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087章

  郡縣制是秦代時所創的,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廢除了分封制,改立郡縣制,建立起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當時一共將天下分設為三十六個郡,每個郡的地方長官都由朝廷直接委派并且只對中央朝廷負責。

  后來到漢代,郡縣制和分封制并存,也就是郡國并立,不過漢代所謂的“國”和春秋戰國時的“國”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那些諸侯王對自己的封國并沒有行政管轄權,其國相也并不是諸侯王自己封的而是由朝廷委派,其實除了名稱之外,太守和國相的俱都是一樣的。

  漢代在郡國之上,又設立了十二個州加司隸校尉部,以方便管轄遼闊的疆域。

  但在漢代州并不是行政區而是監察區,州的最高長官是刺史,行使的是監察權力,秩六百石,官位要比二千石的太守國相差了很遠,所以在漢代便出現了下品官員管理上品官員的奇葩事。

  后來到了漢末,群雄割據,州的地位也逐漸地從監察區向行政區轉變,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許多州設立了州牧,州牧可不是六百石的官員,而是比二千石更高一級的中二千石,州牧成為了實打實封疆大吏,擁兵坐鎮一方的諸侯。

  到了三國時代,雖然州的長官有時被封為州牧,有時被封為刺史,比如施績就是荊州牧,而交州那邊陶堅就是刺史,但實質上兩者并有什么太大的區別,都是州一級的行政長官,只是州牧稍微顯得尊崇一些,但他們的權力是一般大的。

  相對而言,郡守的地位下降了不少,原本郡守和國相都是直接向朝廷負責的直屬官員,但州成為行政區后,太守國相就需要向州牧刺史負責了。

  而且郡國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所管轄的面積也相應地縮小,許多的大郡都是被一分二,甚至一分為三四,以吳國的荊州為例,在吳剛奪取荊州之后,吳國境內的荊州共設有江夏、南郡、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六個郡,后來不斷地析分,新設立了建平郡、宜都郡、衡陽郡、湘東郡、臨賀郡,生生地將荊州六郡劃分為了荊州十一郡,郡的數目,比漢代時荊州九郡還多。

  郡的數目越多,那就代表官吏隊伍越發的臃腫冗余,不管是大郡小郡,從太守到計吏書佐,大小官員,一律配齊,可謂是麻雀雖小,也是五臟俱全。

  官吏越多,對百姓的盤剝自然就越厲害,三國時期各國的兵民比例大約是十比一,而官民比例大約是在二十五比一,也就是說每二十五個普通的平民百姓,就要養活兩個半士兵和一個官吏,可見其負擔之沉重,已經到了不堪重負的地步。

  曹亮在征伐的過程之中,已經在刻意地改變這種局面了,以前的魏國,常備軍的維持數量總是在五十萬人以上,也是占到了人口比例的十分之一左右,如今曹亮的野戰兵團,只有三十萬余人,就算加上各地的郡國兵,數量也是比之前要少十多萬。

  從起兵之始,曹亮走的就是精兵路線,寧缺勿濫。曹亮深知,兵不在多,而在精,軍隊的戰斗力,可不是僅僅是靠人多就能堆出來的,所以長年以來,曹亮一直狠抓軍隊的素質建設,不斷地地改進裝備,加強訓練,提高實戰水平,讓軍隊的戰斗力有了明顯的提升。

  所以每一次的戰役,魏軍都從來沒有在兵力數量上占據過優勢,但卻可以輕易地打敗敵軍,看似以少勝多的背后,其實是另有奧妙的。

  曹亮不光是精兵,而且還簡政,裁減冗員,精減機構,將一些析分出來的小郡重新劃歸到大郡之中,這樣就可以節省下一整套的官僚班子,這次只派出四個太守,曹亮就是將荊南七郡重新地劃分為四郡,將吳國新設立的衡陽郡、湘東郡和臨賀郡給取消了。

  在其他的州,曹亮也至少合并撤消了二十多個郡,一百多個縣,這種撤郡并縣的舉措,光是裁減的冗員就多達數萬人,減少俸祿支出數億的錢糧。

  表面上看,曹亮的精兵簡政,撤郡并縣是為朝廷減輕負擔,開源節流,但實際上卻是為老百姓減負的。

  軍隊和官吏的開支從哪兒來,朝廷也不會無中生有,朝廷的所有開支都來自于賦稅,而賦稅是要加到每一個平民百姓身上的,如果朝廷的傣祿不足了,糧餉不夠了,那也只是能是來薅百姓的羊毛,羊毛出在羊身上,朝廷的開支越大,百姓的負擔便越重。

  歷史上再興盛的王朝,其實都是敗在賦稅的上面,王朝越興盛越繁榮,開支便越浩大,越容易滋生腐敗,為了彌補財政的漏洞,除了加稅之外,沒有別的路可走。

  底層的百姓不斷地被盤剝壓榨,最終被逼到忍無可忍的地步,只能是揭竿而起,奮起反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強大的王朝最終也會灰飛煙滅,不復存在。

  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幾乎就是在這種興衰之中不斷地輪回著,數千年來都走不這個怪圈,深諳歷史的曹亮自然會想盡一切辦法,不讓歷史重演。

  其實對于普通的黎民百姓而言,他們并不需要什么奢侈的生活,日求兩餐,夜求一宿,能吃飽能穿暖就足矣,只要解決了老百姓的溫飽問題,那怕是有人跳出來帶頭造反,都沒有人跟隨,自然社會就不會亂。

  但解決百姓的溫飽,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首先是輕徭薄役,減輕老百姓的負擔,這個時代生產力比較低下,普通老百姓一年的收入所得,大部分都交了稅,遇到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或許還能勉強地糊個口,但遇到了災荒年,如何能挺得過去。

  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根子在朝廷上面,提高生產力是一個方面,但更為重要的是,要給百姓減負,那撤裁冗員,減少朝廷的開支,便成為了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