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清透,倒映出虞幸的身影。
他看著老修女那雙深邃平靜、卻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知曉對方此時主動來找他肯定有目的,臉上露出一抹恰到好處的、略帶困惑的禮貌微笑:
“當然,天使們雕刻得栩栩如生,充滿了……神圣的美感。母神的教誨與恩澤總是如此令人心安。”
老修女嘴角的弧度似乎加深了些許,她緩步走到池邊,伸出布滿細微皺紋的手,輕輕拂過清徹的池水,目光卻依舊落在天使雕像上,語氣帶著一種悠遠的感慨:
“是啊,如此完美,如此圣潔,仿佛能滌蕩世間一切污穢與痛苦。人們總是容易被這樣的表象所吸引,尋求慰藉,不是嗎?”
她話鋒微不可查地一轉,如同微風掠過水面,帶起一絲不易察覺的漣漪:“就像玫瑰大道那棟房子里的悲劇……我已經聽說了您的壯舉,調查員先生,您的實力令人嘆服。”
“我也曾旁觀了那場駭人聽聞的事件,三十年了,它就像一塊無法愈合的瘡疤,隱藏在鎮子光鮮的表皮之下。母神的慈悲似乎無處不在,卻終究……沒能照亮那個角落,挽回那場早已注定的瘋狂與毀滅。”
她的語氣平和,仿佛只是在陳述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但話語中的指向卻異常清晰——她在暗示教會面對某些真正的、源自更深層黑暗的威脅時,顯得無能為力。
虞幸心中了然,面上卻適時地浮現出一絲恰到好處的疑惑,他微微蹙眉,語氣帶著探究:“修女,您的意思是……母神的榮光有所不及?還是說,教會對瑞爾家的悲劇,其實知曉更多內情,卻未能阻止?”
老修女聞言,緩緩轉過頭,看向虞幸。
她臉上那親和淡定的笑容沒有絲毫變化,眼神依舊溫和,甚至帶著一絲長輩對晚輩的寬容。
她輕輕搖了搖頭,聲音柔和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撇清:
“年輕的調查員先生,您想多了。我只是在感慨生命的無常與命運的難測罷了。”
“母神的恩澤廣布,但個人的選擇與際遇,有時并非外力所能完全干涉。至于教會……我們始終恪盡職守,遵循母神的指引。”
她將目光重新投向天使雕像,仿佛剛才那意有所指的話語只是隨口一提的感嘆:“這尊天使,就是字面意義上的美麗與圣潔,象征著希望與守護。僅此而已。”
完美的回避,無懈可擊的虔誠姿態。
虞幸看著她,沒有再追問,只是唇角勾起一抹難以察覺的弧度。
他點了點頭,仿佛接受了這個解釋:“原來如此。看來是我理解有誤。感謝您的指點,修女。”
兩人站在水池邊,氣氛看似和諧,陽光透過彩窗灑下,在水面投下斑斕的光影。
天使雕像依舊慈悲地微笑著,捧著她的麥穗,仿佛在無聲地見證著這表面平靜、實則暗流涌動的對話。
但這場對話并未持續太久。
就在話音落下時,一陣輕快的腳步聲便由遠及近。
“虞幸先生!”
虞幸轉頭,看到那位第一天分發裝備時、擁有蔚藍雙眼和金色卷發的年輕教會人員正快步走來,臉上帶著陽光般燦爛的笑容。
他先是對著老修女恭敬又親昵地喚了一聲:“蒂安阿姨。”
老修女蒂安對他溫和地點了點頭,沒有多言,只是又看了虞幸一眼,便轉身,步履從容地消失在教堂深處的回廊陰影中。
年輕人這才轉向虞幸,那雙湛藍的眼睛里閃爍著毫不掩飾的興奮與好奇:“虞幸先生,正式認識一下,我叫艾凡,是教會的一名初級執事。”
他行了一個標準的教會禮節,然后迫不及待地說:“大主教正在他的辦公室等您,請隨我來吧!”
虞幸微微頷首,跟著這位名叫艾凡的年輕執事穿過教堂宏偉的回廊。
艾凡顯然是個活潑開朗的性子,一路上嘴巴就沒停過,聲音里充滿了年輕人的朝氣:
“您可能不知道,您解決掉玫瑰大道那個‘猩紅’事件的消息,已經在教會里傳瘋了!”艾凡語氣激動,“天哪,‘猩紅’級別!我加入教會這幾年,只聽說過,還從未親眼見過相關的行動!大家都好奇極了,都在討論您究竟是哪位厲害的調查員,竟然能獨自解決這么……這么夸張的事情!”
他一邊引路,一邊忍不住回頭看向虞幸,眼神里充滿了崇拜:“我是從約里克夫大學的神學院畢業的,進教會時間不算長。說真的,在今天之前,我壓根不知道玫瑰大道那邊還藏著這么一件陳年舊事,還有這么可怕的殘留物。您沒看到那些知道內情的老執事們的表情,一個個都……”他壓低聲音,模仿著那些資深者震驚又復雜的表情,顯得十分生動。
“虞幸先生,您真是太厲害了!”艾凡由衷地贊嘆道,幾乎要把虞幸當成偶像來看待。
虞幸只是靜靜地聽著,臉上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并未多言,這位年輕執事的熱情和單純,在這座似乎隱藏著不少秘密的教堂里,倒顯得有些滑稽。
直到他們來到一扇雕刻著更加繁復麥穗與藤蔓紋路、散發著沉靜氣息的厚重木門前,艾凡才終于收斂了雀躍的神情,變得莊重起來。
他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然后抬手,輕輕叩響了門扉。
“大主教,調查員先生到了。”
厚重的木門無聲地向內開啟。
虞幸抬眼,向內看去。
門后的房間比虞幸想象中更加寬敞,卻并不顯得空曠。
四壁皆是頂天立地的深色木質書架,塞滿了各種皮質封面的厚重典籍、泛黃的卷宗以及一些密封的金屬匣子,空氣中彌漫著古老的紙張、墨水、封蠟以及淡淡草藥混合的氣息,沉靜而肅穆。
房間中央鋪著一條深紅色的地毯,圖案是繁復的麥穗與葡萄紋,一張寬大的、同樣由深色木材制成的書桌置于房間盡頭,桌面上除了必要的文具和一盞燃著柔和光芒的銀質臺燈外,并無太多冗余裝飾。
書桌后,一位身著莊重紅袍的老者正緩緩放下手中的羽毛筆。
他看上去年歲已高,胡須和頭發皆已雪白,梳理得一絲不茍,面容慈祥,但那雙眼睛卻異常清澈、銳利,仿佛能洞穿人心,蘊含著與之年齡相符的智慧與沉淀已久的威嚴。
“歡迎你的到來,虞幸調查員。”大主教的聲音溫和而富有磁性,帶著一種令人心安的力量,他抬手示意書桌前的椅子,“請坐。”
虞幸依言坐下,姿態從容。
大主教雙手交疊置于桌上,目光落在虞幸身上,帶著審視,也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贊賞:“首先,請允許我代表約里克夫鎮豐收教會,向你表達最誠摯的感謝。你解決了玫瑰大道的隱患,清除了一個盤踞數十年的強大污染源,避免了一場可能的災難。你的勇氣與力量,令人欽佩。”
虞幸微微頷首:“分內之事。”
大主教似乎看出了虞幸平靜外表下可能存在的疑問,他主動提及:“關于瑞爾……我知道,即便事件已‘解決’,你或許對三十年前的舊事仍有些疑惑,畢竟,你親身面對了那污染的殘余。”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有些悠遠,“如果你愿意聽,我這個失職的主教,倒是可以與你再聊聊當年的事。”
虞幸當然不會拒絕,這條線索牽扯出來的線或許可以連接到整場推演的隱藏主線,他點點頭,禮貌地做了個“請講”的手勢。
大主教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時空,回到了三十年前,他緩緩開口,聲音帶著回憶的沉淀:
“瑞爾……他確實是一位極具天賦的學者,甚至曾得到過‘知識使臣’的些許眷顧。正因如此,當他開始表現出對星空……那種超越常規學術范疇的、近乎狂熱的癡迷時,教會便有所察覺。”
“起初,我們以為他只是陷入了某種學術的偏執。但很快,他的行為越發異常,言辭中開始夾雜著許多……不屬于正統知識體系的、危險而混亂的概念。他辭去教職,封閉自我,拒絕與外界交流,整個人都籠罩在一種不祥的狂熱中。”
大主教的聲音低沉了幾分:“當時,我們甚至懷疑過他是否接觸了密教。你知道,那些藏身暗處的老鼠,總是熱衷于搜羅各種禁忌知識,蠱惑那些心靈脆弱或求知欲過于旺盛的人。瑞爾的狀態,很符合被密教邪說侵蝕的特征。”
“我們派遣了人手監視,一方面是想確認他是否真的與密教有染,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找到機會介入,將他從危險的邊緣拉回來,至少……確保他不會危害到他的家人和社區。”大主教的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像是惋惜,又像是某種更深沉的無奈。
“后來的事情……想必你也通過某些方式了解到了一些。”
他已經看過事件報告,知曉了虞幸在鏡子里所見的一切,因此略過了那殘忍的部分,只說:“那輪血月……它的出現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料。那不是密教的手段,而是某種更加古老、更加直接、也更加可怕的力量顯現,在那之前,所有人都沒料到瑞爾與星空的連接已經緊密到了這種程度。”
“格羅夫他們……那幾位優秀的執事因此殉職。”大主教的聲音非常平靜,但虞幸能從中品嘗到一絲悲傷的情緒,“他們的犧牲,是教會巨大的損失,也讓我們徹底認清,即使密教是藏在不見光之處的蟲豸與鼠蟻,它們也可以引發巨大的災難。”
“那之后,不只是我們豐收教會,另幾位正神的教會也開始大力清剿這些善于蠱惑人心的密教徒,并卓有成效——哦,讓我們說回這件事本身。”
“我們最終凈化了現場,盡最大努力安撫、保護了幸存者,并將此事列為最高機密,就是希望將它的影響降到最低,防止恐慌蔓延,也防止……再有好奇者步上瑞爾的后塵。”
大主教的目光重新聚焦在虞幸身上,帶著一種沉重的坦誠:“這就是當年,從教會視角所看到的事情經過,我們并非無所作為,但有些力量……確實超越了當時我們所能應對的極限。直到今天,你的出現,才真正為這段持續了三十年的噩夢,畫上了一個句號。”
虞安靜地聽完了大主教的敘述,指尖在椅扶手上輕輕點了點,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語氣平和卻直指核心:
“感謝您的坦誠,大主教。既然事件如此嚴重,甚至折損了數位精銳執事,為何教會在后續漫長的時間里,放松了對瑞爾妻子艾米麗和她兒子的監控與保護?以至于三十年后,那污染竟能在艾米麗體內卷土重來,險些釀成更大的禍端?”
大主教聞言,臉上掠過一絲復雜的情緒,他輕輕嘆了口氣:“當年的凈化儀式由我親自主持,確認了艾米麗夫人和她兒子精神層面的污染已被清除,記憶也被妥善封存。在母神徽記的照耀下,她們身上確實不再有任何異常的波動。”
“我們持續觀察了一段時間,大約一年左右,她們的生活恢復了平靜,孩子健康成長,艾米麗夫人雖然悲傷,但精神狀態穩定。”
“考慮到長期、顯眼的監視可能會給她們帶來不必要的壓力,甚至可能重新勾起不好的回憶,在評估風險后,我們逐漸減少了對她們的直接關注,轉為由社區教士進行不定期的、常規性的走訪。”
他頓了頓,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與懊悔:“現在看來,是我們低估了那污染的……潛伏性與欺騙性。它并非被清除,而是以一種我們當時無法理解的方式蟄伏了起來,如同冬眠的毒蛇,等待復蘇的時機。這是我們判斷上的失誤,我難辭其咎。”
虞幸點了點頭,接受了這個解釋,隨即拋出了另一個線索:“還有一個疑問。據我一位……關系不太好的調查員同事提及,他在一本舊游記中,發現作者記錄了一位約里克夫鎮大學的天文學家朋友,因觀測極光而變得異常狂熱,最終陷入瘋狂。”
“時間、地點、癥狀,都與瑞爾先生高度吻合,難道這么多年,教會從未發現過這本游記及其中的關聯?”
“游記?”大主教的聲音明顯頓了一下,帶上了一絲真實的疑惑,他微微前傾身體,眉頭微蹙,“什么游記?我從未聽聞有此記載。虞幸調查員,你能說得更具體一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