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郁律盛情接待了游遐、盧志父一行人,對于盧志父轉達裴該的請求,也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下來。
其實郁律跟劉琨并沒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故而當日羯軍入并,劉琨苦苦請援,郁律因為才剛繼位、族內不穩,竟然不發一兵一卒相救援。但這回裴該不過請他寫信去威嚇段氏,又不是真的領兵去“迎接”劉琨,那這惠而不費的順水人情,不做白不做嘛。
就連書信都是裴該授意盧志父寫得的,郁律光提筆在后面畫了個圓圈,算是署名,即命拓跋頭為使,前往薊縣。
拓跋頭當日從胡營中逃回來,備述前事,郁律倒是也沒有責罰——我也沒想到劉粲會率兵去征關中啊,那你半道兒上被人攔住,有情可原。再者說了,倘若劉粲戰勝,攻入關中,那我或須改弦易轍,切斷與晉人的聯系,你見不到裴該正好。
很快消息傳來,晉軍大勝,郁律便打算再遣拓跋頭二番南下,去覲見裴該。可是拓跋頭才剛動身,于路便撞見了游遐一行,就此相攜而返。
盧志父跟拓跋頭是舊識,趁機就對他說起了裴熊的下落。具體裴熊跟大司馬是什么關系,怎么這一鮮卑人就一轉眼變成裴氏家奴了,盧志父也不清楚,只是說大司馬愛“拂竹真”之勇壯,留其為將。
拓跋頭倒也不惱,反倒說:“此兒能得裴公青睞,是他的福氣啊。”
開玩笑,裴該才剛率軍在河西擊破胡漢舉國之兵二十萬,那我還有必要特意跑去覘看晉軍是否勇壯嗎?這么可怕的勢力,連我都想要投靠啊……
隨即一行人在平城拜見了拓跋郁律。
鮮卑拓跋部,也可以說代國,其都城本為盛樂,大概在后世的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附近。其后猗盧為了接應劉琨,請割馬邑、陰館等五縣,進而逐步吞并了雁門郡,修繕其平城縣,定為南都(此為舊平城,后來北魏初期的首都平城,則屬大同市,與盛樂基本上同一緯度)。此后幾代拓跋氏大單于、代王,都會在南北都之間來回躥——北歸是鎮定本部,南巡則為安撫晉人。
此番是因為關中大戰,郁律急于得到勝負的消息,方便他做出決斷,因而特意徙來平城——游遐等人因此倒是少走了一百多里路。
隨即拓跋頭就率領使團,將盧志父暗藏在其中,東行向薊縣出發。至薊之后,盧志父打聽到盧諶所在,前往相訪,盧諶倒是吃了一驚,問道:“汝如何來此?一向在何處容身啊?”
想當年盧諶率其族前往投奔姨丈劉琨,盧志父卻偏偏覺得劉琨難以成事,故意背道而行。但他因為貌丑,又加是盧氏庶族,到哪兒都混不開,最終還是投到了三臺劉演的麾下。其后劉演戰敗,輾轉歸依乃叔劉琨,跟盧諶提起來,你們家那個丑小子,前此我派他前往幽州公干,結果一去不回頭,說不定已經被王浚給宰了……
所以今天盧湛見到盧志父,穿得體體面面,不象是風塵飄零的樣子,就問他,你這幾年都跟哪兒呆著哪?難道一直在幽州?那為何不早來見我啊?
盧至父面露得意之色,拱手道:“好叫叔父得知,小侄今在長安裴大司馬幕中為參軍事。”
盧諶未免心中不悅——你這小子,一向跟我不對付,我說東,你一定要向西,我依大司空,你投大司馬……而且這才短短幾年啊,竟然得在大司馬幕中擔任要職,就品級而論,就快跟我平起平坐了,這真哪兒說理去……
再一想,也對,裴該崛起也不過數年間事,而盧志父失蹤的時候,裴該可還在徐州屯墾呢,若是當時便已依附,水漲船高,他跳得比我快很正常啊。便問:“既在大司馬處,緣何又還幽州?”
盧志父乃正色道:“大司馬使小侄來見叔父,籌謀援救大司空之策也。”
他說方才我在野外隨便找幾個晉人打問,大致情況也都了解了,那我就不明白啦,劉遵何以膽敢閉壘以抗段氏啊?辟閭嵩他們又怎敢妄起兵變劫人之心呢?大司空既然不在,那么這些從并州逃來的晉人,究竟歸誰指揮?“始仁將軍,見在何處?”
劉演劉始仁是盧志父的故主,盧志父知道他不但是劉琨之侄,而且深受器重——故此才會命其逾太行而兵向河北,一度占據了鄴城、三臺。
劉琨兩個兒子:庶長子劉遵,曾經被送去拓跋猗盧處做人質,長達數年之久,要等猗盧遇害,拓跋部內紛,他才在箕澹等人的衛護下,離開平城,逃歸晉陽——所以他在并州晉人中間,威望不高;嫡子劉群,則為段末柸所俘。
但劉琨本人是次子,他上面還有一個早逝的兄長劉輿,劉輿生五子,長男就是劉演劉始仁,襲爵為定襄侯,拜輔國將軍、行北中郎將、兗州刺史;次男劉戰歿,三男劉挹、四男劉啟,五男劉述,并在軍中。
此外,劉琨的至親尚有姨甥盧湛、溫嶠和內侄崔悅。
因此盧志父就不明白了,劉琨不在,眾人當擁劉群為主,劉群既然也不在,無論朝廷官爵,還是親屬關系,就該聽從劉演的領導——劉遵雖然是劉琨親兒子,卻且排不上號哪。況且除劉演外,尚有其弟三人,有盧諶、溫嶠等,理論上誰來暫且當這個家,都比劉遵合適啊。
好吧,就算眾人擁戴劉遵,那而小子輕率妄為,導致喪敗,暫且不論。那后來辟閭嵩等人作亂又是怎么一回事兒?難道他們不先稟報劉演、盧諶等人么?倘若劉演、盧諶等策謀此事,還則罷了,問題很明顯這幾位都沒有摻和啊,否則段匹磾豈能容得他們繼續活蹦亂跳的?這幽州的晉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兒,到底有領導沒領導啊?
盧諶聽問,不禁面露尷尬之色。他仔細想了想,斟酌言辭,好不容易才把這個問題向盧志父說明白了——原來劉琨屬下,各自為政,只聽他一個人的,一旦劉琨被拘,就徹底變成了一盤散沙。
因為劉琨腦袋上頂著好幾個頭銜,既是朝廷的大司空,又是并州刺史,還兼都督冀、幽、并三州諸軍事(王浚被殺后),他因此把麾下將吏也分成了三套班子,互不統屬。好比說盧諶乃是并州主簿,溫嶠是三州都督參軍事,崔悅是司空府從事中郎……
實話說這三人關系還不錯,倘若都能將各自的系統整合起來,戮力同心,是有機會把劉琨部署全都擰成一股繩的。問題盧諶管不了并州諸守相,更管不到劉琨來到幽州后新署的幽州諸守相;溫嶠不可能制壓劉演;崔悅在司空府里也只是第三號人物而已……
至于劉演,他早就已經離開了并州系統,加之此前兵敗,喪師失地,在整個劉氏家族中的話語權就此旁落,如今也就只能管管自己幾個兄弟了。
盧志父聽完,不禁瞠目結舌,心說我就覺得大司馬有輕大司空意,就劉琨麾下這種架構來看,落到今日這般田地,真是一點兒都不冤啊……我當日不肯跟著盧諶北上依附,本是就形勢來分析的,并州貧瘠,又緊鄰平陽,很難有發展的機會,一個不慎,還容易傾覆;今天倒是瞧明白了劉琨本人的能力,不出大司馬所料。幸虧我當初沒去投他,也幸虧劉演喪敗之前,我就先期離開了。
可是自己此番受命前來,就是要援救劉琨,我一個人勢單力孤,必然難以成事,需要仰仗其部屬,但他的部屬都是這么個德性,我又從何借力呢?
不禁垂下頭去,沉吟不語。
盧諶大概明白自己這個從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便勸慰道:“我等亦每日籌思,救護大司空,且欲成功,必須使人心歸一,不可再自行其是。溫泰真這數日來,都在籌謀此事,崔道儒亦多方奔走游說——可待二人前來,一并相商。”
盧、溫、崔這三人,最近見天兒地開小會,商議對策,然后再一次開會,盧志父作為大司馬裴該的代表,就也列席了。會上,盧志父一針見血地指出:“段匹磾既幽囚大司空,又曾起殺心,則欲以良言規勸,使其改悔,難若登天。今唯以勢迫之,使其不敢妄下毒手——是故大司馬使我就拓跋處求得書信,以恐嚇之。然而拓跋終不肯為大司空而揮師東向,此計無長久之效……
“今聞自并州東徙之晉人,軍民二萬有余,加之所附幽州晉人,不下四萬眾,若能同仇敵愾,匹磾必懼,不敢謀害大司空,乃可徐徐謀劃救出之。”
隨即他又問了:“但不知若救出大司空,又將置于何處哪?”
崔悅疑惑地望著盧志父:“卿此言是何意啊?”
盧志父乃道:“行前大司馬與我言道,盟既背,則無信,人無信,不可依。倘若大司空能得生還,不宜再居幽州,以免為段氏、羯奴兩向夾擊,如虎入柙,無處可逃。不如率部南下,到青、冀之間,與厭次邵嗣祖相合,則背有兗、徐為憑,進退自如,方便展布。”
裴該是覺得劉琨即便此番能夠逃脫厄難,也不宜繼續呆在北邊兒了,因為他在幽州純屬客將,基本上地盤兒都被段氏所據,就連日常糧秣供應,都得仰賴段氏的鼻息,則一旦段氏不可靠了,你還能有發展的機會嗎?不如退到厭次附近去,同樣可就近威脅石勒,即便兵敗,尚可遁往徐、兗。
否則你若在幽州被段匹磾和石勒夾攻,那徹底是死局啊,跑都沒地方跑去。
——這年月的冀州東部,沿海地區多灘涂、鹽堿地,戶口非常稀少,因而地方政權的控制力也弱,完全可以沿著海岸線一路南徙——段文鴦南下增援厭次,就是走的這條道兒;溫嶠多次奉使中原,也是走的這條道兒。
然而盧志父才剛說出的裴該的建議,溫嶠就搖搖頭,說:“卿思慮得未免太遠,且待救出大司空后,再定行止。”
其實他心里明白,劉琨有九成是不肯南徙的。其實當日丟失了并州,被迫東來依附段氏,就有人提出過類似建議啦,卻被劉琨當場給否決了。想當初劉琨坐擁一州,鮮卑為援,是何等的意氣風發,結果一朝喪敗,棄州而逃……即便逃到幽州,那也屬于他三州大都督的轄區吧,不必為恥,可若是一口氣跑到冀州南部甚至青州去,他哪兒還有臉面歸見朝廷同僚、中原父老呢?
而且劉琨和祖逖雖是好友,相互間的競爭心理也很強,想當年祖逖攻入洛陽,消息傳來,劉琨就說:“不意祖某著吾先鞭了。”祖逖家世比劉琨低,起步也晚,如今卻立朝為驃騎大將軍、平尚書事,名位還稍稍高過了劉琨,那劉琨又豈肯輕易南下,要背靠著祖逖的兗州以求活命啊?劉越石心氣是很高的,他必然拉不下這個臉來……
因此,倘若盧志父說請大司空南下,是我本人的想法,溫嶠等人必加駁斥,但既然說是大司馬的意思,那三位就不便明著表示反對啦,只好說你想得太遠了,咱們還是先謀劃怎么救援大司空為好——別跑題。
這些天來,溫嶠等人一直在各處串聯、游說,想要把人心全都聚攏起來,統一號令,共同進退——別再象辟閭嵩他們幾個那樣,自行其事,不但自己事敗身亡,還把劉琨往懸崖邊又推搡了一步……
而且溫泰真也郁悶,心說盧子諒、崔道儒你們倆是怎么一回事兒?我急著跑洛陽去為段匹磾請官,好使其不敢遽害大司空,你們倆留在幽州,合著一個來月啥工作都沒干,就光大眼瞪小眼了?也是我走得急,沒來得及叮囑你們,可我本以為你們倆也是有腦子的……
一直等到溫嶠回返,才開始做統合工作。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把一盤散沙重新捏合起來,難度太大且不去說,這三位也都沒有足夠的名望促成此事。因而連續跑了好幾天,成果寥寥。
溫嶠說統合工作咱們還得繼續做著,但必須別謀良策,拖延時間,別讓段匹磾再起殺心。四人商議許久,最后總算是拿出了一個貌似還算穩妥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