不少書,知道很多事的。這兩個集團分工明確,但也正因為如此,相互間并不相容——因為有石勒鎮在上頭,不至于起什么太大的矛盾,但起齟齬、搞摩擦總是免不了的,互相看對方都不怎么順眼。

  所以支屈六喜歡聽古,到處找人給講故事,最終卻只有張賓肯敷衍他。其實喜歡聽古的并非僅僅他一個人而已,石勒本人閑的時候,就經常找張賓、徐光、程遐等人前來,詢問前代之事。這幾位認為此乃導引胡將軍成為中國君主的正途,因而非常熱心,還建議石勒讀書學字,石勒卻以軍務倥傯,沒時間為理由給婉拒了。

  張賓給支屈六講過不少古事,支屈六因此非常尊敬張賓,他甚至有段時間,也不知道從哪兒聽說的,中國人稱“子”就是老師的意思——好比說孔子、孫子——于是見面就尊稱“張子”,好在張賓及時把他這老掉牙的稱呼給扭轉了過來。只可惜張賓政務繁忙,時間有限,所以很多時候都只得繞著支屈六走,以免被他給糾纏上。

  簡道還曾經笑著說:“此番大軍北行,支將軍便極煩悶,說:‘何以命我留守,卻攜張先生同行?我將數月不得聆聽張先生的教誨了。’”

  故此支、裴二人今日對談,裴該一問說你知道諸葛亮,不知道諸葛孔明,知道劉玄德,不知道馬幼常,那好,我就來給你講講這其中的故事。你一好奇,自然氣消;等你聽了我的故事,難道還好意思再找我麻煩嗎?

  當下先一桿子支出老遠去,從頭講起:“且說蜀漢先主劉備為曹操所逼,被迫逃奔荊州牧劉表,暫且棲身。劉表也恐曹操率軍南下,侵擾荊州地界,因此便將劉備安置在新野縣城,為其北方屏藩……劉備因而感嘆髀肉復生……”

  支屈六聽到這兒,不禁伸手摸摸自己的大腿:“久不騎馬,髀肉會生?這我倒不清楚……我自懂事以來,便從未離開過馬鞍哪。”

  裴該微微一笑,不去理他的捧場,繼續說下去:“……有水鏡先生司馬徽指引劉備,說:‘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他說的并不純是史事,還摻雜了不少演義內容,細節更為完善,情節也更加迭宕起伏,聽得支屈六是如醉如癡。要知道這年月雖然去漢末三國未久,終究并非同時,相關史料非常零散,陳壽雖然完成了三國志,如前所述,傳播的范圍還不太廣,張賓走運,偶爾讀到過,徐光、程遐等人也自命當世才杰之士,卻全都無緣得見。

  而且這年月的三國志還并沒有裴松之的疏,陳壽筆法很簡練,內容有些單薄,若非精研者,很難把主線給捋清楚嘍,把相關事件全都嚴密編織起來。所以張賓雖然讀過三國志,但日常向石勒,偶爾跟支屈六講古,主要內容也都來自于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這三部史書,就很少涉及三國時代——要不然支屈六怎么會不知道諸葛亮字孔明呢?

  裴該舌燦蓮花,一路講說下去——他前世是很喜歡聽評書的,知道該怎么吸引聽眾,怎么賣關子,怎么留扣子,這跟張賓等學究一板一眼,幾乎是用時語翻譯古書,等對方聽不懂了問起來才加以注解的說古方式截然不同,支屈六就好比老鼠掉進了米缸里,聽得是抓耳撓腮,欣悅不已。至于自己原本來找裴該是什么用意?那誰還記得啊!

  從水鏡指引到三顧茅廬,然后孔明出山,火燒博望、火燒新野,接著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南下……支屈六嚇了一大跳:“曹操竟然如此雄強,擁有八十三萬大軍么?”裴該笑一笑:“請問貴……我軍幾何?”支屈六扳扳手指頭:“戰兵囊括騎步,大約五萬之數,輔兵、伕役,也有五六萬,總之十萬有余。”裴該就說了:“我來投之前,聽聞各處都說,石將軍有眾二十萬,或三十萬,這是為什么呢?不過虛張聲勢,以威懾敵人,號稱而已。”

  “那么曹操實際有多少兵馬?”

  “二十萬頂天了。”

  支屈六長舒一口氣:“如此尚堪與之一戰。”隨即想起來:“那馬幼常究竟是何人了?”

  裴該心說好吧,我都快把這碴兒給忘了,你竟然還記得——只得再把話題扯回去:“劉備在新野時,得了孔明之后,聲望日隆,荊襄九郡的士人皆來投靠,其中便有宜城人馬氏兄弟。時有諺語,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他終究大病初愈,本來精神頭就不大足,又說了那么多話,當下覺得嗓子有點兒發干,說到這里,不禁輕輕咳嗽了一聲。支屈六當即挺起腰來,梗著脖子大叫道:“水!人都死絕了么,怎么不端碗水來?”

  旁邊有仆役戰戰兢兢的,趕緊去倒了一碗溫水——裴該堅持要把井水煮熟了才肯喝,雖然只有短短幾天,仆人們也都習慣了——雙手奉給支屈六,支屈六卻又恭恭敬敬遞給了裴該。裴該接過來喝一口,潤了潤喉嚨,吩咐下人:“再給支將軍傾一碗來。”

  支屈六笑道:“我不是病人,天氣又如此炎熱——舀碗涼水來吧。”

  裴該講完了馬氏兄弟尤其是馬謖的來歷,心說要再這么講下去,直接就是半套三分啦,不知道啥時候才能落到正題……因此就先不提曹操八十三萬大軍下江南了,直接跳到蜀漢建立以后——“諸葛亮甚為器重馬謖,認定唯馬幼常可紹繼其謀略,日常待之,一如弟子。劉備臨終之時,卻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并未深信,終于導致一出祁山,無功而返……”

  支屈六追問道:“可是馬謖貽誤了軍機么?”

  裴該點點頭,就此開始講解一出祁山的戰事。他對這段歷史本來就很熟悉,也曾經做過一定的研究,當下隨手從旁邊撿來一枚枯枝,在二人中間的土地上勾畫簡易地形圖——“……街亭要沖,誰人可守?馬謖當即出班請令,說:‘末將愿往。’眾將都疑馬幼常從未統軍實戰,恐是紙上談兵,規勸孔明另換別將。馬謖急了,便道:‘某愿立下軍令狀,若不勝時,甘受軍法!’……”

  等說到馬謖在街亭查看地勢,見一土山,當道而立,便欲上山扎營,以阻魏軍的時候,支屈六突然插嘴問道:“此山廣狹如何?”

  裴該微微一挑眉毛,說你問這個干嘛啊?對于街亭之戰,史書上記載得非常簡略,光說馬謖“違亮節度,舍水上山”,以致大敗,至于具體過程如何,只能靠后世小說家腦補;而至于他究竟上的哪座山,也都眾說紛紜,裴該怎么會知道?

  支屈六回答道:“山若廣大,自可據守,魏軍難以遽圍之也;若其狹小,則恐被魏軍圍困。而且狹小山地,多數并無水源,強軍一日不食,猶能苦戰,但若半日不得飲水,便會徹底喪失斗志了……”

  裴該連連點頭,雖然不大情愿,還是忍不住夸了一句:“支將軍戎馬半生,果然是知兵者也,若與馬謖異地而處,必無敗理……”

  說完了馬謖在街亭的戰敗,消息傳來,諸葛亮趕緊分派兵馬,前去各城遷徙吏民、搬運糧草,準備退兵,結果司馬懿率領大軍突然間殺到,而西城中僅僅剩下一些文吏和數千老弱兵丁……支屈六忍不住大叫道:“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裴該說走不得啊——“主帥若是棄軍先逃,各部不得號令,必然崩潰星散,魏軍從后追殺,只怕七CD再難歸蜀。蜀中本來人口匱乏,若然去此數萬勝兵,則國家亡無日矣!”

  支屈六狠狠擰著眉頭:“那如何辦?蜀漢難道就此滅亡了不成么?”

  裴該笑道:“諸葛亮一世之杰,偶爾用人不明,以致于敗,但他自有退敵的妙策——主公交付支將軍以留守重任,難道便沒有他事可做了么?”突然間轉換話題,就好比說書人說到一個肯節上,突然間用醒木一拍桌案:“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支屈六這才抬頭瞧一眼天色,不禁心急,身子扭了一扭,可是又舍不得走,只好說:“主公交付的重任,我自然不敢輕慢……”這一大段都是在說劉備集團、蜀漢政權,而且裴該用上了評書口,所以就連諸葛亮“隆中對”的時候都稱呼劉備“主公”,支屈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傳染——“裴郎且將諸葛亮如何退去司馬懿說明了,我便告辭!”正在緊要關頭,你別賣關子啊!

  裴該說好吧,那我再多說幾句——防務重要,你可別再跟我這兒多耽擱了——“孔明洞開西縣城門,派四名老軍在門前灑掃,自身登上城樓,葛衣幅巾,手搖羽扇,隨二童子,捧一具琴……”

  支屈六一臉的茫然:“這是為何?難道他要降魏么?”

  “非也,孔明這是使的空城之計……”

  說到諸葛亮彈琴退兵,支屈六忍不住反駁道:“此事不可信。我聽聞司馬懿是晉國皇帝之祖,天縱英才,用兵如神,如何會為此等詭計嚇阻?即便恐有埋伏,大軍不入西城,遣一偏將率數千兵馬往探,亦不為難啊。”

  裴該笑道:“卿也知道司馬懿是皇帝祖先,晉人自然說他好話,即有短處,誰敢明言?司馬懿之短,便是多疑,且諸葛孔明用兵素來謹慎,司馬深知其人秉性,故此不認為他敢用險,孔明因而才能得手。是故用兵之道,首在知己知彼,孫子云……算了,時辰已不早了,支將軍還是請回吧。”

  支屈六無奈之下,只得起身告辭,但是留下話:“明日待我軍務畢了,還來聽裴郎說古!”

  走出門外,喝令守門的兵丁:“汝等好生看管……看顧裴郎,若是放他走了,我定要砍下汝等的狗頭,絕不寬赦!”

  兵士們一臉的茫然,心說我們原本接受的任務就是如此啊,還用得著你再跑來關照一遍么?而且這么兇……但也只能躬身領令:“必不敢有違將軍之命!”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