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李氏舅甥

  王子賜勸說蘇峻,放邵家軍北渡去偷襲枋頭,他舌燦蓮花,一番侃侃而談,聽上去純為蘇峻考慮,且并無絲毫害處,好不容易才把蘇峻給說服了。

  于是歡宴一宵,翌晨告辭而去——王貢必須得南下陳留,繞過戰場,才能從轘轅關前赴洛陽。出營不久后,他就吩咐一名隨從:“汝可歸告邵將軍,言貢幸不辱命”

  王貢既去,蘇峻便召集部將商議此事,諸將紛紛請令,說愿意監護邵將軍去攻枋頭,甚至于還有人說:“何必邵、段等,將軍與某三千精兵,我為將軍仁頭賊糧來獻!”

  蘇峻從前跟隨謝風殺往伊洛,繼向關中,是跟胡軍見過仗的,知道胡勢甚強。如今胡漢之兵,多半打散,倒起碼有四成落到了石勒手中,而且此番石勒舉傾國之兵南下,傳言有三十萬之眾,只看當面燕縣的羯壘,守備就甚為嚴密綜合各方面情報,他覺得自己實力尚且弱小,倘若當面硬撼羯軍,必致無謂損失。

  但其麾下部將,如韓晃、、馬雄、管商等,多半是青州土豪出身——很多還就是蘇峻掖縣的老鄉——自投軍以來,就沒碰上過什么真正的硬碴兒:初戰曹嶷,再戰徐龕,即便攻打羊角城的劉勔,那也是把邵家軍給頂在了前頭。所以普遍的心高氣傲,并且求戰心切。

  蘇峻見狀,不禁暗自思忖:士氣可用啊。更重要的是,諸將都有戰意,倘若不給他們一個發泄口,自己長時間不戰,反倒容易喪失了人心。他這才下決斷,真如向王貢所承諾的那樣,且待青州之糧運到,我便發精銳去猛攻當面敵壘。

  固然他是很想保存實力的,但倘若保守不戰的結果,是諸將離心離德,隊伍分崩離析,那還不如跟沙場上拼搏一把呢究蘇子高本亦勇將,只不過壇壇罐罐多了,不舍得浪擲而已,且其心智,確也頗為聰明。

  至于監護邵家軍之重任,他最終明點了匡術。一方面匡術比韓晃等人要有腦子,不是單恃勇猛之輩,另方面匡術之子匡孝在自己軍中,也不怕他被邵竺等人給拉攏過去。于是搽匡術七百兵馬,及兩千斛糧,要他前往韋城,去跟邵竺、段文鴦、劉遐等人商議進兵之策。

  再說李矩在州縣城下,強攻不克,被迫暫且停下步伐,大造攻城器具,以期準備穩妥后,再作雷霆一擊——但是看情況,是否能夠奏效,尚無把握。

  忽一日,其甥郭誦求見,通報道:“關中大司馬遣陸奮武率萬余人,進駐東垣”

  李矩乍聞此言,不禁勃然大怒:“陸和竟敢來奪卿的東垣么?!”

  郭誦趕緊解釋,說:“非也,陸奮武并未入城,且使人致意,說河內戰事緊急,他愿意為我護守東垣,倘若舅父召喚,亦可逾王屋而東,揮師相助。”

  李矩聽了這話,方才暫息怒火,便關照郭誦:“可回書婉拒其好意,說東垣不臨敵境,卿雖暫離,亦無須護守。請他還是返回安邑去吧。”

  郭誦就問了:“其意乃肯東來相助,舅父其有意乎?”

  李矩一擺手:“無須。”

  郭誦勸說道:“河內之戰,為全局之勝負手,祖公亦屢屢行文催促舅父。然而我軍雖眾,敵城更嚴,實非旦夕間所可奪取的,一旦遷延日久,恐怕祖公在滎陽獨當強敵,難以支撐。既然陸奮武有此善意,何不請其東來啊?關中軍素精銳,陸奮武亦國家宿將,若能投入戰場,或者助攻州縣,或者趁機去打山陽和懷縣,則我軍之勝算,所增不止五成。甥愚昧,不知舅父為何不許哪?”

  李矩盯著郭誦,瞧了好一會兒,這才輕輕嘆一口氣,隨即擺手,摒退眾人,舅甥二人促膝密談。他說了:“聲節終究年少,不識天下大勢,唯是至親,我故相教——今日之言,出我之口,入卿之耳,慎勿外傳。”

  郭誦趕緊點頭,拱手道:“恭聆舅父教誨。”

  李世回首先設問:“去歲洛中紛傳‘易車駕’、‘秦當雄’等讖語,卿可還記得么?”

  郭誦不禁面露駭然之色,當即反問道:“難道舅父是想說,大司馬有篡心懷異志么?那不過是羯賊奸細散布謠言,以離間我晉君臣,亂我等之心志,舅父豈可當真啊?”

  李矩嘴角一撇:“是故云卿年少,不識天下大勢。如今天下雖大,大司馬三分而有其一,其在關中,命官吏、更制度、練強兵、收人心,且先滅胡賊,復奪太原,國興以來武鞏盛、聲威之隆,無過于大司馬。彼若有心,晉祚豈能保全?即彼無心,時勢至此,難道行太吏,會沒有翻覆社稷,做開國功臣之意么?”

  郭誦排眉頭,沉吟不語。

  為了讓外甥了解形勢的嚴峻性,李矩干脆直吐心聲:“天下喪亂,皆因天家諸藩,司馬氏之威望,早已非武皇帝之時了,即便孝惠朝,恐亦不如∪若祖公有天下之望,難道我等不想趁機謀一個子孫永繼么?”

  郭誦聽了這話,不禁抬起頭來,直視李矩,嘴巴張開了,卻說不出話來,暫時也合不攏。

  李矩拍拍外甥的肩膀,要他趕緊把情緒給穩定下來,隨即說道:“此不過設譬而已,聲節不必驚駭。不過欲使卿知天下大勢,非人力所可輕轉,大司馬終將如何,不看其心,而要看其勢啊。”

  頓了一頓,又道:“是故若我能獨破羯防,突入汲郡,使祖公大敗石勒,進扔北,乃可復成與大司馬的兩強之勢,從此共立朝堂,可保晉祚得續∪若借助大司馬之力,則祖公的功績難免不全,異日將無以與大司馬相拮抗,則恐怕關中群吏便要得償所愿了。”

  這就是我不讓陸和過來幫忙的理由,現在你明白了吧?

  郭誦內心翻覆,恍恍惚惚地告辭出去,可是才剛在門口打了一個晃,沒等李矩召還摒退的侍從,他就又回來了,拱手道:“舅父適才之言,愚甥籌思,尚有不解”

  李矩說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坐下來,盡管問吧。

  郭誦組織了一下語言,便即結結巴巴地說道:“如舅父所言,若關中軍東出,相助中軍,以敗羯賊,則祖公的功績不能不能得全,戰后其勢必蹙,不能拮抗大司馬”

  李矩說對,我就是這個意思,那又如何?

  郭誦道:“舅父亦云,形勢之變化,不看大司馬之心,而看其勢,其勢既成,關中將吏必當慫恿大司馬東出奪權,且大司馬大司馬多半是不能忤逆眾議的。”

  李矩頷首,然后盯著郭誦的表情,等著外甥發問。

  郭誦想了一想,就說:“既然如此,滎陽戰事方急,為何關中軍不肯遽出啊?石勒舉傾國之兵來,樂平、上黨,必蓉勢,則太原無警,而關中軍主力,亦確乎仍在長安∪若大軍入洛,控扼朝局,則滎陽乃至我河內的糧秣,俱操其手,大司馬欲我等勝,我等才能勝,欲我等敗,我等必輸無疑。此勢一成,自然車駕可易,非止我等,即便祖公,恐怕也只能拱手稱臣了吧?!”

  李世回聽問,不禁啞然。

  郭誦隨即又說:“然而大司馬卻止遣陸奮武東出,且暫駐東垣,致書于愚甥,要愚甥向舅父請命,召其東來相助。由此則河內戰局,操之我手,即便陸奮武,又能分出多少功勞去呢?而若大司馬率軍親出,不必請問舅父,自可直向河內,難道舅父敢不倒履相迎,拱手聽令么?關中軍乃可前破羯壘,挺進汲郡,更向襄國,到那時候,祖公又有何功啊?

  “退一步說,大司馬不來,舅父亦不允陸奮武來,則不知前容縣,有幾成勝算?一旦頓兵堅城之下,遲遲不能前進,導致滎陽不守,祖公敗績,羯賊入于伊洛,則朝廷必召關中軍來救。大司馬乃可收中軍余燼,以趁羯賊之疲,戰勝之后,大司馬聲望更隆,而祖公恐無翻身之日了!

  “祖公國家上將,與大司馬素投契,或者只需壓制之;而舅父呢?祖公必恨舅父不能于河內打開局面,大司馬更可能諉過于舅父,責以重罪啊^甥誠恐舅父的首級,亦不能保!”

  李矩原本聽著郭誦之言,屁股微微抬起,身體略略前傾,等聽到這里,不禁朝后一仰,跌坐在地。隨即以手撫額道:“聲節所言,不為無理”

  郭誦趁機壓低聲音說道:“不知舅父止陸奮武來援,究竟是為了誰人?倘若此前譬語并非戲言,則司馬氏如何,何必在意?若是為了祖公,便當關注于正面之敵,餾眷克陷州縣,則得關中軍為援,有何不可?倘若為了自身舅父,國家大事,自有祖公與大司馬籌措,我等武人,唯奮戰可也,實不必多所掛慮。

  “但肯奮戰,其誰不用?自然身家可保。若然插手政事,反恐累及自身了——還望舅父三思啊!”

  李矩不禁長嘆一聲,說:“我本以卿為孺子,孰料卿觀世情,比我更為通透祖公與我有厚恩,自然不能相悖,亦不能因我之故,使祖公敗績。卿言是也,我但從祖公之命,突破當前之敵可也,將來如何,自非我等武人所可置喙”

  隨即一拍大腿,說:“罷了,罷了,且破敵要緊。將來若祖公亦臣于大司馬,我便聽命;若祖公與大司馬起沖突,我必為之死戰,卻也不必懊悔今日之求援。”

  于是召來書記,命其寫下一封書信,快馬送去東垣,請陸和眷率軍前來,加入河內戰場。

  這個時候,卷縣已經苦守了將近兩個月,自從王陽等河內軍南下,與逯明相合后,更是日峽攻,堆土山、造云梯,箭如雨下,壓得城內晉軍抬不起頭來。

  為救卷縣,祖逖多次遣兵出滎陽,想要穿過敖倉、厘城之間,去攻擾扈亭,卻都被羯兵給堵了回來,反倒白白地折損兵馬。

  十二月初,卷縣終于被羯軍攻破,衛策率殘兵五百余拼死沖殺出去,逃亡無蹤。隨即王陽、逯明等縱兵屠城,復歇息三日后,浩浩蕩蕩,便向滎陽方向而來。

  張敬為石勒謀劃,使河內軍沿著黃河西進,進駐敖倉附近,隨即前取成皋關℃逖親自領兵出城往救,與羯軍優勢兵力在敖倉、成皋之間展開激戰。這程從午前一直殺到黃昏,趙軍大敗,倉皇退回敖倉。但晉軍也只是慘勝而已,死傷并不較羯兵為少,尤其戰陣之上,突有流矢飛來,正中祖逖左膀,祖士稚帶傷而歸滎陽。

  三日后,石勒換上了生力軍,再取成皋℃逖箭瘡發作,不能領軍,乃使張平將兵前往堵截。王陽親率主力發起迅猛突擊,激戰移時,逼退張平,逯明則強渡汜水,攻擊關下晉壘。戰至黃昏,晉將童建被圍,矢絕力盡,被迫投降,另一員晉將馮寵則率殘兵退守關隘。

  石勒聞報,遂于翌日率主力進迫滎陽城下,作勢攻打,以牽制晉軍不能再援成皋,同時傳令給王陽、逯明二將:“期以三日,必要克陷成皋關,突入伊洛!”

  急報傳至洛陽,朝野上下當即就炸了鍋了,殷嶠趁機提出,可急請大司馬率關中軍前來協防都城。對此,荀邃、祖納等自然是不樂意的,雖然百般籌思,貌似只有行此下策了,卻仍舊拖拖拉拉的,一連兩日不能做出決斷。

  他們只是急命附近各縣戍軍,齊集鞏縣防堵。殷嶠就說了:“河南各縣,遠近參差,即便聚會,也不過四五千兵,且戍軍能有多少戰力啊?鞏縣如何可守?”荀邃干脆提出來:“殷尚書素知兵,何不出而往監鞏縣之軍?”

這殷嶠好煩人哪,我這不還在猶豫嘛,你干嘛催個不休啊干脆把殷嶠趕出都去。同時急下制書,既命裴該發關中軍東進,暫屯陜縣,以備緊急,也命在河內的祖渙趕緊回師,來守都城。荀邃心說若有祖渙再加裴丕,兩部合流一萬多人,用能夠守得住洛陽一段時間,以待形勢之變化吧?實在不行再召裴該,或許也來得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