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從延安到美稷

  王敦聽從了錢鳳的諫言,于是不再嘗試登陸,而放舟順流直下,趁著蘇峻尚未得到消息,一鼓而下白鷺洲,封鎖了建康附近的水道。

  此外武昌方面,尚有步軍萬余,緣江而下,來得比較遲緩一些。但張建、管商等亦不敢繼續跟春谷等著他們,被迫收縮兵馬,退至于湖、丹陽,以便隨時可以增援建康附近的戰事。

  這一路的交鋒,要遲至大半個月以后,于此同時,吳郡太守庾冰、吳興太守虞潭等亦各自發兵,北上援救建康,王敦還派沈充返回故鄉,臨時招募了四五千的義勇相助。馬雄領兵逆之于陽羨的章浦亭,以寡敵眾,二郡之兵卻一觸即潰,幸有沈充所部為之斷后,悍戰逼退馬雄,才不至于釀成全軍覆沒的慘劇。

  因為馬雄本人是青州宿將,麾下又多青、徐精兵,曾經敗曹嶷、破徐龕,久經沙場,戰斗力相當頑強;而相對的,江南自從先后平定陳敏、錢璯等亂事后,整整十年間從無大戰,士卒普遍驕惰,哪里還會打仗啊?沈充則本身就是地方豪強,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他帶出來所謂的義勇,其實都是多年豢養的私兵,戰斗力卻遠非郡兵戍卒可比了。

  但是隨即馬雄于義興郡內大募兵,召上來很多周氏子弟和黨羽——周氏被滅后,其人、地多歸王敦,少數轉從沈氏,因此那些破落戶是深恨沈充的——復進軍與沈充交戰,沈充不能敵,被迫退歸烏程。

  東南方向局勢暫時穩定后,馬雄北援建康,即與武昌軍在丹陽郡內連番廝殺,各有傷損。不過總體而言,叛軍方面還是勝多敗少,王敦被迫再從武昌抽調兵馬,同時號召周邊郡縣皆來應援,等到當年七月的時候,其兵數已然超過了三萬。蘇峻亦于轄境內大募兵,其數稍稍遜色于王敦。

  蘇峻就此看見了一線曙光,覺得自己這仗就很有可能打得贏啊。一則南軍孱弱,平地爭雄不是北軍的對手,我一個打你倆都沒有問題,何況兵數如此接近呢?二則他自取建康,從貴門豪邸中抄出財帛、糧秣無數,足夠支應大半年的戰事;而相對的,王敦的糧草卻要臨時從周邊郡縣征集,或者數百里之遙從武昌調運,想來未必能比自己更豐足吧。

  一旦華人反應過來,很有可能從兗、豫方向掩襲武昌,或者出漢中以攻荊州,到時候王處仲腹背受敵,必遭敗績。你說啥,華人來打我?我如今手里可還捏著華天子的姑母呢,昔日在關中時便聽聞,他們姑侄二人相依為命,險死還生,好不容易才從羯營里逃將出來;除非華天子完全不顧忌姑母的安危,并且下了嚴令,否則只要我一表態,且看哪員華將敢趁機從淮南渡江?

  再者說了,江上本來我就控制不住,華人欲渡,首先會撞上王敦的舟師。難道王敦就會分開戰艦,放他們過來不成嗎?而華人也真敢先不搭理那些戰艦,派兵過江?那不是自尋死路嘛。

  而即便華人不趁機攻打江、荊,只要前線將士用命,我指揮得法,最多半年,總能擊敗王敦的——我有這個信心!

  然而蘇峻卻犯了一個大錯誤。此前他在兗州肆意擴軍,導致老兵的比例被稀釋,士卒的整體素質下降,遂至難遏歸師,竟被敗退的石勒殺得屁滾尿流。殷鑒在前,他卻仍然不肯接受教訓,仗著糧秣充足,又再大募兵卒,則北兵是能戰,逐漸的卻只占軍隊總數不足四成,那還能如前一般,壓著久經訓練的武昌軍打嗎?

  七月間,鐵弗部劉路孤遣使來到來至洛陽,在表示恭順的同時,獻上美稷方面的虛實情報,表示愿意與華軍相策應,夾擊美稷,以破殘漢的劉曜。

  且說拓跋氏兩分之后,雖然尚未全面交鋒,但日常摩擦不斷,雙方各自竭盡所能地或拉攏或壓服周邊依附部族,以期擴大自家的勢力,為將來必然到來的大戰做準備——西拓跋賀蘭靄頭方面漸占上風。

  這是因為慕容部已于西方徹底滅亡宇文氏,其地與拓跋相接。慕容和拓跋之間的關系向來不好,且慕容廆向華稱臣又在賀傉之前,則祁氏和賀傉自不敢不加以防備,就此力分則弱,導致在與賀蘭氏的爭斗中,被迫一退而再退。

  至于鐵弗部,劉路孤這酋大之位本來就是憑空撿得的,無時無刻不擔憂其兄劉虎歸來復辟。因聞劉虎在晉陽失守后,被迫逃至燕京山和樓煩一帶,隨即復為華人所逼,歸從了拓跋賀傉,則既然劉虎東向,劉路孤自然要西向了,于是主動臣服于賀蘭靄頭帳前。

  隨即靄頭就指使他,去挑唆華人向美稷進軍。

  靄頭此舉,主要是為了轉移視線。因為隨著西拓跋勢力的雄起、壯大,他和拓跋頭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深,終至起了沖突。

  拓跋頭昔日窮蹙來投,自然是居于靄頭之下的,但隨即他仗著在拓跋本部中人緣廣,以及能夠跟華主搭得上話,大肆籠絡和逼迫諸部,導致勢力越來越強,乃不再甘居下位。在名義上的“高王”拓跋翳槐不在部內的前提下,賀蘭靄頭以舅父身份攝政,拓跋頭卻也自稱單于叔父,其勢漸足以與之拮抗。

  實話說,就祁氏的短見和賀傉的懦弱,倘若西拓跋由一人所執掌,全力東進的話,估計用不了兩三年,便能攻取盛樂;就因為西拓跋是雙頭執政,才導致了雖然大占上風,卻始終不能形成對東方的壓倒性優勢。

  拓跋頭日益跋扈,甚至密謀攻殺靄頭,以便他獨執政事。在他想來,翳槐不到成年,華主是不會放其回來的,而即便成年了放不放,也還兩說;自己大可趁此機會統一東西拓跋,盡占草原大漠,即便翳槐回來了,也只能做個傀儡而已。

  況且,說不定只要我通過那個遠房外甥跟華主面前見天兒地說好話,華主一高興,就能把“高王”,甚至于將來把“代王”的頭銜全都轉讓給我哪!

  靄頭密偵得其謀,于是先下手為強,暗使某部大人宴請拓跋頭,并在酒中下了毒藥。結果那個光頭精明一世,糊涂一時,直到毒酒落肚才醒悟過來,隨即因為劇痛而佝僂下身子,口不能言,只是跟地上來回打滾兒,滾得幾滾,終于還是咽氣了。

  倘若是拓跋頭殺了靄頭,估計隨便編個借口就解決問題了;但既然是靄頭殺了拓跋頭,乃不得不擔心華人會否興師問罪——因為據說拓跋頭有個外甥乃是華主的親信,倚若腹心啊。于是靄頭先設謀使劉路孤慫恿華軍去攻劉曜,以轉移視線,然后才敢遣使洛陽,去通報拓跋頭為人所害之事。

  當然啦,害他之人絕非我靄頭,也不是我指使的,那個部族我已經明申其罪,給滅掉了,天子不必再興師征討。

  劉路孤的使者先至洛陽,祖逖乃建議如其所言,發兵攻伐美稷。

  他說了:“劉曜逆胡余孽,曾蹂躪中原、殘破洛陽,而輔晉懷帝……”

  華朝既受晉禪,那么理論上,晉的從屬若不肯臣服,不能算是我朋友,但晉的寇仇,卻一定也是咱們的敵人啊。況且祖逖等曾為晉臣,則天子被擄的奇恥大辱,即便改朝換代,那也終歸是淡忘不了的。

  “……百死難贖其辜,實當顯戮。此前為其遠遁,而國家方攻羯,不能勞師而遠征;今羯賊既滅,復得覘其虛實,則自晉陽遣馬步軍萬眾攻之,不為難也。要當犁庭掃閭,盡族劉氏,方可彰顯我朝聲威。”

  裴嶷亦說:“中國之人,無不切齒痛恨屠各,前晉雖克平陽,發劉淵冢,殺劉氏子弟,然而劉恒、劉曜等漏網,不能算克盡全功。此天將功業授我華也,既然鐵弗愿意相助,又豈能錯失良機呢?”

  雖說當年平陽就是陛下您打下來的,劉曜也算是您不小心放跑的……終究那是晉朝的事兒嘛,事情沒辦完善,咱們華朝正好幫忙補上,則后世說起來,滅屠各者,華也。

  關鍵是美稷那地方比較荒僻、偏遠,附近又有拓跋勢力,使得咱們不敢輕率勞師遠征。但如今鐵弗表了態,就等于西拓跋表了態,不但不會阻撓其事,還必將加以援助;而據其所報內情,美稷屠各不過萬戶,可用之兵七八千而已,并且人心浮動、物資短缺,這正是攻伐的良機啊。

  國家暫時不會向江南用兵,只是在做平滅巴氐的準備而已,則派一萬人馬遠征美稷,于物資上完全應付得過來,也不至于影響到平蜀和將來南征的大局。而且北方越是穩固,把那些殘余的敵對勢力盡數殄滅,將來南下也便越穩妥。

  裴該對此的表態是:“劉曜一世梟雄,彼不死,朕終不得安。”拓跋正內亂著呢,倘若放著屠各不理,說不定以劉曜之能,過幾年還能咸魚翻身,這個險我可不愿意冒,還是趕緊徹底捏死來得省心。

  然而他并不打算純從晉陽發兵,渡過黃河去攻美稷,而與祖逖、郭默等商議,欲使“驅虎吞狼”之計。

  此前平定虛除部后,就在上郡內站穩了腳跟,乃先分化而后收攏,徐徐鎮定境內戎狄,于高奴之后,不久前又在上郡內設置了第二個縣——膚施。裴該復以“高奴”之名不雅為由,改名稱作“延安”。

  他計劃以延安、膚施兩縣戍卒,驅使郡內戎部北上,去跟晉陽軍、鐵弗部夾攻美稷,如此既可以封堵劉曜西躥之路,還有望逐漸把戎部往北趕,將奢延水以南地區全都空出來,逐漸轉化成農耕區域——起碼也得半牧半耕。假以時日,規復漢代舊疆的愿望便可實現。

  當然啦,漢代舊疆并不僅僅到奢延水或者美稷為止,而須再北上千里,直抵陰山。但那絕非一朝一昔之功了,只可徐徐圖之——倘若說當年請復上郡是第一步,那么此番攻美稷就等于邁出了第二步。

  郭默乃建議說:“陛下欲以戎部為前驅,則必用游子遠。”

  裴該笑笑:“朕亦正有此意。”

  于是改任郗鑒為秦州刺史,召游遐到洛陽來,面授機宜,旋命之為上郡太守,要他盡快召集戎部,定于本年冬季發兵北上,夾擊美稷。至于晉陽方面,只命姚弋仲率一旅之兵渡河策應——晉陽駐軍的主力,仍必須提防東拓跋南下侵擾。

  在與游遐商議進軍方略的時候,游子遠就問了:“臣此去倘若順遂,不知陛下欲如何處置美稷之敵啊?”

  裴該笑笑說:“屠各余種,也不必盡戮,若有降者,不防置于上郡卿之馭下,使其轉化為中國農人。唯不可因功而轉授戎部,使戎部壯大。”

  游子遠點頭道:“陛下所慮,臣知之矣……”他跟裴該商討外族問題,也不是一回兩回了,裴該對于那些外族是何種態度,游遐自然一清二楚——總結起來不外乎兩句話:一,妄造殺虐有干天和,種族屠殺要不得;二,戎而不能化為中國,終將為中國之患,必須先拆分之然后再轉化之。

  但他隨即又問:“于劉恒、劉曜又如何處置啊?”不等裴該反問,便即解釋道:“在臣以為,晉陽既復,胡漢等于殄滅,若再顯戮劉曜等,未足為功,反畫蛇足,不如由臣就地處置了吧。”

  游子遠的想法跟裴嶷不同,他不覺得由華朝來伐滅屠各,有啥可光彩的。胡漢政權終終曾經顯赫一時,既稱皇帝,復幾傾晉祚,全靠著裴該的奮戰,才把他們徹底打垮。裴該于晉時滅胡,乃是他得受晉禪的重要政治資本,有必要使天下人知道,其實胡還尚未滅盡嗎?不如只當是無足輕重的孑遺殘黨,直接悄無聲息地捏滅了算。

  裴該頷首道:“可如卿言。”

  但游遐接下去又問了:“羊氏兄妹,又如何處置?”

  裴該略一沉吟,便回答道:“羊氏實為晉后,雖被胡擄,恥在于晉,而不在其身,若其尚欲活,可歸之于泰山羊氏,使平安終老。至于羊容叔……彼前曾與續孝宗聯絡,云不得已而從胡,此番若能策應建功,可使來洛陽朝覲,朕觀其志,或者可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