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閱卷進行時

  無論是詩詞也好,又或者是歌賦也罷。

  這下半場的殿試根本就沒有任何強制性的規定,擅長哪一種寫哪一種就是了。

  其暗中的意思不言而喻,反正這下半場殿試的成績并不重要,你們隨便寫,考官也懶得看,寫成什么樣子都無所謂。

  就連出題的弘治皇帝都如此敷衍不在意,周辰自然也是更加懶得去思考了。

  他隨隨便便在試卷上面寫了一篇明朝正德年以后的詩句上去以后,直接就交卷結束了這科舉的最后一場考試。

  至于說是抄襲?讀書人的事情又怎么能夠教抄襲呢?

  這下半場的殿試可謂是整個科舉制度所有考試當中,結束時間最為迅速的考試了。

  僅僅只不過是半個時辰過去,大殿當中的所有考生便全部作答完畢了。

  禮部和吏部的監考官將試卷封名收走以后,侍奉在殿門外的太監便走進了大殿當中,引領著殿中的所有考生往皇宮之外走了出去。

  接下來,這些貢士們所需要做的便是靜心等待殿試成績出爐了。

  反正這殿試并沒有落第不中一說,所有貢士們再不濟也能夠得到一個同進士的出身。

  因此這一次考試結束以后,他們卻是并沒有以往那般地緊張忐忑不安了,所有人的心里面都十分地輕松。

  該吃吃,該喝喝,毫不悠閑愜意。

  但凡是參加過殿試的貢士們,便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天子門生了。

  按理來說,既然是自己學生的試卷,那么久應該由當今天子這個做老師的來批閱才對。

  然而此次參加殿試的貢士們可足足有一百多人呢,弘治帝往常又日理萬機,他哪里有那個時間去親自批閱這一百多張的試卷。

  所以批閱殿試試卷的任務,便落到了內閣的頭上。

  只不過內閣首輔李東陽和次輔劉健年事已高,無法在這種事情上面耗費太多的心神。

  因此相對于要年輕很多的閣老謝遷,就成為了這次閱卷的主要負責人。

  其余閱卷官則是由翰林學士,國子監祭酒等朝中學識淵博之人組成。

  人多起來以后,辦事的效率自然是高了很多。

  僅僅只不過是一天的時間過去,這殿試的成績便已經被批閱出來了。

  所有閱卷官在自己批閱過的試卷上面留下評語和名字以后,最終匯總到了閣老謝遷的手里面。

  謝遷則是在這一百多張試卷當中,挑選出其中名列前二十的試卷,然而他在將這二十張試卷呈到御前,由弘治帝親自決定出這場殿試的狀元、榜眼、以及探花。

  養心殿中,弘治皇帝身著一襲淡黃色的便服端坐在書案后面,書案上擺放著謝遷呈上來的二十張試卷。

  在弘治皇帝的身邊,太子朱厚照則是老老實實地站在一旁。

  朱厚照的性子雖然有些跳脫,但是現如今閣老謝遷就在下方坐著呢,他自然是不會再這個時候丟失了自己的儀態。

  弘治帝仔細地翻閱這身前的前二十名試卷,他面容之上的神色到是并沒有多大的變化。

  能夠通過會試春闈成為貢士,而且最終還被謝遷定奪成為殿試的前二十名。

  這些考生的文筆自然是不弱,弘治帝僅僅只是一眼掃過,便完全能夠將其中的大概觀點看個清楚明白了。

  一邊翻閱著這些試卷,弘治帝一邊出聲考校身旁的朱厚照說道:“太子,如果是你來參加這場殿試,你會如何作答這平定邊患的策論?”

  耳中聞得此言,朱厚照的眼眸深處立刻就升起了一抹濃郁地向往和興奮,他神色激動地說道:“自然是以王師討伐這些賊寇了。

  爹,你只要給兒子十萬大軍,兒子原因親自領兵作戰,必定一戰橫壓草原上面那些戎狄部落。”

  朱厚照的性子可是稱不上什么老實沉穩,但凡只要是涉及到軍事方面的事情,他都是十分地感興趣。

  在他本人看來,做高高在上的皇帝,還不如去做一個血戰沙場的將軍更加有意思呢。

  因此別管弘治帝是否真正地允許,朱厚照還是第一時間說出了他心里面想要統兵領將的想法。

  眼見得如此情景,弘治帝也不由得在心里面長長地嘆息了一口氣,他自然是十分地清楚自己兒子的性子了。

  “倘若是自己大行以后,太子恐怕是無法壓制住朝中的群臣啊!

  看來在太子登基以前,朕需要給他好好物色幾個重臣臂膀了!”

  有些心不在焉地翻閱著手里面的試卷,弘治帝暗自在心里面思考起了朝堂當中,究竟有哪些人能夠成為朱厚照未來的肱骨重臣。

  “李東陽,劉健,謝遷他們這三個閣老到是頗為正值,有能力,也有忠心,輔佐太子把控朝堂到是足夠了。

  可惜李東陽和劉健他們兩人的年紀太大了,等到太子真正的登基以后,他們兩個估計也就應該致仕了。

  獨自留下謝遷一人的話,他怕是也無力壓制整個朝堂啊。”

  “嗯?!”

  就在弘治帝沉思的時候,他突然間輕咦了一聲,他的注意力盡數都被手里面這排行第三的試卷給吸引了過去。

  “平戎策?!開放互市?!這個見地到是十分地有意思啊!”

  開放互市的提議,其實在朝堂當中早就已經有人奏稟過了。

  但是其他人提議開放互市,為得不過是打算購買草原之上那些健壯的馬匹牛羊罷了。

  牛羊到也無所謂了,然而草原上各個部落的首領們,又怎么可能讓駿馬流入大明朝境內,成為大明朝邊軍所騎乘的精良戰馬呢?

  這就如同大明朝不會允許鐵器鋼材流入草原那般!

  雙方皆盡無法從互市上面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因此這開放互市一事,最終也就不了了之了。

  然而眼下這張試卷上面所提出的觀點,卻是瞬間讓弘治帝的眼前一亮。

  以互市將大明朝中的生活用品販賣到草原上去,從而使得草原牧民漸漸地享受到安穩舒適的生活,一點點地磨滅掉他們身上好戰的因素。

  這方法雖然無法立刻解決掉邊患問題,不過卻是一種長遠之計,這著實是讓弘治帝深深地感到了驚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