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百足之蟲,不死也僵

  安定郡內已經開始規劃和建筑堡壘,裴該也不便朝令夕改,但在反復忖度之后,還是同時用了陶侃的中策,遷徙一部分西戎到涇水流域來,以替代原本的盧水胡。

  主要也因為南安、金城、西河三郡內的戎部太多,先不論枹罕彭羌和吐谷渾,僅僅隴西莫折、無弋,南安赤亭等處羌部,還有少數幾家氐人、雜胡,一二十萬人,就全都擁擠在東起平襄、西到首陽、北達狄道、南抵襄武,這不到十萬平方里的地域內,再加晉民,人口密度幾乎為秦州之冠。對于一座大城市來,這或許算不了什么,對于農耕民族來說,也略嫌稀疏,但作為必須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雖然上述氐、羌有很多已經轉為農耕了——那就太過狹窄啦。

  西戎既密,就必然會對外擴張或起內部紛爭,這是靠政策解決不了的問題。倘若他們對外擴張,必侵晉土、擾晉民,即便他們內部紛爭,也可能跟養蠱似的,最終廝殺出一個大部族聯盟來。

  故此裴該就遣游遐前往游說,又召姚弋仲前來,推心置腹地懇談,讓姚羌作表率,東遷到安定郡內實邊。就這樣花了大半年的功夫,才陸陸續續遷來六七個部族、十萬之眾,以協助前軍守備安定。

  同時也在這些氐、羌中募兵——當然啦,仍然必須先送至長安附近編練,并且洗腦——以充實各部。此乃后話,暫且不提。

  至于馮翊的防御,就用了陶侃的上策。陶侃在馮翊郡內西御胡漢,北防劉曜,自然會反復派出探子,去勘察前往高奴的山川地勢,為此繪制了一幅詳細的地圖。不過說是詳細,既沒有等高線,又不似沙盤那么一目了然,他按查地圖解說了半天,裴該才能大致摸到門徑。

  陶侃建議,兩道向北,其東道便是沿著上洛水河谷而行。河谷中有些險狹地域,只要先當道搭起拒馬,再在附近丘陵上建幾座哨塔,便可堵截來犯之敵了。第一座壘設置在境內——雖說這年月的邊境線沒那么分明——在粟邑以北八十里外,大概后世的黃陵縣附近。當然啦,裴該記不清后世的地名了,他給這座堡壘現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殺曜”。

  西道起自北地郡境外的漆垣故城——漢代時屬上郡——當殺曜堡西南方八十里,有小路可通東道,用以保障北地郡。等兩壘俱成后,可以再從殺曜堡繼續分道向北方推進,東道仍沿上洛水河谷,到故漢甘泉縣附近,每隔兩日途程、七八十里,再筑二堡。西道在東道西三十到六十里,曲折環繞,共筑四壘,繞出高奴之后。

  等到這些堡壘全都完工,就大致可以挺進到劉曜鼻子底下去了,并且形成半包圍之勢。且看你劉曜敢不敢來打!

  而在裴該心中,尚有另外一重謀劃,即利用五到十年的時間,無論是關中晉民繁殖,還是從它處遷晉民入關,都可以陸續充實于堡壘間的地段——或許也加上少量西戎——如此則不僅僅將邊境線北推,擠壓胡族的生存空間,還有可能恢復兩漢時代的實際疆域。

  漢代在馮翊以北還有上郡、西河,乃至朔方、五原、云中等,直抵河套地區,只有真正控扼河套,才有可能阻止大的北方游牧行國的產生。裴該的志向,并不僅僅恢復西晉舊疆而已,他心心念念的,乃是恢復漢疆,甚至于提前建成盛唐一統之勢。

  二人正在埋頭商議筑堡之事,突然間有后軍哨探來報,說胡漢兵馬正陸續向采桑津集結,看似有渡河來襲之意。裴該聞報,微微一愕,隨即笑道:“終于來了。”

  陶侃瞥他一眼,緩緩地說:“劉粲來得甚遲啊……”

  胡漢所據河東、平陽、河內等郡,乃是黃河以北的膏腴之地,土地開發較早,加上又陸續從河南、關中擄去了不少的人口,就理論上來說,已然取代河南成為全中國最富裕的所在。若僅以紙面上的生產力來論,胡漢政權仍居天下首位,擁有兗、豫和司隸河南地區的祖逖排名第二,裴該的雍、秦二州,與石勒的冀、并二州,大致并列第三。

  江南地區若非裴、祖北伐成功,大群南下移民紛紛北歸,或許有機會躍居第三的,如今卻只能與巴蜀并列第四。而即便裴該再加上遙遠的徐州,石勒再加上新得幽州半壁,論傳統耕地數和戶口數,亦皆難與平陽、洛陽相拮抗。

  所以平陽政權不可能始終窩著不動,而只知防守黃河天險。去歲并州大蝗,波及平陽、河東,加上劉粲、劉曜盡皆新敗,被迫息兵養馬,暫且蟄伏,猶有可說。今年蝗災移去了冀州,平陽和關中一樣,都為平年,那就不可能毫無動靜了。

  再者說了,劉曜南下侵擾,難道就沒有平陽方面的授意嗎?若無平陽之命,即便劉曜敢來,劉虎也未必肯動,這很明顯是對關中地區發起進攻——即便不是全面進攻——的征兆。

  只是,倘若雙方配合密切,當彭夫護才入安定,劉虎方下馮翊之際,劉粲就悍然揮師西渡,則必然對陶侃的大司馬后軍造成強大壓力。陶侃對此已有防范,早便擬定多份預案送到了裴該案前,還計劃萬一戰事不利,便再次退歸大荔,利用牢固的城防抵御胡師,再請裴該將生力軍源源不斷送至前線——甚至于調秦州諸戎從征。

  然而實際事態卻并沒有發展到那一步,劉粲整比劉曜慢半拍,一直要等彭夫護和劉虎全都被擊退,這才姍姍而來。這固然有通訊、交通不發達,相距遙遠的兩支軍隊很難密切配合之故,但其中,難道沒有更深層次的緣由嗎?終究劉粲也不是笨伯啊。

  陶侃因此才說:“劉粲來得甚遲啊……”裴該則站起身來,背負雙手,透過窗欞遙望室外景色,緩緩地,貌似是自言自語地說道:“秋之將盡,寒冬降臨,即便百足之蟲,不死也僵。”

  劉曜還在做相國、大單于的時候,剛愎自用,獨攬朝政,但當他終于得償所愿,晉位皇太子之后,姿態反倒相對放低起來,肯于傾聽諸多老臣的意見了。這主要是因為此前他主要的目標是擠垮劉乂,此事不可謀之于眾,老臣們也未必肯幫忙出主意;而當太子寶座終于到手,眼瞧著皇帝大位也非遙不可及,似乎再沒有什么人可以搖撼自己的權勢了,劉粲才終于把主要精力從攬權轉向了國事。

  再加河南之敗,以及劉乂“清君側”,多少也給這個年輕人的雄心壯志兜頭澆了一瓢冷水,使其驕焰漸息。

  因此面對嶄新的時局,劉粲便召太師劉景、太傅任顗、太保朱紀、大將軍劉驥、大司徒劉勵、司隸校尉喬智明等重臣商議對策,最終得出的方略是:

  “東用石勒,西撫劉曜,北和鮮卑,南控大河,秣馬厲兵,再謀河南、關中。”

  為此,不但加封石勒為趙公,還拜晉陽守將石虎為征北將軍,封上黨縣公,同時遣使北上,去嘗試與拓跋鮮卑結盟。郁律對此明面上的表態是:“我為晉之代王,終不背晉也。”私下卻暗示可在邊境互市——因為劉琨的敗逃,使得拓跋鮮卑很難再得到來自中原的物資供給,而他暫時又沒有必勝石虎的信心,那就只好跟胡漢商量著討要了。

  由此可見,在局勢基本不變的前提下,拓跋郁律不大可能再大規模揮師南下,且若局勢向胡、羯方向全方位偏轉,郁律也有許盟甚至于向漢稱臣的可能。

  北線既然暫時無憂,那就要嘗試對南方用兵了。劉粲本人是主張自河內渡河,直取洛陽,或者從河東南渡,爭取切斷河南與關中的聯系的,認為唯此才是掏心之策。他說:“若司馬鄴在長安,所在遙遠,或不易取,天幸今歸洛陽,與我止一水之隔。若能再破洛陽,或擒或逐司馬鄴,則南人之氣必墮,皇漢復興可期!”

  但是其弟濟南王、大將軍劉驥卻提出反對意見,拱手說道:“阿兄,今國中糧秣不足,各部人心不齊,不可奢望一戰而敗南軍,只能徐徐侵削之。曩日之所以能破洛陽,為彼重臣不和,司馬越、茍晞相爭,且其時趙公與王彌尚在河南,則即便無寧平城之勝,我圍洛陽,司馬越等亦不克來救。今則不同,祖逖奄有兗、豫,削平割據,裴該鎮守關中,出關而旬日可抵洛陽城下。則若我攻洛陽時,裴該來救,甚或王敦也自荊州北上,其勢危殆……”

  劉粲擺手搖頭,說:“卿等尚以裴該為晉之純臣么?我早便說過,彼歸晉主而留臺關中,是欲自王也。”

  司隸校尉喬智明道:“其唯如此,方才可慮。倘若裴該擁晉主于長安,急受我攻,祖逖未必往救,而必請遷晉主,避之于洛。而今晉主還洛尚不足一歲,豈有還歸長安之理啊?則若洛陽懸危,裴該必不肯袖手旁觀。晉已下詔,使討司馬保,則司馬鄴敗,裴該不能在關中復立司馬保,司馬家余人,聲望也皆不足,彼又豈肯失此大義旗幟,而成為天下之共敵呢?”

  劉粲垂首不語。

  劉驥續道:“臣弟以為,與其攻洛陽,不如試取關中。如攻洛陽,須請趙公發兵兗州,作為策應,但聞冀州大蝗,趙公未必便肯發兵,則是我獨當南軍,勝算渺茫。若攻關中,則可使雍王南下,以擊其側……”

  劉粲問道:“若祖逖往援,又如何?”

  劉驥答道:“可命趙公佯渡河,以牽制祖逖。今晉主在洛陽,祖逖又豈肯虛其都而率主力西救啊?若攻洛陽,則如臣弟此前所言,裴該斷無不救之理了。”

  太師劉景也說:“今國家精銳,皆在平陽,河東、河內則塢堡縱橫,多晉人世家,只是暫且羈縻而已。則若攻洛陽,必由河東、河內,路途遙遠,倘若彼等晉豪驟起異心,恐怕會斷我運道。而若攻關中,自平陽西向二百里即可渡河,途程既近且安……”

  大司徒劉勵趁機插嘴,說:“今歲料是平年,然臣預先計點,秋后所得未必豐盈,恐怕難支大軍久征于外。是以臣贊同太師所言,與其遠向河南,不如近向關中。”

  喬智明道:“晉主前有詔,討伐司馬保,則今歲秋后,裴該或將西征秦州……”劉粲微微頷首,喬智明得此鼓勵,就放心大膽地一口氣說下去:“若彼不征秦州,則司馬保將再斷隴道,我若西渡,即涼州張氏也不能往救,敵勢必蹙;若其往征秦州,我正好趁機攻取馮翊,馮翊下,一馬平川,可抵長安。”

  劉粲沉吟道:“我本意攻洛陽,是欲召石勒率師來合,然而大將軍所言甚是,冀州大蝗,石勒或不肯來……”說著話,似有意似無意地從鼻孔里輕輕哼了一聲——“然若攻長安,難道劉曜以喪敗之師,便敢奉命夾擊么?”

  喬智明笑道:“臣有一言,或有冒犯,殿下勿罪。”

  劉粲道你放心大膽地說吧,我不怪罪。

  喬智明便道:“殿下此前因勢所迫,封其雍王,則關中土地,本為雍王所有。今若殿下率師西渡,所得馮翊乃至長安,難道會拱手讓與雍王不成么?他若肯來相合,尚有可說,若不肯來,正好罷雍王之封。如此情勢,雍王也必然明白,是不肯按兵作壁上觀的。”

  太保朱紀也建議:“臣意可詔樓煩公(劉虎)南下,與雍王相合,先擊馮翊,而我趁勢渡河西進……”

  劉粲在經過仔細考慮過后,最終還是接受了劉驥等人的建議,于是才剛入秋就開始核算收獲,分派物資,調動兵馬,打算渡河西進了。就此才有了彭夫護的侵擾安定,和劉虎的南下馮翊。

  然而雙方的配合極其糟糕,一直要等彭夫護和劉虎全都撤了,劉粲才姍姍來遲。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其實正如裴該所說:“百足之蟲,不死也僵。”

搜,最全的書,請記住螞蟻閱讀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