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熊悌之中箭

  就在周訪進攻漢中的同時,王敦依約乘大舟船溯江而上,千里進兵,直向巴東。

  晉將李恒、田嵩擔任先鋒,直到進至宜都郡治夷陵之時,方才聽說了巴東失守的消息,忙遣快船往報王敦。王處仲還在江陵,急問參謀錢鳳、沈充道:“不想楊謙等如此無用,旬月之間,巴東陷敵,我軍當如何應對才是啊?”

  錢鳳拱手道:“此上天固欲使明公立功也!”隨即解釋:“氐賊方得巴東,人心尚不能定、城池尚不能整,我以大軍臨之,頗有勝算。若待彼等立足已穩,攻伐便難了——理當速進。”

  王敦問道:“魚復諸城,皆落賊手,勢險難登,如何攻取啊?”

  錢鳳獻計說:“是以臣云若待氐賊立足已穩,進退有據,實難攻取。且我等自東來,若是仰面登山而攻,實難克陷。今可不理諸城,大船溯江而上,直取臨江——彼處地稍平,方便與敵對決。”

  沈充擺手道:“不可,不可。我若棄巴東直上,若為氐賊抄掠后路,斷絕糧秣,則是身陷死地,勢難返鄉哪!”

  錢鳳笑道:“氐賊本是略陽戎狄,素不習水戰,李特父子犯蜀地諸郡,徒恃步卒,安有舟船啊?彼若有船,必當前來逆我,若不來逆,是于水上無可奈何我。今我千里而來,所部皆水師,并無步卒,倘若舍舟登岸,以我之短,攻敵之長,勝算渺茫;乃當以我之長,攻敵之短,舍巴東而向巴郡,則巴東之賊必還師來阻。

  “我雖溯江而上,士卒安居舟中,可得歇息;彼自陸路來逆,攀山涉水,必然疲憊。到時候以生力之軍,當敵疲弱之師,豈有不勝之理?”

  然后又警告王敦說:“然我若敗敵巴東之卒,成都必然大遣軍來援,我師孤懸于外,其勢難久,萬不可與之拮抗,只求收復巴東,明公便可向朝廷奏捷。巴賊見我不動,必將全力往敵周士達,周士達進無去路,退失荊襄,便只能俯首而臣從于明公了。”

  本來他們就上奏伐成是假,驅逐周訪、吞并荊州是真——所以才只率水師來,而不攜步軍,若從陸路千里進取蜀地,成本未免太高了——故而錢鳳提醒王敦,您可千萬別因為打了一兩場勝仗就忘記了初衷啊,一旦陷入與成軍的長期對決,我軍只有水師,而且運路太遠,實在沒有多少勝算哪。

  王敦沉吟良久,說道:“暫用世儀之計,且觀成效。”便命李恒、田嵩繼續進軍,且待進入巴東境內,探查明白了敵情后再報。

  王敦自將主力于后,大小舟船百余艘,前出至夷陵西北方向的峽口,再問前軍所在,得到回復說:“才入峽口不遠。”王處仲大感疑惑:“我在江陵時,彼等已至夷陵,如何進軍如此迂緩?難道是氐賊有水軍來逆么?”

  小校稟報說:“峽險流湍,不利舟行,且多處只能以人力拉纖而上,帆、櫓無用,是以遲緩……”

  王敦聞言,大吃一驚,急忙命人尋來附近土著,詳細探問由此而向巴東的水文、地理,問完了話不禁撫膺喟嘆道:“世儀誤我!”

  按照錢鳳的意思,咱們只管從水道前進,不用理會陸上敵人,等到一口氣沖過了巴東郡,則李壽聞報,只能從陸路來追,我以逸待勞,就可以打一個大勝仗,進而恢復巴東。可問題是,從夷陵往西,就是后世所謂的“三峽”地區,水流湍急,舟船難過,很多地方只能靠著派人登陸去拉纖,才可能將船只拖過險灘。

  既然如此,那么自水路直過巴東,就是一句空話啊,若不登陸,你根本就過不去,倘若登陸,山上諸城壘控扼江岸,只要一頓亂箭,你上岸的士卒連纖繩都來不及扛起來,就得盡數喪命!

  關鍵錢鳳、沈充都是江左人氏——同出吳興郡——一輩子都沒來過江右,遑論巴蜀,基于這年月的資訊水平不發達,對于“三峽”之險壓根兒就沒概念。錢鳳還琢磨呢,都說巴地險峻,那咱們不打陸上走,而從水上過,不就沒事兒了么?

  至于王敦,他此前也沒怎么到荊州來過,一直坐鎮江州,督著陶侃、周訪、甘卓等將征剿流賊。加上此番本意只是進駐巴東,耀武揚威一番,以向朝廷表示:我策應過周訪了啊。然后掉過頭來,就去幫忙兄弟王廙收取荊州。既然根本沒有真跟巴氐見仗的意圖,所以對于長江中上游的水文、地理,也就沒怎么提前做過功課。

  可是誰想到才走半道兒上,巴東郡就丟了,那你總不能止步于魚復以東,逡巡不前吧——距離戰場太遠了啦,肯定說不過去。故而錢鳳才獻計去取巴東,但……因為對地理因素的不了解,徹底就是空中樓閣。

  好在長江險狹之地,是從荊州境內就開始了的,不必進至巴東以后,才碰上這么懊糟的事兒。王敦心說倘入巴東,再逢險灘,被迫要命士卒拉纖而過,必為氐賊所敗,然后我溯江而上,進難退易,肯定就全師潰散,收都收不攏了……

  急命前軍,進至巫縣而止,再別往前走了!

  然而僅從夷陵而至巫縣,四百里水道,王敦的舟師就走了整整十天,幾乎比走陸路還慢。等到了巫縣,王敦的雄心和耐性都已經被如此險峻的山水之勢給磨平了,加之糧秣物資準備得不充分,就已經有了退兵的打算。他遣李恒、田嵩率部登陸,哨探而前,囑咐說若逢敵軍,可稍稍嘗試,若見敵勢大,或者地理狀況實在對我不利,那就趕緊退回來,無謂損耗實力。

  李壽在魚腹城中嚴陣以待,一直等到成都派來了五六千的援軍,卻遲遲等不到敵人過來,他心中疑惑,便親率數百兵卒向東方哨探,迎面正撞見晉軍前鋒。雙方甫一接觸,李壽登高憑下,直薄晉陣,手刃田嵩,李恒驚慌而走——數千晉軍竟為不足己方兩成的成軍所破!

  這下子王處仲徹底澆滅了伐蜀的念頭,便即退返江陵,轉由陸路去取襄陽。李壽探查到晉軍遠去,便留下副將守備巴東,自己急往漢中來救楊虎。

  李壽基本上可以說沒有遭逢到晉軍主力,另一方面,王達先發抵達沔陽,可是左等不見晉人,右等不見晉師,同樣撲了一個空。

  因為熊悌之尚未進入漢中地界,就突然間得到后方傳來急報,說是仇池氐一時俱反!

  主要也是梁懃在武都縣中,對于仇池氐的壓迫過于深重,這一則出自他的私心,另方面仇池氐和宕昌羌本有宿怨,那不趁此機會報仇,更待何時啊?他本人收拾氐人發三分力,下至小吏,就能出到五分力,再至陸續遷來占地的羌人,那就能夠出到十足十啦。

  本來楊氏滅族不久,氐中豪酋也多為晉人和羌人所殺,群氐氣沮且無首,只能忍氣吞聲,苦捱時日。可巧這回南征漢中,梁懃不但自己走了,還帶上了兩千羌軍,于是諸氐得此機會,暗中串聯,等計算大軍已入敵境,便即洶涌而起。

  ——當然啦,他們沒能算到,無論梁懃還是熊悌之,行軍速度都極其的迂緩。倘若晚數日再反,估計老熊絕不敢輕易地敵前回師。

  叛氐里應外合,瞬間便打破了武都縣城,將城中無論晉、羌,盡數殺卻,然后又東向而攻下辯。四鄉氐人越聚越多,將近萬眾,將下辯城團團包圍起來。

  下辯城內只有武都郡守,以及“武林營”副督、司馬等統領著不足一千守軍,而且多數是新募未久,還沒來得及送長安去整訓的——終究裴該要求各地新募兵卒都先整訓一道,說起來簡單,計算路程和花費,其實不怎么現實,若非緊要地區,只得暫緩執行——不敢出戰,只能動員青壯,登城死守。

  熊悌之匆匆率軍回救,北歸的行軍速度比南下快了一倍還不止,短短三日,便至城下。老熊也是真急了,武都氐亂,攻城陷邑,自己身為鎮守大將,必須擔負起主要責任來,暫且不論,這我數月來辛苦搜集的錢財寶貨,以及十多名侍妾,可全都在下辯城里啊!

  老熊也不是沒有勇氣的,雖然近年來壯志磋磨,頗有就此止步之意,可若是誰想把他艱難奮斗所得全都擄去,一朝打回解放前,那他也斷然不肯干休,必要跟人拼命。于是不管不顧,便即揮師直取叛氐。

  然而“武林營”雖是晉軍精銳,終究十數日山地行軍,人皆疲乏,馬也掉膘,驟遇三倍于己的叛氐,難免將無斗心,卒有懼色。叛氐知道若為晉軍所敗,己族恐無孑遺,因此人人拼死,竟被他們沖垮了晉軍前陣,直向熊悌之當面殺來。

  激戰之中,一支流矢飛來,老熊不及躲避,正中肚腹,并且穿鎧而入。他不禁大叫一聲,跌落馬下,晉軍因此氣奪,導致全線崩潰。

  后退二十里,軍將們重整隊伍,軍醫這才來得及聚攏過來,探看主將傷勢。他們以利刃割開衣甲,做好了各種準備工作,然后戰戰兢兢地拔出了那支羽箭——原本怕是會大量出血,必須及時封堵的,誰想到竟然……只有幾道血痕?

  原來是老熊腹部脂肪太厚,這支箭雖然破皮入肉,卻并沒能夠穿透脂肪層……

  知道自己不但內臟沒有受創,就連血都沒怎么流,原本躺在擔架上呻吟喘息,仿佛隨時都會斃命的老熊,瞬間就坐起來了。隨即環視左右,低聲道:“我這是欺敵之計也,要叛賊以為我已死了,乃可不設備……”

  于是裹創而起,點選了三百銳卒,讓他們好生歇息,等到天黑時分,去夜襲下辯城下的叛氐。叛氐果然不設訪——其實都是臨時嘯聚而來,并無統一指揮,想要設防也沒人統籌——加上根本不習慣夜戰,就此被晉軍一舉而破。

  隨即熊悌之進入下辯城,安撫百姓,繼而揮師殺向武都縣。直到這個時候,梁懃才領著羌兵趕回來——老熊瞧在那些財貨、氐女的面上,臨回師前派人通知了一聲梁懃,否則他很可能就回不來啦。

  晉軍圍攻武都三日,便將城池攻破,將城內氐眾斬殺一空。隨即熊悌之便分派兵馬,在武都縣內展開了拉網式大搜捕——舉凡戎人,不論男女老幼,皆上繩索,有敢拘捕的,即刻斬殺不赦。

  ——這還是有郭默在北地殺彭盧,遭到裴該呵斥的前車之鑒在,否則怕是沒有捕,而只有殺了。

  前后斬殺仇池氐人將近萬眾,捕得兩萬掛零,其中也混雜了不少才剛遷過來的羌人。梁懃跑去向熊悌之索要自家族屬,熊悌之正恨著他呢——要不是你治理無方,氐眾如何會反啊?害得連我都中了一箭,險險喪命——愛搭不理地回復道:“都是戎族,如何分得出來?”

  梁懃說看服色就能分辨啊,熊悌之道:“都非我晉衣冠,戴羽裹皮,有何分別?”梁懃又說聽語言也能分辨啊,熊悌之道:“禽獸之語,誰耐煩去聽!”

  梁懃無奈之下,只得再備厚禮,贖回來大多數的羌人。這趟他的損失可太大了,不但武都縣內產業多遭氐人搶掠,而且還得額外掏出一筆費用來央告老熊;更要命的是,氐人皆被老熊所捕,他想從氐人身上找補回損失來,都得不著機會……

  熊悌之幾乎捕盡武都縣內仇池氐,卻不知道該當如何處置才好,乃問張節,說:“掘個坑都埋了,最為省事,偏偏大都督懷仁心,即西戎亦不讓多殺……”

  張節道:“大司馬是為安撫西戎。隴上氐部正多,若將我等族滅仇池之事宣揚出去,難免兔死狐悲,或起反意……即羌人乃至別部雜胡,亦未必樂于見此。我方出城觀看俘氐,泰半老幼婦孺,乃可將婦人皆配士卒與郡內晉人,將老與太守安置——彼如何處,不關我等事也。”

  于是一腳把皮球踢給了郡守,郡守也感頭大,最終只得找些貧瘠土地,安置這些氐人老幼——其實是任憑他們自生自滅罷了。

  如此一來,“仇池氐”就徹底成為了歷史名詞。

  更新速度最快趕緊來閱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