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之時,尚書省的結構還比較粗疏、原始,雖亦分曹理事,但職權劃分遠沒有后世六部制時代那么明晰——二十三尚書郎守三十二曹(最多時候有三十五曹),即為明證。簡單來說,六位尚書是各有其主管方向的,但僅僅方向而已,于細部并無明確劃分,而且誰若是事忙,把本管事務轉交給其他尚書處理,也屬尋常之事。
于是乎絕大多數公文,就這么著落到了殷嶠的案頭。
主要就在于,他家世低、資歷淺,不能跟那些世家出身的同僚相比。目前二仆射、六尚書中,除殷嶠外,也就只有祖納出身較低,但一方面祖士言本乃文學之士,就不怎么通曉細務,二來仗著祖逖之勢,要為整個祖黨統籌,遂于具體政事,并不怎么關心。
因而大家伙兒都覺得,殷尚書能者多勞,你多管點兒事是正常的嘛——論出身你跟那些小吏又有什么區別了?甚至于還不如大多數的尚書郎呢!
另方面殷嶠既受裴該信重,得以顯拔,他也不大瞧得慣同僚們的作派,本有主動攬事的傾向。只是這工作么,你只要攬上一回,那以后就都是你的了,多勞被認為是正常,恢復原狀反易遭人譏嘲。殷嶠終究根基淺,又生怕遭人捉著錯處,再如李容一般被逐,那就有負于大司馬的厚望了,就此不敢稍存懈怠之心。
只是心中難免郁悶,尤其正當秋賦征收和大軍御羯之際,日常事務,更比往日冗繁,偏偏無人可以分勞。原本祖約還在省內的時候,雖說那廝私心較重,脾氣也大,卻肯任事,與乃兄大不相同。其后卞壸入省,也頗能任勞任怨,偏偏卞望之身體不大好,隔三岔五就會生場病……
殷嶠乃思祖約,也盼望著卞壸可以盡快銷假回省。
當然了,他更希望中朝也能如關中行臺一般,真正分部理事,而且聽說各部門專有衙署,各部掾并非如同諸尚書一般,坐一大屋子里一起辦公……真要那樣,別部門的工作,你就不好往我這里推了吧,而即便我想要主動伸手,也伸不過去啊,肯定要輕松多了。
只是行臺可以模仿中朝制度,也可以別起爐灶,中朝制度模仿行臺,則純屬天方夜譚。再者說荀邃也肯定不準吧……
且說先后遭到和濟和殷嶠呵斥的那名令史,名叫孫珍,是汲郡人,他的人生軌跡也因為裴、祖北伐而改變,并未出仕后趙,做到太子詹事,甚至使“公卿以下憚之側目”。只是年紀輕、門第低、資歷淺,雖然走門路進入了晉朝尚書省,卻屢歲不得升遷,仍然只是個九品令史罷了。
在被殷嶠斥退后,孫珍黑著臉躬身退至堂下,同僚陳郡人張異迎將上來,低聲問他:“如何?”孫珍嘆息道:“和尚書不肯理,幸得殷尚書接過,然而……殷尚書案上公文,幾乎過頂,則不知何時才能理會我所呈奏了。”
張異也不禁附和著慨嘆兩聲,隨即相約:“且待閉署后,請士圭去寒舍飲酒,或者可解愁煩也。”
果然當日晚間,二人便聚于張家宴飲,趁機互倒苦水。孫珍就說了:“本以為尚書為朝廷中樞,但得躋身其內,必有榮升機會,是故昔日傾盡家財,厚賂當道,始得入省。孰料省中事務更比他署繁冗,且歷歲不得升遷……”
張異道:“倘若僅僅繁冗還則罷了,我等尚在青春,何懼勞碌啊?只是日受諸尚書、郎官斥喝,復為他署吏員所嘲,前進無門,后退又不甘心……真如曹孟德論漢中,此乃‘雞肋’之職也。”
孫珍端起酒盞來咂了一口,點頭道:“若皆如殷尚書一般,還則罷了……以我之言,不若斥退祖士言,而用其弟士少,復召李仲思、郗道徽來,與卞尚書,共理省事,國家庶可得治……”
張異聞言,眉頭微微一皺,就問他:“李仲思還則罷了,士圭因何會言及郗道徽啊?”
孫珍苦笑道:“因其曾與卞尚書多年共事,卞公常言其能,想必不會如和、鄧諸尚書一般,每日但安坐,且慣推諉塞責吧。”
張異點點頭,想了一想,突然間湊近一些,對孫珍說:“如士圭所言數人,除祖士少外,皆為大司馬看重之人啊。殷尚書即大司馬私人,拔之于軍伍之中、寒庶之家,驟然榮顯,竟入臺省。李仲思亦然,且今為大司馬守御河東鄉梓。至于卞公、郗公,皆為大司馬青、徐之故吏……”
孫珍打斷他的話,慨嘆道:“我若早逢大司馬,或者也能如殷尚書、李太守一般,得其青睞,即便不能身任尚書、守相,尚書郎或者百里侯總可做得。”
張異趁機就說了:“聞大司馬在行臺,唯才是舉,不甚過問出身。即便高門子弟,若無才學,或不肯實心任事,多半閑散;即便我等寒庶之家,亦有榮顯之望。然在中朝,以我等的出身,白發而入七品,恐怕都是奢望……”
孫珍已然有了幾分酒意,恍恍惚惚的,并沒有附和張異之言,而只是順著自己的思路繼續往下說:“誠如君言,大司馬所重者,皆能任事。方才所言,祖、殷、李、卞、郗五人,二仆射六尚書是為八座,尚缺其三,則以子奇看來,尚有何人適任哪?裴文冀自當在其列。”
張異聞言愣了一下,也就附和孫珍所說,試言道:“既得裴文冀,則裴公演(裴粹)如何?”
孫珍搖頭道:“不如,不如,其距裴文冀遠矣。在某看來,裴氏諸人中唯大司馬與乃叔文冀是當世才杰——裴文質(裴彬)、裴道遠(裴暅),昔守尚書郎,觀其才學、心志,亦不過爾爾。聞大司馬甚重裴子羽(裴詵),或者可用……”
兩個在后世說起來,或者可以叫做“鍵盤政治局”的低級官吏,就此關起門,并頭研究最襯他們心意的“八座”人選。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使裴嶷為尚書令,卞壸、郗鑒為左右仆射,而以陶侃、殷嶠、李容、裴詵、韋泓、董景道為六尚書。
——之所以最終還是把祖約給排除了出去,是因為所選皆關西黨徒,還怎么可能有祖士少的立錐之地啊?
名單成型之后,二人幾乎同時端起酒盞,對碰干杯,然后仰天大笑。可是笑了一陣兒,孫珍卻又無端悲凄起來,說:“此‘八座’九臣,亦皆高第顯貴,如我等寒庶之家,終究難以出頭啊……”
張異笑笑,安慰他道:“士圭所言高第,得非《姓氏志》內有名之望族乎?然而前溯孝惠、孝懷朝,弘農董氏早已敗落;濟陰卞氏、隴西李氏,不過中家罷了;至于鄱陽陶氏、陳郡殷氏,家門未必高于我等——大司馬一日使文博先生作《姓氏志》,遂共尊榮。可見在大司馬心中,家門自勛祿而顯,勛祿自才績而得,則以士圭之才,若得機會,自能展翅高飛,又何慮不能出頭呢?”
孫珍一撇嘴:“子奇所言是也,然終不過我等關起門來,自得其樂罷了。我常恨昔日未能入關干謁大司馬,如今關西寒庶,蜂擁于長安,關東豪門,蟻聚于洛陽,哪里還有我的出頭之地啊?”
張異笑道:“設若大司馬肯歸洛執政,刷新朝局,貶斥荀、和輩,如我等所言,新任‘八座’,或許便有機會了。”
孫珍聞言,不禁垂下頭去,良久不語。
張異問他:“士圭何所思啊?”
孫珍端起酒盞來,相敬張異,隨即壓低聲音說:“某已被酒,或者辭不達意,若有違禁之語,但入君耳,慎勿泄露于外,否則,恐怕我性命不保。”
張異也趕緊端起盞來,與對方酒盞輕輕一碰,安慰道:“我等庸俗下吏,借酒狂言,竟然臧否當道,籌劃‘八座’,倘若泄露出去,難道不是大罪么?士圭尚有何言,較此為甚啊?君與我向來投契,無話不談,又何必如此謹慎呢?”隨即伸手朝上一指:“今日樽前,若有片語外泄,可使天雷殛我!”
孫珍趕緊拱手:“子奇不必發誓,我自然信得過君。”隨即一咬牙關,試探地問道:“年初洛中紛傳之讖語,子奇可有聽聞啊?于此,作何想法?”
張異聞言,面色不禁一肅,隨即回復道:“士圭聽我一言:曩昔王莽何以得篡啊?為其人心厭劉,讖謠四起之故。而今司馬氏之政,較之哀、平時劉氏之政,又如何?天下喪亂,胡羯縱橫,肇因在司馬氏諸藩之亂,及孝惠癡愚、孝懷庸碌之故。則人心不厭司馬者,幾希?裴柏巍巍,當荷撫世之任,誰不知之?只是無人膽敢明言罷了。”
雖然還是拐了彎子,這話也算是說得很明確了,孫珍乃道:“他人如何,我不知也,唯此心與子奇相同。大司馬方致力于關西,厚其根基,不克歸洛,而其一旦歸來,恐怕便是神器易授之時。但不知當在何年何月啊?子奇且思,若大司馬急來,我等尚有機會,若其緩至,幕下必為關西士人所充斥,又哪里還有我等的晉身之階呢?”
張異手捻胡須,假意籌思,旋即問道:“如君所言,是欲促成大司馬急來了?”
孫珍苦笑道:“固所望耳,何敢言促成其事?我等位不過下僚,品不過八九,家無隔宿之糧,手無縛雞之力,又有何能,促成其事?”
張異搖頭道:“不然,君勿妄自菲薄。今卞尚書病休,殷尚書勞碌,余皆安坐罷了,省內政事,實操于我等八九品令史手中。一人固然力薄,倘若皆能如君之所想,眾人合力則厚,未必不能成其大事啊。”
孫珍頷首道:“子奇所言有理。我看省內令史,及中書、門下、御史、九卿各署下吏,多半人同此心,若能齊心戮力,同進共退,未必群蟻而不能潰千里之堤也!”
張異聽了,目光中精光驟現,微笑道:“既如此,士圭可肯與某同心,先自我二人為始,再徐徐勾連諸下吏,以成其事呢?”
孫珍酒也確實喝得不少了,仗著醉意,膽氣陡壯,這功夫即便你煽動他去刺殺上官,說不定他也是肯干的。當即拍著胸脯道:“某心在此,惜乎不能剜將出來,以示至誠。但恐子奇不肯同我意耳,既然志同道合,乃當歃血盟誓,即以匹夫之力,以革天命……不對,以從天命,而順人心!”
二人商議良久,孫珍允諾在同僚內暗中串聯、煽動,然后才罷酒辭去。張異把他送出門外,歸入家中,不禁唇邊微露喜色——又一個上鉤了。
他是陳郡人士,若按地域劃分,乃是天然的荀黨,但可惜門第太低,荀氏叔侄根本就不可能正眼相覷。尤其當年陳留中正就是荀家人,竟然給他張子奇評了個下中,這般奇恥大辱,如何可忍啊?
要知道中正品評,高門多得上品,至不濟也是個中上,而寒門則多為中品,直接落為下品的少之又少。就好比要空出上上品來,以示無人可與孔夫子比肩一般,一般情況下也會把最后兩個品級給放空,以顯得本州、郡士人,大體上都是可用之才。所以張子奇這個下中,那就是墊底了,基本上可以說是于仕途無緣,即便縣中小吏,也未必能夠輪得上他。
但他最終卻借著石勒肆虐兗、豫,劉粲克陷洛陽,導致人事卷宗多半散佚的機會,通過某人的指點,假充中下品,竟然混入了尚書省,得為令史。要說張異在尚書省內的資格比孫珍老多了,如今也榮升到了八品官,因為他是在長安時入省的,孫珍則在朝廷東歸后方才得仕。
故此張異之入省,實際肩負重任,一方面要聽從其恩主所命,為之勾連徒黨,打探朝中消息,另方面也為自己將來的前程,預先添磚鋪瓦。其恩主對于裴該有可能更進一步,幾乎是最早動心起意的,于是秘密下令給張異——當然還有張子奇所不知道的其他一些中朝吏員——預先謀劃,甚至于在洛中內外,散布讖言!
那么,張異這個上級和恩主,究竟是誰哪?
則非“毒士”王子賜,尚有何人!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