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不識好歹

  錢八指和南九郎向蘇大為看去。

  蘇大為和崔三郎看向外邊。

  眾人都是一頭霧水。

  而崔三郎卻好似抓到一根救命稻草般,亢奮的大喊道:“有人來了,蘇大為,我看你還敢,你敢動我一下試試!要讓人知道,你居然濫用私刑,我看你怎么跟人交代!”

  蘇大為笑了,揮了揮手:“我蘇大為做事,何須跟人交代?八爺,拖出去。”

  “是。”

  錢八指大聲應下,一手掐住崔三郎的脖頸,跟提只蔫雞兒一樣,將他拖著便向外走。

  可憐崔三郎,自小學的是詩書經義,長于儒學,敏于生意往來,哪有什么拳腳功夫。

  被錢八指往咽喉一掐,一口氣上不來,根本無法反抗。

  迷迷糊糊的被他拖行著往外面。

  就在這時,耳邊突然聽到有人“噫”了一聲。

  “你不是崔三郎嗎?”

  隨著聲音,崔三郎感覺掐自己咽喉的手略松了松,不禁掙扎著抬頭。

  一眼看到說話的人,頓時喜出望外。

  “崔大郎!大郎救我!”

  “這是怎么了?”

  崔大郎剛從外面走進來,看了一眼被錢八指制住的崔三郎,再抬頭看一眼高坐在主位的那位年輕不良帥,眉梢一動。

  大步上去,沖蘇大為叉手行禮:“崔器,拜見都尉!”

  來者,崔氏崔器。

  家中排行老大,人稱崔大郎。

  蘇大為就笑了:“什么風把你吹來了?這里不是軍中,無須多禮。”

  在軍中時,蘇大為因功封為右果毅都尉,為折沖府折沖校尉之副。

  崔器還沒來得及開口回答,就聽到被錢八指押在門邊的崔三郎,發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呼聲:“大郎,你為何要拜這個惡人,他要對我用私刑,同為崔氏,你拉我一把啊!

  對了,記得跟家族說,若我少一根頭發,一定要重重治這蘇大為,絕不能便宜了這種小人!”

  “嗯?”

  崔器眉頭一挑。

  轉身大步走到崔三郎面前:“你剛才說什么?”

  “大郎,蘇大為,就是這個人,他想對我動刑,我……”

  一記響亮的耳光,猛地抽在崔三郎的臉上,打得他眼前一黑,耳膜里嗡嗡作響。

  隱約間,聽到崔器的聲音仿佛從天邊傳來。

  “蘇都尉乃蘇定方將軍倚重之宿將,征西突厥帶領我與婁師德、王孝杰等,兼并木昆部,擊退突厥狼衛,追擊西突厥沙缽羅可汗三千余里,終將西突厥可汗活擒。

  蘇都尉還是當今武皇后至親。

  以你小小的崔三郎……

  漫說蘇都尉查你,他便是殺了你,也如殺雞一般。”

  崔器在軍中沉默寡言,為人顯得有些陰沉。

  但誰說話少的人,就不聰明了?

  他心思玲瓏剔透,這一巴掌,既是替蘇大為出口惡氣,也是點醒崔三郎。

  告訴他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他惹不起。

  看著半邊臉腫成豬頭的崔三郎被錢八指拖下去,崔器心中暗道:你若聰明,便不要自尋死路,若連累了家族,我崔器第一個饒不了你。

  一轉身回來,一眼正看到蘇大為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

  崔器心中一凜,上前幾步,抱拳道:“崔三郎與我俱出自清河崔氏,不同分枝,幼年我倆熟識,從軍后,便沒見過。”

  “嗯。”

  蘇大為淡淡的點點頭:“你怎么會在這里?”

  “我與阿史那道真剛回長安,特來拜見都尉。”

  這話音剛落,外面便傳來阿史那道真那高亢的聲音:“阿彌,長安縣衙里的馬房太難找了……”

  聲音未落,人已經走了進來。

  與崔器一樣,阿史那道真同樣是一身甲胄,看起來風塵仆仆。

  蘇大為臉上閃過一絲訝異,站起身迎上去,與阿史那道真擁抱了一下:“你們從哪回來的?”

  平定西突厥以后,大軍便班師回朝,怎么崔器和阿史那道真現在才回長安?

  “有軍務啊,西突厥雖平了,但那一塊地不是變成真空了么,安西都護府還有安西四鎮要重新經略一番,拉攏一些牧民部落,還要削弱一些部落,等一切停當,就弄到現在了。”

  說著,阿史那道真眉梢揚起:“我們還算幸運的,婁師德和王孝杰那小子,現在還在軍中呢?”

  “是嗎?”

  “你知道裴行儉吧?他現在是新任安西都護,他二人都被征召至裴君手下。”

  “呵呵,裴行儉之前是長安縣縣君,是我的頂頭上司。”

  “這還真是巧了。”

  阿史那道真與崔器比起來就是個話嘮,久別重逢之下,喜不自勝,拉著蘇大為好一番絮叨。

  “道真,我說你這話也忒多了,我這還在處理公務呢……要不這樣,晚上你們有空沒有,我做東,請你倆好好喝一杯。”

  “行啊,阿彌請客,我一定到。”

  阿史那道真大笑。

  身后的崔器碰了碰他的肩膀:“道真,信。”

  “哦哦,對了,有信帶給你。”

  阿史那道真這才想起來,伸手入懷里摸了摸,掏出一封皺皺巴巴的信來。

  “這是?”

  “裴將軍手下有一個叫駱賓王的小子,聽說我要回長安,求我給你帶封信,我看他那么有誠意的份上,便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原來是駱賓王。”

  蘇大為一邊接過信,一邊招呼兩人坐下,又讓南九郎去尋些茶水點心送上來。

  “你倆剛回來,不用回府上陪陪家人嗎?”

  “我阿耶在軍中呢。”

  “我家也是。”

  “而且一會我們可能還要去見一個人。”

  “誰?”

  “一個叫薛仁貴的將軍,聽說曾隨太宗征過高句麗。”

  阿史那道真屬于嘴上沒把門的那種,蘇大為幾乎是問什么他便說什么。

  “薛禮。”

  蘇大為笑了:“我跟薛仁貴情同兄弟,對了,你倆找他做什么?”

  “折沖府的調令,可能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倆要歸他節制了。”

  阿史那道真還想說,被崔器悄然踢了踢腳。

  他這才如夢初醒般閉嘴。

  不過看他那樣子,似乎意猶未盡。

  蘇大為稍一轉念,暗想:阿史那道真擅長輕騎,崔器乃重甲騎軍,此二人調到薛仁貴手下,那多半是要對遼東下手了。

  上次李治就問過他。

  如今大唐老一輩的將星凋零大半。

  能打滅國級大戰的不多,除去蘇定方,也就薛仁貴有過征戰高句麗的經驗。

  至于裴行儉放在安西都護那邊,自然是李治希望借他穩定西北的局勢。

  大唐好騰出手來對東邊用兵。

  但可惜,據蘇大為所知,這事沒這么順利。

  他之前早已經提醒過李治了,但李治卻聽不進去。

  就在大唐殺氣騰騰劍指遼東的時刻。

  西北雪域的吐蕃也沒閑著。

  對吐谷渾的兼并,應該也提上日程了吧?

  一但吐蕃吞下吐谷渾,與大唐的戰略緩沖帶就沒有了。

  從此大唐將會迎接吐蕃無休無止的擴張。

  真到那時候,就晚了。

  直到現在,大唐上下,包括李治,對吐蕃都沒有足夠的重視。

  多年前的松州之戰,吐蕃跪得太快,以致于唐軍對吐蕃有一種天然的輕視。

  這種心態,是致命的。

  恐怕要直到吐蕃吞下吐谷渾,大唐派出薛仁貴與郭待封率軍出征雪域,慘敗于大非川后,唐庭上下才能正視吐蕃這個對手。

  “阿彌,你怎么把信拿在手上又不看?”

  阿史那道真大馬金刀的坐在一側。

  他雙手撐著膝蓋,絲毫沒有第一次來的那種陌生。

  就像這不良人公廨是自己家一樣自在。

  見蘇大為拿著信似在發呆,他忍不住出聲提醒。

  蘇大為回過神笑了笑,低頭拆信。

  南九郎這時也帶著幾個衙門里的差役,將剛燒好的茶和一些點心端上來。

  “時間匆忙,沒什么好招待的,兩位將軍先喝點粗茶,吃點胡麻餅充充饑。”

  南九郎禮數周全道。

  蘇大為低頭看信,一目十行掃過去。

  不由為之莞爾。

  信里駱賓王提到西域風光,提到裴行儉行軍軍容雄壯,帳蓬連接數十里。

  還提到許多見聞和風物。

  說了許多,末了提到,他有一位知交好友,聞知蘇大為之事,頗為仰慕,希望能認識一番云云。

  信的最后說是,若那好友找上蘇大為,還請蘇大為看在他的面上,予以照顧什么的。

  蘇大為暗自搖頭。

  駱賓王還是這么不著調。

  此人才情是有,膽色也頗壯。

  但卻有一點,做人有些不識進退。

  他與蘇大為雖然認識,但交情遠沒到肝膽相照的地步,究竟是什么樣的朋友,他就敢讓蘇大為“照顧”?

  駱賓王覺得自己有這么大的面子嗎?

  當然,這一點蘇大為也不會放在心上。

  不過,駱賓王所說的朋友……

  該不會是盧照鄰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