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濟格已經不敢輕易的自作主張了,因為這關系太大,他自己不方便使用望遠鏡觀察,便讓其他人好好計算一下。
隨后,他派人將阿巴泰叫過來,問道:“饒余郡王,你覺得明軍擺出這樣的陣勢,是引誘我們進攻,還是真的想與我大軍一戰。”
阿巴泰毫不猶豫的道:“我覺得引誘我軍進攻的可能性更大,這支明軍主將非常狡猾,類似的計策他使用過不止一次。”
阿濟格卻是道:“可我看明軍距離其后方陣地也有很遠,若我等派出輕騎迅速發起沖擊,能否在他們退回去之前追上并與之交戰?”
“若能追上,明軍即便想退回陣地也來不及了,我等全軍壓上與其絞殺在一起,京師城墻上的守軍也將束手無策。”
阿巴泰知道阿濟格還是更傾向于沖上去冒險,因為英親王心里的壓力太大了,唯有通過盡快戰勝這支明軍才能化解一些。
雖然對阿濟格也沒什么好印象,但阿巴泰清楚,若阿濟格受到處罰,他阿巴泰身為副將也難逃被追責。
想了一下,他建議道:“殿下,我們可以先假裝撤退,看能否將明軍引誘出來。若能將其引誘得更遠,我們再決定是否發起主動進攻。”
阿濟格沒有急著回應,這個計策他不是沒有想到,只是他擔心這樣來回折騰會動搖軍心。
不過,若不想冒太大的風險,也只能如此了。
“撤……”性格火爆的阿濟格這次沒有獨斷專行,聽從了阿巴泰的意見,選擇了更穩妥的方式。
清軍萬騎匆匆而來,僅僅觀察了一下,又立即轉身離開,著實讓人非常意外。
特別是那一百多被圍著的滿洲兵,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是自己這些人躲在楯車圈中,援軍沒有注意到。
幾人冒險推出兩輛楯車,沖出來拼命的揮舞著正白旗和鑲黃旗的旗幟,以顯示自己的身份。
但是龐大的大軍好像是真的沒有人看到他們,義無反顧的轉頭撤退,越走越遠。
勇衛營沒有阻止他們的舉動,直到他們自己意識到危險,失望的又退回到了楯車圈中。
不少人臉上顯露出絕望,也有不少人露出悲憤。
“應該是沒有看到我們,或是把我們當成了明軍冒充的。”
“對,應是把我們當成明軍冒充的,明軍很狡猾,冒充我們很正常。”甲喇章京如此寬慰道。
是真的嗎?也許是的吧,一些人還抱著最后一絲信念。
其實沈浪留下這點人并非是為了引誘阿濟格救援,只要阿濟格不傻,就不可能為了這么點人冒險,勇衛營一輪齊射都不止帶走一百人。
從軍事上這樣考慮沒有錯,但沈浪卻要從人性和心里上對阿濟格進行打擊。
軍事題材的電影中經常有這種橋段,敵對的一方會擊傷對手一個目標,傷而不殺,引誘目標的同伴前去救援。
目標的同伴如果不救,他們就一槍一槍的打在受傷目標的身上,但不會取其性命。
只讓其更加痛苦,不停哀嚎,讓目標的同伴承受巨大的心里壓力。
目標的同伴若是去救,他們就立即打擊救援人員,對其造成更大的損失。
這就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是對人性的考驗。
理性的考慮自然是不能去救,因為也很難救下來,反而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可是不救,看到同伴這般痛苦,內心又要受到巨大煎熬。
或者有人選擇自己親手送同伴上路,讓其少受些痛苦,但這樣就不用承受心里的煎熬了嗎?
原本沈浪的計劃是等建虜的大軍靠近,然后當著他們的面將這支滿洲兵給一個個的消滅。
阿濟格可以不救,但底下萬千普通士兵看到他們的主帥對這些士兵的生命如此漠視,他們會怎么想?
他們只是士兵,不會考慮什么戰略,什么代價,他們只考慮最淺顯的道理,你今天可以漠視這一百多人的性命,明天就有可能漠視我的性命。
滿洲人也不是鐵板一塊,也不是沒有感情的殺戮機器,而且還有那么多漢人和蒙古人,任何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判斷。
當一點不滿在內心里生根之后,就很難消除,若是這種不滿越聚越多,最終便會以不同形式進行爆發。
這些人不管是對阿濟格不滿也好,還是對勇衛營更加痛恨也好,都是沈浪想看到的。
他不怕這些人對勇衛營產生痛恨,因為勇衛營夠強,不會被輕易擊敗。
而你心里帶著巨大的痛恨,在戰場上就有可能意氣用事,從而更容易落入圈套,或者死戰不退。
今天這種事情已經發生過太多次了,若是建虜失利之后早些撤退,他們的傷亡絕對不會這么大,甚至可能會減少三成以上。
特別是最后,都已經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但還有不少人無法接受,沒有第一時間撤離,結果呢?
剩下那一百多人躲在那個楯車圈里出不來,其他大部分已經躺在了地上變成了尸體。
沈浪自然不會認為是阿濟格不知道這些人,而是直接放棄了。
作為主將這種選擇沒錯,換成他沈浪也不會冒這個險的,而是會通過后期的心理引導來化解全軍士兵心中的不滿。
至于阿濟格會不會做這個工作就不知道了。
沈浪沉吟了一下,沒有下令將這些建虜直接消滅,看能不能利用這個契機讓他們放下武器出來投降。
如果能一次性抓獲一百多個俘虜,那產生的影響力可能比消滅一千人還要好。
雖然現如今的滿洲兵沒有被洗腦,但是他們的作戰意志也是非常瘋狂的,想抓到俘虜并不容易。
沒有多久,大喇叭開了起來,將錄好的勸降之語播放出來,用的還是滿洲語,是之前向勇衛營投降的蒙古甲喇章京阿努金的聲音。
為了讓他見識到勇衛營的強大,沈浪沒有下令禁錮他,反而給了他一套明軍的衣服,讓他呆在一處前沿進行觀戰。
阿努金原本以為自己戰敗,是自己麾下戰斗力的問題,畢竟雙方斗了幾百年,整體上蒙古還是處在下風。
沒想到先鋒軍的最后一戰,主力幾乎都是滿洲兵,可整個戰斗的過程和結果,幾乎是一邊倒。
滿洲兵的表現還不如蒙古人,被明軍全面的壓制和屠殺。
他阿努金的蒙古騎兵起碼還沖到了明軍近前,與明軍發生了近戰,甚至還殺傷了一些明軍。
而這些滿洲兵,幾乎碰都碰不到明軍,被明軍耍得團團轉。
阿巴泰逃了,務達海也逃了,剩下的人在最后的瘋狂和不甘中被一一剿滅。
只剩下那一百多個滿洲兵像老鼠一般躲在那個楯車圈里不敢出來。
其實出不出來命運都已經決定了,明軍隨時可以將他們剿滅。
今天的戰斗,可以說完全顛覆了阿努金對明軍的認知,之前投降是因為無奈,現在卻變成了慶幸。
所以在明軍讓他對著那個古怪的玩意兒說出明軍自己草擬好的勸降之語時,他非常的配合。