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這個少年郎遞來的隨身玉佩,周辰也并沒有猶豫和遲疑些什么,他直接就伸手將玉佩接了過來。
憑借這少年郎的身份地位而言,他隨身攜帶的玉佩必然代表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別的不說,如果這少年郎當真是周辰心里面所猜測的當朝太子的話,這枚玉佩的價值可就十分貴重了。
畢竟周辰此行前往京城就是為了去參加會試春闈的,倘若他有幸能夠金榜題名進入大明朝官場當中,那么今日的事情必定會給周辰提供一個平步青云的階梯。
就算是周辰的猜測出現了一些差池,然而以眼前這少年郎能夠調動錦衣衛的權勢來看,他的人情也是極其有價值的。
因此周辰自然是沒有拒絕這枚玉佩的打算了,他神色鄭重地將那枚玉佩揣入懷中,當著那少年郎的面前妥善安置完好。
隨后,只見周辰對那少年郎拱手抱拳說道:“兄臺所贈的這枚玉佩,我定當視若珍寶,只是希望我沒有用到這枚玉佩的那一天才好啊!”
耳中聞得此言,那少年郎也不禁搖了搖頭笑著說道:“兄臺說的極是,那我就在這祝兄臺此生一帆風順,永無麻煩事情煩身,免得動用了這枚玉佩。”
周辰同樣是笑著回應道:“借兄臺的吉言了!”
夜已經深了,所以周辰和那少年郎在一陣寒暄交流過后,便各自返回先前的位置休息去了。
由于剛剛還同仇敵愾,相談甚歡的緣故,他們雙方之間關系到也并非在如同先前那般緊張了。
雖然必要的警惕和戒備少不了,但是最起碼那四名錦衣衛不再是睡覺的時候,都隱隱將手里面的繡春刀朝向周辰和霸刀他們兩人了。
而周辰和霸刀他們兩人更是徹底地放松了下來,畢竟以那四名錦衣衛的武功修為來說,根本就無法對他們兩人形成任何的威脅。
翌日清晨,原本的狂風暴雪基本上是徹底地停歇平息了。
即便道路上面的積雪十分的厚,但是因為沒有了狂風暴雪的阻擋,繼續趕路是不成什么問題了。
霸刀一大早起來以后,他直接就牽著那匹高頭大馬回去將馬車給拉到了破廟門前。
草草地吃過一些隨身攜帶的干糧,周辰和霸刀兩人便駕著馬車徑直往京城方向行駛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那少年郎亦是在四名錦衣衛的護衛之下,動身離開了破廟。
而且他所前往的方向與周辰一般無二,目的地同樣就是大明朝的首都京城。
兩輛馬車一同朝著京城行駛過去,在這寬敞無比的官道上面并駕齊驅,到也并不顯得擁堵。
周辰等人原本距離京城就沒有多遠了,最多不過就是十多里地而已。
只不過是因為受到狂風暴雪的阻攔,所以他們方才會在破廟里面停留下來,避一避那勢頭兇猛的風雪。
現如今狂風暴雪停歇平息以后,哪怕是道路上的積雪十分深厚,使得車馬無法發揮出多么迅疾的速度。
但是等到中午時分,周辰和那少年郎等人依舊是進入到了京城的地界。
京城作為大明朝的都城所在,按理來說本應該是大明朝最為繁華的地帶。
可是因為今年冬天大雪紛飛的緣故,整個大明朝北方都鬧起了凍災。
即便是在大明朝的都城里面,亦是遍地都是從四面八方涌來的,一群群拖家帶口的災民。
這使得周辰等人進入京城以后,第一眼看到的并非是理想當中的繁華興盛,而是涌在城外的那些災民們。
望著那聚集在一起黑壓壓好似摧城黑云那般的災民們,周辰和那少年郎也不禁停下馬車走了出來。
尤其是那少年郎的眉宇之間,更是顯露出了一抹難以置信的神色。
只聽那少年郎失聲驚呼道:“朝中的大臣們不是說當今天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嗎?!
為什么剛剛下了幾天的雪,這京城就聚集起了這么龐大的災民?!”
這些災民基本上都是來自于京城周邊的直隸地區,他們身上用衣衫襤褸來形容都是好的。
有些災民甚至是就裹了一張草席,連一身像樣的衣服都沒有。
憑借這些災民面黃肌瘦的模樣來看,再加上他們腰間那近乎是勒到一起的草繩。
就算是大雪之前,他們恐怕是也很難填飽肚子。
更何況這凍災一發,這些災民的生活更是難上加難了。
“這些災民恐怕全部都只是京城周邊的百姓,其他省道的災民還不知道有多少呢!”
耳中聽了那少年郎的驚呼聲,周辰的眼眸當中不禁浮現出了一抹嘲諷的神色,只聽他出聲說道:“至于朝中那些大臣們?他們的話隨便聽聽就好了。
在這些官老爺們的眼睛里面,只要天下間沒有人造反,那就是國泰民安,百姓們只要不是大量的凍死餓死就好了。”
那少年郎好似是很少有機會接觸到這天下間真實的寫照,所以眼下如此規模巨大的災民聚集在一起,直接就震驚到了他的心神。
他不敢置信的喃喃自語道:“這就是朝中大臣們所說的國泰民安?國泰民安?”
“兄臺,你說讓百姓們真正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真的很難嗎?!”
半晌的時間過去以后,那少年郎終于是回過了神來,他語氣十分深沉地詢問道。
那少年郎聽起來是在詢問周辰,其實更好像是他自己在質問自己。
耳中聞得此言的周辰,他卻僅僅只是笑著搖了搖頭,并沒有給出任何一丁點實際上面的回答。
想要真正地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其實說起了也十分地簡單,只要藏富于民,讓百姓們富裕起來就足夠了。
百姓們的錢袋子富裕起來了,整個朝廷自然也就有錢了。
可是現如今朝廷的國庫都十分空虛,各部官員都在想著如何從百姓們的身上薅羊毛,何談什么藏富于民?那根本就不現實!
最為主要的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以后,想來奉行的都是重農抑商的政策。
商業如果不被重視的話,整個朝廷又能夠富裕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